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政道风流 第797节
第15章穷则思变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一次跌宕起伏的常委会,特别是人事安排,往往都是会碰撞出火花,可这一次却是非常平淡,平淡得常委们都有些兴致阑珊。
就在大家以为会议就此结束之时,周书记突然看向了陆政东,不动声色的问道:“政东同志也是老贝湖了,对于贝湖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不存在还需要熟悉很久的情况,关于贝湖的发展,政东同志,谈一谈你的构想?”
常委们也就暗暗点头,陆政东一向以擅长抓经济闻名,周书记这样问也不算将他地军。
陆政东微微一笑,说道:“一省之地不同于一市,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等等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要解决贝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面临的考验和困难也就越多,越大,不过,万变不离其中,一个地方要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应该说是有了,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大战略,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地利我们其实也不是很差,或者说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予以改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人和,人和才能政通,政通才能人和,这一点我们贝湖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有书明书记掌舵,省委有把握大方向,有发展的决心,广大的干部群众有希望贝湖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至于具体的经济发展规划,我想也就是一个城乡统筹协调全省均衡发展,两个引擎,带动两翼,三个重点城市带带动三边。”
“城乡统筹刚刚大家都讨论过了我就不再赘言,两个引擎就是省城和安新,作为省里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大都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对于全省的带动不言而喻,其发展好坏,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方面应该还是要进一步挖掘潜力,也依然还是有潜力可以挖的。
至于三个重点城市带,也就是省里两山自然分割出来的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中贝壳山两侧的两大片地区是全省最为不发达的地区,这两大块发展如何,也是事关全省发展好坏快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这两大块的人口不少,发展要是起不来,一下就会把全省的发展拉下去。
所以我建议在这两大板块的主要城市中的领导班子里应该加强一下经济方面的领导,可以考虑分管经济和工业的副市长也进入常委,这样有更多的懂经济的进入决策层,也有利于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大家都是一怔,显然谁也没想到陆政东会有这么个提议。
正翻开手上厚厚的干部资料的金道申更是怔住,这些地方常委的领导班子是要进行调整,可是省委组织部并无这方面的安排,陆政东的这个建议无疑会打乱组织部之前的很多考虑,组织部的工作差不多是要全部推倒重新来过。
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于德江笑呵呵的发了言:
“政东省长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于德江并没有称呼陆政东为副书记,而是省长,用意不言自明,这涉及到人事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由省委这边来考虑的。
陆政东微微一笑,早听说于德江善于软刀子伤人,果然不假,他这话就是讲个哦周书记听的,谁都知道周书记最看重这一点。
陆政东道:
“说不上突然吧,应该讲是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考虑,本来在安新就想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安新是发达城市,加上一直还在思考之中,觉得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没提出来,不过,对于省里像这两大块欠发达的地区还是很适合这种模式的,就说通常的常委班子构成吧,除了书记、副书记,就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真正懂经济工作的只有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其他常委也懂经济,但毕竟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这怎么行啊?重大经济决策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我看不一定。”
于德江马上表示反对,当然,语气很缓和,脸上挂着笑容:“政东省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常委班子的构成是有成规的,什么人进班子,什么人不能进班子,这都是由规定的,而且政东省长也讲,其他常委也有些事从事过经济工作的,虽然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但对经济也还是很了解的嘛,何况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所有的领导干部想必都是对这方面非常关注,并且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陆政东笑道:
“德江书记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做过经济工作,未必就能主持领导今天的经济工作,就拿这两大板块来讲,这些年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应该讲也是省里经过慎重考虑安排的精兵强将,可是这两大板块,这些年发展是发展了,但发展的速度依然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少,一直没太大的起色。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这些同志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这里面有一些我那么不能回避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能做得更好,穷则思变,改变其实也就是改革,变也就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宗旨,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
