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 第487节
书记和省长都点头的事情,又只是领导小组的一个不大的变动,没有人会去反对。
钱锦松见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就又说道:“我还有一个议题要向在座的领导汇报一下。”
叶石生就说:“时间还允许,就说吧。”
“丰利同志担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时间也不短了,最近工作也比较突出,他个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上进心,请各位领导考虑一下,是不是安排他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钱锦松歉意地向梅升平一笑,意思是抱歉越权了,本来该是组织部的工作,却由他开了口。
梅升平当然知道钱锦松的话得自叶石生的授意,他也知道丰利打压夏想两次,还有一次正好让他遇到。他对丰利没什么印象,但既然丰利对夏想不客气,又碍了省委书记的眼,不搬开他搬开谁?就接话说道:“测绘局局长时间到了……”
范睿恒却是一脸关切地说道:“丰利同志年龄大了,到测绘局工作恐怕他身体吃不消。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病休一段时间了,一直是副局长在主持日常工作,丰利同志工作细心,相信他能做好老干部工作。”
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是正厅,调任老干部局也是正厅,算是平调。而且去了就是一把手,表面上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好听,实际上是完全闲置了。
梅升平不经意间多看了范睿恒一眼,心想没看出来范睿恒表面上人也不错,说话也不装腔作势,但整治起人来也是厉害,比他还狠。好歹丰利去了测绘局还有事可做,范睿恒却要把他支到老干部局,就是让他陪一群离休的老干部喝茶下棋去了。
倒也省事了,提前进入离休状态,等丰利同志安全熟悉了老干部局的工作之后,以后离休,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老干部之中。
“范省长的想法更合适,我赞成。”梅升平才不管丰利去哪里,反正任由范睿恒和叶石生安排就行。
“我也附议。”钱锦松一脸微笑。
“那就这么说定了。”叶石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又对梅升平说道,“升平,关于新任的常务副部长人选,组织部报几个人选给我,到时再开会研究一下。”
散会后,叶石生和钱锦松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到秘书报告,说是崔书记有事。
叶石生微一迟疑,说道:“请崔书记进来。”
崔向一脸不快地推门进来,一进办公室就说:“叶书记,为什么刚才开的碰头会,没有通知我?”
“你不是下去视察了吗?麻秋说,正好和你的时间冲突,所以就没有通知你。”叶石生不动声色地说道,冲外间喊了一声,“麻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麻秋急忙进来,神色紧张地说道:“叶书记,崔书记,我查了一下,可能是我弄错了时间,以为正好和崔书记的时间冲突,所以就没有通知崔书记……”
“麻秋,你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亏了你还跟我了这么多年,居然连崔书记的工作安排都弄不清楚。”叶石生怒不可遏地说道,“回头写一份深刻的检讨给我,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不用我说,你自己就别干了。”
麻秋一脸惶恐,连连认错。
崔向岂能看不出来叶石生的表演?就挥了挥手,说道:“不怪麻秘书,可能是我的秘书弄错时间了。”
崔向也只能吃了哑巴亏,他没想到叶石生堂堂的省委书记,也会耍一手无赖的手法,让他无话可说。
好在早在过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未必在叶石生面前讨了好去。
崔向和马霄定下在燕省日报发表置疑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倒也不是完全和叶石生作对。其实以崔向的想法,不适合逼迫叶石生过紧,而是徐徐图之最好。但马霄和付先锋却坚持要这么做,因为京城有人暗示,只在京城点一把火不够旺,必须要燕省内部再放一把火才够热闹。
崔向劝不住马霄和付先锋,因为他也知道付家和程曦学的后台交情莫逆,可以说在高层之中属于同一阵营。既然马霄是付家人,自然要让燕省也配合宣传攻势了。况且叶石生在京城的后台并不强硬,叶石生又性格偏软,都觉得他好欺负。
但崔向认真想了一番,还是觉得事不可为。叶石生确实性子柔弱,但他毕竟是燕省一把手,一把手的权威不容侵犯。而且现在叶石生和范睿恒大有走近的趋势,书记和省长联手的话,燕省的其他常委就很难再发出声音了。所以现阶段对叶石生应该以拉拢为主,不易逼他和范睿恒越走越近,因为省政府班子三个常委,几乎是一个声音说话。一旦叶石生真和范睿恒完全达成共识,有了范睿恒的支持,就相当于有了马万正和宋朝度的支持,叶石生就在党政两套班子里有了绝对的权威。
崔向估算了一下自己一方的势力,完全没有办法和叶石生抗衡。他和政法委书记李炳文,还有宣传部长马霄如果联合在一起,还有一定的分量,省军区政委张建国在常委会上也有一票,但发言权就弱多了。关键是,他一方没有政府班子的力量,在常委会上的声音就大打折扣了。
只是突然之间,崔向听到省政府里面一丝不合谐的声音,马万正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度有所动摇,由以前的支持变成了谨慎支持,甚至还在其他场合流露出不太满意的言论。马万正是常务副省长,不但在政府班子分量极重,仅次于范睿恒,在整个常委会也是排名非常靠前,如果自己一方在常委会上得到了马万正的响应,将会实力大增,无形中给叶石生和范睿恒以极大的压力。
崔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又在和马霄、付先锋密谋几次之下,终于下定了决心赌上一把。在燕省日报上为程曦学的观点造势,不但可以给叶石生以极大的压力,还能得到上层人物的赞赏,既有付家的赏识,又多了程曦学后台的另眼看待,两相结合之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值得一试。
