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人在县城,你说我是大佬? 第440节

  “方董,你说是不是?”朱芸来又看着方青叶。

  “是的。”方青叶点点头。

  不过合并后的滴滴命运命运多舛啊。

  喝茶聊天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众人纷纷离开,小院里再一次安静下来。

  这纯粹是一次私人聚会,喝茶聊天没有任何实质性主题的,但很快出现在网络上。

  题目叫“前有丁磊的乌镇饭局,后有方青叶的南新茶会。”而且还有张手机拍的照片,里面是一帮大佬喝茶聊天的模样。

  谁拍的?

  这没法追究,不过也不是什么私密的事。

  让方青叶烦恼的是自己的这个不太起眼的苗圃突然火了,总有陌生人前来好奇窥视,这让他不得不加强安保工作,专门在苗圃大门口修建一了间值班室,安排人值班。

  乌镇峰会的热度逐渐下去,元旦马上就要来临了。

  按照方青叶的工作和计划,过完元旦后,先要召开拓方和静海两家大厦的招投标审议会,确定设计修建两座大厦的乙方,然后再去燕京,召开字节跳动的股东大会。

  今天下午,方青叶正在静海银行的办公室里看着文件,最近事情比较多,他也放弃下午在苗圃休闲的习惯。

  等忙完这一阵再说吧。

  听到有人敲门,方青叶说了声请进,门被推开,一个穿着呢子大衣的妙龄少妇走了进来。

  华诚开发总经理罗芸。

第625章 华诚开发联合投标

  方青叶有点惊讶。

  罗芸平时很少来静海银行这边,像贷款等业务上的事由下属过来办理,公司大事她就给方青叶打电话,或者方青叶亲自过去。

  “罗总,稀客啊,请坐。”方青叶笑着招呼。

  两人坐下,罗芸喝了口胡玲玲倒的茶,这才说道:

  “方董,你最近你就没去过华诚开发,该不会把我们忘了吧?”语气里带着点埋怨。

  确实很少去。

  从美国回来以后,他一直忙着静海银行这边的事,还有拓方科技修建大厦,真还没去过华诚开发公司。

  “主要是我太忙.当然,我更是相信你,能把公司搞好就不用我操心,我去不去都一个样。”方青叶笑着解释道。

  “哎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啦,最近为了参与静海银行大厦招标的事,忙得我焦头烂额。”罗芸叹口气说道。

  罗芸是想把这个项目揽下来,曾经在电话里给方青叶明确表态。

  对于这个决定,方青叶明确表示支持,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而且也给她下放权力——一切都由她罗芸及公司领导班子决定。

  但是他深知华诚开发公司的短板:成立时间太短,一直从事住宅楼建设,还没有高层写字楼设计承建经验,这都是硬伤。

  “据我所知,中南集团、华润置地、万达集团等公司都会参与投标,所以在这方面华诚开发没有任何优势,我支持你们参与投标,但别指望我给你开什么绿灯,一切都按照正规流程来。”

  这是方青叶曾经对罗芸说的话。

  但罗芸似乎并没有放弃,最近一直在忙这件事

  “方董,我今天过来就是向你汇报招投标的事,我刚从徽京回来。”罗芸说着,从带着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厚厚的资料。

  “我们已经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签署协议,联合投标,这是我们设计方案。”

  呵?

  方青叶暗赞罗芸聪明。

  公司缺乏经验,就找了一家老牌建筑设计院弥补自己的劣势。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苏省名气很大,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写字楼和办公建筑领域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像金融城(二期)超高层办公集群、徽京江北新区研创园孵鹰大厦都是他们的杰作。

  估计这家设计院也很愿意和华诚开发合作,本地企业在具体建设中有着他们这些外地企业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方青叶又仔细看了设计方案,采用“超密钢骨柱+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这种结构在国内高层建筑中较为罕见,能有效保障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安全性。

  璃幕墙设计,呈现出科技感与时尚感的结合,有点像徽京金融城二期C1主塔楼以“竖线“与“方形“的设计元素。

  空间设计灵活,采用可移动隔断和模块化家具,共享工位和“热桌制“(Hot Desking)系统,双层幕墙技术:优化自然采光与通风

  方青叶仔细看了一遍感觉不错。

  当然自己在这方面就是半吊子,需要招标委员会里专家评审。

  “我觉挺不错的,可以进行投标。”方青叶说道。

  “方董,到时候你可以照顾照顾咱们公司哦。”罗芸笑道。

  方青叶端起茶杯喝了口,微笑不语。

  这还用说?