陆政东这话有理有据,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于德江也没想到刚刚还一副万事不萦怀的陆政东会突然如此,让他一滞,面色难看起来。
金道申有些好笑的拿起茶杯饮茶,怎么也想不到陆政东来了这么一手,于德江想出头没出成,反而是丢了不小的面子……
第16章宣示存在
金道申对于于德江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许不满的,作为组织部长,和分管人事的党群副书记关系也是有些微妙。
于德江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以为陆政东初来乍到只能隐忍,可不想陆政东却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见到于德江被陆政东呛了回去,心里也不禁有些乐得看戏的感觉,同时金道申也在庆幸,幸好出言争论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周书明看似有些责备的看了于德江一眼,随即笑着道:“政东同志的意见很好,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书记碰头会再详细研究一下吧。”
周书明也还是要维护于德江的面子,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常委们都点头赞同,陆政东又说道:
“至于这几个地方常委班子的构成,我觉得还是要慎重,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嘛,不能着急匆忙将新班子组织起来,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上很难不走弯路,还是等要先摸摸底多筛选筛选,真正要把合适的人放到这些位置上,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然两位主要领导都同意,其他常委自然都无异议,贝壳山两大板块班子成员的调整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陆政东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很久没有和人唇枪舌剑的争论什么了,今天他不想和其他人期争论,但于德江既然要伸出头来,那他也不会一味的退让。
于德江所说的也是事实,这样基本固定的模式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已经沿用了几十年,而且目前从上到下仍然在这样做,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减少党委副职、减少领导职数、扩大交叉任职就是大势所趋。
在中央层面,总书记一职没有设副职,可在地方上,书记却是有数名副职,各分管一块,这样问题就来了,很多工作既有党委那边的副书记分管,也有政府这边的副书记或者是常委负责,容易形成磨擦。
两个人分管会让下面人很尴尬,这不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对工作理解的不同。
陆政东在绵西的时候就曾听下面的一个分管经济的副区长抱怨,一名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的分工与他有重叠。他在工作中有什么想法,都要先和分管的副书记沟通。在修建小工业园区时,小工业园区管委会把效果图分送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两人在绿化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个要求种植草坪,一个要求种植灌木。
副区长汇报数次,两人就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最后,他只能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服从副书记的意见,但怎么跟常务副区长讲,这恐怕也是让他非常头痛的问题。
而这样的重叠分工使得副区长不能轻易做决定,甚至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决定,这倒不是说彼此有什么矛盾,而是一些具体原因造成的。就说开会为例,如果他想召集分管的部门开个会议,一般都要和分管副书记先通个气,得等几个人都有时间会议才能开得起来。成为常委后,就可以直接对一二把手负责了,对上沟通会更畅通,决策效率会提高不少。
减少领导职数就是减少副职书记,交叉任职就是增加政府领导兼任党委领导,一来是为了在决策层加强懂经济的人数,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党的执行力。
这种减少领导职数,适当增加交叉任职的制度虽然现在还没有推开,但趋势和呼声已经有了,作为分管人事的省委副书记,对于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
于德江之所以出言反对,恐怕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在作祟……
陆政东到贝湖省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权威,于德江既然跳出来,他也就正好借此机会,宣示自己在贝湖的位置。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在这样的场合谈减少副职书记,那不啻于把除周书明、于德江、以及他之外的所有副书记又给推到了对立面。
陆政东这么做也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让周书明放心,陆政东很清楚,即便是他现在在周书明面前显示出配合的姿态,周书明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对他的很深的戒备心理。
而和于德江发生争论,这对周书明来讲,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几个副书记中,最有分量的党群副书记于德江,詹继东和他关系处得不怎么样,那他陆政东想在贝湖翻起浪来就很难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陆政东心里淡淡一笑,有句话讲做时过境迁,既然他敢这么做,那么他也就有在不久的将来扭转乾坤的可能……
常委会宣布散会后,周书明又留下了几名副书记,召开了一个临时碰头会,主要解决一下陆政东提出的关于贝湖两大板块后续问题。
还是在这个会议室,在周书明示意下,工作人员将会议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室外地闷热仿佛一下涌了进来,不过也一下冲淡了会议室里弄浓浓的烟味。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一次跌宕起伏的常委会,特别是人事安排,往往都是会碰撞出火花,可这一次却是非常平淡,平淡得常委们都有些兴致阑珊。
就在大家以为会议就此结束之时,周书记突然看向了陆政东,不动声色的问道:“政东同志也是老贝湖了,对于贝湖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不存在还需要熟悉很久的情况,关于贝湖的发展,政东同志,谈一谈你的构想?”
