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93节
副省长秦武海现在主要分管的是工交这一块,也和贝化脱不开关系,所以沉吟着缓缓道:“贝化这几年不太景气,越是如此就越不能拖,要再拖下去,想要起死回生就更为困难了,我的看法是根据贝化的实际情况尽早着手……”
张新文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两面讨好两边都不愿得罪的秦武海。
秦武海还真是个滑头,在他出任副省长这个问题上虽然周书记没有起多大作用,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也没有给秦武海设置多少障碍,否则他这个副省长职位未必就能如此顺当的当上。
杨凌峰在的时候秦武海还能表达一点不同意见,但是陆政东一来,这家伙态度似乎就有些变化了,在这个时候想左右逢源,实际也就是靠不住的。
什么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贝化的问题在常委会上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决定,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有所调整,但诸如产权问题那是原则性的,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
陆政东之所以在张新文发完言之后就点秦武海的名,也是想看看秦武海的态度,先让在这边有可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亮出来。
省政府党组一共七个人,包括省长和五个副省长加上秘书长杨启成,陆政东得看看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钉子,有多少观望者,当然还有谁会主动向自己靠拢。
秦武海这个态度同样也让陆政东不能满意,秦武海是搞企业出身的,从市属企业到副市长一路到现在的岗位,对于企业的弊端更是知之甚多,可连一个最真实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这未免也太过于骑墙了。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太过失望,秦武海也没有坚定的表达反对意见,没站到对立面,他也能接受。
“我觉得武海省长的意见很中肯,对于贝化这样奄奄一息的状况,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要救活贝化,这是关键,围绕着这个关键,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有可能采取的办法,这也是常委会的核心精神。”
周若山接过了秦武海的话头,周若山端起茶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陆政东一直看着他就是希望他能表态,他不是不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样快,一下子把自己推上子风口浪尖,张新文略带冷意的目光似乎在探询着自己,看看自己究竟会怎么回答。这算是站队交锋第一步么?
陆政东这才来不长的时间就要因为这件事情引发争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合适,在选举之前,陆政东实在是不宜和周书明有任何公开的矛盾凸现出来的,但是贝化那个烂摊子拖一日那也就越发难一日,陆政东恐怕也是担心拖得太久,到时候根本就没法救,那样的结果反而会更不利,所以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
“我也谈几句我对贝化的看法。”
就在众人沉思的时候,副省长刘志恒突然说道:“我呢,不是分管经济的,但是贝化的事情上过多少次办公会议我都记不清了,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可问题还是一直没得到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政东省长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拿出的方案又是根据贝化量体裁衣而制定的,我看可行。”
刘志恒鲜明利落的表明态度让整个常务会议气氛顿时一变,也让其他几位副省长对于这位平时相当低调甚至有点和稀泥味道的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观感顿时一变,究竟是陆政东的到来让其看到了希望,还是杨凌峰实在是顶不住而让其一直闲云野鹤一般,现在一时间也还不好确定,但是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成荫国的表现和陆政东的到来有很大关系。
刘志恒的发言让张新文心里颇为震惊,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可有可无的,甚至都不如秘书长杨启成的刘志恒如此鲜明的表明态度,这太让他匪夷所思了!
陆政东同样也感到吃惊,他在安新工作的时候和刘志恒其实接触最少,在省政府几个副省长当中算是最不熟悉的之一。
当然他回到贝湖之后也不是没争取过刘志恒,只是刘志恒还是那副和事佬的样子,他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刘志恒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刘志恒之所以如此,一来是陆政东找他谈过,内容自然让他还是有些心动的,而更主要的是张新文没少对他指手画脚,他实在是看不惯张新文了,陆政东的这方案又没有违背周书明的大原则,还在这里婆婆妈妈的在小枝节上纠缠不休,简直有点姓资姓社的味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如此?
这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太过分了。
会叫的狗不咬人,要咬就咬在关键时候,张新文不是想上常务副省长吗,那就偏不让你如意!
第9章脱手斩得小楼兰
老好人刘志恒的这个表态让几个本来态度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都犯着嘀咕:这个刘志恒是不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觉得陆政东有十足的底气?
