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员如鱼得水:官场桃花运 第845节
唐逸夫忙抬起头,听何天影的口气带有几分责备的意思,他明白何天影是对自己目前被伊海涛拉在了后面不满意,忙说:“书记,我检讨,这些日子光顾着埋头拉车,忘记了抬头看路,辜负了您的期望。”
何天影又问:“刚才和光耀谈得怎么样啊?”
唐逸夫说:“报告书记,谈得很好,我深受启发。”
“深受启发还不行,还要付诸行动。”何天影借题发挥地说:“当下民*主监督提得非常响亮,但为什么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呢?除了制度本身不健全,措施不得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调动起监督者的积极性,没有把民*主监督变成自觉的行动,反而监督者还要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这是很不正常的,不能把监督变成了温良恭俭让,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让违法违纪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唐逸夫心里一喜,忙说:“是,是,我一定要深刻领会,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办。”
何天影的话看似空泛,但在唐逸夫听来,却是倍受鼓舞。
唐逸夫由此做出了这样的推理:如果我现在处于领先的地位,伊海涛也会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抓住我的把柄把我拉下马,我现在出重拳、下猛药,是光明正大的监督,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动机不良,更不是卑鄙无耻,社会舆论会支持,民众会用户。
都是聪明人,根本不用把话说透。
唐逸夫十分明白,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更无法超越国度。他仿佛为自己寻找到了更多的应该去把伊海涛搞下来的理由,心也开阔了许多。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唐逸夫下定了决心:中原逐鹿,鹿死谁手现在尚无定论,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领导的指示总是高瞻远瞩,他只能给你指明方向,他不可能会跟你谈到具体的行动步骤。
蓝光耀听出了何天影与唐逸夫谈话的玄机,他是个耐不住寂寞的家伙,也是善于揣摩领导心思的人,他知道何天影把自己带出来绝不只是为了充当陪客,到了这个时候,该他出面来点破了。
想到这,蓝光耀便说:“我是这么领会老板的指示精神的,出重拳,就要击中要害,下猛药,必须药到病除。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所谓的要害,就是工程建设领域,所谓的猛药,就是官商勾结,营私舞弊。”
蓝光耀长期充当何天影的打手,害人整人是他的长项,此言一出,几乎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唐逸夫,在当前的形势下,正常的套路已经完全不可能超越伊海涛,除了背后捅刀子下黑手别无选择了。
何天影没有做声,相当于就是默认了蓝光耀的说法。
唐逸夫心领神会,他说:“我明白了,逸夫谢谢领导的关心。”
“反对**是中央一贯要求,也是纪委一项长期的工作。逸夫,你放手去做,有必要的话,光耀可以直接介入。”何天影说:“不过,我提醒一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走这一步。”
话已至此,无须再说了。
谈话结束,饭也就吃完了。
与何天影和蓝光耀分手,唐逸夫立即启程返回青原。
在路上,他一直在思考,江北开发区和沿江商贸圈是伊海涛主持的两大政绩工程,应该是最佳的突破口。
可是,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呢?这让唐逸夫颇有些为难。
江北开发区是伊海涛的心腹王少磊在把持,如果能从他这边打开缺口那是再好不过,但是,要动王少磊,没有纪委的直接介入恐怕很难突破。何天影提醒过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如此说来,只能从申国章控制的沿江商贸圈入手了。
临近青原,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唐逸夫犹豫了一下,还是让黄如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通知申国章、莫怀义和郝建成等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黄如山随口问了一句:“老板,要不要通知欧阳美美。”
唐逸夫不耐烦地说:“不用了。”
挂了电话,唐逸夫又开始疑神疑鬼,这黄如山是不是真有问题了,这他妈什么时候了,还让老子去找欧阳美美,是怕伊海涛抓不住老子的把柄吧?难道你就看不出来,老子已经好几个月不近女色了。
几个人见了面,申国章通报了一个新情况,他说,下班之前接到了省水利部门一位处长的电话,省长乔明松亲自过问了沿江商贸圈追加项目的审批情况,要求水利部门尽快完成审批手续,确保商贸圈建设在年底前如期完工。
