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 第446节
事情的起因是在一篇新闻稿件中,提到了某位前国家领导人,如实地标明了他当时的职务,但此人后来叛逃,落了个身败名裂的可耻的下场。下场虽然可耻,但他担任过某职务也是不可抹杀的事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要是在南方的报社,恐怕不会有人提到,就算在燕省,一般也没有人闲着没事去挖坟去揪住不放。在卢渊源任宣传部长的时期,燕省的媒体氛围还算清朗。
但恰恰马霄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无意中就看到了这篇稿件,顿时大怒,立刻打电话将燕省晚报的社长训斥一顿,要求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燕省晚报的社长丁国炳并没有当成什么大事,认为可能只是马部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就难免要小题大做。他就罚了记者和值班编辑每人300元资金,对于副刊主任口头批评,就以为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想到,几天后马霄得知了处理结果之后,打电话让燕省晚报的社长丁国炳、总编顾曾立刻到省委宣传部开会。丁国炳和顾曾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卢渊源任宣传部长的时候,尽管燕省的宣传口一向保守,但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政治事件。不成想,一到会议室,就被马霄声色俱厉地严加批评一顿,马霄从政治事件的角度对丁国炳提出警告,同时要求顾曾暂时停职反省,让丁国炳重新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再将结果报给他。
丁国炳和顾曾大吃一惊,马部长的新官之火,也烧得太过头了吧?
连总编都被勒令停职反省了,丁国炳也不是没有政治头脑,不管马部长是出于故意打压他的目的,还是他本身就是政治上极其保守,喜欢捕风捉影也好,领导的话必须听从。尽管于心不忍,丁国炳也知道不下狠手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就一咬牙,将撰稿记者、值班编辑连同副刊主任,一并开除!
副刊主任正是夏想的好友杜同国,而丁国炳和顾曾,都是李丁山的好友!
本来一开始夏想也以为此事只是一件独立的政治事件,也只是觉得可能马霄此人太谨小慎微,喜欢小题大做,放到古代,他就是执行文字狱的最佳官僚。甚至在杜同国找到夏想时,他还没有将此事上升到政治斗争的层面。
夏想反而劝慰杜同国:“算了,不就是一个燕省晚报的副刊主任吗?你想经商,我给你介绍大型集团,你还想从事媒体工作,我帮你联系京城的媒体,离开燕省。有些人不是喜欢管得宽吗?他的手能到京城去吗?”
杜同国却既不愿意离开媒体,也不愿意离开燕省:“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我现在对燕市有了感情,家也在这里,不想离开。不过还想在燕省从事媒体工作就难了,毕竟在马部长那里挂了号,全省通报批评,哪家媒体敢再录用我?”
夏想也清楚,燕省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敢再录用杜同国,否则就等同于和马部长公开唱反调。不过也许等过一段时间风头过去之后,等此事慢慢被人淡忘之后,杜同国再在省内找一家媒体工作,也不算什么难事。
夏想也以为,既然丁国炳开除了杜同国等人之外,马霄也就无话可说了,总编顾曾也应该可以恢复工作了。夏想在坝县的时候,来燕省晚报取照片时,和顾曾有过一面之缘,后来虽然没有再见过他,不过在夏想的印象中,顾曾为人还算可以,而且他也是李丁山认可的朋友,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夏想当然愿意顾曾再重回总编之位。
然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燕省日报召开党组会议,通报了“528”事件的处理结果之后,随即又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调顾曾到杂论报任社长兼总编,杂论报社长兼总编焦华任燕省晚报副社长兼总编。
顾曾当即震惊当场,因为他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也不认为一件小事能影响到他的位置,没想到,竟然将他打发到了杂论报——谁不知道杂论报是一家半死不活的时政类的报纸,在省内既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发行量,经济效益更不用提,基本就是一个养老的单位。
顾曾级别没变,说是平调,实际是被闲置了。而一向没有什么能力的焦华突然调到燕省晚报担任了总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夏想就立刻敏锐地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政治信号,马霄好快的手,抓起一次政治事件小题大做,迅速更换了燕省晚报的总编,等于将燕省晚报掌握在了手中,不用说,焦华肯定是马霄的人了。
马霄到底要做什么?控制燕省晚报,意欲何为?
