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东京1986

重生东京1986 第261节

  坂井泉水一步也不想离开,想始终看着女儿。

  “嗯,那我将餐车推过来。”

第245章 股东大会

  “早川桑,这边的瓶装水还没放好。”

  “嗨,我这就去拿。”

  “田村桑,投影仪再上一点。”

  “嗨,明白。”

  1990年3月20日上午8点,负责布置会场的工作人员,在东京王子酒店忙碌个不停。

  因为下午2点,就是松本制造的股东大会。

  松本制作这边,为了体现对这件事的重视,也早早来到酒店。

  主要是在楼上的小会议室,简单的进行一遍彩排,避免出现严重失误。

  星海集团的几位领导都是第一次,没什么经验,只能使用这种笨方法。

  时间很快来到中午,为了避免犯困,竹下雅人甚至只吃了两根香蕉。

  要的就是万无一失。

  通常来说,股东大会都是固定套路。

  首先是社长致辞,然后是社长总结去年公司的发展情况。

  不过星海集团和日本一般公司不同,本来应该是公司养老位置的会长,才是那个可以决定一切的存在。

  因此社长就被替换成会长,也就是竹下雅人亲自下场。

  “诸位松本制造股东,大家下午好,我是竹下雅人。”

  伴随着掌声的渐削,站在前台中央位置的青年,这才重新挺直身体说。

  “今天,将由我向诸位介绍松本制造的发展情况。”

  “首先是公司最大的支柱产业拉杆式行李箱。在前一年的基础上提高42%的销量,达3000万件。”

  “其中高端品牌风雅增长26%,销量超过300万件。”

  “中端品牌疏影增长21%,销量超600万件。”

  “至于低端品牌玲珑,增长速度最快,全年销量近2100万件。”

  ……

  仔细介绍完销量过后,竹下雅人开始讲起股东最关心的盈利。

  “公司去年的拉杆式旅行箱销售额,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毛利润也突破2000亿。”

  “这其中,风雅行李箱贡献最多,达1600亿。”

  ……

  详实介绍完行李箱产业后,竹下雅人开始介绍公司的第二项业务——服装产业。

  这一产业,松本制造刚进入不久。

  因此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有点不够看,还不到行李箱零头。

  但那些想着长期持有的股民们,反而对这部分听得最认真。

  因为服装产业,代表着松本制造的明天。

  “除了行李箱和服装,公司也小小的投资了一点食品行业。”

  “不过这部分花费不足10亿日元,暂时可以忽略不计。”

  服装产业虽然发展的很一般,但也给星海投资带来了上百亿日元的销售额。

  食品就不一样了,去年基本就是白送,没有任何销售额。

  介绍完公司各项业务的盈利情况后,竹下雅人总结道。

  “公司去年实现全年销售额突破3200亿,毛利润2100亿,实际利润1060亿。”

  因为竹下雅人的大撒钱行为,松本制造的利润最终没能突破10亿美元大关。

  不过早在去年11月,松本制造已经在进行降火,所以股民也没有太大反应。

  大家现在更想知道,公司在服装和食品方面,有什么战略规划。

  这时,竹下雅人见有人站起来举手,便放下稿子温和的问:“这位先生,您是有什么事吗?”

  穿着黑色西装,梳着小胡子的中年人点点头。

  “是的,我现在很想知道公司在食品方面,有什么更具体的规划。”

  竹下雅人自信的比划一个OK的手势。

  “没问题。”

  “我现在就和大家说说,公司今年的发展规划。”

  既然答应了中年人的请求,青年也就没有按照原计划那样,先从拉杆式行李箱说起。

  他自信的站在舞台中央问:“不知道诸位家里,有没有做开车相关生意的?”

  “有!”

  会议室内,响起稀稀拉拉的声音。

  “OK,既然有,那么应该有人知道新出现的,防止犯困的能量饮料吧。”

  这时一位做物流生意的老板,不太确认的大声喊。

  “那个补充精力防止犯困的饮料,莫非是我们公司的新产品?”

  竹下雅人肯定的回应说:“没错,能量饮料就是我们公司即将推出的新产品。”

  “别的不说,在开车或者建筑工地,一定能受到欢迎。”

  这位站起来的老板,对此非常认同。

  他平日里,就喜欢开车的时候喝一罐。

  他佩服的再次喊道:“不愧是松本制造,竟然可以研发出这么好的饮料。”

  “是啊,是啊,这款饮料也太管用了,我们出租车司机都很喜欢。”

  随着数位和开车打交道的股东陆续站出,大家也开始对松本制造的饮料期待起来。

  虽然在场的股东一致认为,松本制造的下跌只是暂时行为,但能尽快涨上去,终归是好事。

  没错,松本制造的股东们,都以为股价下跌是暂时性调整。

  很快,公司的股价就会再次一飞冲天。

  其实不仅是他们,就连高层的大藏省和日银,也是这样想的。

  大家都一致认为,股价下跌只是暂时性调整。

  随着日本的发展,东证很快就会恢复,然后继续往上涨。

  这点,从大藏省和日银,对于1990年日本经济的白皮书可以清楚看出。

  整个白皮书,股市根本就不是重点,三言两语轻松带过。

  经济届,更关注的是消费市场和房地产。

  整个社会的普遍认识是,股价都涨了这么多。

  现在跌一点,也只是将泡沫成功挤出。

  尤其是随着3月的股市又一波反弹,这种观点更加的深入人心。

  他们就没想过,股市的再次反弹,是大资本故意制造的增长,借此更好的出逃吗?

  只能说,日本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的经验,确实十分不足。

  不过这也正常。

  日本在80年代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每家公司都必须有自己的主银行,也只能通过主银行贷款。

  然后大藏省和日银,通过控制银行发展经济。

  这种主银行经济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窗口指导。

  在这一模式下,日本通过短期大幅度降息加息的方法,成功战胜了70年代的石油危机。

  要知道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日本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

  如果不是田中角荣顶着美国压力谴责以色列,国家甚至有破产的可能。

  既然短期大幅度降息加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日本很自然的认为,这一招在现在同样管用。

  可惜,时代变了。

  80年代的日本,开始了所谓的自由化改革,主银行制度下的窗口指导已经失去意义。

  日本大企业通过市场融资获得的钱,要远远超过通过银行融到的钱。

  股市不再像70年代那样坚实,而是左脚踩右脚式的踩空。

  这时候突然大幅度加息,企业无法在市场融到钱,纷纷出现经营性风险。

  尤其是金融业,这种现象最严重,很多金融公司都有破产危机。

  当然,因为房地产的坚挺,金融公司还可以小小的狂欢。

  但很快,随着大藏省和日银对房地产的下手,市场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只能说长期的计划经济发展体制,导致日本高层对自由经济模式认识不足。

  没能意识到,影响最大的是股市问题。

  如果日本可以一边打压房地产,一边维持股市的稳定。

首节 上一节 261/4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无法收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