常委们也就暗暗点头,陆政东一向以擅长抓经济闻名,周书记这样问也不算将他地军。
陆政东微微一笑,说道:“一省之地不同于一市,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等等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要解决贝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面临的考验和困难也就越多,越大,不过,万变不离其中,一个地方要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应该说是有了,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大战略,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地利我们其实也不是很差,或者说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予以改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人和,人和才能政通,政通才能人和,这一点我们贝湖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有书明书记掌舵,省委有把握大方向,有发展的决心,广大的干部群众有希望贝湖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至于具体的经济发展规划,我想也就是一个城乡统筹协调全省均衡发展,两个引擎,带动两翼,三个重点城市带带动三边。”
“城乡统筹刚刚大家都讨论过了我就不再赘言,两个引擎就是省城和安新,作为省里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大都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对于全省的带动不言而喻,其发展好坏,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方面应该还是要进一步挖掘潜力,也依然还是有潜力可以挖的。
至于三个重点城市带,也就是省里两山自然分割出来的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中贝壳山两侧的两大片地区是全省最为不发达的地区,这两大块发展如何,也是事关全省发展好坏快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这两大块的人口不少,发展要是起不来,一下就会把全省的发展拉下去。
所以我建议在这两大板块的主要城市中的领导班子里应该加强一下经济方面的领导,可以考虑分管经济和工业的副市长也进入常委,这样有更多的懂经济的进入决策层,也有利于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大家都是一怔,显然谁也没想到陆政东会有这么个提议。
正翻开手上厚厚的干部资料的金道申更是怔住,这些地方常委的领导班子是要进行调整,可是省委组织部并无这方面的安排,陆政东的这个建议无疑会打乱组织部之前的很多考虑,组织部的工作差不多是要全部推倒重新来过。
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于德江笑呵呵的发了言:
“政东省长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于德江并没有称呼陆政东为副书记,而是省长,用意不言自明,这涉及到人事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由省委这边来考虑的。
陆政东微微一笑,早听说于德江善于软刀子伤人,果然不假,他这话就是讲个哦周书记听的,谁都知道周书记最看重这一点。
陆政东道:
“说不上突然吧,应该讲是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考虑,本来在安新就想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安新是发达城市,加上一直还在思考之中,觉得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没提出来,不过,对于省里像这两大块欠发达的地区还是很适合这种模式的,就说通常的常委班子构成吧,除了书记、副书记,就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真正懂经济工作的只有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其他常委也懂经济,但毕竟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这怎么行啊?重大经济决策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我看不一定。”
于德江马上表示反对,当然,语气很缓和,脸上挂着笑容:“政东省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常委班子的构成是有成规的,什么人进班子,什么人不能进班子,这都是由规定的,而且政东省长也讲,其他常委也有些事从事过经济工作的,虽然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但对经济也还是很了解的嘛,何况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所有的领导干部想必都是对这方面非常关注,并且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陆政东笑道:
“德江书记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做过经济工作,未必就能主持领导今天的经济工作,就拿这两大板块来讲,这些年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应该讲也是省里经过慎重考虑安排的精兵强将,可是这两大板块,这些年发展是发展了,但发展的速度依然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少,一直没太大的起色。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这些同志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这里面有一些我那么不能回避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能做得更好,穷则思变,改变其实也就是改革,变也就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宗旨,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