因为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李丁山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成了事实,只好叹息。顾曾是处级干部,燕省晚报是燕省日报的子刊,而省委宣传部又是燕省日报的主管部门,省委宣传部长一怒,想要更换一个子报的总编,还不算一件难事。
更何况,马霄的理由光明正大,在事关政治事件的大帽子之下,没有人愿意为顾曾出头。顾曾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夏想却隐隐觉得,事情不会到此为止。
但晚报政治事件过后,又似乎一切风平浪静了,直到单城市成语故事的文化旅游的项目,正式签定的投资协议的消息传出,再次在省里引起了轰动之后,晚报政治事件的后遗症才显示出来巨大的威力。
单城市招商引资成功,又是在领导小组指导下的试点城市,算是一件大事,但燕省的各大媒体上面,没有只言片语的报道,平常最喜欢对经济事件跟踪报道的燕省晚报,更是悄无声息,连一个记者也没有派出。
燕省晚报可是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最受市民欢迎的民生报纸,比燕省日报的影响还要广。
事情引起了夏想的关注和深思。
随后又出现了一件事情……
短短时间内,宝市和单城市就先后吸引了投资商的关注,投入了巨资,岂不是说明投资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持乐观和支持的态度?只要能够招商引资,就是最大的政绩,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因此,不少落后的城市也开始跃跃欲试,有意向省委申请加入第二批试点城市。
和单城市签定协议的公司是金点子科技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根据协议,第一批注入资金不少于1亿,后续资金3亿,具体视工程进度分笔注入。随即,单城市以开发周期过长,市政府负担过重为由,向省里提出申请,希望得到省里专项资金的支持。
宋朝度接到申请之后,批示同意,请范睿恒同志审阅。范睿恒也批示同意,请叶石生同志审阅。申请到了叶石生手中之后,却卡住了。
问题不出于叶石生身上,却是崔向又节外生枝,提出了不同意见。
“叶书记,宝市并没有申请专项资金,目前各项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单城市却提出申请,是不是别有用意?省里钱也不多,每个城市都想伸手要钱,省里又不是银行,哪里有这么多钱?单城市第一次提出申请就立刻拨款,宝市一见也提出申请的话,省里给还是不给?给的话,专项资金就用完了。不给的话,宝市会有意见,为什么给单城市不给宝市,不能厚此薄彼,是不是?”
不得不说,崔向的话不无道理,叶石生一想也是,就不免有些犹豫。
崔向就趁热打铁:“再有,如果单城市和宝市试点成功之后,估计很快就会有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大家就会争先恐后的申请成为试点城市,为什么?因为都知道成为试点城市可以从省里伸手要钱!到时省里怎么办?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从源头堵住各个地市想要要钱的想法,不让他们有机可乘。”
崔向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变得更加聪明了。他现在和叶石生越走越近,不再事事和叶石生对抗,而是小事上合作,大事上引导,想方设法说服或打动叶石生,充分利用叶石生心软的性格,因势利导,让叶石生改变主意,最终达到赞成他的意见的目的。
可以说,崔向的策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叶石生不知不觉就和崔向的关系向良性发展,对崔向非常配合他的工作,处处替他着想深感满意,因为范睿恒和他的疏远,以及政府班子的几个副省长和他关系都一般,叶石生就觉得非常有必要和崔向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常委会上多一个强硬的声音。
叶石生虽然身为一把手,不过他感觉在常委会上没有几人和他保持一致,在省委里面也有些孤单。政府一块儿,范睿恒和他关系不冷不热,马万正似乎一直是中立,宋朝度现在渐渐露出锋芒,但他也没有表示出靠拢的意思。省委里面,政法委书记李炳文和他交流不多,除了正常的工作上的接触之外,就少有往来。纪委书记邢端台和宋朝度关系密切。统战部长张灿阳是个老好人形象,和谁都说得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谁也不会得罪。
