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情报王 第37节
这孙子还不如五岁的陈桃桃懂事。
陈舟考虑了一会儿,决定去挽回这个局面。
就算老冯头不愿意割爱,起码也不能让他的孙子把好东西糟践了。
陈舟将这条情报放进了自己的待办事项里。
后面几条是常规的铁人三项。
【食材快讯】:未来几天生姜价格微调,较上月末每斤贵了0.5元。
日常的小情报。
对自己的生意没什么大影响,但和自己的经营确实息息相关。
倒是上一次食材情报中的生猪期货,周一开盘后,在消息刺激下,直接迎来涨停。
照这个趋势下去,
再有个两天就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这也算自己的睡后收入了。
卖包子赚钱更踏实,投资获利更省劲。
【食客动态(定向)】:接下来的几天内,有意向前来购买包子的食客数量预计为.
陈舟跟以前对比了一下,
在第四天的时候,食客数量就基本和平常的生意差不多了。
这次的热度能持续四、五天,应该还算不错。
网上的新鲜事可太多了,把自己的包子摊搞成旅游打卡的景点,未免有点夸张。
自己的基本盘,目前还是周围的居民。
【市场消息】:今天早上,阳光城小区早餐店的老板与理发店的托尼老师,会因为门口摆放垃圾桶的问题,再次大吵一架。
想起那位托尼老师,陈舟不禁对着发财笑了起来。
难怪他对早餐店意见很大的样子,原来两家店还有点小恩怨。
该说不说的,
托尼身上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是很明显。
接下来的几天内,陈舟全力应对着自己的包子生意。
在周三他平仓了猪肉期货,抛开交易费用,获利两千多元。
也终于在第四天,客流量渐渐平稳下来,多了点空闲时间出来。准备去看看冯记粥铺。
胡家园那片地方是平改的区域,好多地名都在导航上搜不到了。
不过还留在那里居住的,估计都是老人。
一家几十年的粥铺,随便打听打听,肯定就能知道。
距离不算太远,陈舟便骑上了楼下的小电驴。
到了地方之后,他无比庆幸自己的决定。
村镇的小马路实在太窄了。
两辆车想会车,都得让旁边卖水果的大姨,先把买卖停一会,把伞收起来才行。
陈舟推着车,找了个看着精神头足,岁数还够的老人,打听起来:
“大爷,咱这有个冯记粥铺是吧?”
大爷精神头挺足,奈何耳朵不老大好使。
“什么粥铺?”
“粥铺老板姓冯,冯记。”
得亏大爷没给陈舟再问一句冯记什么。
对方桀桀笑道:“你说的是卖粥的那个冯秃子吧?”
秃不秃,这个情报里可没说啊。
没等陈舟说话,身后响起一道骂声。
“你特么说谁冯秃子呢!”
陈舟回头看去,这位应该就是老冯头了。
第38章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哎呦,冯大爷,好久不见了,您老身体还好吗?”陈舟热情的打起招呼。
老冯头是个非常遵守村头社交规矩的人。
虽然一时之间想不起来陈舟到底是谁,但还是热情的回应着。
“一晃眼长这么大了啊,都结婚生孩子了吧。”
陈舟点点头,“成家了,我以前经常来你们粥铺喝粥呢。”
“哦,”老冯头想了想,“那时候是有两口子,喜欢带着小孩来我这喝粥,你当时还在桌子下面钻呢。”
“对!”
陈舟自己也摆摊,每天遇到那么多顾客,知道他肯定记不那么清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拼凑着回忆。
也算对上了频道。
听陈舟说怀念以前的味道,老冯头兴致勃勃地要带着他去粥铺看看。
陈舟当然想去,但还是客气的问道:
“方便吗?”
老冯头笑了,“我一个人住,就爱跟人说说话,当然方便。”
就这样,陈舟骑上电动车,跟上了对方的老头乐。
半路上的时候,老冯头摇下车窗,聊起这些年来的变化。
“我岁数大了之后,我儿子接手了几年,但后来村子拆迁,他嫌累就直接不干了。到我孙子那就更完蛋了。
想当年,小镇上的人都喝过我们的粥”
两人来到冯记粥铺。
油漆涂的招牌,斑驳掉渣,依稀能看到当年的“马己米”
虽说是粥铺,但和城市里的底商就完全不一样了。镇子里的自建房,前面两间用来做买卖。
陈舟锁好电动车,拎出车筐的东西。
老冯头见状,连忙道:
“就是跟我这个老头子聊会天,你还非买什么水果啊。”
陈舟隔着袋子拍了拍,
“这大热天的,买个西瓜嘛。”
老冯头又客气两回合,最终愉快的接过袋子,走向了厨房。
“随便坐啊,小伙子。”
“好嘞大爷。”
老冯头切了西瓜出来,俩人边吃边聊。
陈舟有意无意把话题引向粥,引向那口老砂锅。
“您说您做的那个皮蛋瘦肉粥,怎么就那么好吃呢?”
老冯头把西瓜子随便吐向花坛,
“你说的是玉米渣粥吧。”
“对,玉米粥”陈舟改口,继续说道:“是不是熬粥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秘诀?”
老冯头一脸“俱往矣”的表情,说道:
“嗨,我这村里破粥铺子,煮两锅粥能有啥秘诀呀,也就是”
“稍等啊,大爷。”
陈舟打断了一下。
能开几十年的粥铺,味道绝对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他拿出手机,准备认真记录这冯记粥铺的煮粥经验。
“大爷,我能录个音吗。”
“录音啊,可以。”老冯头清了清嗓子,“咳咳、嗯嗯!”
“我们冯记粥铺呢,托生于公社食堂,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在那里煮粥了,然后又历经三代人的经营。煮粥的秘诀除了一直用到现在的老砂锅,还在于煮粥的方法,讲究个”
老冯头一来很享受被年轻人尊重的感觉,
二来,他也确实有传承自己家技艺的想法。
所以把【小米粥】【小米南瓜粥】【玉米面红薯粥】等等几份粥谱说的很详细。
陈舟时不时点头回应,将具体内容完整的录了下来。
‘没想到还能意外收获到六十年老粥铺的食谱。’
这有点意外之喜了。
当然,陈舟也没忘自己这次来的目的,提醒道:“大爷,能看看您说的那口砂锅吗?怎么用这口砂锅煮出来的味道还不一样?”
老人得意道:“现在市面上可还真买不到这样的砂锅呢,双窑口最后一代窑工亲手做的。”
老冯头听人提起砂锅,
难免回忆起往事,和已经故去的妻子。
上一篇:我国补克星,你问我光刻机能修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