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591节
可惜事与愿违,这难得的一份清闲,也被一位不速之客的到访破坏殆尽。
一袭正装的杨思瑾,踏着优雅闲适的步伐,进了市长办公室。
对于杨思瑾的到来陆政东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他的讲话之后一定会有人会找上门来,不管是杨思瑾还是张思瑾,不过是没想到她来得这么快。
杨思瑾陆政东倒是见过一面,是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会见安新市青年代表的时候,安俊义笑着在他耳边嘀咕着说是杨必忠的女儿,而漂亮高挑的杨思瑾在一群青年中间鹤立鸡群,他想不记住都难。
安俊义是深知他的心思的,所以当杨思瑾到来的时候都没有阻拦。
“陆市长,打扰了。”
杨思瑾欠了欠身,微笑着和陆政东握了握手,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助手。
陆政东微笑着请杨思瑾把到沙发前坐下。
“邓秘书,倒两杯茶。”
还没等陆政东吩咐完毕,小邓便已捧着两杯香茗走了进来。
“请。”
陆政东做了个请的姿势。
“谢谢。”
杨思瑾眼神一亮:
“陆市长,您的意思是?”
陆政东低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正声道:
“这样的想法非常不错,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不过想要进入这个行业,起点必须要高,资金技术缺一不可,而且风险也不小,不知道你父亲是一个什么意思。”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至于我父亲,他是支持我闯一闯。”
陆政东微微颔首,杨必忠的心思他自然能够揣摩个八九不离十,杨必忠称病自己不出面,让杨思瑾前来就是打前站,进行必要的试探。
这也不难理解,杨必忠是上了岁数的人,做事四平八稳,很是谨慎,这样的人虽然气魄显得略有不足,不过也不失为一种处世之道,至少能够保证企业不至于大起大落。
杨思瑾正想开口,陆政东却挥了挥手,示意等他说完:“你在汽车制造的方向上没有选择销售量最大的小汽车和主要的货车,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两块市场大,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而且对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而且这在主要汽车产品上,国家的引导政策也是变化比较快。”
跨入新世纪,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们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宽裕,小汽车就以一种跨世纪的姿态很快的进入很多家庭,汽车业巨大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在此时突然显现,火热的汽车业因此也炒热了人们的头脑。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乐得合不拢嘴,众多其它企业更是看着眼红耳热。
在一段时间里,小轿车几乎被炒作成了全体国民、全市场领域的热点,街头巷尾,人们聊天的主题总少不了小轿车,而众多市场投资方案分析和规划中也总离不了汽车产业,车市的泡沫乃至虚胖让很多经济专家都无法冷静下来,使汽车产业归入了国内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空间最大、利润最丰厚的行业。这种背景下,一直低调的民营企业也进入了造车高潮,纷纷表态要追加多少多少投资、生产什么什么车型乃至冲到多少的产量、成为国内的几强云云。
造车如一场“全民运动”飞速蔓延,而这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不少其它行业知名企业纷纷计划转向汽车制造业。这主要集中在市场环境极度恶化的家电企业,在它们的眼中,相比本行业,造车的利润简直是天文数字;并且当时的“牛市”,让它们觉得造车和卖车并不是件太复杂的事。
有个投身汽车行业的老板有句名言:小轿车不过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谁都能造!
而后又颇有感慨地说:“造汽车真是不容易啊!”
反差之大,原因在于此时非彼时了,前者是其还没拿到制造小轿车的准生证,后者这样一场“造车大热潮”的烈火可惜只燃烧了不到一年。接下来车市的雪崩为其泼下了一盆的冷水,大多数的“外行们”争先恐后全线撤退,被迫陷入其中的也只好“打落门牙咽进肚”,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格局迈进。
对于从零起步,从零发展这一模式杀入小轿车行业,说实话,陆政东是不报一丁点儿信心。
因为事实上造乘用车有道玻璃门!
先从客观方面说,取得一张身份证不容易,其次,引进一个车型不容易,如果审美有问题,那你的车就不招人待见,要是想玩“超级模仿秀”,还得背着吃官司的风险。
再次,就是横空出世的时机,得选个竞争对手都睡着了,惟独消费者怀揣巨款满世界买车的时候。如果以上三点都具备了,那好,从客观角度看,您可以造车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的好事么?
