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国航空,从西工大开始崛起

大国航空,从西工大开始崛起 第72节

  “唉,技术不给力,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上做手脚了,这中距空空导弹,四十公里的射程也太低了,咱们至少得想办法提升到六十公里以上,这样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在三十公里上开火,否则就是鸡肋!”

  “你有办法?”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PS:麻雀的导引头,具体是哪个系列,华东之雄也不知道。。

第140章 导弹发动机性能太差,得改!

  越南战争的时候,空空导弹的性能还是不稳定的,鬼怪战斗机的飞行员经常一次性把导弹全部打出去,期待着能够增加一些命中率。

  天空闪光导弹的出现,终于解决了可靠性的问题,它的全世界第一种单脉冲半主动雷达导引头,比之前的圆锥扫描式导引头有更好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制导精度,导引头天线的最大转速更是达到了230度每秒,比很多机载雷达的天线转动速度更快!

  这样跟踪的最大角速度也达到了40度每秒,可以轻松地跟上敌机,从而保证命中率。

  虽然秦亮的脑子里还有一大堆更加先进的导引头技术,但是……电子工业技术达不到,一切都白搭,目前来说,仿制马可尼公司的导引头,已经是东方最好的选择了,而且,交给西工大,完全有把握仿制出来,这个不是什么问题。

  关键的就是弹体了!

  这个年代,固体发射药的技术还是非常落后的,眼前这款天空闪光导弹,使用了麻雀导弹上的Mk38 Mod4固体火箭发动机, 65.5千克的总重,推进剂 42.73千克。就这样,才只有区区29千米的最大迎头射程!比原版的麻雀还低了一截!

  更何况,这个迎头射程的指标,是有很大水分的,当己方发射导弹过去之后,对方也在向己方飞过来,这样共同飞过这29千米的最大射程,相当于是对方主动撞上来!

  有迎头就有尾追,这个时候,对方是向导弹前方飞的,导弹得飞过更远的距离才能命中目标,这射程就会急速缩水,甚至到十公里以内!

  这还叫什么中程导弹!后世一枚近程导弹,动辄也是四十公里以上的最大射程!

  射程太近,得改!

  “秦亮同志,在发射药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射程,就得多装发射药,装多了,导弹自身就重了,又需要消耗更多的发射药……”

  这就属于典型的面多加水,水多加面了!

  哪怕是不死鸟导弹,一百多公里的最大射程,在这个时代足以傲视群雄,那也是因为它起飞之后,就蹿到两万八,甚至是三万二的高空,空气稀薄阻力小,要是直接飞行,最大射程也不过只有四十公里左右,和麻雀没啥区别!

  “是啊,除非是先发射到高空,但是……半主动雷达引导体制,又注定无法离开机载雷达的导引波束内……”一旁,另一名612所的工程师开口。

  半主动引导体制,导弹的导引头只能接收雷达波,后面的载机得提供雷达照射才行!不死鸟导弹为了飞到高空,用的是主动雷达导引头!自身雷达只要给了目标信息,剩下的就交给自己好了!

  “是的,想要提升射程,减小阻力是个办法,所以……咱们能不能把这弹翼切尖,这样可以减小翼展,从而降低空气阻力……”

  听到秦亮这样说,在场的空空导弹专家们,都是频频摇头。

  “当然不行!导弹有很多指标,不仅仅有射程,还有机动性的要求,咱们减小翼展可以降低空气阻力,但是机动性就差了!”

  “是的,翼展小了,舵面上的力矩就小,调整导弹飞行姿态的控制律也得跟着变化,以咱们的技术实力,很难!”

  秦亮笑了笑:“数字电路中,调整控制律不难,至于机动性的要求……咱们得从发动机上修改,你们听说过双脉冲发动机吗?”

  衡量飞行器机动性,过载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先进的三代机,过载一般都在9G,飞机很灵活,经常会把飞行员拉出红视和黑视来,导弹不需要有人驾驶,不用顾忌人体极限,一般都在30G以上。

  不过……这过载并不是全程都能达到的,发射出去的前段距离,火箭发动机还在推动,这个时候有动力的支撑,过载能力很强,等到进入惯性飞行阶段,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导弹速度越来越慢,舵面力矩越来越小,机动性也是越来越差。到最后,不用说30G了,可能10G都达不到。

  所以,9G过载的战斗机甩掉30G过载的导弹,并不是神剧里才有的东西。

  “双脉冲?啥意思?”