当然崔向还有一个心思,他始终觉得叶石生在关键时刻未必顶得住压力,很有可能在国家日报和燕省日报的两重夹击之下,选择妥协。如果叶石生一退缩,和范睿恒之间的合作因此而告吹的话,那么就等于他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尽管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但官场中人,时刻都生活在政治风险之中,岂能瞻前顾后?崔向自认是做大事之人,大凡成就大事者,必有不凡之举。他想起不少入主中枢的高层的简历,都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举动,如今燕省局势风起云涌,上层也有人想将燕省局势搅乱,好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扼杀,他何不借此时机煽风点火,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燕省有利,崔向也心知肚明。但对他个人没什么益处,因此,他也清楚马万正为什么在夏想与柯达谈判成功之后,突然就态度有所转变的原因。是因为宋朝度风头过盛,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和威望。尽管崔向明白得很,马万正也是他登上省长宝座的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但眼下如同三国混战,他、马万正和宋朝度三人之间,先打下一人是一人。两人联手先将宋朝度打下马,然后剩下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对决了。
宋朝度现在唯一的依仗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就是领导小组的成绩,就是范睿恒和叶石生的支持。范睿恒和宋朝度之间的关系有越来越牢靠的趋势,不好打破,但叶石生和范睿恒之间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合作,只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的实行。
第457章 两军交战,勇者胜
归根结底,只要让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失败,只要让领导小组不出成绩,不但宋朝度没有了政绩,范睿恒和宋朝度之间的联合也会烟消云散,还有范睿恒对夏想的照顾也会随之消失,更主要的是,叶石生也就失去了和范睿恒合作的基础。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行。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阻挠崔向大计的最大的绊脚石!
虽然说崔向也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行,对燕省的经济发展,大有好处,甚至有可能为燕省带来新的气象。而且他也赞赏夏想的才能,认定夏想是一个肯干实干的官员,但遗憾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就是利益优先。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牺牲别人的前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哪怕是为了一己之私牺牲了燕省的大局,也在所不惜。
天大地大,个人前途最大。
崔向也有过一丝犹豫,觉得是不是太计较一时得失了,冒着得罪叶石生的危险,冒着牺牲燕省大局的损失,也要在背后施展各种手段,迫使对手失败,或许太自私自利了?不过他又转念一想,等他上台之后,再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再在他的主导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未必就比现在推行差上多少,甚至还要更好!
正是出于这种自信和安慰,崔向决定还是要赌上一把,只要现在阻止了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进行下去,燕省的局势还要回到以前一盘散沙的状态,非常有利于他乱中取利,从容坐大。
实施了宣传的策略之后,崔向就和马霄商议应对之策。他估计叶石生有三种应对之策,第一就是妥协,对领导小组的支持力度减弱,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观察一下各方反应,以及各大媒体对程曦学文章是支持者多还是反对者多,再决定下一步。第二就是低调行事,不再继续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但不会给出任何解释,就是一切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都暂停执行,不再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及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慢慢让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淡出公众的视线,也让领导小组的成员一批批回归各自岗位,名义上不解散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却是名存实亡。第三就是叶石生大受触动,被程曦学背后的势力吓住,即刻宣布暂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小组成员各回原来的岗位……
第三种设想的可能性最低,第一种最高,当然,第二种也极有可能。崔向和马霄就设想中的叶石生的各种反应,分别制定了应对措施。
马霄和付先锋也一致认为,叶石生顾及面子,肯定会采取观望然后再淡化的措施。最后几人定下的策略是,先向叶石生示弱,声称是迫于上层压力才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再向叶石生转达上层的动态,说是上层的决定挺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次宣传的浪潮。如果燕省此时不站好队,以后不会有好结果。
三人的目标一致,就是想充分利用叶石生耳根软的特点,连哄带骗,让叶石生退缩,并且转向支持他们。
只是崔向一听说叶石生回来即刻召开了一个碰头会,却没有通知他,就让他心中一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难道说叶石生会有第四种选择?也就是他们商议半天也觉得以叶石生的性格,绝对不可能选择更加坚定地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四种可能!