组织部长梅升平,叶石生自认指挥不动,也不会和他一条心。其余几人,市委书记陈风,新来的宣传部长马霄,和他也是泛泛之交,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除了秘书长钱锦松还和他走得比较近之外,目前就是崔向最对他的脾气了。
如此一想,就显出了崔向的重要性,再加上最近崔向事事向他请示汇报,无比尊重他一把手的权威,叶石生就对崔向的好感,达到了最高值。
崔向的话让叶石生拿不定主意,他就说道:“试点城市本来就是新兴事物,单城市和宝市主动提出申请,是为省里分忧,理应得到省里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如果不批的话,会让省委失去公信力。”
“呵呵,叶书记言重了。批,是省里对单城市的扶持,不批,是省里出于综合的考虑,毕竟要顾全大局。”单城市和宝市的成功,让崔向也是吃惊不小,他也没有想到夏想会有这么大的能量,短短时间内就出了成绩。其实他劝说叶石生不批,也不是故意要和单城市作对,而是想趁机卡一卡夏想,不让夏想太顺了,要让夏想意识到他的存在,同时,他也有意等时机成熟时,好拿此事和夏想讨价还价。
因为,崔向意识到用不了多久,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名单就会出台,到时领导小组的人手肯定不够,需要扩大人员,估计会有综合三处。他想借机安插自己的人进三处,在即将到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潮中,先占领一席之地,也好分一杯羹。
“我的建议是,批是批,但不是现在,要压一压,过上一段时间再说。一申请就批的话,会给人造成错觉,都觉得省里的钱好拿,也会让其他地市觉得,申请成试点城市,就可以随意伸手向省里要钱,那么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不少地市申请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情。”崔向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叶石生被崔向说服了,想了想,就说:“单城市和宝市初步成功,现在就下结论说是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为时尚早,只有等三家以上的大型企业改制成功,才算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成绩,现阶段就提出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我看不太合适。”
崔向摇头一笑:“叶书记,您的步子不妨再大一些,既然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何副总理的关注下实施的,也要给何副总理一个喜讯才好,才能显示出何副总理的英明决定。我认为,我们不但要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还要将增加领导小组的成员,现在只有两个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领导小组的职能,应该成立综合三处,同时加强省委在领导小组的发言权……”
叶石生明白了崔向的意思,是想过去摘桃子,他摆摆手:“不妥,不妥,产业结构调整本来就是政府事务,又在何副总理的密切关注之下,我们的手不要伸得太长了,给上头留下不好的印象。当初何副总理提出问题的时候,我的态度并不积极,现在见到有了一点成绩,就再急不可耐地伸手去拿,吃相太难看了。成立综合三处可以,省委方面就不要再安插人手了,至少不要安插副组长进去。”
“那要不要把现在的成绩上报给何副总理?”崔向仍不死心,想要搅乱局势,他好乱中取利。
第423章 寻找突破口
“先不要了。”叶石生尽管现在对崔向印象好转,但他性格中的保守根深蒂固,一时之间转变不过来,“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轻率。单城市和宝市是取得一点点成绩,现在就上报上去,万一在接下来的调整中遭遇到重大失败怎么办?岂不是成了笑话!”
