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从西工大开始崛起 第263节
秦亮笑了笑:“好,那我就继续留下来,看看叙驼有什么要求。”
上次,是他们去的相关部门,这次,是叙驼亲自过来,足以说明叙驼对这次合作的重视。
把客人迎进来,一番寒暄,就进入正题。
“我们国内经过一番协商,认为可以答应贵方的条件,只求尽快拿到战机和预警机,毕竟,战争随时都可能爆发,我们得做好准备,有关加价的要求,我们也能答应……”
这钱赚得……真轻松啊!刘经理感慨。
“好,超七就五十架了,这预警机,你们打算几架?我建议至少四架。”
“咳咳咳……”卡杜拉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一架就够奢侈的了,你居然要四架!
“我们暂时只需要一架。”莫沙拉克说道。
四架是真买不起,就算是这一架,都够奢侈的了。
“嗯,没问题,我们附赠三年的服务,三年内,有什么问题,我们随时上门帮忙解决,所以,三年内,你们只需要操作就行,其他的事情交给我们,你们最好不要乱碰设备……”
“不,不,不用了,我们自己可以的。”卡杜拉心虚地回答。
开什么玩笑,飞机到手之后,老毛子肯定是要拆开研究的,他们叙驼是真的没机会接触,但是老毛子会的啊!
如果东方人帮忙维护保养,那万一每次保养完毕,都贴个封条,不让老毛子碰怎么办?
“这……这不太好吧?这样的话,你们要是操作坏了,还会怪我们东方的质量问题……不行,我们必须得去。”
“不用,真的不用。”
“那……就得签署免责条款。”
“好。”
又省事了!
“接下来,谈一谈导弹的事情吧,超七只能配闪电-9和闪电-10,你们各采购五百枚,如何?”
又是一笔钱!
这也是很多国家空军,一旦选定了某个国家的产品,以后轻易不换,换了的话,配套体系都得换,导弹也得换!
现在,不买也不行,没有导弹,难道用机炮格斗吗?
“在预警机的指挥下,战斗机只需要远远地发射导弹就可以了,尤其是面对F-16,这种飞机没有中距弹,遇到了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嗯,当然得买,我们先……各买两百枚?”
“不行,太少了!你们五十架战机,一次起飞就挂四枚,第二次呢?怎么升空作战?你们可别学哭泣国,第一次买了十架超七,不够用,战争打响了,才赶紧跑去伊驼那边求转赠,说起来,他们加价的幅度,可比你们大……”
“好吧,那就各五百枚吧。”卡杜拉点头:“我们这次来,还有另一件事,我们听说,贵方在给英国的鬼怪战斗机升级机载雷达系统,不知道能否也给我们帮个忙?”
还真是机载雷达!刘经理看秦亮的目光中,满是钦佩,这简直就是预言帝啊。
秦亮也有些好奇,他原本以为,需要等这批超七到手,预警机到手,老毛子研究之后,才会上门来求购,没想到,这合同还没签署呢,居然就来要了?
不过,想想苏-27的进展,现在应该正是先进雷达泡汤、苏霍伊的天塌下来的时候啊!
所以,他们来东方求助,也就可以理解了。
“你们也要帮忙配套?没问题,你们手头的米格-23,米格-25等等,早就落伍了,我们帮忙升级,改挂我们东方的导弹,这样一来,导弹数量还得提升……”
“不不,我们只希望采购雷达,天线尺寸960毫米,发射机功率一点六千瓦以下……”
秦亮皱起来了眉头。
“怎么了?”卡杜拉有些着急,难道他们猜出来了,己方是买给老毛子的,所以不想做这笔生意?
“这种尺寸的雷达,我们没有研究过,这可比雄猫的雷达还要大了,我们只能全新研制,所以……”
“研发经费,我们来出!”
这家伙还真上道!
秦亮点头:“那就给我们五千万的研发经费吧。”
“这么贵?”
他们要是回去找老毛子汇报,老毛子不得跳起脚来骂人啊,又是五千万!
