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问鼎 第768节
夏想的重要性只体现在燕省一地,但偏偏是现在的大京城经济圈是在燕省,才让夏想突然之间变得无比重要起来。
李言弘对夏想的重要性的认识远不如高晋周,他到燕省的时间不长,和夏想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偶而接触的两次,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之交,既没有谈心,又没有联手做过大事。
高晋周则不同,他很清楚夏想的关系网和人脉,平常还好,不显山不露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运转起来,平常各自为政的常委们都会因为夏想一人而结成暂时的同盟。
最重要的是,在燕省,唯一能和范睿恒有私交,并且也让叶石生高看一眼的人,只有夏想一人而已。
更不用提夏想和邱绪峰之间过人的交情,以及和梅升平之间让人琢磨不透的友好关系。
夏想在燕市和燕省之中深厚的人脉,非到关键时刻不会凸显出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一个副厅级干部释放出来的让人震惊的能量!
李言弘不清楚,高晋周却是清楚得很。但他又不可能向李言弘向吴才洋说个明白,官场中人到了一定位置之上,很容易判断失误,因为自身身居高位,大权在握,就有一种天下我有的气概,不是事到临头,谁也不会相信夏想不过是区区的副厅级官员,在燕市甚至燕省,却拥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其实照高晋周的想法,还是由吴才江出面和夏想谈谈为好,吴才洋太傲慢,性子又固执,对夏想又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很难谈妥不说,还有可能谈崩。但吴才洋却就要摆下阵势请夏想过来,摆明就是逼夏想就范。
高晋周当着吴才洋的面不好说什么,心中却一阵苦笑,夏想当年被高成松都压不服,吴才洋想要压服他,恐怕很难,况且现在的夏想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他现在和邱、梅两家关系极好,吴才洋向夏想施压,不但收不到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夏想已经不是当年的夏想了……
不过对于夏想和邱家接触,和梅家会面,而在最后还不主动和吴家见面的做法,高晋周也是心中微有不满。高晋周是吴家体系的人,他必须替吴家的利益考虑,尤其是当他听说夏想正在策划一件大事之时,更是心中微有怒意,夏想摆明了是要站在吴家的对立面上。
让邱家的人拿下省委秘书长位置,还从中周旋,让梅家也助邱家一臂之力,夏想此举完全不符合吴家的利益,因为吴家也有意染指省委秘书长的人选问题!
吴家在省委方面还没有有分量的人,如果趁这次机会拿下了省委秘书长,就等于完全在燕省完成了布局,省委,省纪委,省政府,市政府,都有了代言人,大计可成。
但夏想却鼓动邱家去拿下省委秘书长的位置,让高晋周也是大惑不解,同时对夏想也有些意见。
因此,他今天也是抱定了夏想必须给出一个解释的态度,尽管心中对吴才洋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不以为然,却也想听听夏想到底有没有一个合理的说辞。
夏想听了吴才洋的话,并没有如吴才洋所想的一样流露出欣喜,而是一脸平静地说道:“谢谢李书记和高省长的夸奖,其实我才是一个副厅级的区委书记,级别不高,权力不大,李书记和高省长过奖了,我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最适合的还是在下马区老老实实地担任书记,为下马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吴才洋愣住了!
夏想的话虽然委婉,但却是明白无误地直接拒绝了他的提议,对进入吴家的核心体系完全没有动心。
吴才洋随后又愤怒了!
不怒不行,本来他主动邀请夏想前来,就自认已经自降了身份,做出了姿态。还抬出了燕省两位副省级高官,再有他堂堂的政治局委员坐镇,还有吴家作为第一家族向夏想敞开了大门,夏想居然会一口回绝!
太让人震惊了。
再想到夏想是连若菡男人的事实,旧仇新恨一起涌上心头,吴才洋就变了脸色。
“这么说,你是拒绝了我的好意了?”吴才洋的声音威严而冰冷,目光直视夏想的双眼。
夏想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吴才洋的威压之时,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吴才洋是一路拼杀,在没有吴老爷子伸手拉上一把的情况之下,硬生生拼到了省委书记的高位,是一个有手腕有胆气又有狠绝一面的厉害角色。
夏想压了压胸中的憋闷之意,暗中深呼吸了一下,才说:“其实我想如果吴部长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仔细盘算一下目前的局势,就会知道我的做法是现在最正确的选择。”
吴才洋没说话,李言弘却是不快地说道:“夏想,这话就说得言不由衷了,你帮邱家去运作省委秘书长的位置,有没有考虑到吴家的感受?邱家在燕省的势大,就相应地等于吴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吴家拿下了省委秘书长的位置,对吴家,对你个人,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至少你也应该事先和我通个气,而不是自作主张,是不是?”相比之下,高晋周的声音就柔和了许多,“或者提前和吴省长打个招呼也好,但你却冒然就将第一手消息告诉了邱家,还拉上了梅家也站在了邱家的阵线,你这么做,有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邱家和梅家联手,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吴家!”