不然这样一个像弥勒佛一般谁都不得罪的人怎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样的事情他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也就没有表达反对意见。
陆政东也一直冷眼观察着在座的人,他也能理解有部分人,这些人之前就是在周书明和杨凌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生怕一步走偏卷入到双方的博弈之中。
但陆政东也觉得,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算是进入高干行列,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为了避免纷争,连基本的立场都没有,这也绝对是不可取的。
走到这样的地位,这样的位置上,领会领导的最重要的核心东西,坚持这个核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立场,使之丰富并发展,这才是上乘之选,至于像张新文这样只知道一味的迎合领导的心思,却看不清领导的主要意图,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为了迎合而迎合那就更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的人称之为对手那是贬低自己,不过陆政东倒也不会轻看他,因为这种人是对人不对事,最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
赞同的占了大多数,张新文可能觉得再坚持也没什么用,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陆政东也就道:“这一次会议我觉得开得还是挺好,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新文省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怕这口子一开,其他各地也纷纷效仿,那就收不住闸,这也是基于整个全局来考虑的。”
陆政东显得很轻松自然:
“我再重申一下,贝化这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一些工作我们可以先做起来,若山,我看贝化的事情你就多操心一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贝化推进小组,你来担任组长,发改委和国资委的两位主任来担任副组长,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拿出一个实施方案出来,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到时候我在向书明书记和凌峰省长汇报一下这个问题,力求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会议终于结束了,张新文最先收拾其桌面自己的东西,径直扬长而去,其他几位倒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张新文的背影,眉宇间露出淡淡的揶揄……
陆政东第一次主持政府办公会议,有杨立峰的处境在那里,陆政东其实是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来情况应该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陆政东也很清楚,一次例行的办公会议也不能说明什么,陆政东是做过市委书记的人,深知真正能够主导一地事务的,还是常委会和书记碰头会,在这上面没有发言权,那这样的办公会议再怎么样也是白搭,不过办公会议能有这样的效果至少也说明很多干部对于贝湖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说明人心可用,人心可用,这做起事情来那就要顺风顺水得多。
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贝湖省中初相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省政府办公会议这边发生的事情,周书明很快就知道了,得知这样的情况,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张新文在这方面确实是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想表达他紧紧跟随他的意思。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犹不及啊!
陆政东在安新的成功无疑对于其他地市都是由一个极强的示范效应的,这使得陆政东获得比较高的得分,特别是地市的领导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像安新一样突飞猛进,而且陆政东在部委关系深厚,在项目方面的资源就要丰富一些,在这位未来的省长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赢得更多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同样,陆政东的弱势也很明显,虽然他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但一直都是在安新一隅,在省直机关的影响力有限得很,并且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轻易不会信服人。
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省政府这帮人也是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打个翻身仗,省政府一帮人似乎把陆政东看着贝湖经济腾飞的希望,给予了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他也看得出来,陆政东在这一点上是雄心勃勃,只是一省之地的发展可不比一市之地,一个省的情况远比一个市复杂得多,想要有大发展,就算陆政东再能耐,也绝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高层调陆政东到贝湖来,是很有些顾虑的,陆政东缺乏经验、资历不足、威信不够,而更让他不喜的是陆政东年轻,而且有很深厚的背景,这就决定了陆政东喜欢自己拿主意和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这就导致分歧很容易出现,和这样一个有来头而又不甘居人下的人搭班子,想想都让他有点心烦。
可是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也专门找他谈了话,他也谈了他的一些顾虑,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介绍了陆政东的情况,并没有一味的强调陆政东的优势,而是相对客观的把陆政东的优势和不足都做了介绍,虽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可他也只能服从。
