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187节
或许他会损失一个晚高峰。
但能让姥姥看看自己现在过的不错,想来妈妈也会很开心的吧。
——
提留着大包小包,不到五点杨瑞就到了姥姥家。
“姥姥,我来啦!”
见杨瑞还买了那么多东西,姥姥不住地埋怨:“大瑞瑞来啦!你说你这孩子,来就来吧,还花什么钱?姥姥什么都不缺。”
对此杨瑞除了龇牙跟老妈相视一笑,并不回话。
他可是知道,姥姥那一代人,年轻时吃了不少苦,说起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算是苦尽甘来。但是早年留下的习惯和对礼仪的认知却从未改变。
她可以跟孩子们“客气”说你买啥东西呀。
但杨瑞如果真实在到空手过来,姥姥嘴上不说,但回头肯定得说跟妈妈吐槽他失礼。
作为晚辈,很多的习惯都是从老一辈那里潜移默化地学习过来的。
“妈,瑞瑞现在挣的不少,给你买的虾和螃蟹,还有水果。”
“好好!挣钱好!大瑞瑞你不和嫩舅学学,揍(做)个买卖?好男不挣那有数的钱啊。”
姥姥周五就过八十三周岁的寿辰,除了耳朵有点背,身子骨倒是硬朗的很。
几个孩子相对出息,杨瑞几个孙子辈的孩子也是她看着长大,人一老,说教就免不了。每次杨瑞也都嗯嗯啊啊地敷衍着,他骨子里如果是个做生意的料,还能是现在这种情况?
更多遗传了老爹的艺术情怀的他,还是更喜欢当一个作家。
“好的!姥姥,有机会我就去找我舅。”
尽管跟姥姥讲话有些费劲,但杨瑞没有丝毫的不耐,老人家问啥,他就答啥。
因为他的年纪也不小了,这话题免不得要往他的终身大事上靠。倒弄的杨瑞有些尴尬。
没有得到杨瑞明确地答复,妈妈也不好告诉姥姥说等她大寿的时候杨瑞要带女朋友来。
“叮咚……”
一老一小正扯着嗓子拉家常呢,门铃响了……
第四十三章 家事2
听见门铃,杨瑞还以为是老爸来了,便赶忙起身去开门。
“欸?大姨?”
杨瑞有些意外,今天虽然是大姨当班儿,但上午的时候老妈说她今天打电话来说有事儿不来了呀。
这会儿怎么突然又过来啦?
“瑞瑞也在啊。”
“哟!大姐,你这是闻着味儿来的?”老妈一看姐姐来了,遂打趣道。
进得门来,大姨放下手里给姥姥买的东西,说道:“店里不刚忙活完,寻思你老替我也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不就过来了。”
“没吃饭吧,来,赶紧坐下,瑞瑞今天买的海货。”姥姥指挥着杨瑞给他大姨布椅,招呼她坐下。
看大姨这个点儿来吃现成的,杨瑞有点儿小腹诽,倒不是他小气,只是对大姨……杨瑞打小就充满了“怨念”。
当舅舅、姨妈的,极少有不疼外甥的,毕竟是自己亲妹妹的孩子嘛。大姨在杨瑞他们这一帮孩子小的时候,还是很疼他们的。
只是她的方式让杨瑞有些接受不了。
爱说教,强压式的关爱,不容抗拒且自以为是的管束。
说教什么的就不提了,让杨瑞最为印象深刻,甚至说至今有留有阴影的“故事”,就是他上初中那会儿放暑假,他和俩哥哥去大姨家找小弟玩耍,中午的时候大姨很大方地请几个小鬼吃鸡腿,只是下午她去上班了,就直接将门反锁,拉掉电闸……
反锁大门是让他们在家安心学习,省的往外跑。
拉闸是为了不让他们看电视。
想象一下,七八月份就算青岛是海滨城市,那同样也热啊!没有空调风扇,四个半大小子将会是一个什么状态?
好在大哥脑子还算活络,带着他们打了一下午的扑克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否则还不知道要闹腾成什么样子。
一直到大,杨瑞跟大姨都不怎么亲,不仅是杨瑞,就是家里第三代的这帮熊孩子,都跟大姨不亲近。
这一度让大姨很受伤。她总吐槽自己对这帮孩子是十分上心的,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想着他们,谁升学了她不包个大红包?怎么孩子们就不待见她呢?
这事儿杨瑞老妈也问过他,杨瑞开始还回答,说大姨管的太宽了,简单一个字,烦。
杨瑞的这番言论遭到了老妈无情的批判:“那也是为了你们好啊!”
是啊,为了你好!
多么崇高,多么无私的关爱啊,可问题是……我需要吗?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杨瑞年纪见长,对于学习什么的大姨自然是不会去说了,但杨瑞工作的时候,大姨也会为了杨瑞好地念叨他的工作;不找对象也会为了他好地念叨他怎么不找对象?
其实杨瑞老妈也喜欢唠叨,但在“烈度”上就没有大姨那么强罢了。
有时候杨瑞很想说,我上学那会儿你们不准我谈恋爱,怎么我毕业工作以后没多久,你们就恨不得我赶紧找个姑娘生个孩子出来?这合适吗?
如今,几乎每次见大姨,少不得被一番说教,或是劝他找个正经的工作,或是让他赶紧找个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