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陈庆之升迁记

陈庆之升迁记 第158节


大约三十年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李昆仑作为改造对象,也被安排在渔阳县乡下插队。那时候,除了精神上外,物资是极其缺乏的,能填饱肚子就是天大的幸福了,至于肉,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尤其是李昆仑这样的插队青年。

一次,有位老乡意外地给了李昆仑两斤肉,他如获至宝,躲过了那些小小红袖章的纠缠,悄悄地回到了住处,用那简陋的厨房烹调着这当时所能得到的唯一美味。如何处理这两斤猪肉,李昆仑早在刚才一路小跑时就想好了,就弄一盘红烧肉。

因为前些日子,一位反派头子在给大家上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提到了红烧肉,说这红烧肉虽然味道不错,但是属于资产阶级享乐派的专利,无产阶级特别是贫下中农,还有改造对象,必须坚决进行抵制,跟资产阶级坚决作斗争。

但是马上就有人说了,说主席都最爱吃红烧肉,这怎么能是资产阶级享乐派的专利呢,那不是说主席也是资产阶级享乐派吗?

还有人提到,猪是贫下中农养的,吃这样的猪肉做出的红烧肉,算不得资产阶级享乐派。如果吃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猪肉做的红烧肉,那就是享乐派的体现。

现场也有人马上进行反驳,声援造反派头头的论调。其中有人说了,粗粮蔬菜是无产阶级的标志,红烧肉就是资本主义的体现,是跟贫下中农走向对立的标志。

有的人说,现在国家很困难,全国人民都勒紧了裤腰带,聚精会神地搞革命,怎么能够被红烧肉所代表的糖衣炮弹攻陷呢?

还有的人说,主席最爱红烧肉不假,但是在现在的困难时期,主席几个月都不曾吃过红烧肉,这就是带头号召我们大家,要抵制红烧肉的美味诱惑,进一步增强打赢这场革命斗争的信心。

正反两派就红烧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就在大家争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反派头头突然变戏法似的,令人端上了一盆香喷喷、还在散发热气的红烧肉。

有的人望眼欲穿,有的人直咽口水,有的人肚子咕咕叫,有的人大跌眼镜,有的人视若无物,有的人瞥了一眼后又假装望向了他处。

一盘红烧肉在前,把台上台下上百号人的态度一一地呈现了出来,就像是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众人的千姿百态。

反派头头环视了一眼全场后,要求大家就这盘红烧肉就行批判,批判过关的就是好同志,批判不到位的就是资产阶级享乐派的代言人,将会马上成为新的批斗对象。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众人不得不强忍住红烧肉带来的巨大诱惑,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走到红烧肉面前发言,生怕发言迟了,别人把自己的话给说光了,导致自己无话可说,最后不得不沦为新鲜出炉的批斗对象。

看见众人在香喷喷的美味面前,能够异常淡定、义正辞严、口诛笔伐地批判一盘红烧肉,反派头头那近乎变态的偏执狂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嘴角露出了一丝淡淡地笑意。

李昆仑觉得,这个场景实在是滑稽可笑,明明是一盘很美味的红烧肉,却非得假装那是臭烘烘地一坨屎,并且还得义正辞严地进行强烈批判。

哎,自己虽然坐在最后面,但还是很轻易地就闻到了台上传来的香味,口水也很不争气地连着吞下了好几口。他还注意到,有的人一边流着哈喇子,一边理直气壮地进行批判,没有想到一个人居然能做到这样的境界,真是大开眼界。

他很想冲上前去,把这盘肉给夺走,躲在一个没人的地方享受美味。但是,冲动是魔鬼,后果很严重,再说了,他还不一定能够在虎视眈眈之下,独自夺走这盘红烧肉呢。

所以,虽然心中有些抵触情绪,但是李昆仑的脸上不得不作出苦大仇深的样子,很严肃认真地批判这盘红烧肉。

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这盘红烧肉确实做的很美味,还是肚子空空的缘故,总之,即使过去了数月,李昆仑心中依旧对这盘红烧肉念念不忘。虽然在下放前,他也吃过多次红烧肉,但是怎么都觉得还是没有批判大会上的香。

批评会结束后,李昆仑故意磨磨蹭蹭地拖延着时间,很想知道这盘红烧肉的命运会怎样?是成为无产阶级的批判对象,被彻底销毁,还是进入某些人的腹中?

但是很遗憾,李昆仑在现场逗留了一会,又在不远处瞄了十几二十分钟,直到夜色降临,却一直都没有结果,只能依稀辨认出,有两个红袖章始终在主席台旁边看守着红烧肉。

李昆仑最后只得遗憾地离开了。不过,他能够想象的是,这盘红烧肉肯定会成为某些人的腹中餐,反派头头定然是首当其冲。想象着肥头大耳、面目有些狰狞的反派头头大快朵颐的情景,李昆仑就觉得那帮人太可恶了。

而同时,他又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太没骨气了,怎么能够为了一盘红烧肉就在附近蹲守那么久,而且还垂涎三尺呢?越想越是生气,最后忍不住给了自己两个耳刮子。