  “在导弹发动机内部,我们用阻燃隔热层,把发动机分成几段,每一段都有独立的点火装置,这样,导弹飞出去之后,不再是一个加速到减速的过程,而是多个,尤其是到了攻击目标的最后一段距离,再次点燃发动机,让导弹用最强的机动性拦截目标!”

  双脉冲可不是两段,可以有很多段!

  之前的导弹,点火之后,加速向前飞,燃料消耗光之后,进入惯性飞行,速度越来越慢……

  双脉冲技术,则是先点燃一段,向前加速,然后熄火,导弹惯性飞行一段时间,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再点燃第二段提速……尤其是,在到达目标之前,最后一段点火,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对手!

  后世的远程空空导弹,外形和中距弹差不多,但是射程却是嗖嗖地涨,靠的就是这种双脉冲的独特技术!现在就算是国内固体发射药技术不过关,用了这个方式,也能把导弹射程提升到六十公里!

  众人都惊呆了。

  这想法,太天马行空了!

  “不可能,不可能!火箭发动机内部温度很高,有什么阻燃层能阻止热量传递到后面?”

  “是啊,多次点火,系统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万一中间某次没有成功点火,那导弹的射程就会大幅度缩水,导致攻击失败。”

  一群专家们开始摇头了。

  “董工,您觉得呢?”

  董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咱们这些人,还是老了啊,思维已经僵化了,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

  果然,董工作为项目研发总师,这格局就是不一样!

  林老点头:“好,既然这样,那这种双脉冲火箭发动机,也交给你们西工大研发!咱们空军已经审批了三百万的研发经费,全部拨给你们西工大!”

  “三百万?还不够咱们塞牙缝呢!”秦亮白了林老一眼。

  “等你们研发出来,就建立生产工厂,这中距空空导弹的生产,也交给你们西工大校办工厂!”林老说道。

第141章 材料系的大楼也快了!

  西工大,材料系,实验室。

  “秦亮同学,你看,这就是咱们联合机械系、电子系、数学系,一起搞出来的三维数控编织机,有了它,各种外形的碳纤维,只要把数据输入进去,它就能自动编织,同时,咱们还参考了你们航空系买的那台数控机床,不得不说,西方机床是先进,咱们从中找到了很多灵感……”

  看到秦亮到来,张教授那叫一个兴奋,现在,斯贝改款的风扇叶片,都是从这里生产的,等以后,订单多了,还能建立个专门的系办工厂……材料系独立的教学大楼,也会有希望的!

  “对了,英国佬已经帮咱们国内掌握了斯贝毛坯的生产技术,国内相关单位已经开始用国产毛坯来制造斯贝发动机了,所以,按照当初你的承诺,咱们把碳纤维制造风扇叶片技术,传授给了英国佬,他们刚走没几天……”

  秦亮点头:“好,咱们材料系赚外汇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了!”

  张教授兴奋得直搓手:“好,好,咱们还正发愁,最近订单少,这碳纤维合成出来,都没用武之地呢!”

  无用武之地?这好东西,怎么能浪费?

  秦亮开口:“碳纤维能造的东西多了,没订单,咱们就造一批鱼竿出来啊。”

  鱼竿?用根竹子不就行了?张同一脸的茫然。

  “造吧,造出来,咱们把它卖到国外去,铁定赚钱!”

  这一刻,秦亮突然又想到了杨朵儿,她是最佳合伙人,咱们这边只管造,造出来之后,让她帮忙销售到国外去,赚了外汇,再从国外买咱们需要的设备和零部件……

  “好,那咱们试试!”

  “如果鱼竿还用不完咱们的产能,可以造自行车……”

  啥?自行车?张教授的目光望向外面,大树下,停放着一溜28大杠,造自行车,还用得上碳纤维?

  秦亮笑了笑:“张教授,自行车里的学问可不少,一辆高端自行车,能卖上万!”

  上万!

  张教授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有人买吗?”

  “国内这种傻帽估计没有,但是国外吃饱撑的不少,咱们把自行车的重量降低到十公斤,甚至是八公斤,卖他们两万美元一辆,他们都会买的。“

  啥?28大杠,至少二十公斤,现在,秦亮要减重一半以上?

