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小馆 第517节
离开被两人彻底拆完的片区,找了个看起来比较干净的水潭各自简单冲洗了一下,一头扑倒在草地上。
林愁哀嚎,
“呼....好累!好饿!”
冷涵虽然没说话,可一双清冷的眼睛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效。
对于一个厨子来说,那是让他万分惭愧的眼神。
开玩笑,本帅可是要做末世厨神的男人,会让客人饿着肚子?
林愁立刻抖擞精神,一声不吭的钻进林子里。
冷涵微微一挑眉梢,看着水潭中映出自己的影子那狼狈的模样,眉头紧皱。
“唔,应该要好一会吧?”
...
就在刚刚那隆隆的拆山声中,凡是脑子比绿豆大的生物就会本能的选择逃离,整片山坡草木繁盛,但却没有一丁点的声音,连昆虫的销声匿迹,想找点食物,几率已经严重缩水。
林愁挠了挠头,有点惆怅。
然后一拍脑门,糟糕,老子的锅呢??
最终,林愁在拆迁片区之外看到了那个可怜的铸铁锅,天知道这口锅到底是点了多少级的“幸运”,它居然还是是完好无缺的。
只是瘪了几块,形状有些惨不忍睹,说它是个锅,的确是有些违心。
收好了锅,林愁折身往山上走去,祖山中林木众多物产丰富,能填饱肚子做成美食的,并不只有飞禽走兽,还有各类植物。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选择,向来不只局限于一种。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松树挠子
祖山深处的气温相比于荒野要低,应该在二十三四度左右,但这已经是难得的凉爽。
林愁所处的山地到处耸立着巨大的松柏,恐怕随便一株都有着百多年的树龄,地面落满了松针。
对于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林愁心中忍不住有一丝丝的期待,或许,他还能幸运的找到那种可爱的小精灵。
林愁要找的,是一种只在秋天才会出现的另类菌子——小黄蘑,这是林愁父亲还在世时他才能享受到的极致美食,也是那时林愁所知的唯二的两种无毒的菌类。
因大灾变后气候突变,小黄蘑几乎绝种,林愁的父亲只有每年的这个时候才能从搜集队的手中购得一丁点,无论做成蘑菇酱还是清炒炖肉,小黄蘑都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味道醇香。
大灾变前,这种小黄蘑只产自于长白山区,被誉为长白第一鲜。
一般来说,味道鲜美的蘑菇总会有令人厌恶的各类蠕虫昆虫盯上它们肥嫩的肉质,但小黄蘑很显然是个例外,因其反季节生长的习惯,它也是极少数不生虫子的菌类之一。
并且,在长白山那种海拔和地理位置的山区的秋季,小黄蘑依然能够顽强的生长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甚至有时人们在一场秋雪的覆盖下,依然可以发现这种嫩黄的蘑菇,即使被冰冻,鲜味也不会损失分毫。
当地人将小黄蘑称之为松树挠子,意味着只有在有松树的地方,用爪篱挠开厚厚的松针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小黄蘑、花尾榛鸡、狍子,是只独属于长白地区才有的野趣。
小黄蘑与花尾榛鸡、小灰磨与狍子,也永远是一桌长白筵席当之无愧的主角。
而其中的花尾榛鸡,它还有另外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八珍之一的“飞龙”,满清岁贡鸟。
在大灾变后,偶尔也可以见到花尾榛鸡的身影,不过可惜的是,它们依然只是普通的飞禽,不比七彩榛鸡甚至彩虹榛鸡,已经进化为异兽。
想得太多口水就容易把自己淹没,林愁抹了把脸,眼神就像是最谨慎的猎人、带着钩子。
提起小黄蘑,就不得不说到另一种菌类,榆黄菇,又称玉皇蘑、金顶,榆黄菇同样是嫩黄至金黄色,两者样子非常相似,很容易故意或者非故意性的错认。
以一个纯正的厨子的角度来说,榆黄菇是要次于小黄蘑的。
虽然在大灾变前榆黄菇更要比小黄蘑声名显赫,价值更高。
但价格并不能代表全部,这也并不意味着它的味道要优于小黄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黄蘑的采摘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太难,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身影。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山无人识。
咳咳,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由于体力和精力以及海拔种种因素,小黄蘑注定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够享用到的美味。
小黄蘑和榆黄菇最大的区别就是,榆黄菇相对来说非常“高产”,往往成簇生长,只要发现了一朵,必然能在其周围找到一簇簇的榆黄菇。
而小黄蘑则是天生孤独的小精灵,不光是少,而且还非常善于隐藏自己,虽然依赖于松树和松针生长,但它们的生长地点,永远都有其他的遮挡物。
总的来说,小黄蘑,是一种非常非常容易害羞的小东西。
林愁在一片椴树叶和松针的鼓包中发现了一点嫩黄的颜色,利落的扒掉周围杂物,小黄蘑的身影才完全显露出来。
这朵小黄蘑显然正处于黄金时期,小巧玲珑的伞盖还没有完全打开,菌杆细长,一层细小的水雾覆盖在上面,显得异常诱人。
林愁随手用草叶编了个小兜,将小黄蘑装了进去,有了第一次找到小黄蘑的经验,林愁很快就又找到了几朵,虽然不多,但让他很是高兴。
“呼...”
“咕...”
