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518节
而且,相较于正规银行营业厅,流动银行所面临的诱惑更大,毕竟正规营业厅配备了防弹玻璃等完善的防护设施,而流动银行在安全防护上显然存在更多薄弱环节。
所以我认为,采用流动银行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风险,即便有环宇安保公司精锐安保人员全程护卫,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陈寿麟缓缓说道。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点了点头。
的确,这所谓的流动银行,风险性肯定是很大的,且还是在外面,哪怕有人保护,也挡不住那些匪徒的欲望。
“另外,就目前金融市场的形势来看,东亚银行推出的提高存款利息策略,注定会对整个香江金融业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这一策略极有可能使不少中小银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面临倒闭危机。
既然如此,东亚银行为何不抓住这个绝佳时机,以较低的成本对一些原本经营状况良好、资质优异,但因存款利息压力而陷入困境的银行进行并购呢?
通过这种方式,东亚银行不仅能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营业厅的扩张,还能吸纳一批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金融行业人才,同时也能有效解决自身当前面临的业务拓展难题,可谓一举多得。”
陈寿麟一气呵成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一些优质银行进行并购吗?
林浩然不禁沉思起来。
收购公司,这个他可就熟了。
这两年,他都不知道收购了多少家公司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今东亚银行想要增加分行,短时间内肯定是难以做到。
而这个时候,如果不加快速度吸纳那些存款,说不定哪天总督府就制止了。
一天就十一亿多港元的现金存款,这还是分行不足的原因,一旦分行增加,那么可吸纳的现金会有多少?
时不待我啊!
想到这里,林浩然内心已经有了决定。
而此刻,作为东亚银行临时总裁的大山也开口说道:“老板,我认为陈先生的这个办法非常可行。
我们目前已经确定位置下来并且正在建设当中的分行有六家,这六家分行想要投入使用,起码还要二十多天。
但是如果并购其它银行的话,我们便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拥有多家分行。
以东亚银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务量,以及市场占有率,我认为哪怕是五六十家分行甚至更多都可以,支行覆盖率广,对我们在香江的口碑、实力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提升。
再加上那些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银行老板,为了不至于负债累累,如果我们想要收购的话,肯定会选择卖给我们的,并且以现在的金融行业形势,我们完全可以把价格压低,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林浩然微微颔首,起初他还真没有往收购这块去考虑,如今经过陈寿麟的提醒,倒是觉得,并购其它银行,不失为一条迅速扩大东亚银行版图、增强实力的捷径。
而马世民提出的流动银行方案虽具创新性,但受限于当下落后的科技水平,银行营业厅配备的计算机性能尚且捉襟见肘,移动银行若付诸实践,只能完全依赖手工操作,如此一来,出错概率必然大增。
一旦涉及大额资金流动,哪怕是一丁点差错,都可能引发客户信任危机,进而导致大量客户纠纷,得不偿失。
相较之下,收购那些原本资质优良、却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的银行,无疑是个更稳妥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资金链出现断裂,并不意味着这家银行本身毫无价值、经营糟糕。
恰恰相反,有些银行底子厚实、资质上乘,原本运营得相当不错。
它们吸纳了大量资金,并将这些资金放贷出去以获取收益。
只是短期内,受存款利息上调影响,资金回流速度变缓,这才致使资金链吃紧。
如果东亚银行能将这类银行并购,不仅能迅速弥补自身在网点布局上的不足,还能吸纳对方原有的优质客户资源以及成熟的业务体系。
如此一来,双方优势互补,定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既然如此,并购方案就此敲定,崔总,烦请你即刻安排人手,全面调查香江受此次挤兑潮冲击、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银行名单。重点摸清它们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以及潜在收购价格等信息,务必详尽无遗。
这份报告要尽快交给东亚银行,时间紧迫,越快越好,不过,收购并非盲目求多求快,必须严把质量关,那些资产质量低劣、存在诸多隐患的银行,即便收购价格再诱人,也绝不能纳入考虑范围!”林浩然看向崔子龙说道,语气斩钉截铁。
说罢,他又将目光转向大山:“大山先生,你这边随时留意崔总那边的消息进展,一旦有合适的目标浮现,东亚银行要立即行动,由你亲自牵头组建并购谈判团队,迅速开展并购谈判工作,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推进!”
并购这些中小银行,花不了多少钱。
东亚银行如今虽然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了,但总不能只靠企业金融业务,那些个人业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而并购这些面临困境的优质中小银行,无疑能快速补齐东亚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的短板。
个人金融业务,可不仅仅只有存款业务,还有贷款、理财、信用卡、保险代理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业务。
这些业务对于拓展客户群体、增强客户粘性以及提升银行整体盈利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中小银行虽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不少都长期深耕本地市场,积累了大量个人客户资源,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个人金融服务模式。
只要东亚银行能顺利完成并购并做好整合,就能将这些优势资源转化为东亚银行自身的发展动力。
汇沣银行董事会主席办公室,手下正在向沈弼汇报刚统计出来的数据:“大班先生,今天整个汇沣银行36家家分行今天一共流失5.65亿港元,恒声银行那边,也共计流失0.78亿港元的存款资金,两家银行共计流失6.34亿港元的存款资金!”
沈弼听着手下的汇报,脸上不禁浮现出一股阴霾。
他自然明白,这些流失的资金,全都流入了东亚银行那边去了。
这代表着,他们汇沣银行与恒声银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而东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是在进一步增大。
原本,他们企图利用收割中小银行的方式,来拉开与东亚银行之间的距离。
谁知道,东亚银行竟反其道而行之,以高额存款利息策略掀起了一场存款争夺战,不仅稳住了自身阵脚,还从他们两大巨头口中狠狠咬下一块肉来。
沈弼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办公桌上敲击着,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与不甘。
汇沣银行和恒声银行的确家大业大,今天的损失,他们倒也能承受得了。
但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天的损失他们能接受,但五天,十天甚至是更长时间呢?
