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531节
摇摇头,捋了捋被他搞乱的思绪,说道:“主要就是六个字,上堆,下切,平行。”
“呃……听不懂。”
“上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对方的话题跳出原有范围是,做出一个向上或者向下的延伸,打个比方,跟女孩子聊天的时候,正好她说起想要换个工作,那么你该怎么延伸?”杨瑞问他。
“我……我特么怎么知道?”
“你说:如果原来的地方不能实现的你梦想,换个环境未尝不可,将工作延伸到梦想的层次,不管接下来她是说跟梦想有无关系,你们的话题就会跳跃到梦想这个高度,懂了么?这就叫上堆。”
“我草!”
荆超十分后悔,他为什么就没去上这节课呢?
照杨瑞这么说,就算用这么一个手法,就可以很轻松地向上延伸话题啊。工作聊烦了,聊聊梦想嘛。
而梦想……谁都有啊!
“哥!哥!还有呢?那个什么下……”
“下切,就是将人家话题的内容细化,抓住其中的一点将其放大。”
“比如?”
“比如……还是那个女孩要换工作,你用下切的技巧,就问她:‘怎么了?干的不开心吗?’这就将她要换工作的原因细化,从而引出话题的手法。”
荆超听的眼睛都瞪圆了。
好么,刚才是跳出话题,现在就算不用跳出这个话题依然可以引伸出可聊的东西,他甚至脑补了一下,妹子在跟他吐槽的画面,什么干的不顺心啊,老板骚扰他啊,根据这些事情,可以聊的东西都太多了啊!
冷场?!不存在的啊。
“再就是平行了。就是根据对方的意思,引导他注意到有同样意义的不同可能,找出同一层次的其他选择。”
“那还是换工作的事呢?嗯……”荆超想了一会,试探着说道:“是不是就可以问她:‘你想换个什么样的工作?是同类型的公司?还是换个行当?然后继续跟她聊下去?’”
“恭喜你,学会抢答了啊。”
“哥!不带你这样的啊。”
“好了,不闹了,这就是上堆,下切,平行,三种技巧了。说白了,就是从上、下、平齐三个方向来引导和对方的话题,本来方教授讲的是在营销活动里的案例,说了我也怕你听不懂,你不是想把妹么?用在妹子身上也是可以的。你现在都会抢答了,那么举一反三也应该不是那么难了吧?”
跟荆超碰了碰酒瓶,俩人一起狠狠地闷了一大口。
这些事情,也就是杨瑞没事写小说才能有这样奇怪的心思,换成其他同学,估摸着也就是应用到日常的跟客户谈判的技巧中去了。
但不得不说,杨瑞这还是第一次,将脑中原有的一些东西,被具体理论化的体验。
很早以前杨瑞就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要不然怎么说人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
之前杨瑞觉得跟人沟通没那么难,是天赋使然。
但自打听了方教授的课后,杨瑞才知道,那些东西,是真的可以后天锻炼的。当然,前提是脑子转的不能太慢了。
想想他自己第一次跟苏晓的相遇。
在车上苏晓除了打电话就是在那哭,但就算是出于好心,杨瑞也不敢贸然安慰,只能默默地给她递纸巾。
可是,现在想想,苏晓第一次开口跟他讲话,实际上还是因为杨瑞不自觉地开始唱歌引起了苏晓的兴趣。
“你唱歌真好听。”
自己只是为了逗乐地说了一句:“那能加钱么?”
可不就是给她上堆了一把,即让她跳出了原本的悲伤情绪,又因为逗乐的话让她心情放松了下来,注意力自然也被转移了。
理论来自实践,但同样可以应用到实践中去。
以前没有那个意识,可现在却是不同了,有了理论支持,自己在想说什么的时候,完全可以套用进去嘛。
可操作的点,实在太多。
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就像两个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男孩子问:“晚上吃什么?”
女孩子说:“随便。”
如果没有理论支持,可能男孩子势必会有些懵逼,觉得女孩子很难此后。
可是,若知道理论,有了支持,他一定会知道,女孩子这么说的意思,是吃什么无所谓,而是跟谁一起吃。
如果男孩觉想吃什么太过麻烦或者时间紧张,不若就直接问她:“这个事儿先一放,一会儿吃完饭,我们去哪儿?”
再要么,就问:“鲁菜、川菜、湘菜是?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不济:“我们先逛逛,看看那家不错,我们就去哪家吧?”
不仅不会有所谓的冷场,更是有更多的选择提供给她们。
这种情况下,还有人会觉得女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很难伺候吗?
哪怕人都说“今天吃什么是一个比宇宙起源更令人头疼的问题”。
有人觉得,男人太会说,会跟人一种油嘴滑舌的感觉。那是指那些只说不做的男人。
而那种只做不说的,就一定受欢迎吗?
大错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