崔向见叶石生下定了决心,也就没有再勉强。他也知道事情急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走出叶石生的办公室,崔向忽然觉得,他的行事风格和夏想越来越接近。他摇头一笑,自己一个堂堂的省委副书记,还要向才是处级的夏想学习处世之道,是不是有点丢份?再一想,只要达到目的,何管手段学自何人之手?目的才是根本,手段只是途径。走谁的路都是走,只要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就可以。
不成想,想要压制夏想,却被他借领导小组的名义逃脱,好在自己反而从他的手段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意外收获。又转念一想,成立综合三处的话,安排谁去好呢?一定要安排自己人,也好一举两得,既牵制了夏想,又能分一杯羹。
但恰恰马霄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心理,无意中就看到了这篇稿件,顿时大怒,立刻打电话将燕省晚报的社长训斥一顿,要求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燕省晚报的社长丁国炳并没有当成什么大事,认为可能只是马部长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就难免要小题大做。他就罚了记者和值班编辑每人300元资金,对于副刊主任口头批评,就以为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没想到,几天后马霄得知了处理结果之后,打电话让燕省晚报的社长丁国炳、总编顾曾立刻到省委宣传部开会。丁国炳和顾曾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卢渊源任宣传部长的时候,尽管燕省的宣传口一向保守,但也不至于出现什么政治事件。不成想,一到会议室,就被马霄声色俱厉地严加批评一顿,马霄从政治事件的角度对丁国炳提出警告,同时要求顾曾暂时停职反省,让丁国炳重新严肃处理相关人员,再将结果报给他。
丁国炳和顾曾大吃一惊,马部长的新官之火,也烧得太过头了吧?
连总编都被勒令停职反省了,丁国炳也不是没有政治头脑,不管马部长是出于故意打压他的目的,还是他本身就是政治上极其保守,喜欢捕风捉影也好,领导的话必须听从。尽管于心不忍,丁国炳也知道不下狠手是过不了这一关了,就一咬牙,将撰稿记者、值班编辑连同副刊主任,一并开除!
副刊主任正是夏想的好友杜同国,而丁国炳和顾曾,都是李丁山的好友!
本来一开始夏想也以为此事只是一件独立的政治事件,也只是觉得可能马霄此人太谨小慎微,喜欢小题大做,放到古代,他就是执行文字狱的最佳官僚。甚至在杜同国找到夏想时,他还没有将此事上升到政治斗争的层面。
夏想反而劝慰杜同国:“算了,不就是一个燕省晚报的副刊主任吗?你想经商,我给你介绍大型集团,你还想从事媒体工作,我帮你联系京城的媒体,离开燕省。有些人不是喜欢管得宽吗?他的手能到京城去吗?”
杜同国却既不愿意离开媒体,也不愿意离开燕省:“暂时休息一段时间再说,我现在对燕市有了感情,家也在这里,不想离开。不过还想在燕省从事媒体工作就难了,毕竟在马部长那里挂了号,全省通报批评,哪家媒体敢再录用我?”
夏想也清楚,燕省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敢再录用杜同国,否则就等同于和马部长公开唱反调。不过也许等过一段时间风头过去之后,等此事慢慢被人淡忘之后,杜同国再在省内找一家媒体工作,也不算什么难事。
夏想也以为,既然丁国炳开除了杜同国等人之外,马霄也就无话可说了,总编顾曾也应该可以恢复工作了。夏想在坝县的时候,来燕省晚报取照片时,和顾曾有过一面之缘,后来虽然没有再见过他,不过在夏想的印象中,顾曾为人还算可以,而且他也是李丁山认可的朋友,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夏想当然愿意顾曾再重回总编之位。
然后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燕省日报召开党组会议,通报了“528”事件的处理结果之后,随即又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调顾曾到杂论报任社长兼总编,杂论报社长兼总编焦华任燕省晚报副社长兼总编。
顾曾当即震惊当场,因为他事先没有接到任何通知,也不认为一件小事能影响到他的位置,没想到,竟然将他打发到了杂论报——谁不知道杂论报是一家半死不活的时政类的报纸,在省内既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发行量,经济效益更不用提,基本就是一个养老的单位。
顾曾级别没变,说是平调,实际是被闲置了。而一向没有什么能力的焦华突然调到燕省晚报担任了总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夏想就立刻敏锐地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政治信号,马霄好快的手,抓起一次政治事件小题大做,迅速更换了燕省晚报的总编,等于将燕省晚报掌握在了手中,不用说,焦华肯定是马霄的人了。
马霄到底要做什么?控制燕省晚报,意欲何为?
