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180节
凯文·特纳,这位在传统影业浸淫多年的40岁高管,彻底断绝了在老东家继续干下去的期望。
他主动通过猎头,向伊菲·洛影业表达了强烈的加盟意愿。
对他来说,现在离职,损失的无非是一些高福利和养老金,但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抛售掉手里那些零散股票补偿回来。
这家伙之前就已经想跳槽,甚至开始有意识地交接手头的工作,还跟华纳的总裁提过一嘴离职的事。
很显然,他和那位总裁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小摩擦。
至于竞业协议……华纳兄弟的总部在加州,而加州的法律一向更保护员工的自由择业权,所以竞业协议基本就是一张废纸。
再加上华纳总裁现在正被那场世纪并购搞得焦头烂额,也没心思去为难一个副总裁。
只要凯文没有丧心病狂地带走整个制作团队,那就无所谓了,随便跳吧。
之前谈判的拖延,无非是他狮子大开口,姿态傲慢,一副趁火打劫的样子。
而现在,他不想再拖了。
当然,就算他已经下定决心,按照常规的离职流程,他也需要一到两个星期才能彻底搞定。
不过,只要人下定了决心,后续的谈判,就充满了“诚意”,他是真的很看好伊菲·洛这家公司的未来。
有时候,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不看它现在拥有什么,而是要看它的领头人是谁。
时代华纳的那帮领头人,在他看来就是一群不懂装懂的蠢货。
传统媒体非要和八字不合的互联网硬凑在一起,这能有好下场?
而伊菲·洛,这个如今好莱坞名声最响亮的新星公司,很多人或许还在观望,想等他们的第二部电影出来再做判断。
但他不想再观望了,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来得情真意切?
带着这份“诚意”,事情就好办多了。
“诚意倒是足了,”洛伊泽看着报告上对方主动腰斩的股权要求,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但还不够。”
接下来的几天,通过猎头的斡旋,一场激烈的商业博弈在无声中展开。
首先是股份。
凯文主动腰斩,从最初的10%,直接砍到了5%,但洛伊泽连5%都不想给。
经过几轮拉锯,最终定在了2%的原始股。
而且只限于影视公司的股份,相当于是给这位华纳前副总裁的“见面礼”。
毕竟,他的人脉、资源、对行业的见解以及领导公司的能力,都是伊菲·洛现阶段急缺的东西。
当然,就连这2%的股份,也要分四年才能完全兑现,每年兑现0.5%。
这个数字,和凯文最初的心理价位,差距大到让他一度觉得对方是在羞辱自己,几次都想直接甩手走人。
但最后,他还是忍了。
他知道,以伊菲·洛这家公司的“精明”,后面肯定还有“胡萝卜”。
后续就是短期对赌和长期激励。
短期对赌,赌他的公关能力。
目标,就是为《街头脉搏》这部电影,进行奥斯卡公关。
这部电影已经在艺术影院上映过了,完全符合要求。
目标一:提名,如果《街头脉搏》的主题曲,能成功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提名,公司将一次性奖励他66万美金的巨额现金。
目标二:获奖,要是最终能获奖,再追加133万美金!
现如今距离奥斯卡颁奖典礼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非常紧迫。
但这,才能真正考验出他的能力和人脉!真要有那个实力,一个多月完全。
要是成功了,他转眼就能到手200万美金,比他一年多的工资还高。
这实打实的现金奖励,确实让他心动了。
而对洛伊泽来说,这也很划算。
奥斯卡提名,足以让他的公司声望更上一层楼。
至于为什么不对赌股份?吃多了才对赌这玩意儿。
他可不想用公司的永久性股份,去奖励一个短期的功劳。
在他的规划里,只要专利购买成功了,公司未来就是巨无霸。
当然,也不是真就一点股份不给。
毕竟凯文混了这么多年,到这个年纪,现金虽然香,但一个稳妥的未来更是他需要的。
长期激励,才是真正吊在他前面的那根硕大的胡萝卜。
未来五年,只要在凯文任期内,公司制作或发行的电影,全球总票房累计达到30亿美元,他就能获得1%的股票期权。
在他主导下,如果公司出品的电影能获得10个以上的奥斯卡提名,其中至少包含一个“最佳影片”提名,那他还能再获得2%的股权。
最后,如果公司在未来成功IPO或被收购,估值超过XX亿美金,他也能再获得2%的股权。
2%的原始股,外加最高可达5%的激励股权。
看似比给小姨的还多,但这每一分,都需要凯文用实打实的战功去换,需要拼命奋斗才行,最终加起来,或许也就勉强持平。
而小姨那5%是无条件的,这就是差距。
洛伊泽给出的这些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只要凯文能好好按照他的规划来,是完全有希望达成的,这是一种合作共赢。
这根巨大的胡萝卜,能让洛伊泽从具体的电影事务中抽身,也能让小姨不用那么忙碌,可以更专注于音乐公司的发展。
还有就是工资。
年薪两百万是不可能的,但真要降到和小姨同等的60万,又有点侮辱人了。
人家在华纳兄弟的年收入就是百万级别,这是市场价。
如果不能给出一个与其身份相匹配的年薪,会被整个好莱坞认为不懂规矩。
所以,最终定下的方案是:固定年薪一百万,外加绩效奖金,一年加起来也能有个一两百万了。
除此之外,还有他深度参与的项目利润分红。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就算是洛伊泽,也不敢保证他脑海里的每一部电影拍出来,就一定会成功。
很多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在好莱坞里面,人和的助推作用更大。
好东西被埋没的例子,在好莱坞还少吗?
