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127节
洛伊泽冷酷无情:“不行。”
刘茜茜撇嘴:“小气鬼!洛小泽!”
“刘三岁!”
“周小姨!他欺负我!”刘伊菲立刻转身告状。
小姨打断他俩的幼稚鬼行为:“别闹了!时间很紧,20号上映,母带才提交没多久,拷贝都来不及做,估计只能先搞定500份。”
洛伊泽淡定点头:“够用了,先铺纽约、洛杉矶这类大城市,看反响再追加。”
小姨皱眉:“新线这次营销砸得很猛,开场就500万,买MTV深夜档广告,搞‘真实灵异片段’噱头……”
“他们这么舍得下血本?!”
第143章 监工茜茜
小姨叹气:“或许是被《女巫布莱尔》刺激了吧,这次直接按A级营销,前期500万,上映后再砸1000万,后续看成绩可能再追加500万……”
刘茜茜瞪大眼睛:“两千万?!这都够拍多少部电影了。”
新线哪来这么多钱?
转念一想,人家后台是华纳,那没事了。
这已经是几千万投资电影的水平,居然舍得投这么多营销。
要知道,《鬼影实录》的成本连一万块都要先四舍五入……
不过,管他呢。
小姨点头:“营销费用可以分期付,但对赌协议很严格,票房不好他们就得自己吞苦果。”
洛伊泽耸耸肩:“反正派审计对好账就行,虽然他们也不至于做假账。”
倒不是他天真,在好莱坞,做假账的公司确实不少,但也要看对象。
华纳作为老牌上市公司,对财务监管这方面挺严的。
更何况这种小成本项目,虚报那点蝇头小利还不够应付税务局的盘查。
当然,大投资的电影另说,虚报现象很严重。
毕竟真金白银地砸了那么多钱,总得让人家……是吧?
但《鬼影实录》这种小虾米,新线最多通过关联交易让部分资金回流、返返点什么的,不会太多,常规小问题。
他继续问道:“那万圣节的黄金场次呢?”
小姨:“新线会掏钱买,费用从票房里扣。”
洛伊泽点了点头:“那没事了。”
旁边,刘茜茜也跟着点头,眼睛却一直往电脑屏幕上瞟,心思全在新歌上。
小姨终于受不了了:“行了,事情说完,我走了。”
洛伊泽挥挥手:“慢走不送~”
刘茜茜却赖着不走:“我要留下来监督洛洛工作。”
小姨翻了个白眼:“随你,别打扰他。”
等小姨一走,刘茜茜立刻凑上来,“听到没有?我是你监工!”
说完,眨巴着丹凤眼:“现在能让监工大人听歌了吧?”
洛伊泽:“……刘茜茜,你幼稚得可怕你知道吗。”
刘茜茜耍赖:“我不管,我就要听!”
洛伊泽被她闹得没办法,只好妥协:“就一小段。”
刘茜茜冲进他怀里,抱住:“耶!小泽最好啦。”
“不要叫我小泽!!”
洛伊泽气得拍了她一下,下一秒,连空气都安静了。
“咳咳-”
洛伊泽咳嗽两声,无事发生般按下播放键,旋律缓缓流出……
史诗感的旋律,冲淡房间内的气氛。
刘茜茜听得入迷,一下忘了刚才的感觉,听完后微张着嘴,眼睛瞪大:“好好听!这歌叫什么名字?”
洛伊泽神秘一笑:“保密。”
刘茜茜:“……你又耍我!”