因为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李丁山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成了事实,只好叹息。顾曾是处级干部,燕省晚报是燕省日报的子刊,而省委宣传部又是燕省日报的主管部门,省委宣传部长一怒,想要更换一个子报的总编,还不算一件难事。
更何况,马霄的理由光明正大,在事关政治事件的大帽子之下,没有人愿意为顾曾出头。顾曾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夏想却隐隐觉得,事情不会到此为止。
但晚报政治事件过后,又似乎一切风平浪静了,直到单城市成语故事的文化旅游的项目,正式签定的投资协议的消息传出,再次在省里引起了轰动之后,晚报政治事件的后遗症才显示出来巨大的威力。
单城市招商引资成功,又是在领导小组指导下的试点城市,算是一件大事,但燕省的各大媒体上面,没有只言片语的报道,平常最喜欢对经济事件跟踪报道的燕省晚报,更是悄无声息,连一个记者也没有派出。
燕省晚报可是全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最受市民欢迎的民生报纸,比燕省日报的影响还要广。
事情引起了夏想的关注和深思。
随后又出现了一件事情……
短短时间内,宝市和单城市就先后吸引了投资商的关注,投入了巨资,岂不是说明投资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持乐观和支持的态度?只要能够招商引资,就是最大的政绩,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因此,不少落后的城市也开始跃跃欲试,有意向省委申请加入第二批试点城市。
和单城市签定协议的公司是金点子科技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根据协议,第一批注入资金不少于1亿,后续资金3亿,具体视工程进度分笔注入。随即,单城市以开发周期过长,市政府负担过重为由,向省里提出申请,希望得到省里专项资金的支持。
宋朝度接到申请之后,批示同意,请范睿恒同志审阅。范睿恒也批示同意,请叶石生同志审阅。申请到了叶石生手中之后,却卡住了。
问题不出于叶石生身上,却是崔向又节外生枝,提出了不同意见。
“叶书记,宝市并没有申请专项资金,目前各项工作也开展得非常顺利,单城市却提出申请,是不是别有用意?省里钱也不多,每个城市都想伸手要钱,省里又不是银行,哪里有这么多钱?单城市第一次提出申请就立刻拨款,宝市一见也提出申请的话,省里给还是不给?给的话,专项资金就用完了。不给的话,宝市会有意见,为什么给单城市不给宝市,不能厚此薄彼,是不是?”
不得不说,崔向的话不无道理,叶石生一想也是,就不免有些犹豫。
崔向就趁热打铁:“再有,如果单城市和宝市试点成功之后,估计很快就会有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大家就会争先恐后的申请成为试点城市,为什么?因为都知道成为试点城市可以从省里伸手要钱!到时省里怎么办?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从源头堵住各个地市想要要钱的想法,不让他们有机可乘。”
崔向经历过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变得更加聪明了。他现在和叶石生越走越近,不再事事和叶石生对抗,而是小事上合作,大事上引导,想方设法说服或打动叶石生,充分利用叶石生心软的性格,因势利导,让叶石生改变主意,最终达到赞成他的意见的目的。
可以说,崔向的策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叶石生不知不觉就和崔向的关系向良性发展,对崔向非常配合他的工作,处处替他着想深感满意,因为范睿恒和他的疏远,以及政府班子的几个副省长和他关系都一般,叶石生就觉得非常有必要和崔向保持一致,也可以在常委会上多一个强硬的声音。
叶石生虽然身为一把手,不过他感觉在常委会上没有几人和他保持一致,在省委里面也有些孤单。政府一块儿,范睿恒和他关系不冷不热,马万正似乎一直是中立,宋朝度现在渐渐露出锋芒,但他也没有表示出靠拢的意思。省委里面,政法委书记李炳文和他交流不多,除了正常的工作上的接触之外,就少有往来。纪委书记邢端台和宋朝度关系密切。统战部长张灿阳是个老好人形象,和谁都说得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谁也不会得罪。
组织部长梅升平,叶石生自认指挥不动,也不会和他一条心。其余几人,市委书记陈风,新来的宣传部长马霄,和他也是泛泛之交,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除了秘书长钱锦松还和他走得比较近之外,目前就是崔向最对他的脾气了。
