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22节
从这一排开始,他就不再需要起纲线作为直接的参照了,而是以前一排网眼的下半部分作为新的“纲线”进行编织。
“从第二排开始,我们编织的就是完整的菱形网眼了。”
“每一个新的网结,都连接着上一排的相邻网结之间的中心线,这样就形成了稳定均匀的菱形结构。”
林予安不时地将编织好的部分网片提起来,对着镜头展示,那清晰的菱形网格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编织刺网,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试图追求速度。”
“一旦某个网结打错了,或者没有完全拉紧,就会导致前功尽弃,白费功夫。”
“而且,如果网眼大小不一,小鱼可能直接穿过去,大鱼则无法有效地卡住鳃盖,从而轻易挣脱。”
林予安计划这张刺网的长度在四米左右,宽度大约两米。这个尺寸应该足够有效拦截大部分水道,也方便一个人布设和回收。
经过一天心无旁骛的辛勤劳作,当林予安将最后一排网眼的最后一个网结打下,“渔网收尾结”将线头固定死之后。
一张网眼均匀,网结紧密的尼龙刺网,终于在他手中完整地呈现出来!
将刺网从两棵树之间的起纲线上解下,轻轻地抖开,双手持着网的上纲,在镜头前完整地展示。
“嘿,看看这个!纯手工编织的小型刺网主体,终于完成了!”
“但刺网要在水中垂直展开,浮子和沉子的配重和分布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网在水中的形态,以及捕鱼的效果。”
林予安开始制作刺网的浮子和沉子。
浮子,他选择了非常轻质干燥的白杨木枯枝,沉子,他则挑选了一些石块。
“这些白杨木枯枝本身就很轻,而且经过充分干燥后,浮力非常好。我们将它们均匀地系在刺网的上纲,就能让网的上边缘很好地漂浮起来。”
然后,他将制作好的小木段浮子,每隔约二十厘米的距离,紧紧地系在刺网的上纲,每一个结都打得很牢固,确保浮子不会轻易脱落。
同样地,他也将那些捆绑好的小石块沉子,以同样的间距和牢固的结,系在刺网的下纲。
仔细调整着每一个浮子和沉子的位置和系绳的长度,确保它们分布均匀,能让整个网片在水中受力平衡,从而垂直地、最大限度地展开。
“好了,浮子和沉子也全部安装完毕。我们这张纯手工打造的刺网,现在才算是真正完成了!”
“只需要等待到了解禁期,我就能使用了!”
收好完成的刺网,太阳已西斜,林予安去布置陷阱套索的地方查看。
奇怪的是每个陷阱都是触发状态,诱饵已经不见,但并没有套中猎物。
他仔细的排查着原因,终于在一处陷阱周围发现了一撮动物绒毛,看起来像是狐狸的
——————————
成绩汇报!
都市新书榜:第6名。
总榜新书榜:第35名。
第33章 二期节目播出
《荒野独居:灰熊山》第二期节目的序幕在万众期待中拉开。
将观众的视线再次引向那片孤寂而壮丽的奇尔科湖。
经历了首周七日的严酷考验与两位参赛者的黯然离场,余下的生存者们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挑战。
在这其中,来自中国的年轻参赛者林予安,其独特的生存策略和坚定的执行力,使他继续成为本期节目中最受关注,也引发最多讨论的人物。
第一期的林予安,展现的是他对庇护所的长远规划。
那么这一期则以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向所有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的执行力有多么强。
当其他数位经验丰富的选手,如老兵罗恩和女猎手凯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更为主动的狩猎活动和陷阱构建,力图在严冬全面降临前,准备更多肉食储备。
林予安的重心依旧坚定地落在他那座石屋庇护所的建造工程之上。
镜头记录下了他每日的劳作。
清晨,当奇尔科湖畔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尽,林予安的身影便已出现在他选定的营地。
用自制的简易撬棍,将一块块沉重的石块撬起、搬运至建筑区域。
为了增强墙体的稳固性和密闭性,林予安开始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作粘合剂。
采集了大量质地细腻的黏土,运回营地后,与富含钾盐的草木灰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溪水,反复搅拌、捶打,调制成一种粘稠的、原始的泥浆。
“这种黏土混合草木灰的泥浆,干燥后能起到一定的粘合和填充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石墙的透风,并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林予安在一次填充石缝的间隙,对着镜头简要地解释了他的做法。
这种在庇护所建设上投入巨大精力的做法,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议论。
一些习惯于传统“食物优先”生存模式的观众,对林予安的策略表示了不解和质疑。
【那个叫林的中国选手,是不是太执着于他的石头房子了?】
【楼上说的没错!每天搬石头、和泥巴,这得消耗多少体力?有这个时间,多去打猎或者钓鱼不是更实际吗?】
【我看其他选手都在积极地寻找食物,他却像个建筑工人一样。如果食物储备跟不上,再好的房子也没用啊。】