只要凯文能达到要求,多给一些好处是完全没问题的。
当然,小姨的工资也要跟着涨,同样固定一百万,外加绩效奖金。
至于“绿灯权”,这玩意儿想都别想,后患无穷,直接拒绝。
但也不能太不留情面,最终的方案是保留这个权力,但决策委员会需要再加上洛伊泽和小姨。
500万美金以下的投资,需要至少两人同意;而500万以上的,则需要三人一致同意才能通过。
这些条款,基本已经谈得差不多了。
后续,凯文会在办理离职手续的同时,开始动用自己的人脉,带着《街头脉搏》的拷贝,去找媒体、找影评人、找学院的评委们,开始公关的第一步。
这期间,他还强烈建议,把伊菲·洛影业的总部,立刻搬去洛杉矶。
“Yize,我必须说,纽约是金融和音乐的天堂,但绝不是电影的。”
凯文在一次电话会议中直言不讳,“待在纽约,我们永远只能吃到好莱坞剩下的残羹冷饭,成本还更高。”
在他看来,洛杉矶才是影视公司的天堂,如果继续在纽约鬼混,绝对发展不起来,会一直处于好莱坞的鄙视链最下层。
洛伊泽也知道对方说得有道理,纽约确实不适合电影公司,这地方玩音乐的多,亚文化盛行,dj、说唱、舞曲一堆,唯独拍电影的不多,就那么几家独立电影公司。
拍电视剧的倒有,皇后区就有两家精通拍电视剧的公司。
但他后续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音乐啊,还有一大堆想买、想投资的专利公司也都在东海岸。
因此,他犹豫了半分钟,还是打消了搬家的打算。
最起码现阶段他不想搬,等过一两年,把所有的基础打好,搞定大多数投资,确定对方的能力和忠诚度后,再搬去洛杉矶也不迟。
凯文从这简短的回答中,听出了对方的决心和……一丝不信任。
他明白,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度之前,他无法完全获得这个年轻老板的信任,既然如此,那他就只能先认真起来了。
而除了凯文,另外“三驾马车”,首席财务官、法务总监和主管的人选也基本谈妥。
但这些人就没必要谈股权了,给高工资高福利就行,后续干得好了,也不是不能给点分红。
当然,舍不得给股份的后果就是工资压力上来了……
除掉各种分红和普通员工的工资,光是小姨、电影总裁、财务总监等等核心高管的固定年薪,一年加起来就要四百多万美金。
要是公司效益好,再给他们发各种奖金和分红,直接就奔着一千万去了。
花钱如流水啊。
洛伊泽看着自己那还没到账的票房分成,感觉压力山大。
还是得抓紧赚钱……这老板,真不好当,每天一睁眼就欠好几万,不努力挣钱,怎么养得起这帮人?
赶紧去把电视剧拍了,回来就努力花钱和挣钱!
第197章 磨合与默契(二合一)
一月中旬,纽约。
寒风依旧凛冽,伊菲洛公司内部却是一片火热。
凯文已经开始利用他的人脉,为《街头脉搏》的奥斯卡公关四处奔走。
而另一支队伍,也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特训”,回到纽约。
中午,某人迹罕至的公园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