其中不仅有资本上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有与政府交涉方面的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引导政策年年在变。这类变动对大型汽车企业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对于刚刚投身其中的民营资本而言,某些时候不吝于是灭顶之灾。
所以,有人开玩笑的讲,说要是想要进入汽车行业,不妨约上一些杀进里面的民营企业家做个IQ测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山。如果真的IQ不够,那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书福的狂人气质,奇瑞的志气、比亚迪的魄力、力帆的毅力、格林柯尔的“胆量”、奥克斯的“灵活”,全面提升一下EQ。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总结。
做企业需要胆魄,而且切入点很重要,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比之财大气粗的国有企国有企业有不小差距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如何谋好开局,这一点尤为重要。
杨思瑾的计划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肯定定位在某些特种车辆上,这样的特种车辆大型企业看不上,相对来说出头的机会就大,只要能够做精,其市场的份额同样不可小觑。
杨思瑾这样的判断还是能够彰显其眼光的,陆政东心里暗道,杨必忠这个老狐狸倒是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看样子是后继有人了。
可杨思瑾却是不知道陆政东的心思,心里有些没底,静静的听着陆政东的话:“但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有所作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撑,还是很困难的。
本来你们企业要做什么,这完全是你们自主选择的事情,不过既然涉及到安新汽车厂,我也就不能不谈谈我的看法。我之前已经讲过,如果也接手的企业也就是搞点车辆装配,那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市里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是要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资金,专业的员工队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要做出一番大事出来,所以我希望有志于此的企业和企业家需要从长计议……”
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就算是杨必忠把全部身家压在上面,其实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听到陆政东这一番话,原本是信心十足的杨思瑾显然有些受到打击,陆政东看到她那样子,又笑着道:“我这也就是尽到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义务,从政府角度讲,我希望不敢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大家越发展得好,我们是越高兴,而不是相反……”
杨思瑾凝思了好一会,才微微抬起头,语带真诚地说道:“我衷心感谢陆市长刚才那番掏心窝子的话。陆市长是抱着对我们这些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是拿我们这些干企业的当朋友。”
陆政东知道杨思瑾也不是拍板的人,但他话里的意思,杨思瑾自然会带到杨必忠那里,杨必忠肯定是知道他的意思——想要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就必须要拿出资金技术方面更具体的东西……
杨思瑾来访的事情陆政东很快就通报了赵一芒,年龚冉是否能够与之搭上线,杨必忠是不是会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陆政东要操心的问题了,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想要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必须要有像样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在杨思瑾等人主动登门之后,陆政东决定到省里一趟。
本来作为安新这样的城市,很多事情可以直接报部委,而京城有赵一芒等人在操心,在正式运作起来之前,他可以不出面。
而省里对安新市不会有什么资金上的支持的,但是如果能够得到省里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并得到省里主管经济的领导的肯定,那也还是对此事有莫大的推动作用的,而且正如小舅所讲,对于省里的领导,该联络联络感情,也的联络联络。
陆政东到省城,主要是给省长杨立峰汇报,当然他也不能越过分管领导秋副省长,这样的事情越级汇报实在是没必要。
一袭正装的杨思瑾,踏着优雅闲适的步伐,进了市长办公室。
对于杨思瑾的到来陆政东并不感到意外,他相信他的讲话之后一定会有人会找上门来,不管是杨思瑾还是张思瑾,不过是没想到她来得这么快。
杨思瑾陆政东倒是见过一面,是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会见安新市青年代表的时候,安俊义笑着在他耳边嘀咕着说是杨必忠的女儿,而漂亮高挑的杨思瑾在一群青年中间鹤立鸡群,他想不记住都难。
安俊义是深知他的心思的,所以当杨思瑾到来的时候都没有阻拦。
“陆市长,打扰了。”
杨思瑾欠了欠身,微笑着和陆政东握了握手,同时介绍了自己的助手。
陆政东微笑着请杨思瑾把到沙发前坐下。
“邓秘书,倒两杯茶。”
还没等陆政东吩咐完毕,小邓便已捧着两杯香茗走了进来。
“请。”
陆政东做了个请的姿势。
“谢谢。”
杨思瑾眼神一亮:
“陆市长,您的意思是?”
陆政东低眉思索了好一会儿,正声道:
“这样的想法非常不错,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不过想要进入这个行业,起点必须要高,资金技术缺一不可,而且风险也不小,不知道你父亲是一个什么意思。”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至于我父亲,他是支持我闯一闯。”
陆政东微微颔首,杨必忠的心思他自然能够揣摩个八九不离十,杨必忠称病自己不出面,让杨思瑾前来就是打前站,进行必要的试探。
这也不难理解,杨必忠是上了岁数的人,做事四平八稳,很是谨慎,这样的人虽然气魄显得略有不足,不过也不失为一种处世之道,至少能够保证企业不至于大起大落。
杨思瑾正想开口,陆政东却挥了挥手,示意等他说完:“你在汽车制造的方向上没有选择销售量最大的小汽车和主要的货车,这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两块市场大,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而且对各方面的要求也更高。而且这在主要汽车产品上,国家的引导政策也是变化比较快。”
跨入新世纪,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很多先富起来的人们手里的钱也越来越宽裕,小汽车就以一种跨世纪的姿态很快的进入很多家庭,汽车业巨大的增长点和利润空间在此时突然显现,火热的汽车业因此也炒热了人们的头脑。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乐得合不拢嘴,众多其它企业更是看着眼红耳热。
在一段时间里,小轿车几乎被炒作成了全体国民、全市场领域的热点,街头巷尾,人们聊天的主题总少不了小轿车,而众多市场投资方案分析和规划中也总离不了汽车产业,车市的泡沫乃至虚胖让很多经济专家都无法冷静下来,使汽车产业归入了国内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空间最大、利润最丰厚的行业。这种背景下,一直低调的民营企业也进入了造车高潮,纷纷表态要追加多少多少投资、生产什么什么车型乃至冲到多少的产量、成为国内的几强云云。
造车如一场“全民运动”飞速蔓延,而这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不少其它行业知名企业纷纷计划转向汽车制造业。这主要集中在市场环境极度恶化的家电企业,在它们的眼中,相比本行业,造车的利润简直是天文数字;并且当时的“牛市”,让它们觉得造车和卖车并不是件太复杂的事。
有个投身汽车行业的老板有句名言:小轿车不过是两个沙发四个轮子,谁都能造!
