躺平的我,才华被明星老婆发现了 第160节
于是,广亮和尚又让济公去化木材。
还是以三天时间为限。
三天时间里,济公要化来足够多的木材。
不然,还是要将济公赶出去。
济公又答应了。
而后出寺化木材了。
有一个叫做刘财东的员外,家里有一座大山。虽家财万贯,但膝下一直没有子嗣。
刘员外将山封了,不让附近的樵夫上山打柴。
附近的樵夫们全都没了生计。
这天。
刘员外正在府里宴请宾客。
济公前来向刘员外化木材。
刘员外见济公一个瘦骨嶙峋的和尚,便让济公随便搬。
济公说他只要一衲衣。就是用自己身上穿的衣服去包木材,包到多少算多少。
刘员外和宾客们全都哈哈大笑,心里都想一件衣服能包多少木材?
便让济公随便包。
然而,济公的衣服却是飞到了空中,越变越大,最后将一整座山都给包住了。
刘员外大惊,但却并不食言,说山上的木材济公随便拿。
济公又让刘员外解除封山,让附近的樵夫们能有生计。
刘员外也答应了。
济公哈哈大笑,说善心必有善报,来年刘员外定能抱一个大胖小子。
没有子嗣一直是刘员外的痛楚,闻言十分激动的向济公拜谢。
此时他已经知道,这衣衫破烂的和尚便是传言中灵隐寺的济公活佛。
三天时间已经过。
济公回到灵隐寺。
但木材却不见踪迹。
广亮和尚大喜,以为终于能够将济公赶出去寺去了。
然而,寺里有一口古井,叫做圆照井。这个时候从井里源源不断的冒出木头。
都是济公从刘员外那里化来的木材。
他运木材不用马车、牛车,而是通过寺里这一口古井运木。
广亮和尚再一次没有了将济公赶出去的理由。
不过,终于能够重修大悲楼了。他倒也高兴,指挥着寺里的和尚们搬运木头。
最终,因广亮和尚说木头已经够了,从而导致还差一根主梁。
广亮和尚无奈,只得求助于济公,让他再运一根主梁回来。
济公则让广亮和尚去刨木。
广亮和尚只得去刨木。
而这一刨木,主梁有了。
……
时间上午11点。
李落、凌清雪两个人已经和一家服装生产商谈好了。
过两天去取衣服。
现在,两个人正在返回情月湾的路上。
李落开车,凌清雪则在用手机看今天《济公》的更新。
今天更新的内容,凌清雪并没有提前看存稿。
李落将《济公》发布之后,她就不看存稿了。而是每天和读者们一样,等到李落更新之后才看。
这样更有意思。
现在事情办完,终于可以看今天《济公》的更新了。
早在先前上午10点的时候,《济公》就已经自动更新了。
是李落提前就设置好了的。
今天这个故事又很好看。
而且,有很多地方都非常幽默,凌清雪看得忍俊不禁。
一直看到济公古井运木的时候,凌清雪想到了上一次和李落一起去灵隐寺的时候,李落对寺里一口古井很感兴趣的事情。
在今天这个故事里,之所以会有古井运木这一脑洞大开的情节。非常明显,就是源于李落之前在灵隐寺里看到了那一口废弃的古井。
一口非常普通的废弃古井,老公竟然能够设计出古井运木这样的情节。
凌清雪很兴奋。
老公设计故事的能力是无敌的。
只是,凌清雪记得灵隐寺里那一口古井并无名字,但在今天《济公》这个故事里,古井有了名字,叫做圆照井。
应该是老公自己取的名字吧?
“老公,上次我们一起去灵隐寺的时候,在寺里看到有一口古井。今天《济公》这个故事里,古井运木的情节就是源于那一口古井对不对?但我记得那一口古井没有名字,‘圆照井’这个名字是你自己取的吗?”凌清雪问道。
李落点头,“可以这么说。”
……
事实上,“圆照井”这个名字当然不是李落取的。
前世关于济公“古井运木”的传说故事里,济公运木的古井就叫做圆照井。
西湖净慈寺里的圆照井,便是传说中济公“古井运木”的圆照井。
至于为什么是在净慈寺,而不是在灵隐寺?
传说是因为济公被广亮和尚赶出灵隐寺之后,转投到了净慈寺。顺便把他之前运木用的圆照井,也一并带到了净慈寺。
在这个世界,之前并没有济公“古井运木”的传说故事,“圆照井”的命名人,自然也就成了李落了。
凌清雪听后,心里想果然是老公自己取的名字。
那么,西湖景区和灵隐寺会因为这个故事的影响力,最终将那一口古井正式命名为圆照井吗?
凌清雪非常期待!
……
无数读者这个时候也同样在讨论,今天《济公》故事的相关情节。
其中,“古井运木”是最让读者们兴奋的情节,讨论度最高。
甚至还上了斗音热榜。
“牛逼啊!李落的脑洞当真堪称所有小说作者中的第一。通过一口古井运输木头,这样的脑洞估计也就只有李落有了。”
“又是一个相当炸裂的脑洞!这一脑洞必成经典!”
“我现在最想问问杭城的朋友们,在灵隐寺里是不是真有一口圆照古井?”
“我也想知道。如果真有,怕是会和西湖长桥一样,成为一个热门打卡地。甚至比西湖长桥更火!”
“呼叫杭城的朋友!”
“……”
……
杭城的读者们看到了呼叫,他们很兴奋,感觉灵隐寺很快就要火了的样子。
不过,他们也不知道灵隐寺里有没有一口圆照古井?
灵隐寺在杭城的确人气不低,很多读者都去过。但是,他们去灵隐寺基本上都是去烧香祈福的。
虽说也去寺里逛过,但一口古井而已,就算有,也根本留意不到。
所以,这个时候都有些惭愧。
赶紧去网上查一查关于灵隐寺的相关资料,但资料也查不到。
这就有些草蛋了。
“我倒是记得在罗汉堂的后面,的确有一口井。周围是荒地,那口井应该早已经废弃了。但没有留意那口井叫什么名字?或者说有没有名字?感觉应该没有名字。一口井而已,一般来说,应该都不会取名字吧?”有人这样说道。
这话让其余杭城的读者们十分惊喜和兴奋。
好好好,真有一口井就好!
至于有没有名字?是不是叫做圆照井都不重要。
以前没有名字,但从现在开始,它就可以叫做“圆照井”了不是。
于是,杭城的读者们开始回复其余地方的网友们。
“哈哈哈!在灵隐寺罗汉堂后面的确有一口古井。听说上一次李落和凌清雪去灵隐寺的时候,李落对那口古井很有兴趣。那口古井应当就是济公运木用的圆照井了。”
杭城的读者们并不知道李落对古井感兴趣的事情,但一个“听说”就可以随便编了。
“对对对,是有这么一回事。听说当时李落还围绕着古井转了几圈。估计从那个时候开始,济公古井运木故事的雏形,就已经在李落脑海里形成了。”
“虽然那口井似乎没有名字,但没有关系。从现在开始,它就叫做圆照井了。哈哈哈!”
“我打算立马出发去灵隐寺,给大家考察一下那口井。顺便确认一下还有没有其它井?万一真有一口圆照井呢?大家等我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