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115节

  代,越来越好玩儿了。’
  王辰突然觉得有那么一阵放松,这被掀翻的历史潮流终将流向什么地方,他并不清楚。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再不会有原本的故事了。
  突然他有一种期待,想要看到这最后的结局,或许更希望亲手了解这个结局。但是又怕这次自己会在这里败得彻彻底底,在也没有可能看到的机会。
  突然他有一种害怕,他害怕这个故事没有结局,害怕这掀起的浪潮会因为自己与董卓而趋于平静,最终湮灭。
  苍鹰从九天之上缓缓落下,最终降落在了燕回的肩膀上。
  那一双厉爪之上正绑缚着一卷帛书,他将之缓缓拆开,看完之后面色微变,催马走到王辰身边:“主公,该走了!”
  “嗯!”王辰点头,将目光从前面的盛景之下收了回来,长长叹了口气,道:“传来了什么消息?”
  “董卓大军已经到了董池陂,前锋很快将抵达浍水。”燕回道。
  “不错,挺快的!”王辰把转马头,催促追风顺着来路而去:“董卓前锋将军是谁?”
  “徐荣!”
  “徐荣?”王辰诧异,这个名字他熟悉的不得了。这便是正史之中击败了曹操还差点干掉了一往无前的孙坚的人,这等人作为前锋万不能小觑。
  “其帐下又督张济、胡轸二部,总计四万人,清一色的铁骑。虽非董卓本部精锐,但也是编组的善战之士,乃是当初守备京城的兵马。”
  “让子龙都本部兵马应战,这首战要打就打个漂漂亮亮的。命高顺都本部兵马接应,咱们打仗首战从未败过。”
  “诺!”
  董池陂东面,董卓军大营。
  这个中军帐格外的气派,堂上坐着的正是方才九岁的刘协,而他身边又斜加了一个位置,正是董卓!“现在王辰将左翼交给了卢植,率军约有四万人屯驻在冀城。右翼是关羽的六万人马,正屯驻在皮氏。王辰中军有三万人正屯驻在绛邑,前军由赵云率领两万人已经过了浍
  水,后军由李韵都两万人屯驻临汾。”
  “十七万人!”董卓心中盘算了一下,示意堂下的军侯退下,方才向一干随行的公卿道:“诸位以为我等当如何是好?”
  李儒没有说话,他并不着急,毕竟现在董卓依仗的另有其人。而一些公卿大人们却保持着沉默,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候着。见到董卓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身上,贾诩其实是不愿意说话的,但也只得道:“主公,王辰将军队分散驻扎。关羽此人一向是王辰较为依仗的将军,传言其勇猛无匹,其屯
  守皮氏据险可以挡住皇甫嵩。而冀城的卢植虽然所督兵马算不上是十分精锐,但凭借着卢植的能力,挡住河内方向的攻势为王辰护住侧翼不成问题。”“我军此番在陕县集结了西面过来的诸军,手上兵马不下十万。而王辰在中军不过区区七万人罢了,于人数上我们虽然占据了优势。只是主公想要打开局面,还得按照先前
  的计策行事。而这河东局势,想要从正面打开是不太可能的。唯有从两翼入手!”
  董卓也明白,他问道:“各郡可都到了吗?”“遵照主公的吩咐,各郡兵马在河内武德集结。现在响应主公的共计有五路兵马,分别是山阳太守袁遗、青州刺史刘备、大司马兼幽州牧刘虞、兖州刺史刘岱、冀州牧韩馥,此共计有大军六万,联合牛辅将军三万及河东劲卒,可达十一万人。只是那关外不仅有各路人马响应主公,更有其他人马响应王辰,几乎南面各州都有混战,现在能够
  调动的也就只有如今的五路人马。”
  “有哪些人到了?”
  “现如今只有刘备、韩馥到了,其他各军皆在赶往途中。”贾诩向着董卓抱拳道:“彼时大军到后可西出箕关,顺着王屋山北上,击破冀城卢植!”
