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陈庆之升迁记

陈庆之升迁记 第8节

“还是跟小学协调下,帮我找个住宿的地方,这样离村委会也近。住您这里,一是离村委会稍远了点,二是给您添麻烦。就是不知道小学那边是否方便?”

客观地说,住胡大海家里肯定要更舒适些,但是经常麻烦人家也不好。跟村干部既要打成一片,又要注意保持适当距离,这是陈庆之跟一位老同志聊天时总结出来的。因此,他觉得还是住在村小里面为好,但是就是不知道村小的条件怎么样。

“村小只有3个年级,3个老师,一位是年纪大的男老师石生民,另外两位是年轻的女老师文淑雅、李静。石老师有时会在学校住,两位女老师平时一般都住在学校里面。房间还是能腾出来,你要是住过去,既能多个伴,又能当个护花使者。”胡大海笑眯眯地看着陈庆之。

“那要不还是先去学校看看,等看过之后再作决定吧。”听说有两位女老师住在学校里面,陈庆之有点犹豫,但是略一思索,想到幸好有两位女老师,要是只有一位女老师,孤男寡女住在一起,难免有瓜田李下之嫌,所以就答应先去看看再定。

这一段时间陈庆之也经常下乡,感觉这里的农村还是很保守,或者说仍然残留着封建思想的余毒。因此,作为一名干部,还是要适当注意下,尽量保持良好的外在形象。

陈庆之跟着胡大海一起来到学校,只见陆陆续续有学生往学校赶来。两人来到了学校办公室,胡大海向三位老师介绍了驻村干部陈庆之,说明了来意。

“胡村长,我没有什么意见,房间我们还是可以腾出一间来。如果陈主任这里住,对于两位女老师来说,也更安全点,毕竟我有时候不住在学校,就是不知文老师、李老师有没有意见。”石生民很爽快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如果陈主任能来跟我们作伴,我举双手双脚欢迎!”文淑雅笑着应道。

“我没有意见。”李静把眼睛从办公桌上移开,抬头看了看两人,淡淡地答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麻烦你们腾个房间出来,陈主任平时也在你们这里搭个伙,按你们的规定来缴纳伙食费。”根据刚才在路上时商量的,陈庆之决定还是在村小搭伙吃饭,所以胡大海一并讲了搭伙吃饭的事情。

离开学校的时候,陈庆之又小声问了胡大海关于石生民的情况。原来,刚才在学校里面,陈庆之看到石生民左边衣袖似乎是空荡荡地,猜想他是否只有一只手,但是在现场又不好问,怕引起尴尬。胡大海来之前忘了介绍,连忙解释了起来。

石生民很年轻的时候就出过车祸,最后导致左手被截肢了,好在有点文化,就一直呆在村里当代课老师,没有出去务工赚钱,到现在也大概有三十来年了。

不过,石生民一直都是生性豁达,性格也很开朗,对自己的独臂倒不是很在意,根本不在乎陌生人的异样眼光。有时候,他还会自己拿独臂开涮,逗旁人一笑。

这三十年来,北山村小学不知换了多少老师,送走了多少批学生,而唯一不变的“风景”,就是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的石生民举着独臂板书的身影。

由于位置偏远,教学条件艰苦,大凡分到村里的老师,就跟安排在这里驻村的乡干部一样,都属于分配性质的,呆不了多久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个都想办法先后调走了,石生民就成为了北山村小学的“不倒翁”,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两位女老师文淑雅、李静,分别是去年、今年分配来的,按照胡大海的大胆猜测,两人肯定也都呆不了多久,很快,她们就会前后脚调走。

石生民由于残疾而无法选择更好地谋生手段,再加上实在是喜欢老师身上那道深受村民尊敬的光环,因此在村小一呆就是三十多年。教师身上的光环极好地掩盖了他的残疾缺陷,让他仿佛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能转为正式教师,他仍然选择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古诗,可以说就是石生民几十年教书育人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胡大海家里吃过中午饭后,陈庆之便回乡政府去了。次日一早,在乡政府里面和几拨不同干部的喝过几圈早茶后,回房间里面把早已收拾好的几件生活物品绑在自行车上,便往北山村出发去了。第15章吃在村小
这次勉强算得上是轻车熟路了,只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陈庆之就到了北山村小学。

陈庆之一路上打量了北山村小附近的环境,村小跟村委会分布在北山圩的两端。北山圩曾经也繁华过,这里由于距离云水乡场比较远,所以早年也曾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圩场,周边六七个村的百姓都会来这里赶圩,也包括临县几个村子的百姓。由于交通不便,有的百姓来这里逢圩,来回需要花掉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

山圩在八十年代的时候达到了鼎盛,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撤并,加上很多人外出务工赚钱,在这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北山圩逐渐地走向了没落,到了现在,比起云水圩差得太远了,其实都已经算不得上一个真正的圩场了。

然而,附近还是有很多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不论有事没事,都喜欢在逢圩的时候来这里凑凑热闹,与相熟的朋友打个招呼,聊聊天,对于偏远山区的百姓来说,这算得上是唯一的一点乐趣与爱好了。

北山圩是逢农历的三、六、九才会开圩,也就是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以及十三、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九这九天时间。夏天大概是七点半左右开圩,十点半左右散圩,冬天则是九点左右才会开圩,十二点多散圩。

至于为什么是逢三、六、九,那是因为北山圩附近的其他几个圩场分别是逢一、四、七,还有二、五、八,北山圩逢三、六、九是为了跟另外两个圩的逢圩时间错开来。这是很多农村圩场的不成文规定,一般相邻几个圩场的逢圩时间是不同的。

