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华娱天骄:从小致郁刘天仙 第204节

  好家伙,这货分不清大小王啊。

  “我觉得挺好的,”洛伊泽违心地夸奖道,“皮厚,馅儿大,实在。”

  姥姥在一旁看得直乐。

  吃完饺子,消食完毕后,来到家庭才艺表演环节。

  在小姨和一众表哥表姐表妹的起哄下,洛伊泽和刘伊菲被推到客厅中央,开始表演节目。

  两人先是合作表演一段行云流水的舞剑,洛伊泽负责舞,刘伊菲负责……额。

  一套行云流水的剑舞,看得姥姥和一众亲戚惊呼不断。

  紧接着,又是一段双人华尔兹。

  在擅长的领域里,洛伊泽从来都不懂害羞为何物。

  “左脚,茜茜,是左脚!不是让你踩我的脚!”洛伊泽压低声音提醒。

  “哎呀!你跳太快了!”刘伊菲急得快哭了,一紧张,旋转的时候又转错了方向,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被洛伊泽眼疾手快地一把捞了回来。

  “噗——”气氛组的表哥表姐们再也憋不住了,笑得前仰后合。

  小姨指着窘迫的刘茜茜:“我说茜茜,你这是跳舞呢,还是给洛洛捣乱呢?”

  一曲跳完,比舞剑还累。

  “不行不行,这个太难了!”刘茜茜揉着脚踝,嘟着嘴抗议。

  最后,在表弟表妹们“再来一个”的呼声中,洛伊泽来了兴致,即兴来了一段街舞Solo。

  表演上头了,他甚至指着窗外对面那栋大楼,对姥姥说:“姥姥,想不想看我给您表演一个飞檐走壁?”

  话音未落,他的耳朵就被一只手给揪住。

  “妈,我开玩笑的!”

  “开玩笑?!”刘晓丽柳眉倒竖,手上加了三分力,“我看你这孩子,极限运动之心不死啊!胆子是越来越肥了!还想爬楼?我先把你耳朵拧下来信不信!”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尤其是在姥姥家。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

  小姨提议去地坛逛庙会,沾沾人间烟火气。

  此举得到全家赞同。

  为了低调,一家人都穿得十分朴素,也没戴墨镜口罩,想着融入人潮,应该不会被认出来。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自家人的颜值聚合效应。

  刘晓丽和周文琼姐妹,一个温婉大气,一个明艳动人,都是风韵犹存的大美人。

  刘茜茜正值豆蔻年华,一张不施粉黛的脸蛋,清纯灵动,仙气十足。

  而洛伊泽,更是清隽挺拔,眉眼如画,气质卓然。

  这一家子走在人群里,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就算不是明星,回头率也绝对是拉满的。

  更别说,他们一家人还上过央视的访谈节目,一家人都露过脸。

  起初,人们只是投来惊艳的目光,小声议论着“这家人长得真好看”。

  可等他们走到一个卖糖画的摊位前,一个戴眼镜的女大学生,死死地盯着洛伊泽,眼睛越睁越大,嘴巴也慢慢张开。

  “洛……洛伊泽?”她试探性地喊了一声。

  洛伊泽心里“咯噔”一下,但还是礼貌性地朝她笑了笑。

  这一笑,捅马蜂窝了。

  “天哪!真的是洛伊泽!是活的!”女生一声尖叫,瞬间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

  “哪里哪里?”

  “真的是他!那个天才少年!”

  “比电视上还好看。”

  “姐姐也好漂亮啊,妈妈好有气质!”

  “那不是他妹妹吗?”

  “嗡”的一声,人群开始向他们聚拢。

  “洛伊泽,能给我签个名吗?”

  “刘伊菲,你好可爱啊!”

  很快,索要签名的请求就淹没了他们。

  一个反应极快的女孩,猛地推了一把身边的同伴:“小丽,快!去前面那个音像店,买他春晚那张《浮光》的专辑,快去!我在这儿给你占着位置!”

