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鬼话悬疑 > 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让你相亲警花,你逮通缉犯! 第236节

  但他们又不知道具体是哪里有问题。

  听说刑侦大师季伯川的学生都是厉害人物,苏清舞就不用说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刑警副队长。

  这许霖也是个小天才,推理一套一套的。

  但要论最厉害,大家还是把目光转向了苏清舞旁边的陆诚。

  人家是战绩可查的。

  这时,苏清舞轻轻用笔敲了敲桌面,声音清晰而冷静:“许霖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很有趣的思路,其他人还有什么意见?”

  她巧妙地将“很有趣”三个字咬得稍重,既肯定了许霖的参与,又自然地引导了话题。

  这个其他人不是泛指,而是特指。

  许霖看了眼苏清舞,自信的笑容微微僵硬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他也看向陆诚,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战意味。

  陆警官,请指教。

  他对自己基于犯罪心理学模型的推导很有信心。

  陆诚脑中的思路早就已经很清晰了,他站了起来,走到白板旁边,拿起了马克笔。

  “许霖同志运用犯罪心理学进行侧写,大胆假设,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肯定,尤其是在线索匮乏的初期,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

  他先肯定了许霖,但会议室里所有人都听出了“但是”即将到来。

  “但是,”陆诚果然话锋一转,“侧写是概率学和行为学的结合,它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确定性,更不能替代扎实的现场勘察和物证分析。直接将其作为摸排筛查的硬性条件,可能会让我们走弯路,甚至错过真凶。”

  许霖的眉头皱了起来,想要辩解,陆诚抬手虚按了一下,继续平静地说:

  “我就针对刚才的几个点,结合我们目前掌握的有限信息,谈几点不同的看法,和大家探讨。”

  “第一,关于年龄和文化程度。推断25岁以下、高中学历,主要依据可能是这类无特定目标报复社会案件的案犯统计特征,倾向于年轻、教育程度不高、易冲动群体。这个统计规律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忽略了我们这个案子的一个关键细节——‘绿漆’。”

  陆诚在“绿漆”两个字上画了个圈。

  “钉子刀片涂绿漆,是为了隐藏。但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动手能力。”

  “一个纯粹出于冲动、发泄愤怒的年轻人,更可能随手丢弃危险品,而不是花费时间和心思去给它们做伪装。

  “这种‘精心准备’的行为,更符合一个心思缜密、甚至可能享受这种‘布置陷阱’过程的人。”

  “这类人的年龄范围可以很宽,从二十出头到四十岁都有可能,教育程度也可能更高,至少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审美——他知道选绿色来匹配草皮。”

  在场的人都若有所思地点头。

  许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第二,关于职业和动机。推断为‘工作表现差的CBD保安’,核心依据是‘仇富’和‘对公园熟悉’,这二者结合,保安似乎很合理。”

  陆诚顿了顿,“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首先,‘仇富’动机值得商榷。CBD公园的使用者不仅仅是所谓的‘富人’。”

  “傍晚和周末,这里同样是附近居民、逛街的年轻人、带孩子的家长的公共休闲场所。案犯放置钉子的地点,草皮、长椅,都是无差别攻击区域。”

第240章 陆大神虐菜小许霖!

  “如果真是针对特定‘富人’群体,他应该有更明确的目标区域,比如高级健身房入口、豪华公寓附近的步道。’

  ‘他的行为更像是对‘社会公共秩序’本身的恶意挑战,或者享受伤害随机陌生人带来的快感,而非单纯的‘仇富’。”

  “其次,‘对公园熟悉’不一定来自职业。一个喜欢在公园发呆、观察的流浪汉,一个每天穿行公园上下班的公司职员,一个经常来遛狗的老人,甚至一个借助卫星地图进行‘线上勘察’的人,都可能对公园布局了如指掌。仅凭‘熟悉’就锁定保安,范围太窄,容易遗漏。”

  会议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显然陆诚的分析更贴合他们的实际办案经验——动机不能想当然,排查范围宁可广不可错。

  “第三,关于作案时间。推断‘周四下午不值班’,是基于虹湖公园刀片案发生在周四下午。这个推断的前提是,两案是同一人所为,并且案犯只有在‘不值班’的时候才能作案。”

  陆诚看向之前提到刀片案的民警,“请问,虹湖公园和黎明公园的监控排查情况如何?是否有发现同一可疑身影?是否能确定刀片案就是周四下午放置的?刀片是否可能更早之前就被放置,只是周四下午才被发现?”

  那位民警愣了一下,尴尬地摇摇头:“这个…虹湖公园的监控有盲区,没拍到可疑人员。发现时间是周四下午,具体放置时间无法精确。”

  “所以,‘周四下午不值班’这个点,基础就不牢固。”

  陆诚一针见血,“即便两案是同一人,也无法确定他就是在周四下午作的案。他甚至可能是在夜深人静时行动。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间点,去反向筛选一个不确定的职业,风险很大。”

  许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了,交叉的手指也不转动了。

  不少人点头,陆诚这么一分析,许霖的犯罪心理学推理,漏洞不是一般的大啊。

  “最后,关于性格和成长经历。急躁脾气、年少违纪、家庭变故、情感简单……这些特征确实常见于很多罪犯的背景调查中。”

  陆诚的语气放缓了一些,更像是在探讨,“但,犯罪心理侧写的艺术在于‘可能性排序’,而不是‘特征罗列’。”

  “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远不足以支撑如此具体的人格描绘。这些特征几乎可以套用在很多青少年犯罪或冲动型犯罪者身上,缺乏本案的‘特异性’。比如,‘涂绿漆’这个行为,体现出的耐心和策划性,就与你描绘的‘急躁’形象存在一定的矛盾。”

  陆诚放下笔,看了眼苏清舞,道:“苏队,那我总结了?”

