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从西工大开始崛起 第179节
“怎么还都是仪表板?”
“唉,这飞机座舱内的显示器,还没有研制出来,相关配套企业……”宋老有些无奈地摇摇头。
以前的战机座舱内部,都是大量的仪表,最多就是有个雷达显示器,那也是个小小的阴极射线管,和示波管差不多。
在八十年代初期,大部分的三代机座舱内部,还是以仪表为主的,看看早期的F-15和F-16座舱就知道了。
这座舱显示技术,也需要慢慢来,现在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国内压根就没有配套企业!
国内现在的座舱仪表生产厂,根本就搞不出来显示器,而民用的电视机显像管的生产商,又会觉得军队订单太少,根本就没必要专门捣鼓,而液晶显示器……这东西现在最多只能显示数字,计算器上使用的那种,得到八十年代后期才能突破,而且强光照射下也看不清楚。
所以,现在还是钟表店的风格,想要实现一平三下的现代座舱布局,还真不容易!
但是……没有一平三下,那还算是现代化飞机吗?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会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也会让战斗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
战机上有了大面积的显示器,可以显示各种飞机数据,可以显示数字地图、导航信息等等,将会大大降低飞行的负担,虽然说老飞行员可能还不习惯,但是只要习惯了,就绝对退不回去了。
秦亮皱着眉头:“航空工业系统里,原本搞航空仪表的工厂,他们就没这个想法吗?”
后世的飞机,都是清一色的玻璃座舱,哪怕就算是客机,运输机,上面也是一个仪表都没有的,现在航空仪表工厂不想转型,那以后不就得黄了吗?
“他们……”宋老是欲言又止。
上次引进马可尼的航电,平显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是这适应三代机的下视显示器,还是八字没一撇,只要现在的飞机还在用航空仪表,那些工厂就不会有生存危机,他们怎么会想着搞改革?
“好吧,别人不干的,我们西工大来干!”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座舱显示器的生产技术,其实也不会特别复杂,不就是一个平面直角的阴极射线管而已!己方在生产了这种座舱显示器之外,还可以生产电脑显示器,反正现在电脑显示器个头也不大,12英寸就已经是主流了,正好和战斗机座舱里的差不多。
而且,这显示器没凸起,文字和图像显示的失真度小,肯定能受到欢迎,这样一来,也不会因为产量太少而无法盈利。
一旁,空军的领导都看在眼里,没有西工大,就没有空军的现代化啊!
“秦亮啊,你能给咱们解释一下这显示器的作用吗?”林老开口。
“当然可以。”秦亮点头:“现在的仪表板,太复杂了,各种仪表密密麻麻,飞行员虽然练就了一眼扫过去,就知道仪表显示是否正确的本事,但是,众多的仪表还是会分散飞行员的注意力,更无法显示足够多的数据内容。”
“我们今后的座舱布局,上面是平显,下面是三个下显,呈倒品字形的布局,其中,所有和飞行有关的,都显示在左边的主飞行显示器上,这上面除了能显示仪表盘上原本的内容,比如说姿态,速度等等信息,更是可以显示飞机未来的航路……”
一众空军领导睁大了眼睛,看着秦亮一边说,一边画显示器上的图像,上面显示的信息,绝对能大大降低飞行员的负担,尤其是这个显示未来的航路,更是可以让飞行员预判。
“和战斗相关的,是右边的战术情况显示器,大家伙可以认为是雷达屏幕的升级版,不仅仅能显示雷达信息,还能显示地图等数据,比如说,当去轰炸敌人目标的时候,屏幕上的地图会放大,还会带自身的轨迹,让自己随时知道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彩色显示器,还可以用不同颜色来表达不同的信息……”
空军领导们感觉到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技术听起来,已经带着科幻的感觉了!
“既然这么有用,那也没必要让西工大专门开一条生产线,在川省,不是就有咱们国营780厂嘛,这厂子最近这些年,一直都在制造电视机,把生产任务交给他们!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在场一名空军领导开口道。
专门生产座舱航电设备的配套厂,不想搞座舱显示器就算了,咱们找个对口的!
780厂?听到这个说法,秦亮也想到了什么:“长虹?”
“没错,780厂原本是个军工厂,就是造机载火控雷达的,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他们就试制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前些年还捣鼓出来了彩色电视机,牌子就叫长虹,距离也不远,咱们这就打个电话过去!”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长虹机器厂就在川省破土动工了,当时是国内唯一一个机载火控雷达的制造基地,生产夜间战斗机需要的火控雷达。
不过,这质量差,性能落后的机载火控雷达,需求量很少,根本就没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从1958年就开始转型。
相比大部分的军工厂在八十年代搞军转民,这长虹在五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从军工企业转化成军民融合的企业,而且,主攻彩电!
