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247节

  “这样操控电脑画面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间的滚轮,将画面向上拉或向下拉。”

  “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操作时间。”

  引入中间滚轮,绝对是鼠标的一大变革。

  星海半导体的鼠标业务能否超越罗技,可能也要靠这一招。

  “加一个滚轮?”

  “鼠标中间加一个滚轮?”

  “这,这……”

  研发人员两眼冒光,郭士纳和青田升同样如此。

  这个设计简直绝了,绝对可以让自家鼠标大卖。

  “会长实在是厉害,看几眼就能提出这么厉害的建议。”

  “真不愧是日本之龙。”

  “太好了,这下绝对可以超过罗技。”

  硬件研发部门鼠标项目组的小伙伴们很开心。

  因为这一配件过于实用,想想就知道肯定可以大卖。

  而鼠标大卖就意味着奖金的提高,大家自然十分高兴。

  “既然大家都觉得不错,那就赶快研发出来。”

  “早一点拿出成品,大家也能早一点拿到奖金。”

  聊完鼠标,竹下雅人又转到键盘部门。

  但在PC游戏崛起之前,键盘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他也只能简单鼓励两句,说一些虚的,希望大家能为公司做出贡献云云。

  最后,竹下雅人来到硬件部门最重要部分,公司的主板生产项目组。

  他语气温和的看向,项目组首席研发专家宫崎刚。

  “PC端电脑主板,现在研发的怎么样了?”

  “已经研发出性能直追市场主流的电脑主板,但我们在这一行没有什么积累,暂时只有NEC和富士通少量采购。”

  “这样啊,那东芝呢?”

  东芝也是星海半导体股东,自然要照顾兄弟企业。

  “东芝目前只有笔记本电脑业务,我们公司还没进行相关研发。”

  可能是NEC和富士通过于强势,东芝丝毫没有进入台式机领域拼杀的雄心。

  它选择弯道超车,走便携式路线。

  最终,东芝发明了世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

  东芝公司也借此在八九十年代赚取大量利润。

  “既然这样,那我们在研发更先进台式机主板的同时,也要研发笔记本主板。”

  同一领域,业务线越丰富,公司就越容易站稳脚跟。

  单一生产线太过危险。

  东芝独腿走笔记本电脑路线,后来就被时代淘汰。

  “这。”

  宫崎刚有些为难的看着自家会长,不知道该怎么说。

  “怎么,是有什么困难吗?大胆说出来。”

  “是有些困难,人手实在是不够。”

  这下,竹下雅人没话了。

  他只能干巴巴安慰道:“额,那笔记本主板的事情就再等等吧。”

  “过几年人才变多,情况也会好上许多。”

  虽然日本股市泡沫已经濒临泡沫,但企业对人才的渴望程度,并没有缩减多少。

  顶多是从前送各种礼物和钱,现在不送了。

  依旧处于人数少,工作岗位多的局面。

  日本大学生就业难,还要等到1993年之后。

  “嗯,我明白。”

  硬件部门视察一圈,竹下雅人和郭士纳回到会长办公室。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要成立一个对应的软件部门?”

  “软件部门?”

  “嗯。直接复制美国软件成功路线。成立办公软件、数据库、EDA等项目组。”

  竹下雅人很担心,自家公司某天也遭受针对。

  所以他未雨绸缪,选择让自家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路线。

  “花销很大吧?”

  郭士纳有些迟疑,不想浪费钱打水漂。

  “除数据库之外,投资都不会很大,几百万美元足够了。”

  当下各类软件都比较简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至于数据库,那是没办法,需要的服务器资源较多。

  “可以,我会尽力招揽软件相关人才。”

  既然花费不大,郭士纳还是很愿意尝试的。

  如果最后能占据日本本地软件市场,公司的估值会提高很多,自己的收入也会更高。

  “嗯,我知道港城一家叫金山的软件公司很不错。”

  “如果日本找不到相关人才,可以试着从港城和中国大陆入手。”

  “总部在港城,主要员工在大陆的金山软件,就是一家技术不错的初创企业。”

  早在1988年,金山软件就研发了等同于Word的WPS。

  不过这款软件基本赚不到什么钱,完全是求伯君等人应该发电。

  竹下雅人想要求伯君等人针对美国办公软件进行汉化微创新,然后再由日本员工在汉化的基础上日化微创新。

  中日两国文字更加接近,可以节省日本本地员工的投入。

  这也算是在本土人手不足情况下,一种折中手段。

  “港城,中国?”

  郭士纳有些怀疑。

  “是的。”

  青年重重的点了下头,然后不紧不慢的说。

  “那边确实较为贫困,但基数摆在那里。”

  “电脑人才数量没有美国和日本多,但和英法德几乎没有差距。”

  1990年,

  美国电脑人才储备数量,自然处于一枝独秀局面。

  全世界其余国家加一起,都没有美国程序员多。

  之后就是日本,同样断档领先后面国家。

  中国虽然排在第7左右,但和第三的英国,差距同样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90年代美国互联网发展的轰轰烈烈,其余国家却不是那么太行的重要原因。

  人数摆在那里呢。

  你想发展的厉害,也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和生态。

第238章 一个邀请

  “了解。”

  郭士纳理解的点点头,心里决定尽快收集中国方面相关资料,然后完成出访工作。

  聊完软件方面的问题,竹下雅人将话题引到芯片。

  “公司的闪存芯片,发展到哪一步了?”

  “可以存储软件数据的闪存盘已经正式上市。用于电脑资料存储的机械硬盘,也在和索尼合作的电脑上线。”

  1988年,发现闪存巨大商业价值的英特尔,推出首款商用闪存芯片。

  1989年,闪迪公司申请系统闪存专利,首次推出闪存盘概念。

  星海半导体作为最早进入闪存领域的玩家之一,自然也有自己的成果。

  首款带有闪存芯片的电脑,就是自家的最大成果。

  不过受制于闪存芯片的昂贵价格,电脑只上线了几百台。

  属于富哥的奢侈品玩具,类似于跑车。

  “NOR技术闪存,还是NAND技术闪存?”

  “NOR技术产品,NAND技术暂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NOR和NAND是闪存的两种不同格式。

  虽然NAND技术的擦写时间更快,价格更低,并有10倍以上的耐用性,但在8M以下内存时,还是使用NOR技术产品更合适。

首节 上一节 247/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