  看张教授那无法置信的样子,秦亮摊开了一张纸:“我给你画一张设计图,上面的变速器、轮胎等等,可以先外购,咱们主要生产车体……”

  “这自行车,看着很古怪啊!秦亮同学,你来这里,就是给咱们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吗?”

  “咳咳,说正事,咱们材料系需要研究几种特殊的材料,我这里有一些方案……”

  其实,双脉冲发动机需要的隔离装置有很多种,在九十年代早期,使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阀门,这个阀门可以隔绝前后两段固体火药推进剂,而且工作得很好,唯一的缺陷就是重而已,。

  再然后,就是易碎脉冲隔离装置,和导弹发射箱的易碎盖的思路类似,发展到新千年之后,开始出现金属膜隔离仓的硬隔离脉冲装置以及软膜隔离的软隔离仓双脉冲发动机。

  现在,秦亮计划一步到位,走软隔舱路线,重量最轻,效果最好,同时对发动机的弹体使用碳纤维材料进一步降低自重,再提升一下固体发射药的性能……这六十公里只是打底,如果运气好的话,能把中距空空导弹的射程推到一百公里,也就是远程空空导弹的范畴!

  秦亮知道这些材料的一些情况,但是具体怎么生产,就得看材料系的了!

  听到秦亮说起方案,张教授立刻拿出来了纸笔,准备认真记录。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傍晚,当有人拉灯绳的时候,秦亮才意识到又忙碌了一天,而此时,遥远的英国,时间还没有到中午。

  罗罗公司。

  “该死的,如果没有编箩筐的经验,还真编织不好这碳纤维细线!”工程师戈尔恼火地说道。

  “是啊,真不知道东方人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篾匠如果技术一流的话,我们应该引进几个!施罗德,施罗德!”

  此时,施罗德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复杂,他知道,自己是把复杂的问题想简单了。

  “嗯,各位,前些年NASA搞阿波罗项目,上面使用的月球车,就是用金属编织的结构,我们西方也有这种手艺人的!”施罗德咽了口吐沫:“现在,大家伙要有耐心,只要试制成功,接下来的量产,我们一定会找到合适的工人!”

  “好吧。”

  终于,密集的碳纤维骨架编织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注入树脂,在高压容器内加压成型,表面处理,上浆……

  一个星期之后,一片掠形大流量宽弦复合材料叶片,就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长度一米多,叶片扭曲成复杂的形状,就仿佛是一把扭曲的大砍刀一样,看着这片叶片,所有人都有一种兴奋的感觉。

  “太好了,这款风扇叶片的重量比之前的钛合金叶片轻百分之十,推力还能增加百分之三,把它安装到我们的RB211-524发动机上,推力能轻松地提升到260千牛!”总设计师斯坦利兴奋地说道:“现在,需要对这款叶片进行检测!”

  “斯坦利先生……现在已经到下班时间了!”戈尔看了一眼手表,提醒道。

  “好吧,你们下班,我来亲自测试!当年研制RB211的时候,我们核心团队可从来没有人按时下过班……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斯坦利一边说,一边亲自走向放叶片的小推车,推着它前往测试车间。

  戈尔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不,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今天必须得按时下班!测试的工作,不是自己负责的!

  施罗德跟上了斯坦利,一起推车,走向测试车间。

  外观检查,完美,没有任何缺陷!

  尺寸测量,一切合乎标准!

  重量检测,太棒了,比钛合金的风扇叶片轻了不少!

  “撞鸟测试,鸟的速度五百公里每小时,重量1.15公斤,撞击位置,叶片中部,实验开始!”

  一只咕咕叫的公鸡被塞进了特制的蛋托,变成了一只“鸟蛋。”

  测试必须要在半个小时内进行,否则鸡的身体会僵硬,影响实验结果,至于为何用鸡?很多鸟儿是保护动物啊!

  鸟蛋被塞进了空气炮中,这是一根几十米长的钢管,后面通入高压空气。

  咕咕,咕咕……此时的公鸡还不知道,它即将体验这辈子最快的飞行速度!

  嗖!

  公鸡全身紧绷,巨大的过载让它有种飞升的感觉,一切来得太快了,它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狠狠地撞向了前面一个薄片形状的物体,咔嚓!

首节 上一节 72/57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起手乘十?有BUG你是真卡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