与北美观众的普遍质疑不同,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林予安的粉丝们却对他的“基建”行为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支持。
【安神牛逼!这石墙垒得有模有样啊!还自制水泥!中国人都是基建狂魔石锤了!】
【雪靴兔到手!狐狸想抢食?这要是搁东北这嘎达,必须得让给大仙了!】
【手线钓虹鳟?还是用自制拟饵!还中鱼了?(看着我这20根杆,几十个拟饵陷入了沉思)】
当然,在庇护所的紧张建设之余,林予安在食物获取方面也并未完全松懈。
他每日都会检查前几日布设的弹性钢丝套索陷阱。
镜头捕捉到了他发现陷阱成功捕获一只肥硕雪靴兔时驱走了狐狸的惊喜。
弓箭狩猎方面,林予安也迎来了他在节目中的首次重要斩获。
意外地在林间遭遇了一只正在悠闲啄食浆果的云杉松鸡,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在约十五米的距离外,一箭将其成功射杀。
而真正让众多钓鱼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则是他利用松鸡羽毛自制拟饵,连续几天在奇尔科湖的支流中,成功钓获多条虹鳟鱼的场景。
最大的那条虹鳟鱼,估摸着足有三斤多重,其余的体型稍小,但也足够他饱餐几顿,并进行烟熏处理以备后续食用。
当庇护所的四面石墙基本合拢,并且屋顶的木质框架也历经艰辛搭建完成之时,时间悄然来到了第十五天的黄昏。
林予安站在自己那初具规模的“石头城堡”前,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自豪。
就在观众们以为他会稍作休整,开始全力储备食物和燃料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时,林予安在当晚的镜头记录中,再次抛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计划。
“伙计们,这个石屋的框架总算是基本完成了。但是,大家也看到了,这个火塘排烟效果很不好,而且热量损失也很大,非常浪费柴火。”
“我想,为了能更舒适安全地度过这个冬天,我需要一个真正的、带烟道的室内火炉。”
这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想法,瞬间在观众中引发了轩然大波。自己烧陶砖建火炉?这听起来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开什么玩笑?他以为这是在玩生存建造游戏吗?烧砖?他有那个技术和条件吗?】
【我敢打赌,他这个计划绝对会失败!这完全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存时间!】
【有这功夫不如多打几只猎物,或者多储备点柴火,冬天来了,没吃的没烧的,看他怎么办!】
B站的弹幕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风,更多的是鼓励与支持。
【陶砖火炉!!!安神这是要逆天啊!全体起立鼓掌!】
【从石器时代跑步进入农耕文明的节奏!这科技树攀得我头皮发麻!】
【支持安神!就喜欢这种敢想敢干的!不就是烧砖吗?安神一定能行!】
【坐等安神后续的建设!到时候看那些老外还怎么说!】
就在观众们为林予安的异想天开而激烈争论时,节目画面适时地切换到了另一位名叫大卫的参赛者身上。
这位经验丰富的中年猎人,在节目初期也曾展现出不俗的适应能力。
然而由于连续多日的狩猎失利,在第十四天的夜晚,镜头记录下了他独自一人蜷缩在冰冷的睡袋中,眼中充满了绝望。
最终,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崩溃下,他艰难地按下了黄色的求救按钮,成为了本期节目中又一位黯然离场的选手。
至此,在生存的第15天结束时,本季《荒野独居》的参赛者,已经从最初的十位减少到了七位。
荒野的残酷与无情,再一次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今天没有想说的,被喷开局垃圾快破防了。
已经联系责编了,近期会对开局进行一下修改。
我的想法是把前十章的内容压缩到5章。
第34章 制作独木舟
林予安前几天构思的计划在刺网完成之后已经完成了一半,他今天决定开始执行另一半。
“我有一个新的想法!我打算用防水油布,配合一些轻质的树木,制作一个简易的独木舟!”
“这样我就能更方便地在近岸区域进行撒网或者更灵活地钓鱼。”
说干就干,林予安带上装备,进入了附近的云杉林,选择合适的云杉树干作为舟骨材料。
用伐木斧将其从根部砍断,并去除多余的枝杈,获得了大约七八根长度在三到四米之间的云杉原木。
“云杉的木质轻软,韧性很好,容易弯曲,而且在这一带比较常见。”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人,一把刀,一捆绳,一张防水油布,就可以做出一个简易独木舟。”
在正式搭建框架之前,林予安首先要对这些云杉杆进行预处理。
他拿起一根云杉杆,将其一端斜靠在一块石头上,另一端用脚踩住固定,抽出腰间的多功能刀进行削皮。
“削皮不仅能减轻杆件的重量,更重要的是,能让后续的火烤弯曲更均匀。”
深褐色的云杉树皮,很快在刀刃下卷曲着剥落下来,露出下方色泽较浅、带着清晰木纹的部分。
他削得很仔细,尽量保持云杉木杆表面的平整,避免留下过深的刀痕。
当所有的云杉木杆都完成了削皮工序后,他又将杆件上一些过于突出的木节和不平整的部位仔细削平,使其整体更加圆润顺滑。
其中三根长度约三米半、最为粗壮笔直的削皮云杉杆,是作为独木舟的底部龙骨。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