陆政东这话有理有据,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于德江也没想到刚刚还一副万事不萦怀的陆政东会突然如此,让他一滞,面色难看起来。
金道申有些好笑的拿起茶杯饮茶,怎么也想不到陆政东来了这么一手,于德江想出头没出成,反而是丢了不小的面子……
第16章宣示存在
金道申对于于德江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许不满的,作为组织部长,和分管人事的党群副书记关系也是有些微妙。
于德江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以为陆政东初来乍到只能隐忍,可不想陆政东却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见到于德江被陆政东呛了回去,心里也不禁有些乐得看戏的感觉,同时金道申也在庆幸,幸好出言争论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周书明看似有些责备的看了于德江一眼,随即笑着道:“政东同志的意见很好,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书记碰头会再详细研究一下吧。”
周书明也还是要维护于德江的面子,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常委们都点头赞同,陆政东又说道:
“至于这几个地方常委班子的构成,我觉得还是要慎重,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嘛,不能着急匆忙将新班子组织起来,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上很难不走弯路,还是等要先摸摸底多筛选筛选,真正要把合适的人放到这些位置上,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然两位主要领导都同意,其他常委自然都无异议,贝壳山两大板块班子成员的调整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陆政东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很久没有和人唇枪舌剑的争论什么了,今天他不想和其他人期争论,但于德江既然要伸出头来,那他也不会一味的退让。
于德江所说的也是事实,这样基本固定的模式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已经沿用了几十年,而且目前从上到下仍然在这样做,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减少党委副职、减少领导职数、扩大交叉任职就是大势所趋。
在中央层面,总书记一职没有设副职,可在地方上,书记却是有数名副职,各分管一块,这样问题就来了,很多工作既有党委那边的副书记分管,也有政府这边的副书记或者是常委负责,容易形成磨擦。
两个人分管会让下面人很尴尬,这不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对工作理解的不同。
陆政东在绵西的时候就曾听下面的一个分管经济的副区长抱怨,一名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的分工与他有重叠。他在工作中有什么想法,都要先和分管的副书记沟通。在修建小工业园区时,小工业园区管委会把效果图分送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两人在绿化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个要求种植草坪,一个要求种植灌木。
副区长汇报数次,两人就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最后,他只能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服从副书记的意见,但怎么跟常务副区长讲,这恐怕也是让他非常头痛的问题。
而这样的重叠分工使得副区长不能轻易做决定,甚至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决定,这倒不是说彼此有什么矛盾,而是一些具体原因造成的。就说开会为例,如果他想召集分管的部门开个会议,一般都要和分管副书记先通个气,得等几个人都有时间会议才能开得起来。成为常委后,就可以直接对一二把手负责了,对上沟通会更畅通,决策效率会提高不少。
减少领导职数就是减少副职书记,交叉任职就是增加政府领导兼任党委领导,一来是为了在决策层加强懂经济的人数,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党的执行力。
这种减少领导职数,适当增加交叉任职的制度虽然现在还没有推开,但趋势和呼声已经有了,作为分管人事的省委副书记,对于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
于德江之所以出言反对,恐怕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在作祟……
陆政东到贝湖省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权威,于德江既然跳出来,他也就正好借此机会,宣示自己在贝湖的位置。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在这样的场合谈减少副职书记,那不啻于把除周书明、于德江、以及他之外的所有副书记又给推到了对立面。
陆政东这么做也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让周书明放心,陆政东很清楚,即便是他现在在周书明面前显示出配合的姿态,周书明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对他的很深的戒备心理。
而和于德江发生争论,这对周书明来讲,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几个副书记中,最有分量的党群副书记于德江,詹继东和他关系处得不怎么样,那他陆政东想在贝湖翻起浪来就很难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陆政东心里淡淡一笑,有句话讲做时过境迁,既然他敢这么做,那么他也就有在不久的将来扭转乾坤的可能……
常委会宣布散会后,周书明又留下了几名副书记,召开了一个临时碰头会,主要解决一下陆政东提出的关于贝湖两大板块后续问题。
还是在这个会议室,在周书明示意下,工作人员将会议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室外地闷热仿佛一下涌了进来,不过也一下冲淡了会议室里弄浓浓的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