站在吴家的立场上,李言弘和高晋周的话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两人向着吴才洋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夏想听了,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看了吴才洋一眼:“吴部长,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
吴才洋虽然对夏想非常不满,但出于某种考虑,还是点头说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夏想将在座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吴才洋一脸冷峻,李言弘是淡而无味,高晋周却是无奈加遗憾,他心中却是一片平静。从迈出和邱家接触的第一步起,他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本来还有些模糊的思路,在见到吴才洋之后反而越来越清晰起来。
夏想明白,他永远不能做大家族的附庸,不能依附于吴家或者任何一家,否则不但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还有可能站在大部分人的对立面。
家族势力虽然庞大,虽然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利益团伙。但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家族势力实际上代表的还是小部分的人的利益,还是位于大部分草根出身的人的对立面,是普通百姓深恶痛绝的特权阶层。
也是中央最高层之中,个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高位的顶天人物的眼中钉。
尽管夏想并不太了解中央几人组之中,除了总理之外,还有几人反对家族势力的壮大,但他心里清楚,总理的立场,代表了至少半数人的立场,虽然说来真正爬上高位之上,原本草根出身的人也会着手建立家族势力,但都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不是特权阶层的国家。当一个国家体现不了公正,没有一个可以让普通人奋发的机会,不给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希望,保证不了在公平合理的制度之下的人尽其才,这个国家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必然会被民众推翻。
家族势力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包括美国也有许多庞大的家族财团存在,也对国家政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国内,家族势力刚刚成形,但已经开始也拥有了惊人的左右政局的能量……
第664章 不欢而散
影响政策也好,左右政局也罢,只要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只要不失公正的原则,就不会引起民众太多的反感。但国内的政治制度又决定了许多游戏规则既不合理,又不透明,保证不了在一个合理且透明的制度之下,人人参预游戏的公正。民众不但没有参预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势力越壮大,越深厚,对整个政治制度的伤害就越大。
同样,对国家的形象就越不利。
国家是管理机构,同时又是服务机构,还是公正的代表,当一个国家只管理不服务,并且不执行公正的时候,国家就会病入膏肓。
国家和人一样,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永不消亡的国家。当一个人病在外表的时候,或许还有医治的可能,但当他病入肺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医生的术语是,药医不死病。同理,国家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想千秋万代,一统江山,可惜历史无情的事实证明,只能是梦想。
中国从南北朝时开始兴起的士族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后,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族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寒门学子的仕途之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要出身于士族之家,就是出身高贵,就能世袭官职。而出身于下品的学子,不管多么努力,也不抵一个出身。
制度不公,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上进心。
因此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兴盛,才将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样,在满清时代,一个满族人,不管认不认字,不管读不读书,到了成年之后都能领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银子,等于是坐享其成,等于是当时每100名汉人都要奉养一名满人。而一个汉人,十年寒窗考上进士之后,就算外放当一个县令,所得的奉禄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满人一样。
制度不公导致满清一朝没有什么有才华的文人出世。
夏想本身出身于草根阶层,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他也读过不少历史,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没有十恶不赦的阶层,现在家族势力的崛起,其实就和古代的士族阶层如出一辙,如果任由家族势力越来越壮大,早晚会重蹈当年士族阶层阻碍社会进步的覆辙。
其实殷鉴不远,几年后的后世,富二代和官二代也迅速成为贬义词,在民间流传开来,引起了无数人的义愤,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对富二代和官二代没有好印象。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由以前的拼学识拼能力发展到了拼爹时代,恨爹不成刚,一系列的新产生的名词表达了老百姓的愤怒和无奈,由此逐渐发展成了阶层对立。
李言弘对夏想的重要性的认识远不如高晋周,他到燕省的时间不长,和夏想几乎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偶而接触的两次,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之交,既没有谈心,又没有联手做过大事。
高晋周则不同,他很清楚夏想的关系网和人脉,平常还好,不显山不露水,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运转起来,平常各自为政的常委们都会因为夏想一人而结成暂时的同盟。
最重要的是,在燕省,唯一能和范睿恒有私交,并且也让叶石生高看一眼的人,只有夏想一人而已。
更不用提夏想和邱绪峰之间过人的交情,以及和梅升平之间让人琢磨不透的友好关系。
夏想在燕市和燕省之中深厚的人脉,非到关键时刻不会凸显出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一个副厅级干部释放出来的让人震惊的能量!