如此一想,就显出了崔向的重要性,再加上最近崔向事事向他请示汇报,无比尊重他一把手的权威,叶石生就对崔向的好感,达到了最高值。
崔向的话让叶石生拿不定主意,他就说道:“试点城市本来就是新兴事物,单城市和宝市主动提出申请,是为省里分忧,理应得到省里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如果不批的话,会让省委失去公信力。”
“呵呵,叶书记言重了。批,是省里对单城市的扶持,不批,是省里出于综合的考虑,毕竟要顾全大局。”单城市和宝市的成功,让崔向也是吃惊不小,他也没有想到夏想会有这么大的能量,短短时间内就出了成绩。其实他劝说叶石生不批,也不是故意要和单城市作对,而是想趁机卡一卡夏想,不让夏想太顺了,要让夏想意识到他的存在,同时,他也有意等时机成熟时,好拿此事和夏想讨价还价。
因为,崔向意识到用不了多久,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名单就会出台,到时领导小组的人手肯定不够,需要扩大人员,估计会有综合三处。他想借机安插自己的人进三处,在即将到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潮中,先占领一席之地,也好分一杯羹。
“我的建议是,批是批,但不是现在,要压一压,过上一段时间再说。一申请就批的话,会给人造成错觉,都觉得省里的钱好拿,也会让其他地市觉得,申请成试点城市,就可以随意伸手向省里要钱,那么我相信很快就会有不少地市申请成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到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情。”崔向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叶石生被崔向说服了,想了想,就说:“单城市和宝市初步成功,现在就下结论说是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为时尚早,只有等三家以上的大型企业改制成功,才算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成绩,现阶段就提出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我看不太合适。”
崔向摇头一笑:“叶书记,您的步子不妨再大一些,既然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何副总理的关注下实施的,也要给何副总理一个喜讯才好,才能显示出何副总理的英明决定。我认为,我们不但要提出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还要将增加领导小组的成员,现在只有两个处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领导小组的职能,应该成立综合三处,同时加强省委在领导小组的发言权……”
叶石生明白了崔向的意思,是想过去摘桃子,他摆摆手:“不妥,不妥,产业结构调整本来就是政府事务,又在何副总理的密切关注之下,我们的手不要伸得太长了,给上头留下不好的印象。当初何副总理提出问题的时候,我的态度并不积极,现在见到有了一点成绩,就再急不可耐地伸手去拿,吃相太难看了。成立综合三处可以,省委方面就不要再安插人手了,至少不要安插副组长进去。”
“那要不要把现在的成绩上报给何副总理?”崔向仍不死心,想要搅乱局势,他好乱中取利。
第423章 寻找突破口
“先不要了。”叶石生尽管现在对崔向印象好转,但他性格中的保守根深蒂固,一时之间转变不过来,“凡事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轻率。单城市和宝市是取得一点点成绩,现在就上报上去,万一在接下来的调整中遭遇到重大失败怎么办?岂不是成了笑话!”
崔向见叶石生下定了决心,也就没有再勉强。他也知道事情急不来,只能徐徐图之。
走出叶石生的办公室,崔向忽然觉得,他的行事风格和夏想越来越接近。他摇头一笑,自己一个堂堂的省委副书记,还要向才是处级的夏想学习处世之道,是不是有点丢份?再一想,只要达到目的,何管手段学自何人之手?目的才是根本,手段只是途径。走谁的路都是走,只要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就可以。
不成想,想要压制夏想,却被他借领导小组的名义逃脱,好在自己反而从他的手段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意外收获。又转念一想,成立综合三处的话,安排谁去好呢?一定要安排自己人,也好一举两得,既牵制了夏想,又能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