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47节
姚书记这是来向他施压,但是换作部委任何官员负责调查,谁也不会在事情还没调查清楚之前就萌生退意,就算是里面的水再深,是否继续调查不是姚思淼说了算,也不是他陆政东说了算,得看高层的决定,不过总会对调查组的人员心理上产生一些影响,而且堂堂正正来,高层也不能说什么。
陆政东微笑道:
“事情还没查清楚,专家们现在的意见主要是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请姚书记放心,调查一定会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仅仅是这样的问题,要处理最多也是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甚至省交通厅都不会涉及,当然这仅仅是明的,暗的里对相关负责人的仕途影响肯定也是有的,就看他们的能量是否够翻身……
在河东省风景优美的清江边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数栋别墅,这里是河东省委常委居住的地方。
在一套别墅里,一个中年人眉头紧锁,不停的抽着烟,他就是河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子林。
“姚书记虽然去了林源,但是真实的态度却是让人捉摸不定啊,要不要再给老领导去个电话。”
坐在杨子林身边的,是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新江,杨子林现在很艰难,圈子的干部在调查组来到河东后就开始若即若离,罗新江则一直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一边,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私底下的谈话也很随便。
杨子林摇了摇头,说:
“这样的事情找他又有什么用?”
杨新江叹口气,觉得还是有些不甘心,沉思了一下道:“要不就剑走偏锋,直接和陆政东谈一谈。”
杨子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罗新江心里也是一黯,调查组要是别人还好,可是却偏偏是云家的人,确实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工调查组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主要方向是在工程建设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分包转包问题,工程监理是否到位的问题等等,但随着调查的进展,有很多证据证明这方面有问题,河东高建先是讲签订的合同并非包工包料的分包合同,而是“劳务分包合同”。
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如果只是包劳务,施工队就没必要偷工减料来获取利益,在事实面前,河东高建不得不承认,他们没有偷工减料。
按照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将工程“肢解”后以分包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然而河东高建的转包行为恰恰违反了这三条规定。
这起码完全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事件,调查组内部有人认为这完全可以移交纪检部门进行调查,陆政东也明白意思,河东省肯定也在积极的做工作,肯定也有不少人给调查组的人员打招呼,而且这样做少得罪人。
这些人可以如此讲,如此建议,但陆政东作为负责人却是不能。
河东方面特意强调参与企业的国企身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陆政东想起了著名的高铁案,参与建设的哪家不是大型国企?
但问题就小了?相反,国有企业有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挡箭牌,由于有这一层保护色,显得更隐蔽,更巧妙,国企是不能直接给回扣的,拿到总包后要分包,有些就分包给私营公司,通过私营公司给中间人回扣,有的是个人对个人走账。也有私营分包商自己有关系,能分段或在子项目下拿到订单,再找国企合作,从而完成利益输送。
面对这个创造豆腐渣速度的“新纪录”,恐怕所有的人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如此低级的质量事故居然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上出现,究竟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还是腐败问题?这样轻描淡写的就移交,如果后续纪检部门没能挖出什么,对群众,对上层都没法交代。
所以陆政东表态要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
陆政东的这一表态自然被河东方面的人解读为是想深挖,大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让河东的不少人都嘀咕着真是那个鸡毛当令箭,但他们也清楚这事捅上天了,所以高层也是频频商议该如何应对。
陆政东是静观其变,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迷惑曾怀德,让曾怀德认为他是有机会就上纲上线,曾怀德想给他下个套,在河东自然也有得力的人及时传递消息……
装饰内敛,实际却非常奢华的房间里,曾怀德正惬意的靠在床上和河东的人讲着电话,曾怀德心情相当不错,还开了一瓶顶级的白兰地慢慢品着。
“家生,你们姚老狐狸估计脸黑到地了,这次砍断他一支胳膊,估计心痛死了。”
话筒那边就沉默下来一会儿后,低沉的男音道:“怀德,是不是逼得太狠了一些?要是弄得太厉害,估计上面要出面,到时候怕不好收拾啊。”
曾怀德微笑道:“不逼一逼是达不到效果的,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到了一定的度自然会有人出来收拾局面。”
对方又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似乎下定了决心,道:“好吧,我尽力而为。”
第181章水落石出
河东方面不少人也在揣摩高层为什么不派一个老沉持重的人负责此事的调查,而是派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年轻就意味着锐气,高层是不是对河东主要领导很有看法了?