到了九十年代,长虹几乎占据东方的半壁江山,可惜,盛极必衰,后续的长虹,接连出现战略失误,当显像管时代已经过去的时候,长虹居然还在砸钱搞背投,当发现这东西落后之后,又砸钱搞等离子体电视。
每一步都走在错误的路线上!点错了科技树,浪费了大笔资金的长虹,从此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再加上贸然相信美国,进军美国市场被骗了三十亿,于是就沦落到了边缘化的角色。
当然,长虹搞成那样,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毕竟,长虹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屠龙者逐渐变成恶龙的故事……
这次……看看长虹识趣不识趣,如果能拉,就拉一把,如果不能……西工大也可以造彩电,成为东方市场上的一匹黑马!
一旁,宋老满脸激动,这座舱显示系统搞出来,那咱们的歼九,完全就能成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
“亮子,这一平三下搞出来,咱们的其他飞机也能装吧?”一旁,屠老开口:“比如咱们的枭龙战机,要是也装上这种设备,那绝对会成为最亮眼的出口型战机!”
老旧的飞机,没有1553B数据总线,想改都没法改,枭龙这款出口型战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按照国际标准来的。
“那是必须的!对了,咱们的枭龙,开工了吗?”
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该试制了,这段时间,秦亮没来132厂,也不知道这边的情况如何。
“开工了。”屠老笑了笑:“看进度,咱们的枭龙,很可能会比歼九的首飞还早。”
歼九才刚刚造出来了金属样机,而枭龙,已经开始造第一架试飞用的原型机了!
鸭式布局的歼九,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而枭龙,说到底,还是从歼七到超七,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在后世,当有了资金注入之后,枭龙很快就捣鼓到了首飞的状态,现在,自然也不例外!
空军领导们来了兴趣:“走,看看去!”
PS:当年的金属样机、歼十最早的座舱布局,以及老毛子的座舱风格。
第255章 军转民典型之长虹厂
旁边的厂房内,枭龙的组装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机身的框架已经大致完工,内部设备在陆陆续续地安装之中,虽然没有覆盖蒙皮,也能看到飞机的外形轮廓。
两肋进气,边条翼加中等展弦比梯形机翼,机身大小看着和超七差不多,但是经过这样一升级,看着更加的现代化。
“不错,不错,这飞机小巧灵活,咱们空军……”
“它的定位是出口型战斗机,适合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我们的国土广阔,并不适合操作这种战机。”秦亮已经不是第一次给空军科普这个知识了,空军没钱,就少装备几架,但是必须得是中型或者重型战斗机,这种轻型飞机,那就是鸡肋。
专门定位出口的战斗机,还是别自用了。
一旁,宋老神情复杂,他还真担心空军领导们看上了枭龙,把歼九项目给放弃了,现在,秦亮坚持初衷,大力支持歼九,而空军又对秦亮是无条件的信任……歼九项目走到现在,多亏了秦亮的支持啊。
“秦亮同志啊,你这样说的话,咱们可是有不同的意见的。”此时,在场的空军张领导开口了。
“这些年来,咱们空军的主力战机就是歼六,作战半径只有五百公里,那咱们就每隔五百公里,建造一座空军基地,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密集的防空火力网了,这些年来,咱们四五千架歼六,足以满足国土防空的需求了。”
宋老的一颗心,再次紧张起来了。
“是啊,再说了,枭龙的机体虽然小,但是换上省油的涡扇,航程也能有两千公里,而且咱们国内也正在研发类似的涡扇发动机,以后肯定能国产,这枭龙价格便宜,完全能一比一的替换歼六……”
宋老的心情更加紧张了,他的目光充满期待地看向秦亮,希望秦亮能说服空军。
“各位,时代在变化,之前的很多思维,也都需要跟着改变,当年提倡的是空中打游击,现在,几场战争下来,大家伙难道还看不明白吗?现在空战比的是什么?”
秦亮看向众人:“谁的机体庞大,谁携带的武器弹药多,谁的雷达看得远!在这方面,重型机和中型机,有很大的优势!就拿双发强六来说,这一架的作战效能,就相当于四架枭龙!而这一架的消耗,绝对比四架枭龙要少!空军早就该缩减规模,从数量优势升级为质量优势,这才能应对未来的战争!”
“各位,咱们在天府楼设宴,接下来,咱们一起去吃饭?”屠老赶紧打圆场,现在这谁都说服不了谁,再说下去,岂不是得吵起来,这样对大家伙都没好处。
“天府楼?听说和建国宾馆一个级别的,咱们还没去过呢!”林老满脸笑容:“走!”
天府楼,成都最豪华的园林别墅式的酒店,属于川省的国宾馆,以现在132厂富得流油的程度,请大家伙的吃饭住宿,当然得是最高级别的。
不知觉中,外面的天色就黑了下来,大家伙大步流星地向外面走,大家伙的车子,停靠在了132厂门口。
“咱们这次过来,是沾了亮子你的光啊!”林老走到红旗轿车的旁边,笑呵呵地开口说道:“要是只有咱们过来,那就住132厂的招待所,吃132厂的食堂,现在有了你,咱们的吃饭住宿,立刻就升级了!”
