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第35节
这都什么呀,还有你是谁呀。
我认识你么?
下意识的,往李振华身边凑了一下。
“那个谢谢,我跟他一组。”
围观的众人一听,齐声大笑了起来。
年轻人见状,丝毫不以为意。
“那你们试一天,不行了换我啊。”
“我肯定比他强。”
说完,转身离去。
郭大山走到两人身边,笑着给他们介绍了这个年轻人。
原来他叫石虎,长得人高马大。
也确实有力,就是吃的多。
比得上常人三人的饭量,而且吃不饱就没有力气,耐力差。
导致干活的时候,一开始虎虎生风。
可是不足半晌就歇菜。
就因为这一点,附近三里五村的人都不愿意把姑娘嫁给他。
至今二十,还是个光棍。
“他人高马大,吃得多。”
“所以但凡生产队来新人,他都第一个抢着跟人组队。”
“这样的话工分多,分的粮食也多。”
李振华和江夕瑶一听,这才明白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队长梁卫国和几个人一起走了过来,见到李振华都在,冲着他点了点头。
然后,扫视了一眼说道。
“好,大家都到齐了,那咱们出发。”
“郭大山路上照顾好新人。”
“好。”
郭大山应了一声。
让李振华和江夕瑶上了爬犁,背靠背坐着。
一个牛拉爬犁能坐六七个人。
第八生产队有两辆牛车,一辆马车,能坐爬犁的只有不到二十人。
其他人都要跟着牛车走路上山。
李振华见状,想要起身让给需要的人。
结果被郭大山按下。
“你第一次上工,坐着就行。”
“你是不知道,很多新人光是上个山都能累着。”
“到了之后没有力气干活。”
“所以新人上山,我们都让坐爬犁,算是一种照顾。”
李振华一听,顿时笑了起来。
“那好吧。”
“那我也享受一次优待。”
就这样,一群人有说有笑的往山里走去。
直到一个多小时后。
天色微亮。
一群人才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到营地了。”
李振华和江夕瑶下了爬犁,看向营地附近的一个木屋。
根据郭大山路上解释。
这个木屋里住着专门守夜的人。
自从上山打柈子开始,全生产队每天两人,轮流看守。
守夜人负责看护木屋里面放着的生产队的大锯,斧头,还有架子车,绳索之类的各种工具,物品。
这些东西自从天冷弄上山,直到天气转暖才会再次运下山。
除此之外,木屋里还有锅炉、干粮之类的。
中午在山上吃饭,晚上才下山回去。
而这一顿伙食由生产队提供。
生产队长梁卫国是总指挥,一般不需要一直待在营地。
山下另外一个方向,整个农场唯二的两辆拖拉机在那里等着装打好的柈子。
需要运往公社或者林场,除了生产任务之外,还需要为村子换取各种生活必需品。
如肉、粮食、钱财……
这一切,都需要按照工分,按劳分配。
主要负责营地的,是一个副队长和记工员。
在副队长的安排下,其他队员如同往日一样,每两人一组开始干活。
而郭大山则带着李振华、江夕瑶领了大锯,斧头。
然后带着他们找到一棵一人合抱粗细的大树。
“多余的我就不多说了。”
“大家都在附近,你们可以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干的。”
“我和二炮一组,就在旁边,有问题可以问我。”
“必须记住一点,锯的时候越低越好。”
“留在地上的,不能超过十五公分。”
待郭大山离开,李振华和江夕瑶你看我,我看你。
最后齐齐笑了起来。
“开始挣工分吧。”
“未来的粮食,可都在这里呢。”
说着,李振华弯下腰,顺着大树扒开积雪,直到露出下面的土地。
第25章 打柈子的第一天
打柈子累么?
江夕瑶表示,单单的把大树放倒,已经足以让她感觉到生无可恋。
距离地面最高十五公分的要求。
代表着在锯树的时候,哪怕人坐在地上,都需要弯着腰才能用上力。
更别提需要使劲的拉锯了。
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单膝跪在雪地弯腰拉锯。
仅仅一棵树下来,她就感觉浑身燥热,帽子和内衣湿透,不得不脱掉外面的棉大衣,去掉帽子。
可是头发、眉毛上却冻上了白霜。
更难受的是。
白嫩的胳膊一阵阵发软。
腰部酸胀,有种直不起来腰的感觉。
就连没有出力的腿部,都因为有时候需要坐下来前后用力,感觉有些不是滋味。
其中经常跪地的膝盖疼更是的难受。
特别是胸口处,剧烈的活动让心跳加快,有种从心口跳出来一般。
而这一切,还是李振华出了大力。
她只是稍微用力,附带控制着大锯的方向而已。
“轰隆隆……”
一声巨响,大树倒下。
江夕瑶毫无形象的坐在雪地上,大口喘着气。
树木倒下的一幕,惊动了不远处的郭大山。
看着李振华和江夕瑶放倒的大树,一脸惊讶的停下了手中的活。
“好小子,你们也太快了吧。”
“哈哈,第一次伐树,有些激动过头了。”李振华喊道。
对于李振华的话,郭大山自然是不相信的。
自从试了一下他背回家的一大捆柴火,他就知道李振华是个能干活、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