  “要快!”董卓没有别的要求,他必须要尽快完成这一切部署,毕竟自己对面的人可是叫自己打心眼里害怕的王辰。
  越发接近王辰,他越发感到恐惧,甚至连睡觉都睡得不安稳。
  “主公放心,按这脚程我们的使者也快抵达各方了。主公只要在这董池陂坚持两月,王辰必灭!”“两月!”董卓有些为难,但是贾诩也与他说过,王辰现在军队越多粮草供给也就越紧张。如果不出意外,王辰的粮草只够他使用三月光景的,再不济只要自己坚持三月,
  王辰必败。
  可是王辰的攻势自己如何不清楚,一旦抓住机会那可是从来都不给自己任何机会的!他在这里,一败都绝不能发生,只要一败,很有可能就是一败涂地。
  “张燕那边怎么样了?”董卓问道。
  “主公放心,只要诸军集结完毕,张燕的选择也自将出来!”贾诩胸有成竹,道。“好!”
  
第一百九十章 龙枪
  
  侯马过了浍水通向闻喜的路上,有一段极为平整的道路,自这一段坦途开始左右两边便是高低不平延伸的丘陵山脉。
  无论是现在的官道还是未来的大路,都会选择这一段作为建道的优先考虑。这里的道路相对来说要平整笔直许多,也是王辰南下的必经之路。
  想要打破现如今的局势,双方势力必须要控制这一个咽喉之道。
  飞骑扬尘,赵云一马当先领着身后两万铁骑浩浩荡荡向着闻喜方向开进。这里埋伏也不好打,只能做正面的决战姿态,希望在一战之下将对方击溃。
  虽然自己帐下两万前锋并非是师兄的三万精锐铁骑,但是也足以应对此番大战。这么多战事下来,只要铁骑在手,他又有何惧。
  远处的天际,烟尘四起,看来敌军的人数并不少。
  “报!”斥候纵马而来,只是他并未停下,而是把转马头凭借着高超的控马技术与赵云差不多平行纵马:“将军,敌军已到十里外!”
  “嗯!”赵云点头,双目之中是坚定的杀意。他紧了紧手上的亮银枪,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或许苍天也不忍这潜于深渊的苍龙再次暗淡,那汉军的前锋将军正是原本轨迹之中宛若流星划过的徐荣。
  现在的徐荣不过才三十多岁的年纪,但是他的面上已经雕刻满了沧桑。
  作为非凉州嫡系能够做到如今大军先锋的位置上,自然少不了一些人的竭力推荐。
  他的目光集中在远方扬起的烟尘,这一战他不能败!他决不能让推举自己的人蒙羞,更要好好把控这一次机会。
  这片大地上奔驰的两大骑兵阵容越发的接近,双方都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一场血战已经在所难免。
  中军,赵云手上的长枪向前遥指,身后的匈奴儿郎们扬起了一声高过一声的吆喝,纷纷将横刀拔出。
  他们跟随在赵云身后,形成一个庞大的锥形阵,看那模样好似只要一接触便能够将敌军彻底冲成两半!
