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758节
你不是想知道我们的检验是不是真的靠谱吗?那么来体验馆吧,那里有国检颁发的最高权威的鉴定证书。
你不是想知道我们的珠宝到底值不值那些钱吗?那么来体验馆吧,那里也有一定档次的珠宝实物,你可以亲自参照对比,去看一看,用共享珠宝到底值不值?
众人在聊着,正巧在公司的蔡可也加入了进来,听董贵说的这个体验馆的模式,不仅大伙儿都觉得可行,蔡可非常感兴趣。
“南方那边,我爸爸还是有点关系的,深圳的体验馆,我老爷子多少能帮上忙。”
这个时候,蔡可也没有继续跟以前那么低调,他有什么能量兄弟们又不是不知道,这个时候再低调,那就不合适了。
“北京那边听说老吴关系还不错,想必他也能搞定。”老郑说着。
此时,董贵脸上挂着笑,他从来都觉得自己挺幸运的,瞧这,自己刚说了一个计划,合伙人立刻就能将其转化成现实,那种成就感对他来说就如同三伏天喝了冰镇的酸梅汤,酸爽。
“上海的话……我认识一个专门做设计的朋友,门店的设计我可以请她帮忙。”杨瑞想着athena不是就在上海么?
放着她那种可以请动tjad的大手子不用多特么浪费啊。
“嘿,那敢情好,给咱们个友情价,又能省不少钱。”董贵乐了,一家体验馆如果经过专业设计师出手,必然会比草草上马的要好太多了呀。
众人说做,那自然是马不停蹄了。
杨瑞把“会议精神”致电吴建斌,也得到了他的赞同。
风投什么的,杨瑞同样不担心。
自己未来的老丈人不就是专门做投资的吗?
与其找其他不知底细的风投公司,还不如让苏晓出马去找她老爹,怎么说肥水也不能流到外人田里去。
再者说了,自己到现在也还未见过苏晓的父母,如今瑞和在持续地成长,共享珠宝似乎也暂时找到了可行的方向,自己……是不是也该从“幕后”站到“台前”了呢?
不过,找苏云海做风投的事情,杨瑞并没有拿出来说。
一来这事儿暂时还没成,提前说了未免有些轻浮。二来是找自己未来老丈人做风投,杨瑞也怕其他人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当然,这事儿他也得提前跟苏晓商量商量呀。
第七十五章 预料之外的见面(上)
很多人都都觉得大公司的头目们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总会有下面的人去执行。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头动动嘴,下头跑断腿”。
但很少有人知道,“上头”不仅仅是要“动动嘴”,也并不是一定要让“下头”去“跑断腿”。
“上头”跑断腿的时候,一点都不比“下头”少。而且,能让他们“跑断腿”的事情,是“下头”就算想跑也跑啊不出来的。
萤火虫的五巨头分别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也没有办法假手他人。
他们做的,是更重要的事情。
关于找苏云海来做风投,杨瑞是要先跟苏晓沟通一下的。
奈何苏晓又出差了。
苏晓的说法是,人的眼光要放长远,虽然娃娃机现在的市场不错,但正因为市场好,所以现在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如果他们只守着这一块市场,再好的局面也会有饱和的一天,真到了那个时候,少不得要跟其他同行进行刺刀见红的肉搏,她不是怕竞争,只是觉得那样做太“俗”。
不如一直让瑞和走在市场的前沿。
至于如何让瑞和站在前沿,那就是要开拓新的版图了。
互联网+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这是个趋势,个人和网络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电视台还做过一个特别受关注的社会实践活动节目,就是人可不可以足不出户只利用互联网来生存。
当时的志愿者有不少,但是坚持下来的却并不多。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足不出户就能生存是很不靠谱的。
但是现在看看?
互联网造就了多少“死宅”?
赚钱可以开网店,消费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哪怕是吃饭也能很方便地叫个外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仅限于面对面,甚至……电脑都不需要,一台智能手机就完全搞定了。
这是进步,还是那种快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速度越快,同样也会避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其实不光是生活节奏,任何事情的节奏……都特么快了许多。
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要找人只能打固话,白天找不到,那就晚上找,今天找不到那就明天找。根本也就不急于一时。
但是现在,谁要出门不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那怕知道或许根本就没有人会找自己,那心情依然免不了的焦虑异常。
做生意也是这样。
我想要选个差不多的项目,现在没有,并不代表以后我也找不到,只要有那个心,怎么也能寻摸到的。
但是现在情况又不同了。
互联网让信息承爆炸式扩散,很多不涉密的信息,在网上都能轻易地找到,哪怕是创业项目,嗯……当然,至于靠谱不靠谱的,还是仁者见仁了。
以前人们的“眼光”更多地是体现在“发现”上,现在则更多的体现在“甄别”上。
青岛是以旅游和港口贸易为支柱产业的城市。
这都属于硬行业,翻来覆去就那么回事,同样也不是一般个人和公司能轻易参与进去的。
现有的,哪个不是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