第四种可能是付先锋提出来的,崔向和马霄却一致认为不可能。叶石生并不是雷厉风行的人,他在燕省为官多年,已经养成了保守的习惯,因为离京城过近的缘故,燕省官员几乎无一例外都谨小慎微,仰望京城鼻息。京城一有风吹草动,无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观望。基本只要国家有任何政策出台,最先严格执行的必定是燕省。
燕省,在古代号称直隶,直隶的意思就是直属京城。在清朝,直隶总督要比其他省份总督高上半级,位置极为重要。现在燕省虽然级别上不再高出别的省份一等,但政治上还是比任何省份都重要,作为唯一一个环绕京城的省份,燕省,是京城安全的最后屏障。
燕市也是国内所有省会中,离京城最近的一个。
因此,燕省的一举一动都在京城的眼皮底下,所有燕省的大小官员,都对京城的动向格外放在心上,尤其是作为一省书记的叶石生,敢对国家日报的不点名批评不提心吊胆?根据他以往的性格推算,付先锋提出了叶石生恼羞成怒之余,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被崔向和马霄异口同声表示没有可能。
而且崔向还寻了个机会,和马万正私下里接触了一次。虽然谈话不多,但马万正隐隐也流露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忧虑,含蓄地说出因为叶石生性格缺陷,不足以支撑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举措。现今上层有了反对的声音,叶石生估计会产生退让的想法。
不过,马万正对马霄的做法表示了不满,不管如何,燕省日报事件就算能逼得叶石生一时手忙脚乱,等他回过神来,必定秋后算帐。
钱锦松见事情进行得非常顺利,就又说道:“我还有一个议题要向在座的领导汇报一下。”
叶石生就说:“时间还允许,就说吧。”
“丰利同志担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时间也不短了,最近工作也比较突出,他个人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上进心,请各位领导考虑一下,是不是安排他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钱锦松歉意地向梅升平一笑,意思是抱歉越权了,本来该是组织部的工作,却由他开了口。
梅升平当然知道钱锦松的话得自叶石生的授意,他也知道丰利打压夏想两次,还有一次正好让他遇到。他对丰利没什么印象,但既然丰利对夏想不客气,又碍了省委书记的眼,不搬开他搬开谁?就接话说道:“测绘局局长时间到了……”
范睿恒却是一脸关切地说道:“丰利同志年龄大了,到测绘局工作恐怕他身体吃不消。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病休一段时间了,一直是副局长在主持日常工作,丰利同志工作细心,相信他能做好老干部工作。”
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是正厅,调任老干部局也是正厅,算是平调。而且去了就是一把手,表面上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好听,实际上是完全闲置了。
梅升平不经意间多看了范睿恒一眼,心想没看出来范睿恒表面上人也不错,说话也不装腔作势,但整治起人来也是厉害,比他还狠。好歹丰利去了测绘局还有事可做,范睿恒却要把他支到老干部局,就是让他陪一群离休的老干部喝茶下棋去了。
倒也省事了,提前进入离休状态,等丰利同志安全熟悉了老干部局的工作之后,以后离休,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老干部之中。
“范省长的想法更合适,我赞成。”梅升平才不管丰利去哪里,反正任由范睿恒和叶石生安排就行。
“我也附议。”钱锦松一脸微笑。
“那就这么说定了。”叶石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又对梅升平说道,“升平,关于新任的常务副部长人选,组织部报几个人选给我,到时再开会研究一下。”
散会后,叶石生和钱锦松刚回到办公室,就听到秘书报告,说是崔书记有事。
叶石生微一迟疑,说道:“请崔书记进来。”
崔向一脸不快地推门进来,一进办公室就说:“叶书记,为什么刚才开的碰头会,没有通知我?”