北山圩所在的街,满打满算还不到一百五十米长,在早年繁华鼎盛的时候,街两侧都是带店面的房子。现在由于走向了没落,房子虽然都还在,但是仍在使用的只有不到一半,另外一半房子的主人都外出务工了。每次逢圩的时候,就有不同的百姓挑着自家的农产品,在街两侧摆地摊。

有这样一个圩场,对于陈庆之来说,以后买东西的时候会方便一点。最起码想改善伙食的时候,能在当地百姓的地摊上买到一些放心的农产品。

转眼就到了村小。正对校门的是一栋土坯房,有5个教室,由于只有三个年级,剩下两个教室,一个作为办公室,一个用来堆放杂物。教学楼左侧是厕所,右侧是四间土坯房,从校门方向依次数来,分别是石生民、文淑雅、李静的房间,挨着教学楼这边的房间便是陈庆之的。食堂就在教学楼后面,只有两间土坯房。

石生民已经交待两位女老师打扫好了房间。陈庆之没有费多少心思,把自身带来的物品,以及从胡大海家顺来的席子等东西,简单地对房间进行了布置。

转眼就到了午饭时间,陈庆之来到了食堂。只有两个菜,一个青菜,一个小炒肉,一个鸡蛋汤,饭菜味道还不错。在食堂用餐的有三位老师,还有十多个个学生。

在吃饭闲聊的时候,陈庆之对学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炒菜做饭一般是石生民负责,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他早就已经练出了独手炒菜的特殊技艺。很多第一次接触他的陌生人,都会被他独手炒菜做饭的手艺所折服。还别说,石老师亲手弄的饭菜,非常的香,刚尝过的人,都会不自觉地躲吃上一碗甚至两碗饭。

后来李静来了,她一直都在主动帮忙。而文淑雅自小娇惯了,很少主动上前帮忙,偶尔会打打下手。

在食堂吃午饭的学生们不用交伙食费,但是大米和青菜都是由他们轮流带来,肉和酱油等佐料则由老师们凑钱购买,每个月基本上还能收到学生家长送来的一两只鸡鸭,有时候是三四只。所以算下来,每个月分摊到各位老师的伙食费并不多。

村小中午提供饭菜,这不光在云水乡,就是在渔阳县乃至整个岚州市都不多见。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石生民老师,正是他深知有些学生吃午饭的困难和不便,这才想方设法开办了这个食堂,

陈庆之的突然加入,也不过就是多添了一副碗筷,并没有多少影响,而且多了一个人分摊伙食费,具体到每个人头上的费用还能再稍微下降点。

饭菜虽然一般,但是众人在一起吃饭时的气氛非常和谐欢乐,间杂着几个调皮学生的打闹,陈庆之很享受这样的气氛。

就这样,陈庆之开始了他在北山村的生活。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日常所见多数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实在是少得可怜,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女子,就更是不可多得。因而,能跟两位漂亮的女老师做邻居,同在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吃饭,倒也是一件非常舒心惬意的事情。

有时想到胡大海的话,他就忍不住想问问她们会在这里呆多久,会不会调走,但彼此又还不是特别熟悉,也就不敢冒昧提问。在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两位女老师不要调走,能聚在一起作伴。

……

两天后的中午,在村里面吃饭的时候,刘铁成看似随意的说了件事,一位叫刘福生的村民受了工伤,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赔偿,村里面也帮过忙,不过没有什么效果,看看陈主任能否帮上忙。陈庆之答应先了解下,再作打算,争取能帮助解决他的困难。

虽然刘铁成说的非常随意,但是陈庆之却不敢大意,说不定这就是刘铁成杀过来的“第二板斧”,自己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

到了下午放学时分,陈庆之走进了学校,刚下课的李静看到陈庆之走了进来,加快了步伐来到他面前。

“陈主任,能不能麻烦你帮个忙。”李静小声地问道。

在陈庆之的印象中,这还是李静第一次主动跟他说话,给他的感觉就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一样,是那么的稀奇。其实,有时候他也会跟两位女老师聊聊天,但是只有文淑雅比较活泼大方,也能开得起玩笑,而李静就仿佛像是一位冰山美人,令人难以接近。第16章陪同家访
“哦,有什么事情吗?”陈庆之愉快地回应道。

“是这样的,我班上有个女学生刘芳今天没来上课,听说是他父亲受了伤,她在家里照看父亲。我想现在就去她家里看看,不知道你能不能陪我去看看。主要是考虑到路上可能会遇到狗,而我这人有点怕狗,所以想请你陪同一块起,帮忙壮壮胆。”李静鼓足了勇气提出了帮忙要求。

还有一个原因李静没说,就是担心回来时万一天色晚了不安全,而她在这里只认识陈庆之这一位男青年,加上她多次看到陈庆之在学校附近与学生家长打招呼,感觉他应该是一个很热心的人。

“行,没问题,是现在就出发吗?”陈庆之很痛快地答应了美女的求援。

“你稍等下,我回下办公室,一会咱们就骑车出发。”看到陈庆之答应下来,李静也显得特别高兴。

李静很快就从办公室出来,随即转身去了食堂边,推着一辆自行车缓缓出来。

停在自行车旁的陈庆之,看到李静也推着一辆自行车出来,心里略微有点失望。

到了一个小卖部门前,李静买了几斤水果,陈庆之抢着要付钱,李静不肯,他只好作罢。

李静出发前已向学生问清楚了刘芳家的大致方向和路线,随后两人并排骑行在宁静的乡间小道上,不时能遇上几位学生家长与他们俩分别打招呼。
首节 上一节 8/4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政道风云

下一篇:官路雄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