近来倍受冷落的黄如山急于表现,立即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行动计划。
第一卷 第620章 三箭齐发
黄如山的计谋是,利用擎天置业的秦达明来逼迫伊海涛犯错。<最快更新请到>
他接着分析说,擎天置业目前资金状况吃紧,又仓促接手了沿江商贸圈的建设,还追加了一个主题公园和五星级宾馆项目,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这个时候,伊海涛正需要政绩,一定会想办法帮助擎天置业度过难关。这里面很难说就不会有权钱交易。这是其一。
其二,沿江商贸圈项目建设过程中,擎天置业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能借此做做文章,制造出一两起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群体**件,作为伊海涛主抓的工程,自然该他出面平息,他要是站在农民工一边,他向省里承诺的年底完成就难以兑现;他要是站在擎天置业一边,激起民愤,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个责任他也承担不起。
其三,擎天置业前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还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商贸圈追加项目的手续和程序不太规范,如果能利用**和舆论来炒作一下,把火烧到伊海涛的身上,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自然会对省委常委会确定市长候选人产生影响。
三箭齐发,只要伊海涛中了其中任何一箭,都必然要元气大伤,唐逸夫后来居上的美梦就完全可能成真。
要论心计和智谋,这几个人当中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上黄如山。
申国章在国土资源局当局长的时候,曾经为擎天置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与秦达明有过合作,听黄如山建议要把擎天置业作为突破口,他心里发虚,马上提出了异议:“老板,既然是要搞垮伊海涛,为什么不直接从世纪阳光的卫世杰下手?他在江北开发区接了那么多的工程,难道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
唐逸夫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说:“老申,你有证据吗?他要来一个咬死不承认,你又怎么办?”
申国章看了一眼郝建成,说:“搜集证据,那是老郝的强项。”
唐逸夫严厉地说:“哼,等老郝把证据搜集到手了,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郝建成自然不愿意把这么大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立即附和道:“是啊,是啊,没有立案就不好动用刑侦手段,这私底下的摸排,没有几个月是见不到效果的,况且,私企老板的消费是一笔糊涂账,他要是一口咬定钱都花在了吃喝嫖赌上,我们公安部门还真他没办法。”
莫怀义没什么脑子,他一直没发表意见,当唐逸夫点名问他城建局如何加强对沿江商贸圈工程的严格监管时,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唐逸夫不得不暗叹:“唉,老子这几十年来怎么就培养了这么一批窝囊废呢?不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就是浑浑噩噩等着坐享其成,要是能有一个像楚天舒那样能干的,老子又何至于此啊。”
殊不知,这帮人长期笼罩在唐逸夫强势的阴影下面,习惯了一切听命于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以至于到了关键时刻,还得唐逸夫自己拿主意,他们帮着出出力罢了。
唐逸夫狠狠地训斥了莫怀义几句。
杀了莫怀义这只鸡,其他的几只猴子自然就老实了。
申国章等人在官场混到现在这个地步,“树倒猢狲散”这个最基本的官场规则还是懂的,所以,听了唐逸夫强调了三箭齐发的重要意义,几个人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按照唐逸夫分派的任务,立即展开了行动。
要说,黄如山这一个计谋出得还真是时候,伊海涛从临江回到青原的第二天,就主动约见了秦达明,告诉他追加项目的审批手续已经下来了,催促他加快沿江商贸圈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完工。
秦达明表示,如果要在年底前完工,那就必须在冬季也要连续施工,而冬季施工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伊海涛当即表态说,从全市发展来考虑,作为青原的龙头企业,擎天置业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况且沿江商贸圈及其追加项目早一天完工,就可以早一天投入运营,早一天见到效益,对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至于冬季施工产生的措施费,政府会想办法在政策上予以补偿。
何天影又问:“刚才和光耀谈得怎么样啊?”