洛伊泽揉了揉她的脑袋:“行了,小姨在门口等着你呢,赶紧回家,别在这捣乱。”
刘茜茜嘟着嘴,不情不愿地往外走,临走前还回头做了个鬼脸:“下次我还来!小泽~”
最后皮了一下,赶紧跑。
洛伊泽笑着摇头,重新戴上耳机,继续投入工作。
很快,电影节如期举办,《鬼影实录》不出意外地拿下长片环节冠军。
短片就不说了,矮子里拔大个。
《鬼影实录》的营销,抓的是“节日情绪+社交传播”,以小博大,安排20号上映。
上映对手是《搏击俱乐部》,一部悬疑惊悚片,已经在10月15号上映。
顶级明星配顶级导演,妥妥的大制作,花掉20世纪福克斯6300万投资,讨论度很高。
洛伊泽抽空去看了,说实话,挺好看。
不知道为啥选择万圣节上映……
仔细想想,暑假档是爆米花大片的主场,后面的圣诞档又是合家欢电影为主。
那么,这部R级片选在这个档期也没啥毛病。
算是劲敌吧,因为吸引的目标群体同样是男性观众。
阿呸,真给自己长脸了,其实人家根本看不上他们这个小成本“烂片”。
连影评人都不关注他们,一直搁那吹捧《搏击俱乐部》的艺术性如何如何颠覆。
也就一些收了钱的三流小报正尽责尽职地把《鬼影实录》和这个片子做比较。
第二个对手《猛鬼屋》,成本1590万,华纳兄弟和小弟黑城堡联合制作,华纳负责发行……
这里有一个盲点。
明明华纳自己有片子在万圣节上映,却还要给新线垫资宣传。
同样是惊吓观众的电影,这不是左右互搏,自己打自己吗?
但事实就是如此魔幻,左右互搏看似搞笑,其实互搏的过程早已清出一片场地,占领了整个市场。
一下就把喜欢传统鬼屋片的观众、和喜欢新潮伪纪录片的观众一网打尽。
自家人打,总好过被别人打。
这同样是一个宣传点,两方的宣发就用这个事来吸引外人看热闹。
观众们都想知道小弟和大哥是怎么互殴的,家庭惨剧,额外吸引眼球。
不过,更深层的原因是:新线虽然隶属华纳,但运营独立,其CEO向来强势,只对公司利润负责。
他可不想给华纳当狗,一碰面就让路。
华纳也乐意看到这一幕,良性斗争,不管是对方赢还是自家赢,钱终究会回到他们手里。
唯一苦逼的是《猛鬼屋》的营销团队。
你们高层私交、人情垫资是舒服了,特么的,我呢?
同一个周末,每多一个观众去看《鬼影实录》,就意味着少一个观众去看《猛鬼屋》。
哪怕可以联合营销、共同进步,但这个可能性其实小得可怜,说出来好听罢了。
市场从来都是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他们的奖金、业绩、甚至工作岗位,都和猛鬼屋票房直接挂钩,如果打不赢,那真的就凉了!
奈何,这钱确实是高层私人“借”的,和他们营销部门没啥关系。
他们只能强撑苦果,这已经不是求一求高层就能解决的事,哪怕高层不借,难道新线就没地方搞钱了吗?
外面可是有一大堆资金等着好片子去“借”的。
总之,整个万圣节,就这两部电影值得一提。
至于其他的都不用放在眼里,比如什么《魔鬼骇客》。
已经上映两个多月了,节奏沉闷,晦涩难懂,口碑稀烂。
要不是女演员是亚洲面孔,还算眼熟,都没必要关注。
虽说作为“烂档期”,出现《猛鬼屋》这种定制片有点奇怪,但不正好说明华纳眼光不错嘛,居然能看出来万圣节有即将流行的趋势。
或许正是受到华纳高层的影响,新线老板才会加大营销力度。
第144章 我不吃牛肉
20号并非星期五。
但《鬼影实录》走的也不是寻常路。
提前两天,去部分城市的午夜场和部分日场点映,试试水的同时,留出更多时间给拷贝。
等22号周五,再到各大城市小规模搞一次,玩一下饥饿营销,限制需求放映。
整个过程,不止是给影片留出准备时间,更是要给营销留出时间,比如在网上带带节奏,根据投票数决定扩映什么的。
吸引更多网友关注,借助互联网传播。
等拷贝多了,重头戏就放在29号周五,直接和《猛鬼屋》打擂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