李言弘不清楚,高晋周却是清楚得很。但他又不可能向李言弘向吴才洋说个明白,官场中人到了一定位置之上,很容易判断失误,因为自身身居高位,大权在握,就有一种天下我有的气概,不是事到临头,谁也不会相信夏想不过是区区的副厅级官员,在燕市甚至燕省,却拥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其实照高晋周的想法,还是由吴才江出面和夏想谈谈为好,吴才洋太傲慢,性子又固执,对夏想又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很难谈妥不说,还有可能谈崩。但吴才洋却就要摆下阵势请夏想过来,摆明就是逼夏想就范。
高晋周当着吴才洋的面不好说什么,心中却一阵苦笑,夏想当年被高成松都压不服,吴才洋想要压服他,恐怕很难,况且现在的夏想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他现在和邱、梅两家关系极好,吴才洋向夏想施压,不但收不到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夏想已经不是当年的夏想了……
不过对于夏想和邱家接触,和梅家会面,而在最后还不主动和吴家见面的做法,高晋周也是心中微有不满。高晋周是吴家体系的人,他必须替吴家的利益考虑,尤其是当他听说夏想正在策划一件大事之时,更是心中微有怒意,夏想摆明了是要站在吴家的对立面上。
让邱家的人拿下省委秘书长位置,还从中周旋,让梅家也助邱家一臂之力,夏想此举完全不符合吴家的利益,因为吴家也有意染指省委秘书长的人选问题!
吴家在省委方面还没有有分量的人,如果趁这次机会拿下了省委秘书长,就等于完全在燕省完成了布局,省委,省纪委,省政府,市政府,都有了代言人,大计可成。
但夏想却鼓动邱家去拿下省委秘书长的位置,让高晋周也是大惑不解,同时对夏想也有些意见。
因此,他今天也是抱定了夏想必须给出一个解释的态度,尽管心中对吴才洋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不以为然,却也想听听夏想到底有没有一个合理的说辞。
夏想听了吴才洋的话,并没有如吴才洋所想的一样流露出欣喜,而是一脸平静地说道:“谢谢李书记和高省长的夸奖,其实我才是一个副厅级的区委书记,级别不高,权力不大,李书记和高省长过奖了,我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最适合的还是在下马区老老实实地担任书记,为下马区的建设做出贡献。”
吴才洋愣住了!
夏想的话虽然委婉,但却是明白无误地直接拒绝了他的提议,对进入吴家的核心体系完全没有动心。
吴才洋随后又愤怒了!
不怒不行,本来他主动邀请夏想前来,就自认已经自降了身份,做出了姿态。还抬出了燕省两位副省级高官,再有他堂堂的政治局委员坐镇,还有吴家作为第一家族向夏想敞开了大门,夏想居然会一口回绝!
太让人震惊了。
再想到夏想是连若菡男人的事实,旧仇新恨一起涌上心头,吴才洋就变了脸色。
“这么说,你是拒绝了我的好意了?”吴才洋的声音威严而冰冷,目光直视夏想的双眼。
夏想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吴才洋的威压之时,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吴才洋是一路拼杀,在没有吴老爷子伸手拉上一把的情况之下,硬生生拼到了省委书记的高位,是一个有手腕有胆气又有狠绝一面的厉害角色。
夏想压了压胸中的憋闷之意,暗中深呼吸了一下,才说:“其实我想如果吴部长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仔细盘算一下目前的局势,就会知道我的做法是现在最正确的选择。”
吴才洋没说话,李言弘却是不快地说道:“夏想,这话就说得言不由衷了,你帮邱家去运作省委秘书长的位置,有没有考虑到吴家的感受?邱家在燕省的势大,就相应地等于吴家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吴家拿下了省委秘书长的位置,对吴家,对你个人,都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局面。”
“至少你也应该事先和我通个气,而不是自作主张,是不是?”相比之下,高晋周的声音就柔和了许多,“或者提前和吴省长打个招呼也好,但你却冒然就将第一手消息告诉了邱家,还拉上了梅家也站在了邱家的阵线,你这么做,有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邱家和梅家联手,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吴家!”