  如果几套方案无论从设计到项目造价综合评定相差不大,方青叶当然愿意选择华诚公司的这套。

  他才没那么迂腐。

  招标会是在元旦以后召开的,方青叶连续开了两场,申城那边的拓方科技大厦项目中标单位是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这也是一家老牌建筑设计单位,他们的代表作品是陆家嘴商务广场和郑州龙湖金融中心东龙创鑫大厦。

  今天在静海银行小会议室开招标会最后审议工作。

  经过专家们的评审,在7家招标单位中根据各项指标综合评定,最后选出三套方案,分别是中南集团、万达集团以及华诚公司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图纸。

  现在由四位行长进行最后定夺。

  “我是华诚公司的董事长,按照招标规定刚好需要回避。”方青叶笑着对众人说道:“刚好你们三人讨论后表决,我对最终结果表示认可。”说完,方青叶就站起来走出会议室。

  仨人脸上都露出一丝苦笑。

  这尼玛的,这不是把皮球踢到我们脚下嘛。

  这都如同领导给部下叮嘱:“XXX是我的侄儿,你一定要要秉公行事,不要因我和他的关系而加以照顾。”

  要反着听啊。

  再说了,这三家公司是经过专家们经过认真审核,可行性报告都写了几十页,三家都大差不差,只是在某些具体细节方面有差异而已。

  赵文君没什么纠结,立刻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三套方案的详细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大家都看了,咱们也就不用再讨论什么,我选华诚公司和东南大学这套方案。”

  “虽然方案造价比其他方案多了800万,但整体设计安全性却要好点,虽然咱们整个静海地区不是地震活动频繁地带,但每年台风兴盛,安全点总是好事。”

  需要搞那么结实吗?

  邓蕙心里吐槽。

  当然她是心疼钱。

  “那就选华诚公司和东南大学这套方案吧。”说话的是陈丹璐。

  他不懂建筑,但对于多出800万的费用并不感到多少心疼,钱是挣来的,不是省的!

  而且回国这一年多也学到许多人情世故。

  “那就华诚公司这一套吧。”邓蕙最后也开口说道。

  二比一,自己还不赞成呢。

  会议决定很快就报到方青叶这里,对于这个答案,他并不感到多少意外。

  有些潜规则大家都懂。

  方案一旦定下,下一步就是签署正式合同,这些还是由赵文君负责,他只需要最后在合同上签字即可。

  双方商议春节过后正式开始动工。

  忙完静海银行的事,方青叶准备下周动身去燕京开字节跳动股东大会,审核B轮融资事宜。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危机悄然向字节跳动逼来。

  花城,《花城日报》大厦。

第626章 《花城日报》起诉字节跳动

  陈志远摘下老花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

  办公桌上摊开的是今年第四季度的的财务报表——广告收入同比下滑37%,印刷量日均发行量约为185万份,已经跌至十年最低。

  作为《花城日报》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他比谁都清楚:报纸的时代正在死去。

  窗外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在玻璃上。陈志远静静地站在落地窗前,目光穿过模糊的水雾,落在院中那棵孤零零的木棉树上。

  那棵树在暴风雨中剧烈地摇晃着,火红的花朵早已被打落一地,混在泥水里,像是斑斑血迹

  他很清楚记得这棵木棉树是32年前种的,当时他刚刚从中山大学分配到《花城日报》社做编辑。

  那时候,整个国家刚从那个特殊年代走出来不久,一切都是新的,报纸上每天都刊登着各种新闻、评论,国际的、国内的,文学、思想、自由、民主.每一期刚刚印刷,都被各地读者一抢而光。

  那真是报纸的黄金年代啊。

  一眨眼32年过去,这棵木棉长成参天大树,而自己也从小编坐上总编的位置。

  但报纸黄金年代已经过去,紧接着是白银年代、青铜年代.

  这棵木棉见证了《花城日报》从繁荣到衰落,现在就如风中摇摆的那棵木棉。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敲门进来,是自己助理,手里拿着一份资料,脸色古怪:“陈总,法务部刚发现,今日头条未经授权转载了我们67篇深度报道,连图片水印都没去你看看。”

  陈志远并没有接过资料,而是从兜里掏出手机,点开今日头条APP,发现里面的推送正弹出一条本地新闻——标题、内文、甚至排版都和今早《广州日报》头版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底部标注“AI智能推荐”。

  “这帮互联网强盗……”他攥紧拳头。

  过了下,他一字一句说道:“通知法务部:我们立刻起诉字节跳动!

  今天是个周末,方青叶周五晚上坐车赶到申城和白藕团聚。

  白藕怀孕已快五个月,肚子明显已经大起来,但依旧按时上班,所以一到周五方青叶就早早赶到申城,陪媳妇散步是他现在一项重要活动。

  不过今天外面刮着寒风,格外阴冷,这种天气只能躲在别墅里,白鸥就挺着肚子在客厅里来回走动算是散步,方青叶则坐在沙发上刷着手机。

  突然今日头条上一条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花城日报》起诉字节跳动公司的《今日头条》侵权!

  这可是件大事,方青叶认真读起来。

首节 上一节 440/4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用成仙骗我送外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