而后又颇有感慨地说:“造汽车真是不容易啊!”
反差之大,原因在于此时非彼时了,前者是其还没拿到制造小轿车的准生证,后者这样一场“造车大热潮”的烈火可惜只燃烧了不到一年。接下来车市的雪崩为其泼下了一盆的冷水,大多数的“外行们”争先恐后全线撤退,被迫陷入其中的也只好“打落门牙咽进肚”,结果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格局迈进。
对于从零起步,从零发展这一模式杀入小轿车行业,说实话,陆政东是不报一丁点儿信心。
因为事实上造乘用车有道玻璃门!
先从客观方面说,取得一张身份证不容易,其次,引进一个车型不容易,如果审美有问题,那你的车就不招人待见,要是想玩“超级模仿秀”,还得背着吃官司的风险。
再次,就是横空出世的时机,得选个竞争对手都睡着了,惟独消费者怀揣巨款满世界买车的时候。如果以上三点都具备了,那好,从客观角度看,您可以造车了!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这样的好事么?
其中不仅有资本上的问题,技术的问题,还有与政府交涉方面的问题。
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引导政策年年在变。这类变动对大型汽车企业来说,问题并不大,但对于刚刚投身其中的民营资本而言,某些时候不吝于是灭顶之灾。
所以,有人开玩笑的讲,说要是想要进入汽车行业,不妨约上一些杀进里面的民营企业家做个IQ测试,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山。如果真的IQ不够,那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书福的狂人气质,奇瑞的志气、比亚迪的魄力、力帆的毅力、格林柯尔的“胆量”、奥克斯的“灵活”,全面提升一下EQ。
这不是开玩笑,而是血淋淋的现实总结。
做企业需要胆魄,而且切入点很重要,特别是资金技术实力比之财大气粗的国有企国有企业有不小差距的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如何谋好开局,这一点尤为重要。
杨思瑾的计划书中虽然没有明言,但肯定定位在某些特种车辆上,这样的特种车辆大型企业看不上,相对来说出头的机会就大,只要能够做精,其市场的份额同样不可小觑。
杨思瑾这样的判断还是能够彰显其眼光的,陆政东心里暗道,杨必忠这个老狐狸倒是生了一个聪明的女儿,看样子是后继有人了。
可杨思瑾却是不知道陆政东的心思,心里有些没底,静静的听着陆政东的话:“但即便如此,想要在这个行业中有所作为,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做支撑,还是很困难的。
本来你们企业要做什么,这完全是你们自主选择的事情,不过既然涉及到安新汽车厂,我也就不能不谈谈我的看法。我之前已经讲过,如果也接手的企业也就是搞点车辆装配,那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市里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是要能够有一番作为的,资金,专业的员工队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要做出一番大事出来,所以我希望有志于此的企业和企业家需要从长计议……”
汽车行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就算是杨必忠把全部身家压在上面,其实也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听到陆政东这一番话,原本是信心十足的杨思瑾显然有些受到打击,陆政东看到她那样子,又笑着道:“我这也就是尽到一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义务,从政府角度讲,我希望不敢是外来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大家越发展得好,我们是越高兴,而不是相反……”
杨思瑾凝思了好一会,才微微抬起头,语带真诚地说道:“我衷心感谢陆市长刚才那番掏心窝子的话。陆市长是抱着对我们这些做企业负责任的态度,是拿我们这些干企业的当朋友。”
陆政东知道杨思瑾也不是拍板的人,但他话里的意思,杨思瑾自然会带到杨必忠那里,杨必忠肯定是知道他的意思——想要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那就必须要拿出资金技术方面更具体的东西……
杨思瑾来访的事情陆政东很快就通报了赵一芒,年龚冉是否能够与之搭上线,杨必忠是不是会想其他办法,这就不是陆政东要操心的问题了,他要的就是一个结果:想要接手安新汽车厂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必须要有像样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在杨思瑾等人主动登门之后,陆政东决定到省里一趟。
本来作为安新这样的城市,很多事情可以直接报部委,而京城有赵一芒等人在操心,在正式运作起来之前,他可以不出面。
而省里对安新市不会有什么资金上的支持的,但是如果能够得到省里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并得到省里主管经济的领导的肯定,那也还是对此事有莫大的推动作用的,而且正如小舅所讲,对于省里的领导,该联络联络感情,也的联络联络。
陆政东到省城,主要是给省长杨立峰汇报,当然他也不能越过分管领导秋副省长,这样的事情越级汇报实在是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