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 第186节
“3天。”女孩缓缓吐出一个时间,低着头小声说:“我准备先完成公司的捐赠任务,然后再入职上交。”
“这样啊,需要我开个欢送宴吗?”
松本制造的角田弘毅前往申城担任副厂长一职前,竹下雅人就曾举行面向管理层的欢送晚宴。
女孩的级别虽然有些不符,但考虑到她前往中国的重要性,同样有资格举行类似的宴会。
“不了,我准备离开前,只邀请几位好友,然后开个私宴。”
“这样啊,那包括我吗?”
竹下雅人期待的看着女孩,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
林清浅故作淡然的笑着回应:“当然,你可是我的学长呀。”
“哦,那就好。”
女孩这样说,也确实这样做。
三天后的离职晚宴,她只邀请了3个人。
她的老师和闺蜜,以及竹下雅人。
晚宴结束后,两人找借口离开,独留下两人在包厢面面相望。
片刻后,青年率先打破宁静。
“出去走走?”
“好啊!”
女孩欣然答应。
东京的街头灯火辉煌,一派繁华盛景。
女孩有些朦胧的小声呢喃:“不知道什么时候,申城也可以发展到如此程度。”
“会很快的。”
“日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如今的繁华都市,不过用了30多年时间。”
“申城现在的基础比昔日的日本好上许多,估计20多年就能发展到媲美东京。”
“再过10年,城建方面甚至可以超越东京。”
后发城市的建设,总是好过先发城市。
21世纪的申城、京城,建设水平要远远超过日本。而日本,则要比美国和西欧好上许多。
“额,希望如此吧。”
女孩不太敢相信,以为青年只是因为自己在,而说些漂亮的话。
竹下雅人很理解女孩的这种心态,但他还是一脸严肃的说:“要自信哦。中国的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嗯,好。”
林清浅还是不太相信,然而看到青年那坚定的眼神,内心不自觉的受到感染。
她不奢求20年后中国可以追上日本,只希望有生之年,中国可以在城建领域赶上日本。
灯红酒绿容易引起人迷醉。
竹下雅人和林清浅同样如此。
想到自己明天即将告别,对于青年的动手动脚,采取了默认姿态。
吹了2个多小时的夏风后,青年别有企图的说:“那个,我送你回家吧。”
女孩沉默了片刻,低着头小声回应:“好!”
竹下雅人顿时露出开心的笑容,然后对不远处的保镖说:“把司机叫过来,送我们去大田。”
女孩住在大田区。
这里比较靠近星海集团总部,并且租房的价格也比较便宜。
“房间面积有些小,不好意思。”
两个人进入到出租屋内后,林清浅打开电灯,有些局促不安的害羞介绍。
东京租房价格很高,女孩自然不可能租住太大房间。
不过一室一厅的面对,对于大多数独身女性来说,已经足够。
“很漂亮的小房间,比我上大学的时候好多了。”
林清浅表里如一,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
客厅摆放整齐,就连书桌上都没有任何杂物。
应该是有轻微洁癖,或者是强迫症。
不过这些都不是青年的关注重点。
他希望今晚,能有个美好的回忆。
第204章 八八股灾
女孩走了,带着竹下雅人的思念与期盼。
她将帮助星海集团完成与国内高校连接的重任,而第一步,就是落实电脑项目的捐赠。
申城是星海集团在中国的落脚点,捐赠活动自然要从这里展开。
“翁校长,您客气了。我很快就会是贵校的一员了。”
林清浅在捐赠仪式上,十分谦虚谨慎,将自己放在配角立场,突出上交的形象。
“林同学,这都是我们应该的,哪怕是校内的老师。”
翁校长现在很开心。
800台电脑,如果学校自己去买,起码要花费2000万人民币。
上交虽然是全国重点高校,但同样拿不出这么大一笔资金给电子信息专业使用。
就算是国内最富有的京城大学和水木大学,一样缺少经费。
很快,翁校长收敛笑容。
略显不好意思的试探着问:“那个,这批电脑,全部交给计算机相关专业吗?”
“不用,一半交给计算机相关专业,另一半交给学校自由安排。”
此时中国所有学校,所有院系都缺电脑。
很多年青年骨干教师用一下电脑,都需要进行排队。
某些人做实验,特意将时间放在晚上,就是想着晚上人少,可以多蹭一点使用电脑的时间。
办学经费非常缺乏,实验设备更是匮乏无比。
也难怪此时的中国人最为崇洋媚外,实在是和国外的差距,大的可怕。
“太好了,实在是感谢。”
“没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
计算机相关专业吃肉,别的专业也要能喝点汤。
如果全部交给计算机专业,反而是一件祸事。
相对于计算机,人民币捐款反而简单一些。
除了拉网线花的钱,其余全部交给学校安排。
申城这边的学校获得首长允诺,很快完成捐助活动。
其余地方因为没有相关政策,表现的十分小心。
想要,但充满着犹豫。
面对如此局面,林清浅决定先打开一个缺口。
这个缺口就是他的母校,敢为天下先的京城大学。
京城大学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大学,各种思维一直以来都非常活跃,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
女孩是京城大学优秀学生,直接找到校长办公室。
“丁校长,您好!我是86年前往早稻田交换学习的林清浅。”
“林同学你好,我知道哦。毕业怎么没想着留校,而是去申城交通呀?”
当前中国政府很穷,中国大学更穷,每一位出国的学生,都深深记在丁校长的脑海中。
丁校长渴望他们学成归来,将更先进的知识传播给后来人。
“主要是我实习的星海集团押注申城,在申城有许多项目。我从中联络,可以更好的完成沟通。”
女孩表现的很诚实,很干脆的将事情交代清楚。
“我们也可以哦。要知道对外交流方面,我们京城大学可是最先开始的。”
京城大学历来的风气就比较自由,因此才会成为第一批和国外大学结为姊妹学校的高校,也是中国的改革先锋。
“真的吗?”
林清浅立马捋杆爬,将捐献的事情详细说一遍。
“好呀,原来是在给我设套呢?你这小丫头,果然够精明。”
丁校长摇了摇头,有种被终日打雁被雁啄的感觉。
不过他倒没有生气。
一方面,女孩是教职工子女,属于他看着长大的一代。
另一方面,这件事本身对京城大学就是好事,为什么要生气。
“嘿嘿,这不是想着帮助母校嘛。”
女孩适时露出娇憨的表情,给双方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