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回乡种田:末世系统早到十年? 第73节

  李响说道:“没事,还有年轻人可以接班嘛。”

  “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学啊?”李金玉摇了摇头。

  确实,一般的小年轻也不愿意学这个,而且都在大城市里打工,一年上头难得回来一趟,然后又要匆匆离家。

  不过,李响琢磨着,可以尝试组建一下。

  自己能算一个,外公也可以算一个,然后其他的再凑几个老人,雷家沟的几个年轻人都不错,去问问看愿不愿意,以老带新,凑一波接班的人应该没问题。

  雷家明也在做自媒体,老是表演武术有什么意思,吹拉弹唱,传承经典才更有吸引力嘛。

  当然,雷家的家传武艺,也是值得传承的。都属于传统文化。

  唱戏的戏班子,乐队往往很庞大,一些实力强的,比较讲究的乐队,光是乐器就数十种,人员配置也数十个,甚至有百人大乐队合奏。那气势,那场面……

  但李家村这种农村的戏班子自然不可能那么讲究,李金玉家里的锣鼓家什,李响小时候去他家玩也见过,也就不超过十种,找找人应该还是可以凑齐的。

  实在不行,三五种也能勉强演一场。

  这正直播呢,李响和李金玉刚才的对话,自然也被粉丝们听到了。

  粉丝们纷纷建议:“来一场,来一场!”

  “开锣唱戏,到时候肯定很多人捧场!”

  “实在找不到人,可以花钱去请嘛。”

  “花钱应该就失去了意义,响哥儿应该是想恢复李家村的农村传承。”

  ……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尽量组建吧,到时候还请大家多多关照。”

  李响和粉丝们互动了几句,愈发意动。

  李家村的村民们也是一样,听说要重新搭台唱戏,也很激动,尤其是李响的奶奶和三婆,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十分期待了。

  李响以前觉得奶奶性子喜清静,但现在看来并不是。

  前世的时候,不是她喜欢清静,而是孤身一人,腿脚又不方便,住的地方又远离村中心,不得不清静。

  然后李响给她打电话时,问起这个,她总是说:“一个人住着安逸,多清静呐。”现在想想,那不就是纯粹报喜不报忧,安慰孙儿吗?

  这年纪大了,哪有不爱热闹的?

  李响感觉自己前世真的是太……

  不过既然重生了,那不正是老天让自己弥补奶奶的一个机会吗?

  “光唱戏的话,可能吸引力不够,要不还是加点别的。”李响一边理发,手上不停,一边看屏幕,和粉丝们交流互动,一边又心念电转,暗自琢磨,可谓是一心多用,丝毫都不影响正事儿。

  头发依然剪得又快又好。

  他的粉丝群体中,几乎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血脉未觉醒,对戏曲不一定感兴趣,到时候直播,极有可能人气不旺。说不定还比不上现在理发的人气。

  “要不,办一场村晚吧,既有戏曲,又有其他的。”

  于是,李响就跟粉丝们商量了,说是想在腊月二十八的晚上,举办李家村首场村晚,到时候不仅会录制视频,还会进行现场直播,希望大家广而告之,到时候都来捧场。

  不少粉丝们都很期待,热情高涨,说些鼓励的话,有人还刷礼物表示支持。当然,也有一些粉丝不看好,毕竟,村晚?

  我连央视春晚都不看呢,看你这个村晚?

  村晚和春晚,能是一个级别吗?

  不过李响无所谓,第一届嘛,成不成功另说,关键是开了李家村先河,让村民们自娱自乐。然后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周边村子的年轻人们创造一个交流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将大家凝聚起来。

  其实,在前世,地下城中,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娱乐节目演出,包括唱戏。

  因为末世时代,已经很艰难了,若是再没有一些娱乐,来振奋人心,苦中作乐,那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哪怕是军队里,也有文工团慰问演出呢。

  1929年古田会议后,我军就组建了宣传队。1931年,“八一剧团”则正式成立。之后,各种文工团、宣传队,专业的,业余的,更是如雨后春笋。

  文工团提振士气,舒缓大家的心理压力及其宣传作用,不可忽视。这都是前人的经验。

  李响一念及此,就下定了决心,要将李家村“村晚”一年一年地办下去。只要种族不灭,就保持这个传统。

  这个免费理发的福利持续了两天,才将村子里大大小小、男女老少们的头发给理完了。

  必须得说的是,在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参与了,后来连姜婶也过来,让李响帮忙修剪一下刘海。