  苏清舞点了点头,她相信如果秦勉在这里,估计也没他什么事儿了。

  陆诚把他们的活儿都干完了,而且是出色地干完。

  苏清舞心说,我这副队长让你干得了。

  “你总结吧。”

  陆诚点头,接着说道: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更应该做的,不是急于给案犯画一幅过于具体的‘肖像’,而是应该立足于现有的、确凿的证据和线索,脚踏实地地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条理清晰:

  “一、‘并案调查’。技术科立刻比对两起案件的绿漆成分、钉子与刀片的来源是否一致,这是并案最关键的物质证据。”

  “二、‘视频追踪’。扩大监控调取范围,不仅是公园内部,还包括公园周边所有路口、商铺的监控,寻找案发前后时间段内,在两个公园周边都出现过的可疑人员和车辆。尤其是夜间和清晨人少时段。”

  “三、‘物品溯源’。这种细长钉子常用于哪些行业或场合?刀片是什么品牌、什么型号?本市哪些五金店、建材市场有售?逐一排查购买记录,虽然量大,但不能放弃。”

  “四、‘现场走访’。对两个公园的常客,尤其是清洁工、保安、小商贩进行深入走访,询问他们最近是否看到过可疑人员在非正常时间出现在公园,或者在草皮、长椅附近长时间逗留、有异常动作。”

  “五、‘心理动机再研判’。暂时抛开‘仇富’这类标签,更深入地分析案犯行为模式:他选择公共安全敏感点、使用涂抹隐蔽漆的尖锐物、无差别攻击……这些行为背后,是渴望关注?是社会报复?还是某种扭曲的掌控欲?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行为逻辑,预测他下一步可能的目标或行动。”

  陆诚说完,会议室里短暂的寂静后,响起了真正信服和热烈的讨论声。

  小郑全程横着手机录下了视频,标题早就想好了——陆大神虐菜小许霖。

  年轻人还是得沉淀啊,真要按照他的推断方向调查,怕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远了。

  小胡差点就要鼓掌了,他道:“陆队说的在理!还是得靠监控和物证!”

  一名老刑警也赞同道:“对,排查购买记录虽然笨,但往往最有效!”

  “并案调查很重要,如果是同一个人,范围就能缩小很多!”

  许霖脸色微白,他并没有因为结论被陆诚推翻而感觉到丢面子,而是一直在思考陆诚的推断。

  脑中弹幕一直弹着:“不应该啊!”、“没道理啊!”、“怎么会这样呢?”……

  最后苏清舞安排道:

  “好!就按陆诚的思路,技术科加快比对,视频组立刻去调取监控,排查组重点走访公园周边商铺和五金店,走访组对公园常客进行再询问!行动!”

  大家纷纷起身,迅速而有条理地投入工作。

  只有许霖坐在那里,他之前的自信满满消失了。

  在陆诚严谨、基于实证的分析面前,他的推理显得有些苍白和空中楼阁。

  难道自己过于依赖书本上的模型,却忽略了现实案件的复杂性和证据的基础性。

  小郑路过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本来想说:“哥们儿,理论还得结合实际啊!跟陆哥多学学,准没错!”

  但还是忍住了,年轻人已经受到打击了。

  苏清舞用手指敲了敲桌面:“你怎么说?要一起去调查,还是回酒店休息?”

第241章 基操勿六!

  苏清舞看了眼许霖,这小屁孩的情绪有点失落。

  不会是受到打击了吧?

  自己引以为傲的犯罪心理式推理,被她男朋友指出了好几处漏洞。

  陆诚也真是的,不知道轻点虐?

  以自家男朋友那种恐怖的记忆力,他看过的犯罪心理学书籍肯定不少,再加上脑子那么好,他在犯罪心理学方面也是很强的,不弱于许霖。

  两个人一比较,就是大学生跟小学生的差距。

  不过,遇到点挫折也好,犯罪心理学确实有用,但并不能完全依赖。

  许霖之前的推理太武断了,以至于很容易就闯入了错误区域。

  许霖低着头不说话,过了十几秒钟,他抬起头,对苏清舞喊了声“师姐”,然后,他请求想要去亲自验证一下自己的推论。

  苏清舞想了想,点头同意了。

  让两个人跟着许霖去调查CBD的保安。

  其实,如果嫌犯真的是保安,那也只能说明小概率事件被许霖误打误撞了。

  而不是基于他的犯罪心理学侧写。

  这两起故意伤人案的目标受害人群体大,刑侦队连夜展开了调查,派出所配合。

  现场由苏清舞指挥,秦勉把季伯川送到酒店后,原本要回家休息的,只能跟老婆解释了一句,然后回队里坐镇。

  其实在秦勉看来,有陆诚在,他大可以放心的去睡觉。

  但底下的人都在忙,他这个队长去睡觉也不好意思,就只能坐在办公室里喝茶。

  技术组四五个人在公园里勘查了一阵,并没有发现其他有用的线索。

  陆诚的破案思路很清晰,任务分工明确,各组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唯一的线索“绿漆”,比对结果最先出来:

  黎明公园的钉子和虹湖公园的刀片上的绿色油漆,成分完全一致,属于同一批次的生产的防锈漆。

  并案调查的依据夯实了。

  视频组的工作量最大,派出所十来个民警分工盯着大量的监控画面。

首节 上一节 236/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盗墓世界卜卦捉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