站在吴家的立场上,李言弘和高晋周的话自然没有什么异议,两人向着吴才洋说话,也在情理之中。
夏想听了,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看了吴才洋一眼:“吴部长,想不想听听我的看法?”
吴才洋虽然对夏想非常不满,但出于某种考虑,还是点头说道:“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夏想将在座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吴才洋一脸冷峻,李言弘是淡而无味,高晋周却是无奈加遗憾,他心中却是一片平静。从迈出和邱家接触的第一步起,他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本来还有些模糊的思路,在见到吴才洋之后反而越来越清晰起来。
夏想明白,他永远不能做大家族的附庸,不能依附于吴家或者任何一家,否则不但有可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还有可能站在大部分人的对立面。
家族势力虽然庞大,虽然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利益团伙。但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家族势力实际上代表的还是小部分的人的利益,还是位于大部分草根出身的人的对立面,是普通百姓深恶痛绝的特权阶层。
也是中央最高层之中,个别从底层一步步爬到高位的顶天人物的眼中钉。
尽管夏想并不太了解中央几人组之中,除了总理之外,还有几人反对家族势力的壮大,但他心里清楚,总理的立场,代表了至少半数人的立场,虽然说来真正爬上高位之上,原本草根出身的人也会着手建立家族势力,但都会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不是特权阶层的国家。当一个国家体现不了公正,没有一个可以让普通人奋发的机会,不给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希望,保证不了在公平合理的制度之下的人尽其才,这个国家就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必然会被民众推翻。
家族势力既然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包括美国也有许多庞大的家族财团存在,也对国家政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国内,家族势力刚刚成形,但已经开始也拥有了惊人的左右政局的能量……
第664章 不欢而散
影响政策也好,左右政局也罢,只要是在合理的制度之下,只要不失公正的原则,就不会引起民众太多的反感。但国内的政治制度又决定了许多游戏规则既不合理,又不透明,保证不了在一个合理且透明的制度之下,人人参预游戏的公正。民众不但没有参预权,甚至连知情权也没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势力越壮大,越深厚,对整个政治制度的伤害就越大。
同样,对国家的形象就越不利。
国家是管理机构,同时又是服务机构,还是公正的代表,当一个国家只管理不服务,并且不执行公正的时候,国家就会病入膏肓。
国家和人一样,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没有永不消亡的国家。当一个人病在外表的时候,或许还有医治的可能,但当他病入肺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医生的术语是,药医不死病。同理,国家也是如此。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想千秋万代,一统江山,可惜历史无情的事实证明,只能是梦想。
中国从南北朝时开始兴起的士族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后,到了唐朝就消亡了。而唐朝,就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一个朝代。为什么?就是因为士族制度从根本上阻碍了寒门学子的仕途之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只要出身于士族之家,就是出身高贵,就能世袭官职。而出身于下品的学子,不管多么努力,也不抵一个出身。
制度不公,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上进心。
因此唐朝的科举制度非常兴盛,才将大唐推向了高峰。
同样,在满清时代,一个满族人,不管认不认字,不管读不读书,到了成年之后都能领到足够养家糊口的银子,等于是坐享其成,等于是当时每100名汉人都要奉养一名满人。而一个汉人,十年寒窗考上进士之后,就算外放当一个县令,所得的奉禄和一个不学无术的满人一样。
制度不公导致满清一朝没有什么有才华的文人出世。
夏想本身出身于草根阶层,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他也读过不少历史,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没有十恶不赦的阶层,现在家族势力的崛起,其实就和古代的士族阶层如出一辙,如果任由家族势力越来越壮大,早晚会重蹈当年士族阶层阻碍社会进步的覆辙。
其实殷鉴不远,几年后的后世,富二代和官二代也迅速成为贬义词,在民间流传开来,引起了无数人的义愤,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对富二代和官二代没有好印象。官民对立,贫富对立,由以前的拼学识拼能力发展到了拼爹时代,恨爹不成刚,一系列的新产生的名词表达了老百姓的愤怒和无奈,由此逐渐发展成了阶层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