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166节

  “自然识得!”
  “好!”公孙彦点头,引着蔡邕向着院外而去:“便请侍中与在下一同走一趟,将这人给追回来。按照我们的规矩,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错放一个坏人。”
  说罢,公孙彦向着身边护卫的亲兵交代了几句,从怀中取出一份令箭交给对方使其离去。
  二人这才领着一众亲兵去了马厩,纵马向着庄外追去。
  这二人前脚刚刚走,后脚便有两队绣衣使进入了宣文馆中。
  而此时,沈清已经过了晋水,不紧不慢的催促着马匹,在这马鞍上痛饮。
  他面上悲痛,却又对这人世更看淡了几分。
  “什么狗屁,老子长得丑了点,彪悍了些又怎么了?难道老子就不能有学问吗?难道,老子有点才华,就是罪吗?”
  说痛出,他更是破口大骂了起来。
  骂了半晌,又喝了几口,却放声痛哭了起来。
  为什么自己的人生总是这么多阻碍?为什么自己的人生却充满了荆棘?
  就因为自己长了得丑陋?分明是这些人心丑陋罢了!
  “前面的可是沈清!”
  后面传来一声声呼和,只是沈清却并未在意,或许只是这酒喝多了产生的幻觉吧?
  只是那马蹄声越发的清晰,他醉眼朦胧,也识不得来人究竟是谁?便要伸手去抓腰间的剑,却因为这一路醉着过来,不知丢在何处了。
  “子明,此便是沈清!”
  “嗯!”
  沈清晃了晃脑袋,却还是看不清,看来真的醉的不行:“谁?谁啊?”
  “大胆,竟敢如此无礼!”
  一声喝令却让他一阵激灵,只是这酒喝多了人胆子也大了些,张口便想要骂,却听见一声低喝:“拿下!”
  “诶,诶你们你们”
  这话还未说完,却觉一阵大力袭来,将自己从这马上扯了下来,还想要说话却觉得颈部一阵痛传来,双眼一黑再不省人事。
  “子明可是要将他带回去,秉承将军吗?”蔡邕问道。
  公孙彦点头,向蔡邕道:“此事非是宣文馆可以处理的,务必要秉承主公,至于如何处理主公只有定夺。”
  “嗯!”蔡邕点头,道:“还望将军能够明察秋毫,断定是非吧!”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宣文馆案下
  
  兰庭小院,王辰难得悠闲,将石桌上的清茶泡好之后,躺在摇椅上享受着这黄昏的日光。
  旁边,颜如玉与蔡琰正坐在石凳上畅聊。自从那日去了蔡府之后,颜如玉与蔡琰的关系那是急剧升温,每日彼此都不相离。
  虽然颜如玉并未提及自己与蔡琰的事情,但却让王辰更是担心了些,难道颜如玉是想要等关系再好些了再下手?
  旁边,独孤信正安静的看着手上的竹简,只是有不懂的时候会问一问旁边的王辰。
  王辰一边饮着清茶,一边享受着这惬意的下午,恍惚间自己就像是一个地主老财,已然有一种天伦之乐的感觉。
  自从分设五部与宣政司之后,自己的好日子总算是来了,相较于以前,现在要轻松了一些。
  只是这惬意总是会被人打断的,那门前公孙彦奉着两份竹简疾步走来。
  “主公!”
  王辰睁开双眼瞧见是公孙彦,也从躺椅上起身,示意对方坐到这石凳上,为他满上一杯清茶:“怎么了子明?”
  公孙彦将这情况如实向着王辰禀报了一番,直把王辰听的眉头紧锁,双目中杀意凌人。
  他淡定的将两份竹简摊开在这桌上,审阅了一番。
  “查出来了吗?”
  “还未曾查出来!”公孙彦道:“只是此事倒也还未声张出去,知道我去追人的讲授都被安排出去了,而且回来也并未走漏半点风声。”
  “嗯!”王辰点头,道:“不管是谁,若是审出来了,定要杀鸡儆猴!”
  “诺!”公孙彦抱拳,道。
  “你去传我令,明日在中堂大议,所有试生、讲授一应到齐,彼时自会安排职事。”
  “诺!”
  也怪二人说话没有个把门的,竟然当着颜如玉与蔡琰的面说了这事儿。
  蔡琰看完这竹简的时候,公孙彦已经退下了,但她还是没有忍住向着王辰恭敬道:“将军,民女能否插句话?”
  一直以来这蔡琰与自己都没有说上过三句话,既然对方想要说,王辰自然也没有拒绝。
  他倒更想看看这蔡琰究竟有什么看法,于是道:“你且说来看看!”