“你不是下去视察了吗?麻秋说,正好和你的时间冲突,所以就没有通知你。”叶石生不动声色地说道,冲外间喊了一声,“麻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麻秋急忙进来,神色紧张地说道:“叶书记,崔书记,我查了一下,可能是我弄错了时间,以为正好和崔书记的时间冲突,所以就没有通知崔书记……”
“麻秋,你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亏了你还跟我了这么多年,居然连崔书记的工作安排都弄不清楚。”叶石生怒不可遏地说道,“回头写一份深刻的检讨给我,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不用我说,你自己就别干了。”
麻秋一脸惶恐,连连认错。
崔向岂能看不出来叶石生的表演?就挥了挥手,说道:“不怪麻秘书,可能是我的秘书弄错时间了。”
崔向也只能吃了哑巴亏,他没想到叶石生堂堂的省委书记,也会耍一手无赖的手法,让他无话可说。
好在早在过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知道未必在叶石生面前讨了好去。
崔向和马霄定下在燕省日报发表置疑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倒也不是完全和叶石生作对。其实以崔向的想法,不适合逼迫叶石生过紧,而是徐徐图之最好。但马霄和付先锋却坚持要这么做,因为京城有人暗示,只在京城点一把火不够旺,必须要燕省内部再放一把火才够热闹。
崔向劝不住马霄和付先锋,因为他也知道付家和程曦学的后台交情莫逆,可以说在高层之中属于同一阵营。既然马霄是付家人,自然要让燕省也配合宣传攻势了。况且叶石生在京城的后台并不强硬,叶石生又性格偏软,都觉得他好欺负。
但崔向认真想了一番,还是觉得事不可为。叶石生确实性子柔弱,但他毕竟是燕省一把手,一把手的权威不容侵犯。而且现在叶石生和范睿恒大有走近的趋势,书记和省长联手的话,燕省的其他常委就很难再发出声音了。所以现阶段对叶石生应该以拉拢为主,不易逼他和范睿恒越走越近,因为省政府班子三个常委,几乎是一个声音说话。一旦叶石生真和范睿恒完全达成共识,有了范睿恒的支持,就相当于有了马万正和宋朝度的支持,叶石生就在党政两套班子里有了绝对的权威。
崔向估算了一下自己一方的势力,完全没有办法和叶石生抗衡。他和政法委书记李炳文,还有宣传部长马霄如果联合在一起,还有一定的分量,省军区政委张建国在常委会上也有一票,但发言权就弱多了。关键是,他一方没有政府班子的力量,在常委会上的声音就大打折扣了。
只是突然之间,崔向听到省政府里面一丝不合谐的声音,马万正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态度有所动摇,由以前的支持变成了谨慎支持,甚至还在其他场合流露出不太满意的言论。马万正是常务副省长,不但在政府班子分量极重,仅次于范睿恒,在整个常委会也是排名非常靠前,如果自己一方在常委会上得到了马万正的响应,将会实力大增,无形中给叶石生和范睿恒以极大的压力。
崔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又在和马霄、付先锋密谋几次之下,终于下定了决心赌上一把。在燕省日报上为程曦学的观点造势,不但可以给叶石生以极大的压力,还能得到上层人物的赞赏,既有付家的赏识,又多了程曦学后台的另眼看待,两相结合之下,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值得一试。
当然崔向还有一个心思,他始终觉得叶石生在关键时刻未必顶得住压力,很有可能在国家日报和燕省日报的两重夹击之下,选择妥协。如果叶石生一退缩,和范睿恒之间的合作因此而告吹的话,那么就等于他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尽管要冒一定的政治风险,但官场中人,时刻都生活在政治风险之中,岂能瞻前顾后?崔向自认是做大事之人,大凡成就大事者,必有不凡之举。他想起不少入主中枢的高层的简历,都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举动,如今燕省局势风起云涌,上层也有人想将燕省局势搅乱,好将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扼杀,他何不借此时机煽风点火,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燕省有利,崔向也心知肚明。但对他个人没什么益处,因此,他也清楚马万正为什么在夏想与柯达谈判成功之后,突然就态度有所转变的原因。是因为宋朝度风头过盛,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和威望。尽管崔向明白得很,马万正也是他登上省长宝座的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但眼下如同三国混战,他、马万正和宋朝度三人之间,先打下一人是一人。两人联手先将宋朝度打下马,然后剩下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对决了。
宋朝度现在唯一的依仗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就是领导小组的成绩,就是范睿恒和叶石生的支持。范睿恒和宋朝度之间的关系有越来越牢靠的趋势,不好打破,但叶石生和范睿恒之间的关系,只是暂时的合作,只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的实行。
第457章 两军交战,勇者胜
归根结底,只要让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失败,只要让领导小组不出成绩,不但宋朝度没有了政绩,范睿恒和宋朝度之间的联合也会烟消云散,还有范睿恒对夏想的照顾也会随之消失,更主要的是,叶石生也就失去了和范睿恒合作的基础。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行。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是阻挠崔向大计的最大的绊脚石!
