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的哥那些年 第844节
“真要变成一滩死水,就只能往里头投两颗石子,激起点涟漪来保持生活的激情了。”韩海滨苦笑了下,说着:“有的时候,是你主动投石子,有的时候,是外面的风把石子刮过来的。我个人建议,投石子的事情,还是你自己动手的好,外面来的,终归不保险。”
韩海滨说的 ,杨瑞懂。
他也确实是希望杨瑞以后能好好的,而不要像他这样,让自己的婚姻生活变的冷冰冰的。这个不是正常状态,尽管,现在这个社会,这种情况太多太多了。
有的人老公出去玩,她自怨自艾,要么大吵大闹,但结果就一定好么?
有的人老公出去玩,她也出去玩,看看谁的头上更绿,这样……也好吗?
看着杨瑞的脸色变幻莫测,韩海滨哈哈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也不用太担心了,好好经营着就是了,有什么事情主动沟通,一些小细节上多注意着点,总会很好的。”
“唉,哥,这些你不是都知道么?为什么还会弄成现在这个样子?”
“很多事都不是一天两天行形成的,日积月累之下,再想处理就已经晚了啊。”
“那……你这算是给我打个预防针?”
“算是吧,打了这个预防针你以后少走点弯路。没什么比家庭幸福更好的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究竟如何?
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可能韩海滨想表达的就是这个了吧。
他们这么说,也肯定不是个例,很可能他身边的人有很多这种情况,不分男女。
杨瑞要说不认同他的说法,却也找不出任何反驳的理由。
单单一条“审美疲劳”就足以秒杀一切。
哪怕是他自己,也已然习惯了苏晓的精致。如果哪天她没有画上美美的妆容,杨瑞甚至会有一些不适应的。
都说注重外表太过肤浅,可是……在现代社会里,哪一段感情不是始于颜值的?
那些网恋的男女爱的死去活来,直到奔现的时候,见光死的那都是颜值不能另对方满意的。而最终牵手到一起的,颜值或许在旁人眼里算不得什么,但在对方眼里却是可以接受的。
只是,杨瑞觉得,婚姻不该是这样的。
云伯《颐道堂文集》中,有《与姬人采鸾书》云:“十年以前,慕君之色;十年以后,爱君之才。经岁以来,感君之情;一夕之谈,重君之德。湖山之友,闺房之侣,向惟鸥波,今则停云,不图此生,乃兼二妙。新诗在袖,别泪在襟,言念君子,如何勿思?奉别以来,风餐水宿,舟行六日,始达邗江,小住浃旬,当至袁浦。小诗一律,聊志别怀。花气侵人,不宜起早,月痕感梦,莫爱眠迟。寒暖自珍,起居无恙。临楮怅怅,不知所云。”
我喜欢你因你长得好看,我们在一起是因为你有德才,我们相守到老因为我们已经彼此习惯了陪伴。
相守相伴,忠而不叛。
经营一生的婚姻,不比经营一家公司简单啊。
说起来,韩海滨给杨瑞传递的这些,有些过于负能量了。
不过杨瑞的彷徨,也只有那么一瞬间而已。
人和人不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所做出的选择也一定不同。
的确,大哥和嫂子之间自认为的默契,让他很是“无忧无虑”,但实际上,杨瑞还是觉得他们俩缺乏有效的沟通。
大哥对于嫂子娘家的问题上心中不满,可或许是碍于面子,没有将其拿出来摆到桌面上说个明白。他认为嫂子会懂,也应该懂。
而嫂子或许知道娘家的一些不是,但她只用放纵大哥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愧疚,而没有真正去面对或者说解决这个问题。她认为大哥会懂,也应该懂。
实际上,俩人都没最终弄明白对方到底要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意思。
所谓的相敬如宾真的好么?
在杨瑞看来,那大抵是谁也不管谁,瞎客气的一种状态吧。
他觉得,自己跟苏晓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至少,当俩人产生分歧和矛盾的时候,俩人都能坦诚地跟对方谈。嗯……撕扯一番也是好的。
就比如……在成都的那一次。
如果换了其他人,估计又是一场血战。可苏晓又是怎么做的?她能保全杨瑞和自己的面子,关起门来俩人说啥都不要紧。
杨瑞除了一些可能会“送命”的点给避重就轻了,整件事他也给了苏晓交代,把自己的苦衷和难处亦一样样地展示了出来。
能理解,那一切都ok,不能理解,那他们再谈就是了呀。
韩海滨有些喝多了,杨瑞也没有跟他说自己的观点。
这种事情,先入为主的概念一旦产生,再想改变就太难了。尽管杨瑞跟他的意见相左,但杨瑞不会把它拎出来跟韩海滨争论什么。
一个是老大这种状态不是一天两天了,根本不是杨瑞几句话就能给他扭转过来的。而且吧,杨瑞也相信,老大在外面玩耍的也一定很舒坦,如果玩的不爽,估计也用不着别人去说什。
另一个,则是韩海滨能给他说这些,出发点也是好的,就是希望自己兄弟不要走他的老路。
其实韩海滨还有一些话没有很直白的说出来。
那就是他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杨瑞都是有些类似的。
那就是,他们都有闲钱,且……都说不是老婆掐着钱。
男人有钱就变坏。
说的是男人有了钱之后,想法自然就多起来了。
嗯……用“饱暖思淫欲”来说也很合适。
但实际上“男不好色之为贫”,男人并不是有了钱才会变“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