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355节
“宝宝不怕,我爸妈又不是什么不通情达理的人,感情的事,他们一般不管我的。”苏晓说的很自信。
杨瑞却没有她那般自信,虽然身边没有,但并不妨碍他见过、知道太多为了某些利益而联姻的事例。
夜已深,揽着怀里已然沉沉睡去的女孩,杨瑞却始终不得安眠。
“不够,还不够啊。”
他不缺爱她的心,缺的是,爱她的身份。
杨瑞那点小事业,已经不能成为他继续膨胀的资本了。
可以说,他一直以为的“终点”,不过仅仅是一个基础性的起点而已。
杨瑞想想都觉得可笑,自己玩儿命地奔跑,眼看就要冲线了,却被裁判告知:大兄弟,终点远着呢,你这儿只是下一阶段的起点啊。
可是,他还真的不能不跑。
他是在追赶,不想被拉的越来越远。
有时候,他还真的挺羡慕一些都市小说中的男主角,要么身负异能,要么金手指通天,不管是什么夜店保安还是服务员,总能俘获霸道女总裁的心。
而他却已然不得不面对所谓的“门户之见”。
但他也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就是现实。他甚至都可以理解苏晓的爸妈,对他们,杨瑞是没有怨懑的。不管是不是为了利益,作为父母的,最终还是希望儿女能够幸福,而在长辈的眼里,幸福生活最基础的东西,那就是物质。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过中学的人都知道。
“有情饮水饱”是停留在童话层面的理论,而“贫贱夫妻百事哀”才是现实真实的写照。
当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能继续向上考虑其他的问题,哪怕是杨瑞自己的爸妈也认为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在他们那个年代,通过介绍人认识没多久结婚的比比皆是,自由恋爱的才是异数。
感情?慢慢培养呗。
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扯,但它的存在谁也不能否认。
“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人生就像是在下棋,这一点,老吴曾经告诉过杨瑞。
只是那会儿他的原话是事业,杨瑞觉得,换成人生也没啥问题。
普通的棋手走一步看一步,他是普通人;优秀的棋手走一步看三步,他属于成功人士;要是走一步看十步甚至更多的那是职业棋手,比之人生也是属于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
以前的杨瑞得过且过,走到哪儿算哪儿,而现在的他,开始考虑未来了。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扩大化。
打个比方,衣食住行中的“衣”,就像菲菲的“遇见”,俩人一起去胶南办事的路上, 她就偶尔提起过,若是生意一直不错的话,她就要开分店。
这就是扩大的最基础形态,而再往上,她或许会考虑做一个自己的品牌。
这就类似于张世霖和他朋友们搞的潮牌“z4”。
若换成餐饮,那么“连锁”就是规模扩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像青岛著名的船歌鱼水饺,最初不过是一家小馆子嘛。
不过,杨瑞现在玩儿的是停车场啊。
它在一段时间之内可以给杨瑞提供稳定的收入,但这收入却是可以预计且有上限的。毕竟场地就那么大,三百个车位你也停不了五百辆车不是?
再者,停车场这种行业的扩大话有些难,杨瑞拿到的这块地,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属于可一不可再的典型。
若是出去租赁别人的地,那么场地租金就会成为一块很大的支出,大头都被别人赚了,利润率就会被无限压低啊……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思量呀。”杨瑞想着心事,渐渐睡去。
第八十八章 突发意外1
“我以前没觉得你这么怂啊(笑哭)。”
苏晓去北京了,当她在身边的时候,杨瑞还没什么感觉,但当她真的脱离了自己的视线,去了一个他无法顾及到的地方,杨瑞莫名地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找人倾诉一下,排解排解心里的郁结之气很重要。
奈何这种私密的事情,杨瑞很难找别人去说。
他跟老吴是很熟了,且他也是个性情中人。
但俩人年纪差距摆在那儿,说是有代沟也没错。
自己的儿女情长要是跟他说,必然会被他吐槽英雄气短。
可athena就不同了,隔着虚无的网络,杨瑞已经习惯了她的存在。
当然,这件事同样被她毫不留情地吐槽了。
似乎在她看来,这根本就不叫事儿。
“京城,天子脚下,卧虎藏龙之地啊,那边青年才俊那么多,我能不怂嘛(龇牙)”
“没必要,我觉得你得相信她。实在不行,你去北京给丫搅黄了嘛。(阴险)”
张冉看着杨瑞发来的信息,不知怎么,忽然想到那天杨瑞被家里安排相亲,苏晓拉着她去搅局的事情。
要是这次杨瑞去北京搅个局,算不算一比一打平?
这个想法一旦升起,在张冉心里就跟野草一样抑制不住地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