  但只有李响除外,因为他是理发师啊,又长得这么帅,其他人都不会这个手艺,可不敢给他瞎剪,万一剪得跟狗啃的一样,那就太影响网红气质啦。

  然后村民们对李响想办村晚的事情,也十分热心,纷纷询问需要大家做什么。

  李响就说道:“想要表演的都可以上台。”

  但很多村民都婉拒了,上台?那不是丢脸吗?在村子里丢丢脸也就罢了,可李响要现场直播的啊,就他那两百多万的粉丝,几乎每次直播都有好几万人在线,遍布全国各地,那不是丢脸丢到全国各地去了?

  因此,暂时只有李金玉、李玉成两个人报名,但两个人都想唱戏,一个京剧,一个川剧,现在戏班子的乐队却没有,两人就很愁。

  李金玉表示,他可以去问问,但估计只有两三个老家伙,还不一定愿意来。其中有一个腿受伤了,一直坐轮椅呢。身体不一定允许。

  李响说道:“没事,包在我身上。”实在不行,还可以像粉丝们说的那样,去县城花钱去请,第一届,总归能找到配乐的。

  当然,他更希望组建乡村里自己的乐团,有年轻血液加入的那种。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天理发的时候,真的有附近的粉丝们驱车赶过来,排队等候理发。还纷纷要和李响合影,要签名,理发的下半场就变成了粉丝见面会。

  不过李响也确实帮他们剪得很好,那些粉丝相当满意,本来,李响之前说收三十块是开玩笑的,这时候自然不要钱,但粉丝们很热情,既然李响不收钱,就给他直播间刷礼物,增加人气。

  对此,李响只能说:“谢谢大家的支持和捧场。”

  腊月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

  在北方一些地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南方通常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但是对于川省人民来说,广义的过年,从二十三这一天就真正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元宵节,都是过年。甚至有些地方,不出正月都是年。

  许许多多的在外地打工的人们也开始返程。但有些工厂或公司放假晚,只能在除夕前一两天才回来,有的甚至根本回不来,过年都要苦逼地加班。都是为了生活,很无奈。

  李家村的人们都忙碌起来,开始扫尘洒水,除旧布新,将旧年的疲惫与烦恼一扫而空,为新年做好迎接的准备。

  李响也不例外,他收拾好家里之后,还开始在后院挑了一块地方,用石头、木板、竹子,搭建舞台。

  至于音响设备、灯光等等,他都有打电话去之前那个数码店去询问,并进行了预定。

  当天晚上,李响还拿了一条“千子鞭”,在家门口放了一回,以驱走霉运,迎来新年的好运,毕竟只是小年,所以没有放太大的。

  这仅仅是一个仪式感。“千子鞭”就是1000响,取意“十全十美”。

  小年夜、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五、元宵节等等,燃放的鞭炮规格有所不同。

  而且特有讲究,要“一响到底”,中间不能熄火或哑声,否则不是好兆头,新的一年里会遇“厄运”。因为这个讲究,古人对爆竹的质量很看重,不燃放“断头爆竹”。

  感谢“08a”打赏。感谢“xiaoxiao”;“昨日逍遥客”;“粗制滥操”、“南瓜大兄弟”、“一只狸花压海棠喵”;“书友20220323190236464”、“王大路的路”、“书友20180414085548223”、“隨風不语”、“26C”;“书友20221110140750646”、“58120929”、“书友20220723074458335”、“古博”、“书友20190707081833844”、“书友20231026192448972”、“豆豆匪徒”、“贝0508”、“书友20230602202538323”、“书友20170312233042793”、“书友20170317185309470”、“chaochengwu”、“书友20221020154442895”、“书友20210301106500459920”、“山舞”、“澎澎与订满”、“书友20221006011801357”、“书友20190707081833844”的月票。