难道他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沈弼越想越觉得心头烦躁,他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试图理清思绪,找到应对之策。
想要阻止汇沣银行的资金流失,其实不难,直接将利息提高至东亚银行的水平便可。
可汇沣银行可以这么做吗?绝对不能!
别看汇沣银行去年的存储资金规模极为庞大,高达1312亿港元之巨,其中将近一半的资金都是定期存款。
实际上,即便不算上援助海丰银行所耗费的资金,汇沣银行去年一整年的利润也不过区区不足十亿港元。
彼时,汇沣银行1年定期存款利息仅2.5%,5年定期存款利息也不过2.8%。可一旦汇沣银行将5年定期存款利息提高至5%,那意味着每年得多支付十几乃至二十亿港元的利息,五年下来可能就上百亿港元的亏损了!
也就是说,汇沣银行这是在做亏本生意。
他沈弼想这么做,股东们也不会同意的。
提高至3.8%尚能接受,5%?
沈弼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提高利息虽能短暂遏制资金流失,甚至能够吸纳更多的市场,但是吸纳越多,亏本生意就越大!
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会将汇沣银行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像汇沣银行这样的情景,在整个香江各大银行的董事长办公室发生着。
各大银行几乎都或多或少流失不少的现金存款。
他们也想阻拦客户们的存款,但如果客户一定要提现,他们也奈何不了。
就像十几年前的恒声银行,明明如此的优质,却因为挤兑潮,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被汇沣银行趁虚而入,直接控制了这家原本属于华资第一大银行的命运。
如今,东亚银行掀起的高额存款利息风暴,让香江的银行业再次陷入了类似的危机漩涡,只不过这次,东亚银行成了那个搅动风云的“鲶鱼”。
照此情形发展,不少银行极有可能重走恒声银行的老路。
因此,当下香江金融界已然弥漫起恐慌的气息。
仅仅第一天,就有不少银行元气大伤,若长期这般持续下去,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此刻,不少银行老板对汇沣银行已是满心厌恨。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是汇沣银行妄图收割中小银行,率先挑起提高存款利息的风波,引发这场金融风暴,自己也不至于深陷如今这般被动艰难的泥沼。
汇沣银行就这么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罪魁祸首”,被千夫所指。
接下来,香江各大银行的挤兑潮持续发酵,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有序态势。
不少原本并无定期存款打算的储户,也因担忧自己存款的中小银行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纷纷加入取现大军。
如此一来,各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在第二天便开始全面凸显。
第二天下午,林浩然便接到了崔子龙的电话,已经物色到一家非常优质的银行——道亨银行。
这家银行在香江历史悠久,其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1921年。
道亨银行的前身道亨银号创立于1921年,最初主要经营汇兑及找换业务,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早期主要是在内地经营金融生意。
1948年,道亨银行进入过渡期,转向专注于香江日益壮大的客户基础,以香江为发展重心。
资料显示,这家银行在1970年被英资银行 Crindlays Bank收购50%股权,后逐步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
不过,因为道亨银行在香江的业务量达不到英资银行 Crindlays Bank的期望,再加上香江的未来情况不明朗,于是 Crindlays Bank早已经有意将道亨银行出售。
只是,到如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罢了。
目前,这家银行在香江一共拥有12家分行,去年存款资产规模在8亿港元左右,与以前的东亚银行的差距非常大,但在香江金融圈也算有一定体量。
其业务覆盖个人储蓄、企业贷款、外汇交易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批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
然而,受此次挤兑潮及东亚银行高额存款利息策略的双重冲击,道亨银行正面临着资金链极度紧张的困境。
根据他们的调查,昨天一天时间,道亨银行流失的资金就将近两亿港元,由于分行达到12家,倒是让他们的客户提现更快。
当然了,这失去的两亿港元,并没有全部流入东亚银行,毕竟东亚银行如今分行数量有限,许多人想存还存不进来。
而两亿港元,绝对是割了道亨银行的大动脉。
因为,道亨银行虽然此前存款资产规模高达8亿港元,但是许多资金都用于投资与放贷,道亨银行自身存款不足4亿港元。
这第一天就失去了两亿港元,那第二天如果如同前一天那般,再度失去两亿港元的资金,那么第三天,道亨银行恐怕就会面临资金链彻底断裂的绝境。
一旦资金链断裂,银行将无法正常运转,客户挤兑潮只会愈发汹涌,道亨银行倒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道亨银行便成了东亚银行的最佳目标,崔子龙那边派人全力紧盯道亨银行内部。
毕竟,拥有12家分行的道亨银行,一旦被收购,那么东亚银行的分行便从20家直接跃升至32家,网点覆盖范围大幅拓宽,在香江金融市场的布局将更加完善,竞争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虽然有几家分行与东亚银行的网点重叠,但是这些重叠网点后续可以进行优化整合,根据不同区域的业务需求和客户流量,重新规划功能定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所以,影响不大。
其实,即便东亚银行不盯上道亨银行,这家香江历史悠久的银行,也会在明年也就是1982年被马来西亚丰隆集团属下国浩集团收购。
再加上如今道亨银行面对突如其来的挤兑潮,更是让本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它摇摇欲坠。
上一篇:谁想成神?不都是你们逼我的吗
下一篇:妖尸不可食?快,趁热送我家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