林林总总的想法在陆政东的继续深入调查中持续发酵。
事情虽然尚未查清,但调查组继续深入调查让河东方面渐渐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调查组接到了举报信,均是举报杨子林的,杨子林现在尚不到五十岁,可他的贵人已经退居二线,影响力下降,七八年了还在原地踏步,自然也是郁郁不得志,寻求姚思淼的支持也不意外,就算杨子林没什么问题,而他曾经的政治对手将这个黑锅推给他也很正常,而且种种迹象来看,他可能真的有些问题。
调查组的深入调查继续搅动着河东官场紧绷的神经,这从,河东高层频繁的和他碰头就可以看出来,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陆政东对于河东高层的政治格局情况有所耳闻,从外面调来的书记姚思淼和本省土生土长的省长张志清之间相处得不算太好。
其实党委和政府在班子搭配上一般都是要讲既要团结,还要讲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但这样的初衷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破坏。
而杨子林的情况,陆政东肯定是了解得比较多的。
杨子林和省长张志清都是河东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两人从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一直都在竞争,作为河东省最重要的两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在竞争副省长一职务的时候,当时杨子林表现更为抢眼,身后的贵人也很得力,捷足先登坐上了副省长的宝座。而提拔为常务副省长时刚刚四十出头,可说前途无量。
不过风云变幻,世事变化无常,张志清也很快追上了杨子林,杨子林出任常务副省长的时候,张志清出任省委组织部部长,一起进入常委。
而后张志清很快在常委中的排名就超越了杨子林,两人工作虽然没有交叉,但在人事问题等等方面矛盾很多,而在省长卸任之后,杨子林作为常务副省长,作为仅次于懂经济的人,自然是想争一争的,但最后居然被张志清捷足先登。
这样一些恩恩怨怨,就算张志清作为胜利者不把两人过去的事情带到工作中来,下面的人却不会那么想,自然而然的就会将两人对立起来,甚至某些有机会上升到杨子林位置的人也会有意无意的放大这样的矛盾,为自己的上位创造机会。
而林武高速出现问题更是杨子林的政治对手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张志清等人进一步削弱姚思淼影响力的机会。
而他这个调查组的负责人也是他们可以利用的一环,陆政东不禁想到为什么有时候查处一个重要的厅级干部非要中纪委出面,其实厅级干部不是个事,而是围绕厅级干部角力的人都是大块头,就像眼下的林武高速一样,里面盘根错节,而年轻总是会让人本能的往某些方面想,陆政东不禁自嘲的笑了笑,他也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陆政东知道,可能中央一些领导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疑虑,调查得差不多了,大概是时候鸣金收兵了……
而作为事件风暴眼中的当事人杨子林此时也是有些消沉。
“子林,绝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你可以到京城找中央领导说明实情!我就不信有谁能一手遮天?”
杨新江气愤的说道。
“你呀,都秘书长了,注意自己的言词。调查组还没结论,省里书记和省长都没表态。你让我去说什么?”
杨新江一听也不由有些颓然:
“那就任由姓陆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算其他什么都没,谁叫自己负责这事出了这样大的篓子?”
陆政东微笑道:
“事情还没查清楚,专家们现在的意见主要是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请姚书记放心,调查一定会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仅仅是这样的问题,要处理最多也是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甚至省交通厅都不会涉及,当然这仅仅是明的,暗的里对相关负责人的仕途影响肯定也是有的,就看他们的能量是否够翻身……
在河东省风景优美的清江边上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数栋别墅,这里是河东省委常委居住的地方。
在一套别墅里,一个中年人眉头紧锁,不停的抽着烟,他就是河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子林。
“姚书记虽然去了林源,但是真实的态度却是让人捉摸不定啊,要不要再给老领导去个电话。”
坐在杨子林身边的,是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新江,杨子林现在很艰难,圈子的干部在调查组来到河东后就开始若即若离,罗新江则一直旗帜鲜明的站在他一边,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私底下的谈话也很随便。
杨子林摇了摇头,说:
“这样的事情找他又有什么用?”
杨新江叹口气,觉得还是有些不甘心,沉思了一下道:“要不就剑走偏锋,直接和陆政东谈一谈。”
杨子林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罗新江心里也是一黯,调查组要是别人还好,可是却偏偏是云家的人,确实是非常棘手的事情……
工调查组也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主要方向是在工程建设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分包转包问题,工程监理是否到位的问题等等,但随着调查的进展,有很多证据证明这方面有问题,河东高建先是讲签订的合同并非包工包料的分包合同,而是“劳务分包合同”。
这两者的区别很大,如果只是包劳务,施工队就没必要偷工减料来获取利益,在事实面前,河东高建不得不承认,他们没有偷工减料。
按照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将工程“肢解”后以分包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然而河东高建的转包行为恰恰违反了这三条规定。
这起码完全可以认定为重大质量事件,调查组内部有人认为这完全可以移交纪检部门进行调查,陆政东也明白意思,河东省肯定也在积极的做工作,肯定也有不少人给调查组的人员打招呼,而且这样做少得罪人。
这些人可以如此讲,如此建议,但陆政东作为负责人却是不能。
河东方面特意强调参与企业的国企身份,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陆政东想起了著名的高铁案,参与建设的哪家不是大型国企?