第116章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

  清晨,虽有白霜和雾凇,但天气晴朗,还有些许的微风,是个晾腊鱼的好时候,李响便将那些腌制好的大草鱼,一条一条拿出来,挂在回廊里风干。

  最大的那一条,足有成年人的手臂长,鱼肚子用了三根短竹签相隔一定距离撑开,十八条大草鱼全部挂出来,倒也蔚为壮观。

  主要是他家里人少,只有自己和奶奶,要是有个七八口人,他做个七八十条,将回廊两旁挂满,走在回廊里,阵阵咸香,酒池肉林中的“肉林”差不多就是这种感觉。

  “奶奶,我去雷家沟一趟。”李响跟奶奶打了个招呼,就骑着小三轮出发了。

  奶奶在后面叫道:“你好歹换件衣服啊。”奶奶还以为他去相亲呢,因为那天雷家明直播连线的时候说了,让他有空去家里玩,雷家明的妹子回来了。

  昨天还打电话来催过。

  毕竟,在农村里面,很少有第一次是女方主动上门的,都是男方去女方家里。

  李响头也没回,只是挥了挥手,他哪是相什么亲啊,就是想去雷家沟转转,和那边的年轻人聊聊,邀请他们过来参加村晚,或表演节目,或给戏班子配乐。

  如果给戏班子配乐的话,就得提前过来,大家坐在一起,跟着老师傅们好好学习一下,演练演练。

  可能二胡、月琴、唢呐这种东西略有难度,但是锣鼓铙钹之类其实是很简单的,掌握好节奏就行。

  李响走了约半个小时,姜采儿就蹦蹦跳跳地过来了,碰见李响奶奶就高声叫道:“婆婆,我李响哥哥呢?”

  李响奶奶笑道:“他去雷家沟了。”

  “啊?去那边干嘛啊?”

  “好像是相亲吧?”李响奶奶也不确定,毕竟,响儿也太随便了些,不像是去相亲的。

  姜采儿不禁撇了撇嘴,说道:“好好的相什么亲呐。”

  李响奶奶:“……”农村里面,像李响这么大的,早就结婚生子了,比如雷家沟的雷家明,孩子都两个了。

  姜采儿虽然不错,曾经李响奶奶也动过心思,奈何年纪太小,她老人家后来便觉得可能性不大。

  那啥,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她希望李响早日结婚生子,如果等姜采儿,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毕竟,姜采儿学习成绩这么好,将来肯定是要读大学的。

  读大学时结婚生子,在她老人家的观念中不可能。

  虽然李响不在家,但姜采儿也没回去,陪奶奶聊了会儿天,就进了李响家的后院自顾自地参观起来。

  李响这时候早就到了雷家沟。

  雷家明确实有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五岁,只是,他从来不怎么管孩子,整个人还跟个大孩子似的,正在和几个兄弟在门前的树林里舞刀弄枪呢。

  见到李响骑着三轮车抵达,立马十分开心地迎了过来。

  “你说你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雷家明见到李响下车之后,还从车厢里拎出一个大袋子,不由笑道。

  “腊月上门,哪能空手呢?也没带什么,就是一点水果。”

  “水果也挺好的,下次来别带东西了,显得见外!”雷家明帮李响接过袋子,带着他往家中走去,边走边聊,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然后雷家明就上了茶水和点心,随后就冲自己的一个孩子说道:“赶紧去把你姑姑叫回来。”

  李响赶紧解释:“我来主要是找你有事儿。”他要是来相亲,就不会只拎一点水果了。拎太贵重的东西怕人误会。

  “哦?什么事?”雷家明好奇问道。这有什么事,能比见我妹子更重要?

  李响就将来意说了。

  “村晚?我耍个青龙偃月刀吧,至于给戏班子配乐,我敲锣打鼓还行,其他的那些太精细的我玩不来啊。”雷家明眼珠一转,说道,“不过我妹妹应该可以。我妹子可秀气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正说话间,一个妹子进来了:“哥,你又瞎扯什么呢?”

  李响侧头一看,顿时眼睛一亮。倒不是多漂亮,而是个子高,扎着马尾辫,英姿飒爽。这身高,都足有一米八了,比自己都差不了多少。

首节 上一节 73/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首席,这个导演有点行

下一篇:华娱:大亨从中戏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