真正等陆政东到了安新之后,这件事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他的心境才渐渐走了出来,作为一个重要岗位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个人情感必须要服从有自己的主张,组织原则。
若是换了一位投缘的角色来和自己搭档,他还乐意帮扶一把,但是对于陆政东,他实在是不愿意这么做,当然没有好感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无视原则和纪律去干些什么,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还不至于那样干,但下面的人给陆政东制造点难度,他也不会反对,到了这样的位置,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他当然不希望陆政东的势起得太快,势这个东西,最是容易此消彼长,陆政东要是涨得太快,那势必他就会被削弱,这肯定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他也不能把对方压得太死,压得太过厉害,就像弹簧一般会反弹得越厉害,闹得太过厉害,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这也要有个度,就像和杨凌峰的关系一般,经过他一系列的筹划,杨凌峰只能规规矩矩,这叫斗而不破。
斗而不破,这是底线,破了那就不好收拾,对于贝湖省内情况他自己心中也有谱,现在他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都能控制局面,有了这个,这就把握住了大局,陆政东就是想闹腾也翻不起来大浪。
张新文冷冷的瞥了一眼有些两面讨好两边都不愿得罪的秦武海。
秦武海还真是个滑头,在他出任副省长这个问题上虽然周书记没有起多大作用,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也没有给秦武海设置多少障碍,否则他这个副省长职位未必就能如此顺当的当上。
杨凌峰在的时候秦武海还能表达一点不同意见,但是陆政东一来,这家伙态度似乎就有些变化了,在这个时候想左右逢源,实际也就是靠不住的。
什么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贝化的问题在常委会上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决定,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有所调整,但诸如产权问题那是原则性的,不是说改变就改变的。
陆政东之所以在张新文发完言之后就点秦武海的名,也是想看看秦武海的态度,先让在这边有可能发出不同声音的人亮出来。
省政府党组一共七个人,包括省长和五个副省长加上秘书长杨启成,陆政东得看看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钉子,有多少观望者,当然还有谁会主动向自己靠拢。
秦武海这个态度同样也让陆政东不能满意,秦武海是搞企业出身的,从市属企业到副市长一路到现在的岗位,对于企业的弊端更是知之甚多,可连一个最真实的观点都不敢表达,这未免也太过于骑墙了。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太过失望,秦武海也没有坚定的表达反对意见,没站到对立面,他也能接受。
“我觉得武海省长的意见很中肯,对于贝化这样奄奄一息的状况,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拘泥于太多的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要救活贝化,这是关键,围绕着这个关键,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有可能采取的办法,这也是常委会的核心精神。”
周若山接过了秦武海的话头,周若山端起茶杯深深的喝了一口茶,陆政东一直看着他就是希望他能表态,他不是不知道会有这一天,只是没有想到来得这样快,一下子把自己推上子风口浪尖,张新文略带冷意的目光似乎在探询着自己,看看自己究竟会怎么回答。这算是站队交锋第一步么?
陆政东这才来不长的时间就要因为这件事情引发争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合适,在选举之前,陆政东实在是不宜和周书明有任何公开的矛盾凸现出来的,但是贝化那个烂摊子拖一日那也就越发难一日,陆政东恐怕也是担心拖得太久,到时候根本就没法救,那样的结果反而会更不利,所以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
“我也谈几句我对贝化的看法。”
就在众人沉思的时候,副省长刘志恒突然说道:“我呢,不是分管经济的,但是贝化的事情上过多少次办公会议我都记不清了,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可问题还是一直没得到解决,不能再拖下去了,政东省长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拿出的方案又是根据贝化量体裁衣而制定的,我看可行。”
刘志恒鲜明利落的表明态度让整个常务会议气氛顿时一变,也让其他几位副省长对于这位平时相当低调甚至有点和稀泥味道的分管农业的副省长观感顿时一变,究竟是陆政东的到来让其看到了希望,还是杨凌峰实在是顶不住而让其一直闲云野鹤一般,现在一时间也还不好确定,但是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成荫国的表现和陆政东的到来有很大关系。
刘志恒的发言让张新文心里颇为震惊,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在省政府办公会议上可有可无的,甚至都不如秘书长杨启成的刘志恒如此鲜明的表明态度,这太让他匪夷所思了!
陆政东同样也感到吃惊,他在安新工作的时候和刘志恒其实接触最少,在省政府几个副省长当中算是最不熟悉的之一。
当然他回到贝湖之后也不是没争取过刘志恒,只是刘志恒还是那副和事佬的样子,他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刘志恒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刘志恒之所以如此,一来是陆政东找他谈过,内容自然让他还是有些心动的,而更主要的是张新文没少对他指手画脚,他实在是看不惯张新文了,陆政东的这方案又没有违背周书明的大原则,还在这里婆婆妈妈的在小枝节上纠缠不休,简直有点姓资姓社的味道,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如此?
这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太过分了。
会叫的狗不咬人,要咬就咬在关键时候,张新文不是想上常务副省长吗,那就偏不让你如意!
第9章脱手斩得小楼兰
老好人刘志恒的这个表态让几个本来态度本来就摇摆不定的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心里都犯着嘀咕:这个刘志恒是不是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觉得陆政东有十足的底气?