唐逸夫说:“报告书记,谈得很好,我深受启发。”
“深受启发还不行,还要付诸行动。”何天影借题发挥地说:“当下民*主监督提得非常响亮,但为什么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呢?除了制度本身不健全,措施不得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调动起监督者的积极性,没有把民*主监督变成自觉的行动,反而监督者还要冒着被打击报复的风险。这是很不正常的,不能把监督变成了温良恭俭让,必须出重拳,下猛药,让违法违纪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唐逸夫心里一喜,忙说:“是,是,我一定要深刻领会,按照领导的指示去办。”
何天影的话看似空泛,但在唐逸夫听来,却是倍受鼓舞。
唐逸夫由此做出了这样的推理:如果我现在处于领先的地位,伊海涛也会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抓住我的把柄把我拉下马,我现在出重拳、下猛药,是光明正大的监督,是合理合法的,不是动机不良,更不是卑鄙无耻,社会舆论会支持,民众会用户。
都是聪明人,根本不用把话说透。
唐逸夫十分明白,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现实,更无法超越国度。他仿佛为自己寻找到了更多的应该去把伊海涛搞下来的理由,心也开阔了许多。
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唐逸夫下定了决心:中原逐鹿,鹿死谁手现在尚无定论,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领导的指示总是高瞻远瞩,他只能给你指明方向,他不可能会跟你谈到具体的行动步骤。
蓝光耀听出了何天影与唐逸夫谈话的玄机,他是个耐不住寂寞的家伙,也是善于揣摩领导心思的人,他知道何天影把自己带出来绝不只是为了充当陪客,到了这个时候,该他出面来点破了。
想到这,蓝光耀便说:“我是这么领会老板的指示精神的,出重拳,就要击中要害,下猛药,必须药到病除。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所谓的要害,就是工程建设领域,所谓的猛药,就是官商勾结,营私舞弊。”
蓝光耀长期充当何天影的打手,害人整人是他的长项,此言一出,几乎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唐逸夫,在当前的形势下,正常的套路已经完全不可能超越伊海涛,除了背后捅刀子下黑手别无选择了。
何天影没有做声,相当于就是默认了蓝光耀的说法。
唐逸夫心领神会,他说:“我明白了,逸夫谢谢领导的关心。”
“反对**是中央一贯要求,也是纪委一项长期的工作。逸夫,你放手去做,有必要的话,光耀可以直接介入。”何天影说:“不过,我提醒一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走这一步。”
话已至此,无须再说了。
谈话结束,饭也就吃完了。
与何天影和蓝光耀分手,唐逸夫立即启程返回青原。
在路上,他一直在思考,江北开发区和沿江商贸圈是伊海涛主持的两大政绩工程,应该是最佳的突破口。
可是,从哪里下手比较合适呢?这让唐逸夫颇有些为难。
江北开发区是伊海涛的心腹王少磊在把持,如果能从他这边打开缺口那是再好不过,但是,要动王少磊,没有纪委的直接介入恐怕很难突破。何天影提醒过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走这一步。如此说来,只能从申国章控制的沿江商贸圈入手了。
临近青原,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唐逸夫犹豫了一下,还是让黄如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通知申国章、莫怀义和郝建成等人,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黄如山随口问了一句:“老板,要不要通知欧阳美美。”
唐逸夫不耐烦地说:“不用了。”
挂了电话,唐逸夫又开始疑神疑鬼,这黄如山是不是真有问题了,这他妈什么时候了,还让老子去找欧阳美美,是怕伊海涛抓不住老子的把柄吧?难道你就看不出来,老子已经好几个月不近女色了。
几个人见了面,申国章通报了一个新情况,他说,下班之前接到了省水利部门一位处长的电话,省长乔明松亲自过问了沿江商贸圈追加项目的审批情况,要求水利部门尽快完成审批手续,确保商贸圈建设在年底前如期完工。
近来倍受冷落的黄如山急于表现,立即提出了一个阴险的行动计划。
第一卷 第620章 三箭齐发
黄如山的计谋是,利用擎天置业的秦达明来逼迫伊海涛犯错。<最快更新请到>
