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472节
因为事业多牵扯财运,最初的时候,他没瞧出杨瑞有多深厚的财运。
但此时听到杨瑞又开了家新公司,这显然跟他当初所看到的东西是有些相悖的啊。
这让李星云不禁又细细地端详起了杨瑞。
而这一看,却让他大为吃惊。
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广义上的,若从细微处来讲,可以理解为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具体到任何人,任何事,都是随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
所谓由低到高,或者盛极而衰大抵可以对其做出解释。
面相学上也是一样。
李星云能开一个人的命盘,可以理解为给这个人一个大致的方向。
好比一个人要从深圳去北京,他可以坐高铁,也可以做飞机,甚至可以步行。最终所能达到的目的地都是北京。
但同时也有一个问题,天安门广场在北京,廊坊东郊也属于北京。
具体到哪儿就不是面相学所能解释的了。
在玄学高手的眼中,给人开了命盘之后,这个人人生的大差不差也就是那样了。其区别就是上面说的廊坊和天安门的差距。
可任何事情也有例外,就是他想北上进京,却因为一些变故而在半路折道,或者因为某些巧合而到达了比既定的北方更远的地方。
这种人,在李星云看来绝对是属于万中无一的。
如今见杨瑞的变化有些超出了他的预计,李星云一时间都想主动给杨瑞开个命盘,看看这货的人生轨迹到底是咋样的。
此时杨瑞面相给李星云反馈已然跟当初大相径庭,分明是个福泽深厚财运绵绵的富贵相。
杨瑞的命盘李星云没开过,是因为杨瑞从未要求过。
这就好比一个医生,如果在病人未开口的时候,是不可给人诊断的。
有道是求医问药是,人家没有求问,你自己去多事?
这不合适啊不是么?
所以,李星云对杨瑞的“认知”也一直停留在当初自己对他最初的认识上。
“李大师? ”
“哦,没事,找个时间……”
正说着,忽然注意到郑鑫海正在看自己,他顺势收住了话头。
不过,已然决定找个时间给杨瑞好好看看的李星云悄然记下了这件事。
杨瑞给他的感觉太奇特了。
他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但想杨瑞这种际遇的,他着实是生平仅见。他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杨瑞有了这种变化。
李星云跟杨瑞聊着天,倒不是没注意郑鑫海和董贵的话,知道他想问什么。
沉吟了一下,李星云道:“求平安不是求富贵,不知道董贵你店里可有龟雕?”
“龟?您看……这个行么?”董贵说着,掏出手机,调出相册递给李星云。
作为一个玉石商人,不喜欢这个东西的人是没法做这行的。
董贵选择做这门生意,在和田是一个方面,他本身也喜欢这些东西。
平素无事的时候,他也喜欢将店里比较精美的玉器拍照,或是不在店里的时候自己欣赏,或是有客户的时候给人家展示。
这会儿正好用的上。
接过董贵的手机,李星云摇摇头:“这是赑屃,行似龟却不是龟,这东西太过厚重,不宜放在家宅和规模不大的企业。而且,你这个……小点了。”
(赑屃bixi是古代的瑞兽之一,传说中龙的第六子,行似龟背负石碑)
董贵有些为难地说道:“现在放在家里和店里当摆件的多是鱼啊,龙啊,貔貅什么的,龟……我这儿就这一个了。”
“要是有原料,能找到师傅现雕么?”
郑鑫海问着。
他在青岛那边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房子已经定下,现在即将投入签约和装修的同步进行。
时间就是金钱这个概念大家都懂,他也知道尽早弄好风水局,才是 大事。
“求平安的风水局,最佳的镇局法器就是玉龟。若是没有,就只能找人雕了。”李星云摊摊手,说道。
“您先别急,我这里没有,不见得同行那也没有,我去帮您问问。嗯……不知道李大师,您需要的大约是多大。”
每家玉器行都有自己的主打和风格特色。
董贵家主要是做首饰、挂件和把玩件,“块头”太大的他家并不多,而且品质也一般,就像刚才的那个赑屃,也不过两掌大小,还是青白玉中品级一般的。
“大约……要这么大吧。”李星云比量了一下大小。
光看李星云两个胳膊扎起的样子,董贵目测直径就得一米五左右,要是真有那么大的料再雕成龟。这特么少说得一百公斤啊!
脸色一垮的董贵无奈道:“李大师,你要的这个大小,整个儿和田也没有啊。好吧,就算有,那个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现在羊脂级的,一克的成本就得八千五。”
听到他这个报价,郑鑫海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