虽然说崔向也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行,对燕省的经济发展,大有好处,甚至有可能为燕省带来新的气象。而且他也赞赏夏想的才能,认定夏想是一个肯干实干的官员,但遗憾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政治,就是利益优先。为了自身的政治前途,牺牲别人的前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哪怕是为了一己之私牺牲了燕省的大局,也在所不惜。
天大地大,个人前途最大。
崔向也有过一丝犹豫,觉得是不是太计较一时得失了,冒着得罪叶石生的危险,冒着牺牲燕省大局的损失,也要在背后施展各种手段,迫使对手失败,或许太自私自利了?不过他又转念一想,等他上台之后,再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再在他的主导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未必就比现在推行差上多少,甚至还要更好!
正是出于这种自信和安慰,崔向决定还是要赌上一把,只要现在阻止了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进行下去,燕省的局势还要回到以前一盘散沙的状态,非常有利于他乱中取利,从容坐大。
实施了宣传的策略之后,崔向就和马霄商议应对之策。他估计叶石生有三种应对之策,第一就是妥协,对领导小组的支持力度减弱,放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观察一下各方反应,以及各大媒体对程曦学文章是支持者多还是反对者多,再决定下一步。第二就是低调行事,不再继续推行产业结构调整,但不会给出任何解释,就是一切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都暂停执行,不再在任何公开场合提及有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慢慢让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淡出公众的视线,也让领导小组的成员一批批回归各自岗位,名义上不解散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却是名存实亡。第三就是叶石生大受触动,被程曦学背后的势力吓住,即刻宣布暂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小组成员各回原来的岗位……
第三种设想的可能性最低,第一种最高,当然,第二种也极有可能。崔向和马霄就设想中的叶石生的各种反应,分别制定了应对措施。
马霄和付先锋也一致认为,叶石生顾及面子,肯定会采取观望然后再淡化的措施。最后几人定下的策略是,先向叶石生示弱,声称是迫于上层压力才不得已而为之。然后再向叶石生转达上层的动态,说是上层的决定挺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次宣传的浪潮。如果燕省此时不站好队,以后不会有好结果。
三人的目标一致,就是想充分利用叶石生耳根软的特点,连哄带骗,让叶石生退缩,并且转向支持他们。
只是崔向一听说叶石生回来即刻召开了一个碰头会,却没有通知他,就让他心中一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难道说叶石生会有第四种选择?也就是他们商议半天也觉得以叶石生的性格,绝对不可能选择更加坚定地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第四种可能!
第四种可能是付先锋提出来的,崔向和马霄却一致认为不可能。叶石生并不是雷厉风行的人,他在燕省为官多年,已经养成了保守的习惯,因为离京城过近的缘故,燕省官员几乎无一例外都谨小慎微,仰望京城鼻息。京城一有风吹草动,无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观望。基本只要国家有任何政策出台,最先严格执行的必定是燕省。
燕省,在古代号称直隶,直隶的意思就是直属京城。在清朝,直隶总督要比其他省份总督高上半级,位置极为重要。现在燕省虽然级别上不再高出别的省份一等,但政治上还是比任何省份都重要,作为唯一一个环绕京城的省份,燕省,是京城安全的最后屏障。
燕市也是国内所有省会中,离京城最近的一个。
因此,燕省的一举一动都在京城的眼皮底下,所有燕省的大小官员,都对京城的动向格外放在心上,尤其是作为一省书记的叶石生,敢对国家日报的不点名批评不提心吊胆?根据他以往的性格推算,付先锋提出了叶石生恼羞成怒之余,反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说法,被崔向和马霄异口同声表示没有可能。
而且崔向还寻了个机会,和马万正私下里接触了一次。虽然谈话不多,但马万正隐隐也流露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忧虑,含蓄地说出因为叶石生性格缺陷,不足以支撑燕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举措。现今上层有了反对的声音,叶石生估计会产生退让的想法。
不过,马万正对马霄的做法表示了不满,不管如何,燕省日报事件就算能逼得叶石生一时手忙脚乱,等他回过神来,必定秋后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