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233节

  星海投资是对冲基金,不会有业务冲突,但也要防着赚钱太多这一手。

  但有了高盛就完全不一样。

  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可以帮助星海投资解决这些问题。

  说起来,美国金融领域看起来是犹太人的天下。

  但深挖下去,却是英裔和德裔的世界。

  最强大的两家财团,摩根和洛克菲勒。

  摩根是英裔,主打金融领域市场。大小摩,就是这一领域的王者。

  同时,摩根财团也控制着许多实业。

  无论是铁路还是钢铁,亦或者电力和通信,都是摩根财团占据主导地位。

  洛克菲勒则是德裔,主打实业方面。

  美国几大石油公司,以及各大医药公司,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

  同时在金融领域,洛克菲勒也多有投资。

  高盛这家同为德裔创立的金融公司,就是由洛克菲勒家族扶植起来的。

  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财团逐渐隐藏起来。

  他们像是欧洲的祖先那样,将公司的经营权交给犹太人。

  这样就算以后发生点什么,自己也会安然无恙。

  犹太人也知道自己是替罪羊角色,所以拼命发展传媒行业。

  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犹太人的好,以及二战的苦难历史,进而形成政治正确。

  比如每个犹太人,从小就要阅读的传统智慧书籍塔木德。

  其实这玩意,完全是二战之后犹太人现编的成功学教材,根本不是什么古老的智慧。

  并且真读过这东西的犹太人,属于少数中的少数。

  总之,经过犹太人的长期宣传和反复洗脑,确实有无数人对犹太人的各种故事深信不疑,觉得犹太人就是世间美好的集合。

  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以色列种种恶劣行为的广泛传播。

  许多人醒悟过来,开始重新审视犹太人。

  发现犹太人根本没有宣传的那么好,甚至更为恶毒。

  脑海中的胡思乱想,并没有影响到竹下雅人。

  他又追着问:“不知道我们双方的合作模式,要如何进行?”

  “我希望竹下会长可以将自己,以及星海投资的股票交易事宜,全权委托给我们高盛。”

  “同时,我们高盛和贵公司,还可以合作成立一家新的私募对冲基金。”

  保尔森很不客气,直接狮子大开口,想要吞掉更多利益。

  “不可能,我和星海投资对股市的交易,不会全权委托任何公司。”

  “我们最多可以做到,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询问高盛。”

  进入美股,也不是没有高盛就不行。

  星海投资只是想追加一个保险,而不是为自己找个爹。

  “没问题。”

  保尔森也没想过达成愿望。

  他玩的是鲁迅套路。

  人类的共性就是喜欢折中主义。

  先提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随后再提出自己真实想法,一个可行要求。

  这样更容易达成目的。

  “那不知道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您觉得怎么样?”

  “可以,但资金不能超过20亿美元。”

  对于双方合作成立私募对冲基金一事,竹下雅人十分乐意。

  因为这样的合作,就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

  星海投资有高盛支持,如果想要针对,那么就要掂量掂量自己是否有这个实力。

  “好。不过我希望,下次星海投资旗下基金寻求投资的时候,给我们高盛一定份额。”

  “没问题,高盛能投钱给我们公司,是星海投资的荣幸。”

  就算保尔森不说,星海投资也会主动吸纳一定的高盛资金。

  除此之外,大摩小摩,以及各实权部门养老基金,也不能放过。

  既然是投资美股,那必然要带美国人赚钱。

  如果缺少这部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判违反金融条例。

  “哪里,能投资星海资本,是我们的荣幸才对。”

  保尔森很开心,因为达成了想要达成的所有计划。

  他本来也没想过,一上来就成立大体量的私募对冲基金。

  因为想要劝说高盛的高级合伙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是有总裁约翰支持,这才想要试一试。

  但就算如此,他心中也不抱太大期待。

  高盛没有和国外投资机构合作成立对冲基金的传统,想要说服大家,很难很难。

  毕竟现在的投行中介生意旱涝保收,不会出现亏损问题。

  基金就不一样了,就算有再大希望成功,也会有风险存在。

  晚宴结束后,约翰总裁主动叫住保尔森。

  “怎么样,成果如何。”

  保尔森自信的说:“我们可是高盛。”

  “很好,那你想好如何说服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了吗?”

  高盛的制度很特殊,实行的是合伙人制度。

  只要为公司做出大贡献,就能成为高级合伙人,进而竞争总裁位置。

  当然,也不一定要当总裁。

  高盛遵循的是唯才是举,利益至上原则。

  谁赚钱多,谁在公司的声音就大,也会有更多人愿意支持他。

  “我还没想好,但我有信心说服大家同意。”

  保尔森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就算别的高级合作人拒绝,他也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单独成立一家合作基金。

  哪怕是规模小一点,比如成立一家只有1000多万美元资产的私募基金,但不能没有。

  “嗯,大胆去做吧,公司会为你兜底。”

  约翰现在越来越看好竹下雅人的投资能力。

  但他是高盛总裁,不能主动冲锋。

  保尔森成了,他的那一份功劳不会缺少。

  保尔森失败,也不会影响他的威望。

  “明白!”

  保尔森现在有无穷的斗志,恨不得现在就返回美国。

  与次同时,大摩的负责人吉姆·邓肯,也有了一丝想法。

  但想到公司的传统,吉姆决定缓一缓。

  因为他知道,老对手高盛那边一定会有所行动。

  如果效果好,那么大摩再横插一脚也不迟。

  至于竹下雅人这边,晚宴结束后直接对公司三位社长说:“高盛那边想要合作建立私募对冲基金,我答应了。”

  “菊野桑,还是交给你负责。”

  “是,会长。”

  竹下雅人此时已经为即将成立的私募基金,选择好了投资目标。

  如果资金充沛,那么就入股英特尔和微软。

  如果资金量比较少,那么就入股即将上市的思科。

  思科和未来的英伟达一样,都是向淘金者卖铲子的公司。

  只不过英伟达是卖通往人工智能的GPU铲子,思科是卖通往互联网的路由器铲子。

  这样的公司,股价注定很快一飞冲天。

  等到99年卖出,赚个几百倍都是轻松小意思。

  利润方面,比微软都要爆炸。

  当然,为了保障高盛那边可以获得更高收益。

  就算是资金量很大,也要买一定份额的思科股票。

  最好是在思科两位创始人选择退出的时候,由高盛帮忙将这部分股票全部买下。

  然后这些股份,平均分配给星海投资所属的各个基金。

  一方面,这样做更加的隐蔽。

首节 上一节 233/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