  ‘师兄告诫过我,徐荣的兵力是我的一倍!不可能与他直接对冲,采用这等骑阵对冲方才是最好的结果。’
  而前阵的徐荣嘴角扬起冷笑,他的大手向着左右一挥,原本还齐头并进的大军快速发生了变化。
  左右两翼越发向前,与中军形成一个依次递减的凹状阵型。
  这么快速的反应,这么高的执行力,可见这徐荣绝非是一般人物,更可见他帐下的军卒也非是一般军卒。
  如果赵云不变化阵型,是不是徐荣便会选择与赵云直接对冲?如果他知道赵云会变阵从而后发制人的话,那么这个将军也实在是太恐怖了些。
  双方的阵型很快便完成了变化,只是随着越发的接近,双方都不可能再作出任何调整。伴随着那腾空而起的箭雨,赵云大军冲入了凹点之中。这无疑是加长了赵云大军的冲锋,那左右两翼的汉军铁骑纷纷射出利箭,而大阵边缘的匈奴儿郎却要警惕即将到来
  的厮杀而不便用箭,只能依靠里间的战友还射。
  随着一阵人仰马翻,双方终于冲撞在了一起。
  就像是两道来自不同方向的巨浪迎头拍在了一起,在哪攒动的人头之中只能从厮杀的方向来分辨双方的儿郎。
  这种大阵型之间的对冲格外恐怖,就像是将人丢入了满是旋转刀锋的小道,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尸首分离。
  在这阵中是极为绝望的,因为你根本看不见这路的尽头在哪里,那给了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远去的铁骑快速向着两面把转,寻着赵云的去路追去,在没有阻挡的情况下他们甚至要快上一些。
  而这边赵云大军刚刚透阵而过,每一个弟兄的甲胄上都染着鲜血,有的人只剩下一只手,而有的却只剩下被马匹拖着的半截尸身。
  随着双方离去,那修罗场渐渐显了出来,尽是连绵的残肢断臂,或是肉泥死马,叫人难以直视。
  而赵云大军还未来得及喘息,早早伺机在左右两翼的大汉铁骑便已经冲杀过来,意图将其分作两半。
  已经来不及作出丝毫细想,赵云的手向着左右一指,那奔驰的铁骑迅速分出两支部队迎向敌军。
  双方苟存的大军再前面转了一个大弯,再次列阵!
  马与甲,浴血而来。
  剑锋上,敌血未干。
  儿郎们将手中的横刀立在胸前,这无数神情掺杂着麻木、渴望与恐惧。但是无疑,他们都将目光看向各自的主将,对场中的厮杀熟视无睹,等候着命令。
  赵云的面上已经被鲜血覆盖,那肩甲上鲜血正一滴滴打在胸甲之上,只是他却浑然不知,将手中的长枪向前。
  “杀!”
  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字,杀!
  双方大军再次冲向彼此!
  此刻,恐惧与麻木已经没有任何作用。
  活着,是他们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但是,当那前阵人仰马翻。
  那奔腾的潮流趋于平静,那厮杀在战场每一个角落上演。
  所有的人,只能将活着的希望寄予苍天。
  长枪浴血,冷剑残锋。
  卷起的是血浪,平息的是尸首,不灭的是战魂。
  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再任由马蹄踏成碎泥,用此生精血滋养大地。
  马哀嚎,最终无力倒下。
  空气变得浑浊起来,就好似呼吸的并非空气,而是血腥。
  所有的人就好似在血池之中搏斗的魔神,等候着那等不到的结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双方的人数随着时间在不断递减,一旦受伤只怕将再无存活机会。
  在彼此都付出了千余人的代价之后,战局从一开始的僵持终于走向了明了。
  左右两翼的边军再也承受不了对方带来的压力,隐隐不支,有溃散倾向。
  中路厮杀的边军也已落入下风!
  赵云挥舞着手上的血枪,坐下的雪狮子也已经浑身赤红,他布满血丝的双目正在这战场快速搜索徐荣的影子,他希望以斩杀对方主将来扳回一局。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总算是看到了那个阵中左右砍杀的身影。
  浴血的他心下大喜,当即便纵马向着对方杀去。
  十步!
  距离仅仅还剩十步,只要越过这十步的人潮,将之一枪挑落下马,这场大战便有了结果。
  可这时候,那斜里刺来一杆染血的虎头湛金枪,枪就好似长了眼睛一般,若闪电般直刺赵云左肋。
  “噹!”他不敢托大,当即便勒住马匹,用手上的龙胆将之拍开。
  定睛看去,只见一个汉军小将正拦在了自己去路之上,他手里提着与师兄一样的长枪,一手紧握缰绳,一手单持长枪斜指自己。
  “师兄?!”
  赵云识得此人,正是当初王辰给他介绍的二师兄张绣,张文常!
首节 上一节 115/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