不然这样一个像弥勒佛一般谁都不得罪的人怎么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样的事情他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也就没有表达反对意见。
陆政东也一直冷眼观察着在座的人,他也能理解有部分人,这些人之前就是在周书明和杨凌峰的夹缝中求生存,生怕一步走偏卷入到双方的博弈之中。
但陆政东也觉得,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算是进入高干行列,作为高级领导干部,为了避免纷争,连基本的立场都没有,这也绝对是不可取的。
走到这样的地位,这样的位置上,领会领导的最重要的核心东西,坚持这个核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观点、立场,使之丰富并发展,这才是上乘之选,至于像张新文这样只知道一味的迎合领导的心思,却看不清领导的主要意图,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只是为了迎合而迎合那就更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的人称之为对手那是贬低自己,不过陆政东倒也不会轻看他,因为这种人是对人不对事,最是会制造一些小麻烦……
赞同的占了大多数,张新文可能觉得再坚持也没什么用,也就没有再说什么。陆政东也就道:“这一次会议我觉得开得还是挺好,在一个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很正常,站在不同角度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同,新文省长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怕这口子一开,其他各地也纷纷效仿,那就收不住闸,这也是基于整个全局来考虑的。”
陆政东显得很轻松自然:
“我再重申一下,贝化这是特例,不具备普遍性,一些工作我们可以先做起来,若山,我看贝化的事情你就多操心一下,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贝化推进小组,你来担任组长,发改委和国资委的两位主任来担任副组长,按照今天的会议精神拿出一个实施方案出来,拿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来,到时候我在向书明书记和凌峰省长汇报一下这个问题,力求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会议终于结束了,张新文最先收拾其桌面自己的东西,径直扬长而去,其他几位倒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张新文的背影,眉宇间露出淡淡的揶揄……
陆政东第一次主持政府办公会议,有杨立峰的处境在那里,陆政东其实是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看来情况应该比他想象的要好上许多。
陆政东也很清楚,一次例行的办公会议也不能说明什么,陆政东是做过市委书记的人,深知真正能够主导一地事务的,还是常委会和书记碰头会,在这上面没有发言权,那这样的办公会议再怎么样也是白搭,不过办公会议能有这样的效果至少也说明很多干部对于贝湖的现状是不满意的,说明人心可用,人心可用,这做起事情来那就要顺风顺水得多。
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也算是贝湖省中初相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省政府办公会议这边发生的事情,周书明很快就知道了,得知这样的情况,周书明也不禁摇摇头,张新文在这方面确实是太过于表现自己了,想表达他紧紧跟随他的意思。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过犹不及啊!
陆政东在安新的成功无疑对于其他地市都是由一个极强的示范效应的,这使得陆政东获得比较高的得分,特别是地市的领导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能够像安新一样突飞猛进,而且陆政东在部委关系深厚,在项目方面的资源就要丰富一些,在这位未来的省长那里留下一个好印象,以赢得更多的项目也是情理之中。
同样,陆政东的弱势也很明显,虽然他曾经担任过省委常委,但一直都是在安新一隅,在省直机关的影响力有限得很,并且省直机关的这些人一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轻易不会信服人。
可出乎他的意料,看来省政府这帮人也是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打个翻身仗,省政府一帮人似乎把陆政东看着贝湖经济腾飞的希望,给予了陆政东一定的支持。
他也看得出来,陆政东在这一点上是雄心勃勃,只是一省之地的发展可不比一市之地,一个省的情况远比一个市复杂得多,想要有大发展,就算陆政东再能耐,也绝非易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于高层调陆政东到贝湖来,是很有些顾虑的,陆政东缺乏经验、资历不足、威信不够,而更让他不喜的是陆政东年轻,而且有很深厚的背景,这就决定了陆政东喜欢自己拿主意和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这就导致分歧很容易出现,和这样一个有来头而又不甘居人下的人搭班子,想想都让他有点心烦。
可是高层有高层的考虑,也专门找他谈了话,他也谈了他的一些顾虑,这也是对组织负责的态度,介绍了陆政东的情况,并没有一味的强调陆政东的优势,而是相对客观的把陆政东的优势和不足都做了介绍,虽然他心里还是有点想不通,可他也只能服从。
真正等陆政东到了安新之后,这件事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他的心境才渐渐走了出来,作为一个重要岗位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个人偏好,个人情感必须要服从有自己的主张,组织原则。
若是换了一位投缘的角色来和自己搭档,他还乐意帮扶一把,但是对于陆政东,他实在是不愿意这么做,当然没有好感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无视原则和纪律去干些什么,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还不至于那样干,但下面的人给陆政东制造点难度,他也不会反对,到了这样的位置,讲究的就是一个势,他当然不希望陆政东的势起得太快,势这个东西,最是容易此消彼长,陆政东要是涨得太快,那势必他就会被削弱,这肯定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可他也不能把对方压得太死,压得太过厉害,就像弹簧一般会反弹得越厉害,闹得太过厉害,那于人于己都是不利的。
这也要有个度,就像和杨凌峰的关系一般,经过他一系列的筹划,杨凌峰只能规规矩矩,这叫斗而不破。
斗而不破,这是底线,破了那就不好收拾,对于贝湖省内情况他自己心中也有谱,现在他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上都能控制局面,有了这个,这就把握住了大局,陆政东就是想闹腾也翻不起来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