非常细小,非常奇怪的声音。
林愁浑身一震,整个人都凌乱了,
林愁哀嚎,
“呼....好累!好饿!”
冷涵虽然没说话,可一双清冷的眼睛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效。
对于一个厨子来说,那是让他万分惭愧的眼神。
开玩笑,本帅可是要做末世厨神的男人,会让客人饿着肚子?
林愁立刻抖擞精神,一声不吭的钻进林子里。
冷涵微微一挑眉梢,看着水潭中映出自己的影子那狼狈的模样,眉头紧皱。
“唔,应该要好一会吧?”
...
就在刚刚那隆隆的拆山声中,凡是脑子比绿豆大的生物就会本能的选择逃离,整片山坡草木繁盛,但却没有一丁点的声音,连昆虫的销声匿迹,想找点食物,几率已经严重缩水。
林愁挠了挠头,有点惆怅。
然后一拍脑门,糟糕,老子的锅呢??
最终,林愁在拆迁片区之外看到了那个可怜的铸铁锅,天知道这口锅到底是点了多少级的“幸运”,它居然还是是完好无缺的。
只是瘪了几块,形状有些惨不忍睹,说它是个锅,的确是有些违心。
收好了锅,林愁折身往山上走去,祖山中林木众多物产丰富,能填饱肚子做成美食的,并不只有飞禽走兽,还有各类植物。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选择,向来不只局限于一种。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松树挠子
祖山深处的气温相比于荒野要低,应该在二十三四度左右,但这已经是难得的凉爽。
林愁所处的山地到处耸立着巨大的松柏,恐怕随便一株都有着百多年的树龄,地面落满了松针。
对于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林愁心中忍不住有一丝丝的期待,或许,他还能幸运的找到那种可爱的小精灵。
林愁要找的,是一种只在秋天才会出现的另类菌子——小黄蘑,这是林愁父亲还在世时他才能享受到的极致美食,也是那时林愁所知的唯二的两种无毒的菌类。
因大灾变后气候突变,小黄蘑几乎绝种,林愁的父亲只有每年的这个时候才能从搜集队的手中购得一丁点,无论做成蘑菇酱还是清炒炖肉,小黄蘑都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味道醇香。
大灾变前,这种小黄蘑只产自于长白山区,被誉为长白第一鲜。
一般来说,味道鲜美的蘑菇总会有令人厌恶的各类蠕虫昆虫盯上它们肥嫩的肉质,但小黄蘑很显然是个例外,因其反季节生长的习惯,它也是极少数不生虫子的菌类之一。
并且,在长白山那种海拔和地理位置的山区的秋季,小黄蘑依然能够顽强的生长下来,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甚至有时人们在一场秋雪的覆盖下,依然可以发现这种嫩黄的蘑菇,即使被冰冻,鲜味也不会损失分毫。
当地人将小黄蘑称之为松树挠子,意味着只有在有松树的地方,用爪篱挠开厚厚的松针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小黄蘑、花尾榛鸡、狍子,是只独属于长白地区才有的野趣。
小黄蘑与花尾榛鸡、小灰磨与狍子,也永远是一桌长白筵席当之无愧的主角。
而其中的花尾榛鸡,它还有另外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八珍之一的“飞龙”,满清岁贡鸟。
在大灾变后,偶尔也可以见到花尾榛鸡的身影,不过可惜的是,它们依然只是普通的飞禽,不比七彩榛鸡甚至彩虹榛鸡,已经进化为异兽。
想得太多口水就容易把自己淹没,林愁抹了把脸,眼神就像是最谨慎的猎人、带着钩子。
提起小黄蘑,就不得不说到另一种菌类,榆黄菇,又称玉皇蘑、金顶,榆黄菇同样是嫩黄至金黄色,两者样子非常相似,很容易故意或者非故意性的错认。
以一个纯正的厨子的角度来说,榆黄菇是要次于小黄蘑的。
虽然在大灾变前榆黄菇更要比小黄蘑声名显赫,价值更高。
但价格并不能代表全部,这也并不意味着它的味道要优于小黄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黄蘑的采摘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太难,在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它们的身影。
怎么说呢,这就好比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山无人识。
咳咳,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由于体力和精力以及海拔种种因素,小黄蘑注定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够享用到的美味。
小黄蘑和榆黄菇最大的区别就是,榆黄菇相对来说非常“高产”,往往成簇生长,只要发现了一朵,必然能在其周围找到一簇簇的榆黄菇。
而小黄蘑则是天生孤独的小精灵,不光是少,而且还非常善于隐藏自己,虽然依赖于松树和松针生长,但它们的生长地点,永远都有其他的遮挡物。
总的来说,小黄蘑,是一种非常非常容易害羞的小东西。
林愁在一片椴树叶和松针的鼓包中发现了一点嫩黄的颜色,利落的扒掉周围杂物,小黄蘑的身影才完全显露出来。
这朵小黄蘑显然正处于黄金时期,小巧玲珑的伞盖还没有完全打开,菌杆细长,一层细小的水雾覆盖在上面,显得异常诱人。
林愁随手用草叶编了个小兜,将小黄蘑装了进去,有了第一次找到小黄蘑的经验,林愁很快就又找到了几朵,虽然不多,但让他很是高兴。
“呼...”
“咕...”
非常细小,非常奇怪的声音。
林愁浑身一震,整个人都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