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沙糖桔赚一毛钱,骂我丧良心? 第233节
“我他妈看你们谁敢绑人。”
有个中年人振臂一抬,
“怎么?”
“来我们顺江村绑人?”
“你们江家村是真当我们顺江村好欺负了。”
“现在人家小江,是我们顺江村的贵客,他不愿意,谁都别想带他走。”
江家村的人再次呆住。
这些顺江村的人疯了?
这是想干啥?
村子与村子之间发生矛盾,在十几二十年前,说实话真不少见。
因为土地,水源,农作物。
那真是一言不合就动手。
让当地派出所也十分头疼。
其中最典型的隔壁莽村,那是最好勇斗狠的村子,一句莽村的莽更是响彻整个青居镇。
这也就不得不提我龙国的国策了。
禁枪。
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如果不禁枪的话,那就不只是打伤几个那么简单了,直接就成了打仗。
能有几个村子够这么打?
两下就就把人打没了。
但现在,随着法治社会的进步,两村斗殴之类的事这才不再发生。
怎么?
顺江村今天又要打架。
“林安兵,你这是干啥,谁让你把人都带来的,还不回去。”
老村长看的眼皮直跳。
旁边的童益也是沉声说道,
“谁让你们来的,全部回去,散了,该回家吃饭的回家吃饭。”
这万一真要打起来。
那可就是出大事了。
“村长。”
“没人组织我们,我们都自己来了。”
顺江村里有人抬头回应,
“我们刚才就看见了,江家村的这些人在村里鬼鬼祟祟的,这么多人来我们村要干嘛?”
“现在他们还想在我们顺江村绑人?”
“那怎么行?”
“人家小江是我们村的贵客,既然在我们村子里,我们就必须要保护他的安全。”
“没错。”
“保护小江的安全。”
“谁踏马的敢动小江一下,我们就跟你们拼了。”
“你们滚不滚。”
“离开我们顺江村。”
“滚出顺江村。”
……
江家村。
后山坡。
山坡不算特别高。
但竹林茂盛,风景,空气也都很好。
住过农村的人也都知道,竹林在冬天即使会大范围落叶,但跟平时还真没太大区别。
因此这里的风景是真的很好。
山坡上有间茅草屋,修建的很是不错,周围收拾的也很干净。
老人虽然年纪真的很大了。
但年轻时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除了雨雪等温度骤降时会犯点老毛病外,身子骨还算硬朗。
他就是江太公。
可以说是江家村的定海神针。
年轻时那是爬过雪山,打过鬼子的人物。
此时,江太公正裹着件军大衣,坐在院子里一边抽着旱烟,一边听江海说话。
知道听完后脸色已经极度阴沉,
“你们啊。”
“简直不像话。”
“人家娃娃能挣多少钱,那是人家的本事。”
……
第166章 江太公主持公道,暴打不肖子孙
江太公拿着旱烟。
在鞋底用力敲了两下,发出咄咄声响。
这才一脸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江海,
“你们啊。”
“这不胡闹吗?”
“人家娃娃能挣多少钱,那是人家娃娃的本事,跟你们有什么关系?”
“你们有什么资格去找人家要钱?”
江海被骂的跟孙子似的,低着头,一言不发。
但实际上,你别看江海四五十岁的年纪,那还真就是江太公的孙子辈。
挨完训后,江海这才小声辩解,
“太公。”
“这都是江邦财在的时候搞出来的事,跟我……”
江太公眼睛一瞪,
“你说你没这想法啊。”
“你敢说,你也没有这个想法啊。”
“老头子我活这么多年,别的本事没有,这看人本事还是有两分的。”
“你现在敢站在我面前拍胸口说你没这想法。”
江海沉默。
他能没有这想法吗?
开玩笑,只是当时他作为会计,不好出面而已。
会计。
那小算盘是算得最精的。
“太公。”
“那现在怎么办?”
“你总得给我们大家做个主啊。”
“这么大一个厂子,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顺江村落地啊。”
江海又小声说道,
“您去给江勇说说。”
“让他们把厂子搬回来。”
“我们可以发誓,之前的那些矛盾我们可以既往不咎,只要厂子能在我们江家村落地。”
“太公,我们村子就能有个厂子了,那以后可就有钱了,您不一直想着能建个祠堂吗?”
祠堂。
这是很多老一辈人的想法。
尤其是这种以姓氏为主的村子,百年后的牌位能进祠堂里,那就是落叶归根,也能享受子孙后代的血食。
但江家村太穷了。
别说建祠堂,就连很多人家在前几年,都还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