他接着分析说,擎天置业目前资金状况吃紧,又仓促接手了沿江商贸圈的建设,还追加了一个主题公园和五星级宾馆项目,必须依赖政府的扶持,这个时候,伊海涛正需要政绩,一定会想办法帮助擎天置业度过难关。这里面很难说就不会有权钱交易。这是其一。
其二,沿江商贸圈项目建设过程中,擎天置业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能借此做做文章,制造出一两起能够引起轰动效应的群体**件,作为伊海涛主抓的工程,自然该他出面平息,他要是站在农民工一边,他向省里承诺的年底完成就难以兑现;他要是站在擎天置业一边,激起民愤,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个责任他也承担不起。
其三,擎天置业前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还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商贸圈追加项目的手续和程序不太规范,如果能利用**和舆论来炒作一下,把火烧到伊海涛的身上,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必然会大打折扣,自然会对省委常委会确定市长候选人产生影响。
三箭齐发,只要伊海涛中了其中任何一箭,都必然要元气大伤,唐逸夫后来居上的美梦就完全可能成真。
要论心计和智谋,这几个人当中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上黄如山。
申国章在国土资源局当局长的时候,曾经为擎天置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与秦达明有过合作,听黄如山建议要把擎天置业作为突破口,他心里发虚,马上提出了异议:“老板,既然是要搞垮伊海涛,为什么不直接从世纪阳光的卫世杰下手?他在江北开发区接了那么多的工程,难道就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吗?”
唐逸夫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说:“老申,你有证据吗?他要来一个咬死不承认,你又怎么办?”
申国章看了一眼郝建成,说:“搜集证据,那是老郝的强项。”
唐逸夫严厉地说:“哼,等老郝把证据搜集到手了,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郝建成自然不愿意把这么大的责任扛在自己肩上,立即附和道:“是啊,是啊,没有立案就不好动用刑侦手段,这私底下的摸排,没有几个月是见不到效果的,况且,私企老板的消费是一笔糊涂账,他要是一口咬定钱都花在了吃喝嫖赌上,我们公安部门还真他没办法。”
莫怀义没什么脑子,他一直没发表意见,当唐逸夫点名问他城建局如何加强对沿江商贸圈工程的严格监管时,想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唐逸夫不得不暗叹:“唉,老子这几十年来怎么就培养了这么一批窝囊废呢?不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就是浑浑噩噩等着坐享其成,要是能有一个像楚天舒那样能干的,老子又何至于此啊。”
殊不知,这帮人长期笼罩在唐逸夫强势的阴影下面,习惯了一切听命于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退化,以至于到了关键时刻,还得唐逸夫自己拿主意,他们帮着出出力罢了。
唐逸夫狠狠地训斥了莫怀义几句。
杀了莫怀义这只鸡,其他的几只猴子自然就老实了。
申国章等人在官场混到现在这个地步,“树倒猢狲散”这个最基本的官场规则还是懂的,所以,听了唐逸夫强调了三箭齐发的重要意义,几个人也不得不重视起来,按照唐逸夫分派的任务,立即展开了行动。
要说,黄如山这一个计谋出得还真是时候,伊海涛从临江回到青原的第二天,就主动约见了秦达明,告诉他追加项目的审批手续已经下来了,催促他加快沿江商贸圈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完工。
秦达明表示,如果要在年底前完工,那就必须在冬季也要连续施工,而冬季施工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伊海涛当即表态说,从全市发展来考虑,作为青原的龙头企业,擎天置业应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家乡建设多做贡献。况且沿江商贸圈及其追加项目早一天完工,就可以早一天投入运营,早一天见到效益,对企业自身也是有利的。至于冬季施工产生的措施费,政府会想办法在政策上予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