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从西工大开始崛起 第567节
同时,这个三级火箭还得在太空多次点火。
以前的火箭发动机就不方便用了,所以,航天部门专门研制了氢氧火箭发动机,用在长征三号的第三级上,这种火箭燃烧后非常干净,可以多次点火使用。
但是……价格昂贵,操作复杂。
咱们液氧甲烷发动机,瞄准的就是重复使用,哪怕不能回收来多次使用,仅仅用在长征三号的第三级上,也是可以的。
而且,推力增加,这样地球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会更强!
“好啊。”秦亮点头:“你们和航天部门协调,看看能不能给长征三号匹配,如果他们不愿意,我们也别着急,我们继续研制推推里更大的火箭发动机,以后我们西工大自己造火箭。”
“是,是!”
大家伙都乐开了花。
跟着秦校长干就是爽!
至少不用担心经费问题!科研人员,只需要负责搞好科研就行,其他的,都由秦校长来解决!
关闭视频,王教授再次看向邓主任。
“邓主任,我们的北斗二代卫星,需要实现的功能很多,所以,卫星重量也会大幅度增加,我们预计会是三吨以上!”
邓主任一阵无语。
目前,长征三号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最大重量都不到两吨!目前正计划改进中的长征三号甲,最大发射重量也不过2.6吨。
咱们的北斗二代卫星,重量三吨以上,那航天部门现有的火箭根本就没法用,就得用咱们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当第三级火箭。
好啊,果然是在秦校长手下耳濡目染的,这些手段都学会了!
不过……
大家伙说得也没错。
对卫星来说,自重越大,那别的不用说,储存的燃料就越多,这样卫星在轨寿命就越大。
近地轨道,会有极其稀薄的大气,给卫星运行带来阻力,要维持原有轨道,那卫星就得开动发动机调整姿态,什么时候燃料用完,卫星也就宣告报废了。
同步轨道上是没有大气层了,但是卫星依旧会漂移,离开原本的定位点,还是得调整姿态。
咱们发射一次不容易,卫星上去寿命得越长越好,所以……多装点儿燃料没什么!
“邓主任,话说,咱们航天技术和国外的差距,就剩下一个了啊。”
“什么?”
“载人航天。”
第540章 载人航天该怎么走
在航天领域里,美国和苏联是第一梯队,其他的都是第二梯队。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载人航天。
早在五六十年代,当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之后,美苏两个巨头就开始积极地发展起来载人航天。
尤其是苏联,五十年代后期就开始搞东方号载人航天工程,到1961年,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就已经坐着东方一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并且安全返回。
之后,老毛子又搞了两代宇宙飞船,等到现在的联盟号,已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天地交通工具了。
而且,老毛子更是开始打造空间站,可以在太空长期驻留。
美国佬也不甘示弱,在什么水星号,阿波罗号之后,搞起来了航天飞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次可以运七名航天员上去,还能多次重复使用。
再看看咱们。
当年,咱们东方也有载人航天工程,七十年代就提出了曙光载人航天工程计划,代号714,当时就连航天员都开始选拔了,但是……因为经济条件限制,工程在72年的时候被迫终止。
这样就一直等到92年,国家才开始重新上马载人航天项目。
九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当时的航天人,都面临着一种困惑,毕竟同步卫星也发射上去了,航天系统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工程了,如果没有新项目,那航天人就没活儿可干了。
于是,经过一番论证,大家伙都认为,要上马载人航天!
咱们东方的航天系统,就这样进入第一梯队,虽然面临美国佬的各种刁难,但是咱们硬是靠着独立自主,搞出来了载人航天,拥有了在太空长期运行的空间站,而同时代,国际空间站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提前退出运营,于是,咱们的空间站,就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的空间站。
世界各国的航天员,想要上太空,都得上咱们的空间站,于是一些人开始学中文,一些人酸溜溜地指责:你们的空间站不符合世界标准。
我们东方人自己的空间站,遵循狗屁的世界标准!
等到全世界只有我们的空间站之后,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现在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西工大航天系,已经没有什么新的挑战了,于是,大家伙瞄准了载人航天!
邓主任只感觉到眼皮子在跳:“你们是说,我们西工大自己搞载人航天?”
要知道,现在国家是绝对没资金支持这种项目的,毕竟国家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经济!
航天系统因为没钱,都开始努力走出去,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赚取宝贵外汇了。
国家不投钱,咱们西工大自己投,那简直就是个无底洞啊!
到目前,全世界的航天事业,没有一个是能盈利的,几乎都是在烧钱的!
“这样庞大的工程,咱们西工大肯定搞不定,可以联络北航和南航,咱们一起搞啊!”
这些年来,兄弟院校早就加入进来了,北航合作开发了一些航空发动机,南航则是在直升机领域里和咱们广泛合作。
现在,这些院校都靠着和西工大合作赚了不少钱,所以,不妨拉进来,一起搞载人航天!
没有国家投资,咱们完全可以靠自己搞!