  蔡琰这才开口,道:“依民女之见,若事情真如公孙先生那般说的话,那么这王宇必然是抄袭之人,而沈清绝对是清白之人。”
  “何以见得?”王辰倒是诧异,自己都没有看到的问题,这蔡琰如何看了个明白?“将军且看!”蔡琰伸出玉指指向沈清的竹简,一脸认真道:“这沈清的竹简并无华丽辞藻的堆砌,但行文精炼流畅,论述通透。其前文以治理州郡为论述要点,由浅至深,
  层次得当。甚至顺便提及了将军设置五部掾与宣政司的利弊,非远见卓识之人看不透此事。”
  “再往下,方才论述到了御外逐鹿之事,依旧是同样的行文、描述方法与论述。”“反过来!”蔡琰指向王宇的文章,道:“此文与沈清的文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却是这措辞与行文。相较于沈清的精炼流畅,王宇的措辞则更要华丽一些。可以看出,
  这王宇定然是窥了沈清的策论,又想要写的比沈清好些,所以才在这措辞上下了功夫,更能引人注目一些。”
  “若是这两份策论出自一人之手,那么沈清的策论更像是草案,而王宇的策论更像是润色之后的文章。所以,定然是王宇抄了沈清的文。”
  王辰自然不会因为蔡琰的一家之论而定下此案,对于如何评判此事王辰心中已经有了打算。“不愧是闻名天下的才女,仅凭这行文便推出了谁真谁假!”王辰自然少不了奉承,但却也并未采用蔡琰的意见,只是道:“不过这人命关天的事情,自然要讲求证据。此时
  ,不可以推论来了结,还应会审之后才行。”
  虽然王辰否定了蔡琰的推论,但是却对蔡琰更是刮目相看了。
  身边的颜如玉虽然一言不发,却也很满意蔡琰,心中更是敲定了要将其揽入王家的打算。
  翌日,中堂。
  按照重新排列的位置分出了尊卑,文武两班分立两厢。
  “大将军到!”
  一声喝令,只见王辰领着亲卫从堂外健步进来。
  “主公!”众人纷纷拜下,道。
  坐在堂上,王辰面色严肃,示意众人起身,道:“此次策论选人,有一件事令我十分愤怒!”
  这话一出,知情的人都知道所指何事。
  特别是王宇,都不敢抬头看向堂上那位杀气凌人的将军。
  王辰肃声道:“子明,跟大家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吧!”
  “诺!”
  公孙彦向着堂上一拜,走到中间将事情的原本向着众人道来。
  此话一出,堂中立时议论纷纷。
  而王宇额上甚至渗出了冷汗,他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在心中捋着一会将要如何解释。
  只闻堂中一声掌声响起,便见亲卫们奉着竹简健步入堂,将二人的策论发给了各部司掌。
  王辰闭上双目养神,等候着接下来的审问。
  待众人差不多都看完的时候,公孙彦与贾诩已经完成了交接。
  堂中负责的再不是公孙彦,而是贾诩这个刑部司掌。
  “王宇何在?”
  贾诩一声清喝,威严十足。
  王宇咽了口唾沫,疾步走到堂中,向着堂上一拜,道:“王宇在此!”
  贾诩点头,又是一声清喝:“带,沈清入堂!”
  两个亲卫带着沈清入了堂中,与王宇并跪在堂下。
  沈清的样貌王辰看在眼中,心中却只想起了一个名字‘钟馗’,有着震慑三军的凶恶样貌,心中却是一个文弱书生。
  这反差,如果不是经历过的人,根本就不敢相信他是那种舞文弄墨的人。
  只是贾诩却并没有让二人解释,反而道:“这策论里面的内容,我想你们都已经了然于胸了。若是再用策论来考你们,只怕也分不出真假。”
  “你二人的策论我也看了,很有远见卓识,论述也鞭辟入里。我想问问你们,如果按照你们的策论,何时才能够南下关中?”
  想不到这贾诩不按套路出牌,王宇心中也是咯噔一声,这下只能是看身边的人如何说话了,再行说话。
  只是这沈清正要开口,贾诩却突然打断了二人:“且不用说话,你二人一前一后,给你二人笔墨帛书,将答案写在帛书上。”
  这贾诩不愧是一个搞阴谋的专家,这下叫王宇作茧自缚了。
  不过王宇却并未有任何担心,毕竟策论上也有说明时间,不过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则可挥军南下。
  “记住了,可不仅仅要把时间写明白,还要写明白为何可以在那个时候!”
  贾诩这话刚刚说完,沈清便将帛书递交给了他。
  打量了一下里面的文字之后,贾诩急忙奉到了王辰的书案上。
  这一看,让王辰更为诧异了许多,几乎便要认定这沈清是清白的。
  只是王宇此时也写好了,将帛书交给了贾诩。
  果然,这王宇也是有些实力,所述之言与沈清相差不大,却少了些理论。
  但是这还是不足以定罪!
  贾诩一连考了好几个看似简单的考题,但是随着二人递交的帛书越来越多,二人之间的真假也越发的明显。
  结果已经很明朗了。
  “报!”
  就在即将宣判的时候,只闻一声报令过来,只见一个绣衣使百户奉着一份帛书健步入了堂中:“截获晋阳送往上党的帛书一封!”
首节 上一节 16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