“这可不贵,很便宜了,如果换一个客户,我们少说也得要他们一亿美元,这种雷达的研发,怎么可能便宜,就拿雷达天线来说,可能我们加工几十个,才能出一个成品,你说,我们是该要这一个的钱呢,还是把五十个都要了?”
叙驼人不说话。
“不是我吹牛,就我们的技术,老毛子二十年都追赶不上来!我们给研制出来这种雷达,搜索距离至少有两百公里,能同时引导六枚导弹,攻击六个目标!自重在五百公斤以内。”
这些钱,可真不多,老毛子为了给苏-27开发雷达,花费比这个多,还研发失败了!
用了倒卡天线,性能很差劲,对雷达反射面积三平米的目标,最大搜索距离不超过一百公里,实际使用中,仅仅是八十公里左右,而且,倒卡天线旁瓣电平高,导致陆上下视能力很差。
现在性能提升一倍,老毛子能不出钱?
“好吧,我需要和国内汇报一下。”
他们不能做主,还是得回去问老毛子的意思,而卡恰洛夫也没法做主,继续向莫斯科汇报。
莫斯科。
“两百公里的搜索距离,还同时引导六枚导弹,这东方的技术……还真不是一般的强啊!”西蒙诺夫很是兴奋:“尤其是,自重仅仅五百公斤,装到我们的T-10上,完美!”
“可是,他们要五千万美元啊!”
“五千万不多,我们这些年来,研发支出至少两个五千万了吧?”
“西蒙诺夫,东方人说的这个价格,可只是研发费用,不是技术转让费用!”别基尔巴耶夫提醒道。你以为便宜,这要是上了贼船,把希望寄托在了东方人身上……
“是啊,是没有技术转让费用,但是,如果我们拿到了东方生产的样机,还不能仿制的话,那我们相关部门,也就没必要忙活了,我们还是直接从东方采购好了!”
西蒙诺夫是在给仪表制造设计局压力!他可不管什么精密加工能力,他只知道,东方人造出来了,样品也有了,苏联也就得造出来!否则……
原本的设计师们,怕是都会有麻烦,虽然不像大清洗时候那样会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是,十有八九以后是没法继续留在部门里了。
“美国的装备,我们弄不到,欧洲又没有类似的技术,现在,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从东方人身上想办法了。”马佳舍夫开口说道:“各位,东方人是靠着我们的帮助,才有了现代工业的,他们能做到的,我们肯定也能做到,所以……加油吧!”
他也支持这个方案,既然有希望,那就要努力争取,落后的倒卡天线,真的配不上苏维埃最强大的战机!
东方。
秦亮忙活完了中航技的事情,正打算返回长安,就听说英国佬把鬼怪飞来了一架,请己方改装,飞机已经到了132厂,于是,当下就协调了去成都的航班。
原本,长安试飞院也是可以改装的,但是,试飞院毕竟有很多重点项目,可不能让英国佬给看到了,所以,干脆就送去132厂好了,反正那边也有西工大不少师生在,改装航电,自然也是轻车熟路。
132厂,机库。
当秦亮走进去的时候,就看到不少人在忙碌。机头部位雷达罩已经给拆了下来,机头的雷达暴露无遗,那个雷达天线最为显眼,它就是个锅盖,甚至都没有倒扣!
“这雷达也太落后了吧?早就该升级了!”秦亮一边说,一边大踏步地走过去:“咱们东方先进的机载雷达,一定能让你们的鬼怪战机性能提升一大截!”
“秦总,你终于来了!我们这雷达的口径有32英寸,你们给我们提供的雷达,是不是小了一些?”
鬼怪刚刚研制的时候,安装的是24英寸天线的An/APQ-50雷达,也就是61厘米,后来,生产型改成了AN/APQ-72,口径增加到了32英寸,也就是81厘米,为了安装它,雷达罩都丰满了不少。
现在……东方提供的是中型战斗机的雷达,只有六百多毫米尺寸的雷达天线,他们不满意!