  洛伊泽无奈,只好接过大家递来的纸笔,开始签名。

  刘晓丽和小姨等人护着姥姥和刘伊菲,微笑着应对热情的粉丝。

  现场的秩序还好,或许是京城人见过的世面多,大家虽然激动,但都自发地保持着一两米的安全距离,没有出现拥挤推搡的失控场面。

  签了十几个名后,人越聚越多,眼看着整条路都要被堵住了。

  “得,这庙会是逛不成了。”小姨叹了口气。

  洛伊泽签完最后一个,对大家歉意地笑了笑:“谢谢大家,不好意思,我们还有点事,得先走了。”

  一家人在众人的目送下,迅速撤离庙会现场,找到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饭店,要了个包厢。

  关上包厢门那一刻,世界清静了。

第222章 时尚品牌(感谢 仩、佡 的打赏)

  饭桌上,刘伊菲还有些兴奋:“洛洛,原来你在国内这么火呀!”

  洛伊泽喝了口茶,淡淡地说:“不算火。”

  这并非自谦。

  事实上,他的纯音乐《浮光》,即便上了春晚,也并没有达到大街小巷循环播放的程度。

  这就是纯音乐的局限性。

  没有歌词,天然就缺乏传唱的基础。

  它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耳朵和脑子很享受,但嘴巴会觉得很憋屈,因为情绪无法跟着歌词宣泄出来。

  对普通大众而言,听久了甚至会觉得有点憋得慌。

  所以,哪怕上了春晚,它的流传度也相对小众。

  你不可能指望大街小巷的服装店、饭店会放这种音乐。

  因为太有“档次”,反而显得小众。

  但是,在另一些圈层,这首曲子的地位还挺高。

  在一些政府的会议厅,它是最合适的暖场音乐,不吵不闹,符合主旋律。

  还有星级酒店、高档画廊、小众咖啡馆,也是背景音乐的首选。

  艺术院校里,更是绕不开的曲目。

  可以说,从洛伊泽的第一张钢琴专辑开始,他的纯音乐作品,就已经成为了国内中产和高端场所的“标配曲目”。

  对中产的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

  尤其是那些能买得起钢琴的家庭,他们的小孩,最熟悉的人恐怕就是洛伊泽。

  因为他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

  学的,是他的钢琴曲。

  听的,是父母在耳边的唠叨。

  “你看看人家洛伊泽,比你还小,弹钢琴都弹到美国赚美元去了!”

  “这首曲子好好练,弹会了,妈妈给你买新游戏机。”

  “你什么时候能有人家一半的省心,我就烧高香了……”

  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想不熟悉都难。

  当然,对中产有影响力,也就意味着……不怎么接地气。

  他创作的那些纯音乐,虽然上了春晚,听起来很“高级”,但终究是阳春白雪。

  那些英文歌、日文歌,更是隔着一层语言的壁垒。

  惟一稍微接地气一点的,可能就是他写给刘伊菲的那些儿歌了,可那也不是他自己唱的啊!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直这么“高级”下去,那洛伊泽在国内的名声,大概率就会固化成一个“很有名,但也就那样”的小艺术家形象。

  但离谱就离谱在,他的故事,和他那不接地气的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一个被拐卖、被好心人收养的孩子,跟着单亲妈妈远赴重洋,硬生生地靠着那份早已在国内初露锋芒的才华,在美国闯出一片新天地,为妈妈和姐姐搭建起一座坚不可摧的避风港。

  这样的存在,既孝顺,又天才,还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

  关键吧,他在短时间内赚取了普通人几辈子都无法想象的巨额财富后,却没有忘记自己背后的祖国,转头就在千禧年的春晚上,为国家献上一曲史诗般的赞歌。

  这样的故事,励志吗?感人吗?好听吗?

  洛伊泽的艺术或许不那么接地气,但他的个人事迹,可太接地气了!

  没有人不羡慕他,也没有人不可怜他。

  当然,这里的“可怜”,更多的是一种“怜惜”。

  毕竟这么小的年纪,就承担如此沉重的过去和巨大成功,很多人都在担心,他那稚嫩的肩膀,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住。

  总之,由于他的故事太具传奇性和共情力,人们不仅没有因为他那些“听不懂”的艺术而产生隔阂,反而更加喜爱和珍视他。

  而这沉重的名气,转化而来的利益,又肥了谁呢?

  咳咳……盗版商。

首节 上一节 204/3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美食情报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