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 第526节
他要借助足球这股力量,将脉动、冰红茶、冰绿茶等饮料;康师傅、友谊、乐事等方便面小零食推广到千家万户。
做到足球迷买此类产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星海集团旗下产品。
当然,这一便宜也就能占个10年。
10年后赛事持续火爆,星海集团也无力垄断全部品牌的广告。
不像现在,除了星海集团估计没有品牌愿意出高价。
当然,也有极个别眼光非常长远的。
如果是竞争对手,自然直接就pass掉。如果没影响,才能加入到宣传中。
想到中日联赛成立后对自家品牌的种种利好,青年连忙又补充吩咐道。
“别忘了叫上川渊桑,我们一起过去。”
“是,会长!”
川渊三郎,前世的日本足球教父。
日本足球靠着他的改革,由亚洲三流球队进化到亚洲顶级,甚至对世界顶级球队都有威胁。
不仅如此,日后这位入主日本职业篮球队后,也帮助日本篮球实现了进化。
不仅成为亚洲顶级篮球队,还赢得了亚洲杯。
《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算是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日本篮球,终于站在了亚洲之巅。
这位在经营体育联赛和国家队上,简直是全能型天才。
乘机前往中国的路上,竹下雅人看向川渊三郎。
“真是抱歉,5年内只能委屈你担任联赛副主席职务了。”
“哪里,一点也不委屈。”
川渊三郎连连摆手,很是兴奋的接着说。
“这可是有利于日本足球进步的大好事,别说是担任副职,就是让我做个小兵我也愿意。”
“再说了,5年之后我不就能成为正职了吗?”
星海集团为了拉拢中国体育总局那边同意,不仅出钱出力,还让中国这边先担任联赛主席。
不过两边实际上是平等的,只是有个先后顺序。
联赛主席5年一届,两个国家轮着就职。
说到这里,川渊三郎忍不住感激的继续说。
“还有,要说付出也是星海集团付出大。”
“10年的版权费,不仅可以将双方球员的收入提高到1000万,还让我们这些管理人员,以及教练等辅助人员的收入提高到500万以上。”
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联赛的公平公正,星海集团算是在前期包养整个联赛10年。
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裁判、球员、联赛管理等赛事主要参与人员的薪水,都以日本标准进行划分。
如此一来,就不会产生太多的幺蛾子。
至于其中的花费,其实并不算大。每年花个两三亿美元,就足以解决全部开支。
当然,各俱乐部除了球员薪水由星海集团进行监督,其余都是自己解决。
如果星海集团这些也要管,那开支就太大了,10亿美元可能都挡不住。
这可是合理薅羊毛的机会,俱乐部高层绝对会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部招进来。
飞机降落京城,中国足球方面实际负责人王骏生亲自接机。
两人愉快的交流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这才依依惜别。
竹下雅人他们要先去住处,然后晚上参加这边的晚宴。
晚宴来的大人物更多,包括中国体委负责人、足协主席、足协副主席实际负责人……
客套的打过招呼后,双方开始就联赛合作的事情进行讨论。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员分配和资金往来。
竹下雅人自然还是原来的那些条件,金钱上的支出有星海集团进行保障,人员两方各一半。
联赛负责人位置,每五年互换一次。
“这些我们都没意见,但将联赛独立出去,是不是欠缺一点考虑?”
“我觉得这样很好,可以最大程度增加联赛的商业价值。同时,这份价值也可以反补国家队,提高国家队的实力。”
“比如说有球员打出名堂,国家队是不是就可以提高赞助费。”
说着说着,青年觉得就这样干巴巴的也不是回事。
“那什么,我觉得有商业联赛之后,两个国家的足球国家队实力都会得到飞速提升。”
“因此我决定加大对两国国家队的赞助,赌一波未来。”
无论是中国的甲A,还是日本的J联赛,此时都没搞出什么真正的名堂。
不仅联赛水平低,还要吃两国的财政补贴。
尤其是甲A这边,基本就是靠国家来养活。
有个别企业支持的俱乐部,但总体来说还很少。对于国家来说不是贡献,而是一种负担。
如果错过这一窗口,未来就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
竹下雅人必须让足球联赛独立出来,进而打造出可以媲美五大联赛的超级赛事。
“好,那就这么定了。”
赛事独立出来之后,其余事务都好安排。
无论是资金还是职位,在保障两国平等的前提下,青年都可以满足。
央视那边免费播放赛事,也完全没问题。
别说是央视,就连地方免费播青年都没意见。
现在还处于养成期,收费什么的还是等到中国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说。
第414章 互刷才是王道
“好,那就成立专门的合资公司经营。”
伍主任也有点厌烦了中国足球没完没了的花钱,干脆同意了竹下雅人的意见。
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各拥有50%股份。
“谢谢,谢谢伍主任理解。”
确定好商业规则后,其余内容越谈越顺利。
比如说,中日双方各出12支队伍。
然后俱乐部升降级跟总排名无关,和你所在的国家排名有关。
比如说,赛事每年降级名额有4个。
就算你排在倒数第三,只要你后边那两个和你出自同一国家,那么你也不会降级。
反过来,你就算是联赛排名第11名。
排在你后边的13个俱乐部,只有1个是同国家俱乐部,那么你也要降级。
赛事必须保证中日俱乐部数量统一,避免双方的不平衡。
因为一切都很顺利,所以青年早早带着川渊三郎返回东京。
“真是不好意思,川渊前辈,没能坚持住俱乐部名称中性化。”
“没事,为了更伟大的胜利,总是要做出牺牲的。”
足球俱乐部名字无法走中性化路线,确实让他有点难过。
但相对于此次的收获,他很愿意接受这一切。
毕竟1996年,中国足球实力亚洲一流,甚至要比日本强大。
两国联赛统一,对于日本的好处同样很大。
起码跨国的比赛,大家更愿意看。进而有利于足球在日本的整体推广。
如果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足球超过棒球,那他就真的死而无憾了。
“嗯,不中性化改名,想必国内的大企业也愿意投更多的钱。”
足球俱乐部想要赚钱,基本上不太可能。
他和全世界绝大多数俱乐部一样,都是起到个宣传作用。
当然,也有的是为了拉进和政府的关系。
毕竟一个地方体育文化得到提升,也算是政绩的体现。
“接下来就麻烦川渊前辈了。”
赛事这方面青年了解不多,因此他将和中国那边的细节谈判,以及日本赛区的组建,全部交给川渊三郎负责。
竹下雅人只会在最后的签约仪式上露个脸,表达对足球赛事的支持。
“没事,我巴不得能忙。”
川渊三郎一直以来都非常羡慕国足,因为他觉得足球这东西拼到最后就是拼人口。
而中国有着最多的人口,那么未来足球一定会非常强。
只能说,他被当下中国还算强大的国家队迷惑了。
足球这东西,拼的从来不是总人口数量,而是足球人口数量,也就是专业踢球人数量。
中国人口确实多,但准备进入足球这一行当的人非常少。
别说和足球发达国家比,就连很多小国都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