PS:上图苏-27,下图鬼怪。
第323章 F4战机既然来了,就里里外外看个透
“各位,这雷达可不能只看天线直径的大小,还得综合考虑其他的要素,比如说机头的供电能力,机头的散热能力等等,咱们提供的这种雷达,绝对是最适合贵方需求的。”
开什么玩笑,就你们这点生意,还要专门给你们研发吗?
目前,手头现有的,要么是中型机上使用的,六百多毫米尺寸的天线,要么就是大型飞机上的,比如说双发强六,九百多毫米尺寸的,哪怕是给老毛子,那也是现成的,根本就不会全新研发。
研发是要钱的!而且,己方目前的重点,已经转向研发相控阵雷达去了,这些落后的产品,不值得己方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且,别看雷达天线尺寸比以前的小,这雷达的性能,绝对比以前的强很多,你们放心,咱们东方的技术一流,改装肯定能让你们满意。”
“可是……”英国方面的负责人奥斯塔还是有些不甘心,在他眼里看来,总觉得眼前的雷达不能满足F-4战机大机头的需求,这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如果你们坚持要全新的雷达,也没有问题。”
对方一喜。
“但是,得加钱!”
这一句话,就让英国佬都闭嘴了,开什么玩笑,能凑出这笔钱来,也是因为又发行了一期战争债券,由于马岛的失败,民众都是踊跃购买,至于债券到期偿还……那是下一届政府该操心的事情了。
现在,要继续加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钱得省着花。
秦亮的目光继续看向飞机:“我们的雷达,应该比原装的轻吧?”
“没错,轻了一百多公斤。”正在指挥安装的屠老扭头过来,向秦亮说道。
“那怎么解决重心转移问题?”
“还没考虑呢,要么加配重,要么减轻后部重量。”
如果是电传操作的三代机,只要在电传系统中输入重量分配就行,但是F-4这种二代机,使用的肯定还是传统的液压驱动,根本就无法限制。
一百公斤的重量,对飞机来说是不小了,会让飞机的重心后移,一旦落到了升力中心的后方,那飞机就会变成静不稳定布局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上了天,飞机根本就无法操控,是会摔飞机的。
加配重,就是东方最常用的方式,当年屠老他们的歼七改装马可尼公司的航电,就是这么干的,机头多个水泥块就给解决了。
但是,明明减轻的重量,却不得不再改回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后来,屠老他们就使用了复合材料,代替铝合金,覆盖在垂尾等部位,前面减轻多少,后面也减轻多少,这样就再次平衡了。
“嗯,也只有这两种办法了,我们的英国朋友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
轮到英国人犯难了。
他们当然不想加配重,但是要用复合材料替代机尾的铝合金材料,那是需要经过各种实验的,哪怕英国人自己来做,也需要一两年的时间,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不管是哪一样,他们都承受不起。
“这样吧,先用我们的复合材料,把垂尾给换掉,完成试飞雷达的准备工作,至于贵方之后要怎么选择,以后再说。”
“好。”奥斯塔点头,甚至他都开始考虑,只要东方人别要得太狠,那他们机尾的复合材料,从东方订购也无所谓,这毕竟也属于雷达改装的一部分,追加一些经费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一群老师傅们拿着专业的铆钉取出器,在机尾部位咔嚓咔嚓地行动起来。
普通的取铆钉方式,就是电钻,把铆钉钻掉就松开了,但是飞机上不行,一个渣渣掉进去,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得用专业的装备。
东方老师傅的动作非常迅速,三下五除二的,垂尾蒙皮就给拆解下来了,然后……奥斯塔转回头,刚刚看了几眼雷达安装,再一回头,怎么机身蒙皮也给拆下来了?
“喂,喂,只拆垂尾就够了!”
话还是太晚了,就在他喊话的时候,后机身下面的蒙皮,也被拆下来了,这飞机后半截,就像是被扒光了衣服一样,露出里面的骨架来了!
上一篇: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