后来每次一想到这个批判会的情形,李昆仑就会来口水,偶尔也会气得直跺脚。

有时候,李昆仑甚至会白日做梦,希望有一盘香喷喷地红烧肉能够从天而降,落入自己的口中。有时候又想,哪怕只给自己两斤新鲜猪肉也成啊,到时候试着看看,能不能做出一盘像样的红烧肉来。

有一次,李昆仑实在是忍不住了,跟一个关系很不错的老农提起了红烧肉的念想。

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老农别看他长相普通,甚至还有那么一点丑陋,但是却有一个祖传的绝活,擅长做红烧肉。

据说他们祖上曾经出过一位厨师,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厨师没干了,回到渔阳县偏僻的小村子当了农民,大部分的炒菜手艺没有传下来,唯独这个红烧肉的手艺传了下来。第280章论顺势借势造势
老农虽然没有什么文化,而且在同村人看来,甚至还有点呆傻呆傻的样子,跟众人有点格格不入。

而李昆仑作为知识分子,也有着这个群体所特有的孤傲清高臭脾气,也是不大合群的人。

但是,这两个在年龄、经历、文化、身份、背景等方面迥然不同的人,却在那个年代相遇、相识后,迅速成了一对奇葩的忘年交,两人很聊的来。

得知李昆仑对红烧肉近乎痴心妄想的念头后,特别是当他说到批判会上的红烧肉真是天下第一美味后,老农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老农说,那天他也在批判会上,虽然也违心地进行了批判,但是却不觉得那盘红烧肉真有那么美味。在他看来,他的手艺远在那盘红烧肉之上,而且还当场介绍了红烧肉的独门手艺。

李昆仑听后,大流口水。只是苦于没有食材,要不然肯定想叫老农当场演示一番,顺带着一解心中的相思之苦。

之后有几回偶然得了猪肉,老农都会兴奋地叫来李昆仑,手把手地教他怎样做红烧肉,并且让他掌了一回勺,最后还得到了老农的赞赏和肯定,说他有悟性。

李昆仑自认为学到了老农一半的本事,当即准备把老乡送的那两斤猪肉给弄成红烧肉,试试自己的手艺。

虽然是第一次独自动手,但是品尝了一块过后,李昆仑自我感觉良好,心中得意地笑了起来。就在他准备独自享用的时候,却想起了几个要好的难兄难弟,然后藏好了红烧肉,叫了他们一起,狼吞虎咽地解决了这一盘红烧肉。

后来回城后,解决了工作,生活条件也慢慢改善,配料、食材都更加丰富了,而且手艺也有了长进,但是在李昆仑的心里,始终却是当年第一次做的那碗红烧肉最好吃,那股香喷喷的味道,永远永远地留在了内心深处。

后来遇到了陈水莲,李昆仑自然就把这门手艺传授给了她。他们做红烧肉很简单,用的调料也都是普通的,就是五花肉、盐、糖、八角、桂皮、陈皮、葱、姜、蒜、水等等。这些食材搭配在一起,经过烹调过后,就成了一道美味诱人的菜肴。

陈庆之没有想到,一盘红烧肉的后面,却藏着这样一个有些心酸的故事。

他主动跟李昆仑碰了碰酒杯,既是敬他,也是敬那位老农,更是敬那样一个时代。

陈水莲很关心地询问了陈庆之的感情问题,得知还是在省城读书的大学生后,觉得这样两地分居不好,叫他要抓住女孩子的心,争取毕业的时候能来渔阳工作,这才有助于稳定感情。

李昆仑也眯着眼睛问道:“大侄子,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机会是自己创造的,千万别坐着傻等,要不然好菜都捡进了别人的碗里,你只能喝点菜汤末。”

陈庆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后,李昆仑继续说道:“工作其实也是一样,我看你的样子,似乎有点愁眉不展,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我猜是吧!我的意见呢,要想开点、看开点,该争的时候也得去争一争。为什么争?既是让人家知道你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陈庆之再次点了点头,露出了一副认真倾听的神情。

李昆仑很满意他的态度,接着大放厥词:“争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根据我的总结,无非就是围绕‘势’做文章,顺势而为,借势而上,造势而胜。顺势是谋事之道,借势是战略基础,造势是战术精要。有势者可顺势,无力造势者需要借势,有心有力者则可以造势。”

示意陈庆之各自抿了一口酒后,李昆仑神采飞扬地继续说道:“顺势就是顺应事物的运动规律,顺应大势所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好似如鱼得水,又如顺风扬帆,往往事半而功倍。借势是借助自然客观规律和社会的力量,变坏事为好事,比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造势则是自我创造革新,无中生有,有中求变,讲究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剑走偏锋,以巧破力。你把这段话悟透,不论是混官场,还是战商场,都能无往不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虽然一时间没有理解透这番话语的真谛,但是陈庆之凭感觉认为还是很有道理,不住地点头。

看着李昆仑唾沫横飞的模样,陈水莲突然打断道:“好了,老头子,别顾着说教了,我大侄子又不是中学生,他一个大学生,还用得着你教?来来,大侄子,赶紧的吃菜,要不然都凉了,别听你姑父瞎说,就知道吹牛皮。你既然这么能耐,那怎么没见你做出什么像样的大事来?”
首节 上一节 158/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政道风云

下一篇:官路雄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