邓主任松了口气:“那既然这样,是不是先联系一下这些兄弟学校,等和他们一起交流完毕,再汇报给秦校长?”
“邓主任,如果您赞同的话,那咱们就去北航谈,正好请秦校长也加入进来。”
秦亮已经很久没来西工大了,对这个不负责任的校长,大家伙早就习惯了,毕竟之前就经常不在学校,反正有于芝这个秘书帮忙处理一切事务。
至于秦亮是忙工事还是私事,大家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嗯,可以,那老王,你就去一趟北航,把南航的人也叫上,一起开个会。”
“好。”王教授满脸兴奋。
造什么导弹,什么导航卫星,都已经不够航天系折腾的了,他们要干一票大的!
夏日炎炎,首都航空学院的会议室里,人头涌动。
“老魏,一路从南京过来,辛苦了。”
“哪里哪里,咱们听说之后,非常激动,当年搞714工程的时候,咱们就参与过维持生命活动系统的研发,这一部分可以交给咱们!”
“好!”
“老王,咱们搞过回收系统,这回收一块,交给咱们!”
“潘教授,你的意思是还用降落伞吗?那东西早就落伍了,我认为,咱们的载人航天,完全可以一步到位,走航天飞机的路线!西工大之前不是还搞过空天飞机吗?那个难度是有些高,但是航天飞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老魏,我不赞同你的观点,航天飞机这东西,看着先进,但是技术水平太高,咱们不一定能解决那么多技术问题,还是老老实实地走宇宙飞船的路子。”
“老潘,可重复使用很重要,航天飞机是趋势,再说了,有西工大参与,还怕技术不够吗?”
好吧,会议还没正式开始,大家伙就争论起来。
争论的是载人航天中最关键的技术路线问题!
早期的航天技术,都是从弹道导弹上发展起来的,把弹头换成宇宙飞船,就能遨游太空,不过……
每次发射,都是一次性的,下面的一级级火箭会燃烧脱落,上面的宇宙飞船也会分成几部分,最后回来的只有一个返回舱。
上天的时候几百吨的重量,下来就是一两吨而已!
这样的发射,是非常浪费的!
所以,美国佬研制了航天飞机。
肚子上挂一个燃料箱,两边带个辅助的助推器,就能把航天飞机发射上天了!
这样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说,主发动机在航天飞机上,可以重复使用,大大降低成本,燃料箱和助推器,就不值钱了,甚至也能回收使用。
而且,因为整体都能上去,所以带回来的也特别多,更何况,还使用了飞机结构,可以滑翔降落,回收很方便。
自从美国佬开始使用航天飞机,就抛弃了宇宙飞船,甚至发射卫星都使用航天飞机。
按照他们的计划,这东西可以重复使用上百次,平均到每一次上的发射成本就会很小。
而老毛子也是不甘落后的,研发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相比美国的产品,他们也是在肚子上挂一个大东西,不过不是燃料箱,就是一枚火箭!
主要是老毛子走液氧煤油路线,发动机内部结焦,无法多次重复使用,美国佬使用的是液氢液氧发动机,非常干净。
现在,轮到咱们选择了!
既然美苏都开始走航天飞机路线,那咱们还等什么,当然也是航天飞机,毕竟,咱们这几所都是航空航天综合类的大学,咱们有研发优势啊!
看着大家伙的议论纷纷,王教授有些皱眉头,说实话,究竟怎么选,自己也是没想好呢,还得秦校长来把关,话说,秦校长什么时候来啊?
带着这样的期待,他看向门口,就看到几名……老航天人走了进来!
“屠老,戚老,你们……”
“咱们不请自来,没有让你们为难吧?”
“怎么可能!”王教授满脸兴奋:“各位能来参加我们的载人航天论证会,那是我们的荣幸,真是抱歉,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有给你们发邀请函。”
虽然是咱们大学联合起来搞的一个项目,但是……航天系统的老前辈们,还是得请过来的啊,毕竟,他们搞了半辈子航天,经验丰富。
尤其是屠老,作为长征二号的总设计师,他在运载火箭方面有很深造诣,而戚老,则是载荷专家,也参加过曾经的曙光工程……
“来,各位领导请坐!”
众人坐定,戚老开口:“刚刚听你们在争论什么?”
“当然是技术路线问题,宇宙飞船属于落后设计,但是非常安全可靠,航天飞机属于新生事物,代表未来,但是有很多技术问题,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技术路线,一旦走错了路……”
那就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金啊!
尤其是时间浪费不起!
“嗯,这的确是个难题。”戚老点头:“目前,载人航天的确已经进入航天飞机时代,西工大又研制过空天飞机,要说这技术路线……”
戚老摇头:“我们只是列席会议,还是听你们的分析吧。”
“那可不行,各位既然来了,还是给咱们说说思路吧。”
迎着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戚老只能继续开口:“我认为,目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长征二号火箭为基础,在上面研制八吨左右的载人飞船,和联盟号类似,这样应该是最有把握的,当然……西工大技术先进,你们或许有全新的思路。”
上一篇: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