但问题就小了?相反,国有企业有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挡箭牌,由于有这一层保护色,显得更隐蔽,更巧妙,国企是不能直接给回扣的,拿到总包后要分包,有些就分包给私营公司,通过私营公司给中间人回扣,有的是个人对个人走账。也有私营分包商自己有关系,能分段或在子项目下拿到订单,再找国企合作,从而完成利益输送。
面对这个创造豆腐渣速度的“新纪录”,恐怕所有的人心里都打了一个问号,如此低级的质量事故居然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上出现,究竟是质量问题管理问题,还是腐败问题?这样轻描淡写的就移交,如果后续纪检部门没能挖出什么,对群众,对上层都没法交代。
所以陆政东表态要继续进行深入的调查。
陆政东的这一表态自然被河东方面的人解读为是想深挖,大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让河东的不少人都嘀咕着真是那个鸡毛当令箭,但他们也清楚这事捅上天了,所以高层也是频频商议该如何应对。
陆政东是静观其变,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迷惑曾怀德,让曾怀德认为他是有机会就上纲上线,曾怀德想给他下个套,在河东自然也有得力的人及时传递消息……
装饰内敛,实际却非常奢华的房间里,曾怀德正惬意的靠在床上和河东的人讲着电话,曾怀德心情相当不错,还开了一瓶顶级的白兰地慢慢品着。
“家生,你们姚老狐狸估计脸黑到地了,这次砍断他一支胳膊,估计心痛死了。”
话筒那边就沉默下来一会儿后,低沉的男音道:“怀德,是不是逼得太狠了一些?要是弄得太厉害,估计上面要出面,到时候怕不好收拾啊。”
曾怀德微笑道:“不逼一逼是达不到效果的,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到了一定的度自然会有人出来收拾局面。”
对方又沉默下来,过了一会似乎下定了决心,道:“好吧,我尽力而为。”
第181章水落石出
河东方面不少人也在揣摩高层为什么不派一个老沉持重的人负责此事的调查,而是派了一个如此年轻的人,年轻就意味着锐气,高层是不是对河东主要领导很有看法了?
林林总总的想法在陆政东的继续深入调查中持续发酵。
事情虽然尚未查清,但调查组继续深入调查让河东方面渐渐有不同的声音发出,调查组接到了举报信,均是举报杨子林的,杨子林现在尚不到五十岁,可他的贵人已经退居二线,影响力下降,七八年了还在原地踏步,自然也是郁郁不得志,寻求姚思淼的支持也不意外,就算杨子林没什么问题,而他曾经的政治对手将这个黑锅推给他也很正常,而且种种迹象来看,他可能真的有些问题。
调查组的深入调查继续搅动着河东官场紧绷的神经,这从,河东高层频繁的和他碰头就可以看出来,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机会。
陆政东对于河东高层的政治格局情况有所耳闻,从外面调来的书记姚思淼和本省土生土长的省长张志清之间相处得不算太好。
其实党委和政府在班子搭配上一般都是要讲既要团结,还要讲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但这样的初衷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而被破坏。
而杨子林的情况,陆政东肯定是了解得比较多的。
杨子林和省长张志清都是河东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两人从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一直都在竞争,作为河东省最重要的两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在竞争副省长一职务的时候,当时杨子林表现更为抢眼,身后的贵人也很得力,捷足先登坐上了副省长的宝座。而提拔为常务副省长时刚刚四十出头,可说前途无量。
不过风云变幻,世事变化无常,张志清也很快追上了杨子林,杨子林出任常务副省长的时候,张志清出任省委组织部部长,一起进入常委。
而后张志清很快在常委中的排名就超越了杨子林,两人工作虽然没有交叉,但在人事问题等等方面矛盾很多,而在省长卸任之后,杨子林作为常务副省长,作为仅次于懂经济的人,自然是想争一争的,但最后居然被张志清捷足先登。
这样一些恩恩怨怨,就算张志清作为胜利者不把两人过去的事情带到工作中来,下面的人却不会那么想,自然而然的就会将两人对立起来,甚至某些有机会上升到杨子林位置的人也会有意无意的放大这样的矛盾,为自己的上位创造机会。
而林武高速出现问题更是杨子林的政治对手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张志清等人进一步削弱姚思淼影响力的机会。
而他这个调查组的负责人也是他们可以利用的一环,陆政东不禁想到为什么有时候查处一个重要的厅级干部非要中纪委出面,其实厅级干部不是个事,而是围绕厅级干部角力的人都是大块头,就像眼下的林武高速一样,里面盘根错节,而年轻总是会让人本能的往某些方面想,陆政东不禁自嘲的笑了笑,他也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陆政东知道,可能中央一些领导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疑虑,调查得差不多了,大概是时候鸣金收兵了……
而作为事件风暴眼中的当事人杨子林此时也是有些消沉。
“子林,绝不能这样坐以待毙,你可以到京城找中央领导说明实情!我就不信有谁能一手遮天?”
杨新江气愤的说道。
“你呀,都秘书长了,注意自己的言词。调查组还没结论,省里书记和省长都没表态。你让我去说什么?”
杨新江一听也不由有些颓然:
“那就任由姓陆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算其他什么都没,谁叫自己负责这事出了这样大的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