秦亮笑了笑,刚刚要谦虚几句,就看到一辆老上海轿车,风驰电掣地疾驰而来。
“各位领导,电话里你们说要咱们长虹帮忙生产机载设备,咱们就立刻过来了,请各位放心,咱们厂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哪怕赔钱,也要优先满足军队需求!”
看着车上下来的四个兜的干部,林老非常满意:“好,不错,780厂不愧是军工厂的底子,有觉悟,有前途!走,一起去吃饭,咱们饭桌上说!”
天府楼,餐厅包厢内。
长虹机器厂的厂长王治东,滔滔不绝地给众人介绍长虹这些年来的发展。
“前些年,咱们就意识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电视机的需求,所以开始试制电视机,到现在为止,咱们一共研制成功了五个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四个型号的彩色电视机,尤其是在去年,咱们和松下达成协议,购买松下的彩电散件,在国内组装,咱们长虹拥有全国第一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秦亮皱起来了眉头。
“亮子,有什么想法,直接提!”林老看出来了。
“王厂长,咱们长虹厂质量最好的电视机,还是进口散件组装出来的?”
“是啊。”王厂长点头:“目前,咱们自己生产的电视机,都是分立件的,进口的电视机,用的是集成块,一块视频,一块音频,电路板上的元件数量大大减少,这电视机的可靠性自然就大大提升,还有显像管,咱们国内兄弟单位生产的,根本就没法和国外的相比……”
“咱们长虹不能生产显像管?”
“是啊,咱们的显像管,都是从773厂采购的,他们厂之前是造电子管的,在59年,就造出来了全国第一个黑白电视机显像管,不过到现在还都是手工生产,没生产流水线,那质量……”
到现在为止,国内依旧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模式,和国外的生产流水线相比,产量低,品控低,质量参差不齐……
这些都是摆在东方家电行业里的大问题!历史上,到了1983年,国内第一条黑白显像管生产线,才在773厂建成,年产五十万只14英寸和17英寸的黑白显像管,顿时就缓解了国内电视机显像管紧缺的局面。
至于彩电显像管,得等到八十年代后期了。
在这个年代,有条件的人,都希望能买到一台进口彩电,因为他们知道,进口的比国产的质量好太多了。
但是到了后世,就没有人再纠结了,因为我们的国产彩电,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那些进口彩电,只能曲高和寡而已。
汽车也是如此,这个时代,任何人都知道进口车的质量杠杠的,但是到了后世,咱们的国产车质量,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了。
秦亮之前对国内的家电行业,并不是很熟悉,也不知道这家电行业里的门道,而现在,既然遇到了,那就得帮忙推动一把!
“显像管这个东西,必须要能自主生产,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整条生产线,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电视机显像管生产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秦亮开口道。
王厂长心中那叫一个高兴:“没错,就是这样!秦亮同志,你这话就是咱们的心声!咱们长虹厂早就期待着能引进一条显像管的生产线了!”
命运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造电视机这条路,当然希望能自己生产显像管,质量和产量,都由他们自己控制,只可惜……要从国外进口,不是他们说了算的,得向上级申请!
林老点头:“既然长虹厂有这个想法,那咱们空军可以大力支持,咱们给相关部门协调一下,让他们尽快批准你们的引进计划!亮子,你还有什么要求?”
秦亮思考片刻:“长虹厂引进了显像管的生产线之后,就不能再采购其他工厂生产的显像管了,你们只能把多余的显像管卖给其他工厂,不能从其他工厂采购,这个期限,就暂定三十年吧。”
长虹的这个屠龙者终成恶龙的故事,就是他们发展壮大之后,就想要搞垄断,把全国所有的显像管都给买走了,让其他电视厂没有显像管可用。
这就是一个从市场竞争到垄断的过程,那些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公司,是不会满足的,他们希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把竞争对手都搞垮,这样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垄断利益。
对市场来说,这是不利的。
而长虹这样搞,也没有发展壮大,把显像管都买走了又如何,液晶电视的时代到了!
现在,既然大家伙坐在一起,秦亮就得给对方指点一下明路,做人留一线,别想着挤垮全部竞争对手。
王厂长错愕片刻,然后点头:“那是自然,我们有了自己的显像管生产线,肯定不会再外购显像管啊!各位领导,我代表长虹厂,感谢你们的大力支持!”
说完,他举起了酒杯来。
一旁,其他的长虹厂的来客们,也都纷纷举起了酒杯。
一杯酒下肚,王厂长身边的工程师开口:“秦亮同志,听说你们西工大也在设计芯片,能给我们的电视机设计相关芯片吗?这集成电路的电视机,质量比分立件的好多了。”
上一篇: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