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289节

  换上了裁缝铺里送来的素衣,取过这策论,便推门离去。
  侯明也换上了新衣服,早早在这楼道尽头候着了。
  “主人!”
  “苏兄可派人来知会了?”
  “已在舍外候着了,说让主人直接去太仆府上。”
  “太仆?”
  陈诩面上更是欣喜不已,若真的是去内史府上只怕还不一定能够成事,如今苏双却让自己去太仆府上,那么这事多半成了。
  去了太仆府上,下人早早就候在了门前。
  “来人可是陈玄扬大人?”
  “正是在下!”
  陈诩向其拱手,倒是彬彬有礼。
  下人也不多说,只是引着二人向中堂去:“我家主人去了早朝还未回来,临行前特意吩咐了请大人中堂休息。”
  入了中堂,苏双也在这里。
  坐下之后,二人倒也畅谈了起来。
  看他的模样倒是十拿九稳,也不知道今日能否将自己引荐给皇帝?
  没过多久,便听见堂外传来一阵喜谈声。
  “我看着曹孟德说的不错,将轘辕关交给他们来打是最好的抉择。毕竟前番张将军在轘辕关损失太重,此番改攻新郑配合正面的进攻,那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人说的不错.”
  听到这,陈诩更是忍不住在心中暗笑:‘人家曹操都算计到你们头上了,一个个还一副沾沾自喜的模样,陈国便是灭了只怕也不冤枉。’
  很快,便见三个官员快步入了中堂。
  “李太仆!”苏双满脸是笑的站起身来,向其拱手抱拳,道。
  陈诩也急忙起身向其一拜。
  李太仆见了苏双面色更是大悦,急忙还礼示意其坐下:“难得苏兄来我府上,今日咱们定要畅饮一番啊。”
  “那是那是!”
  等到众人落座之后,那太仆方才将目光看向陈诩,问苏双道:“这可是你族亲?”
  “不是!”苏双含笑,道:“此乃是在下一个好友,有经天纬地之才,此番听闻贵国招贤纳士,故而随我前来。”
  “哦?”
  太仆再看向陈诩的眼色也有些变了,多有几分质疑:“苏兄说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有何证明啊?”
  陈诩起身,向着三位大人行了礼节,方才道:“草民陈诩,适才听太仆所言曹丞相要率军攻轘辕,既如此便以此为论,将心中所想道出,还请三位大人明断!”
  “哦?”李太仆倒也想要试一试这陈诩,毕竟自己还欠苏双人情,若是真无什么才干便婉拒了才是。
  不过,若真是有经天纬地之才,那么自己还是应该将之留下来才是。
  “既如此,你便说说吧。只管畅所欲言,这堂中也无外人。”李太仆摆手,道。“诺!”陈诩一拜,站起身来,向着三人款款而谈:“曹丞相如今雄兵屯新汲,其一乃是在等待时机,而这个时机便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若是皇帝陛下愿意进攻新郑,那么其
  必然会进屯阳城。若是皇帝陛下拒绝进攻新郑,那么诸位可知这八万雄兵又将何去何从?”
  “明说便是!”李太仆道。
  “草民不敢妄断,但是却又两个可能,其一进驻长社。其二,挥师陈县!”
  此话一出到叫三人一阵大惊,纷纷议论了起来。
  片刻后,这太仆方才看向陈诩,问道:“你说他会挥师陈县,可有何根据?”“太仆大人!”陈诩抱拳道:“曹丞相进屯阳城,也不过是为了掣肘正面敌军,使得我国精兵在河南战场消磨殆尽。便是诸位战意满满,但是凭着三国兵力能攻下旋门关吗?
  能将王辰的大晋覆灭吗?自然是不能的。”“如果三国投入的兵力太过大了,那么周边各国难道不窥视吗?且说三国中最强的齐国,如今不也是陷入冀州战场吗?而这也足以证明齐国不可能全力攻晋。而曹操进屯阳
  城无非是想假途灭虢,自然也不会全力攻关,而荀文若在阴沟一带部署了防卫军团,倾尽全力之下只怕王辰也难以越过。”“既如此,正面战场将会是谁来支撑呢?”陈诩道:“必然是三国中最弱的我国,彼时我国精锐在河南战场消耗殆尽,国力更为孱弱。等到那个时候,晋国因为连连征战而耗
  不起大军的时候必然会将军队撤回八关之中,以退为进!”“那么!”陈诩双目之中杀机闪现,道:“阳城撤军八万,吃的是我国的,用的是我国的,这宋国除去正面战场的耗损外,这八万人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损耗。彼时雄兵临城
  ,敢问还有谁能够阻挡宋国兵锋?”“而曹操!”陈诩根本没有给众人打断的机会,当即便喝道:“既然暗怀鬼胎,此番在新汲若是陛下不答应他的请求,雄兵攻陈县以曹操的速度两日可达,彼时可有军队救援
  ?彼时,可有防备?陈县必然一战而下,龙失其首,其身必灭!我国,可还能安在?”
  陈诩总算是说完了,他拱手站到了一边。
  自己将所有算到的,知晓的都说了出来,能不能有个决断那便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混账!”却见左内史大人站起身来,一脸怒容的指向陈诩,喝道:“危言耸听,只怕你便是那晋国派来的奸细吧?便是为了乱我三国之盟,使得我等自生祸患不是?”
  此言一出,便是李太仆也眉头紧锁,看向陈诩的时候更是杀意闪现。陈诩面上却是轻松一笑,这种事情自己早早就聊到了,只是他却少了几分礼节,干脆负手而立,摆出一副傲意姿态,道:“恰巧相反,在下不仅有使我国长治久安之策,更
  有退晋之计。三国结盟也不过尔尔,在下更感兴趣的是更大的联盟,更庞大的力量!”
  “你的意思是?”李太仆止住了还欲说话的众人,这陈诩说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现在细细思考过来,曹操想要进屯阳城既有道理只怕也有计谋。自己为人臣子,自然要替皇上分忧。
  若是真的察觉到里面的奸计而未曾秉承,彼时灭国之罪自己只怕也担待不起。“合纵!”陈诩道:“在下学得纵横之术,如今一强而诸弱。中原诸国想要存活,必然要趁着大晋被三国联盟挡住的时候,结成更大的联盟体系,从数面进攻晋国,将这强国
  挡在关西,或者分而食之!”“我不管你适才所言是狂言还是真言,我也不管你这合纵能否成功。但是,为人臣子者必为我皇分忧,既然你略有几分才干,举荐才人自然是我等的职责。你可有策论?我
  自替你秉承一番,也当是还苏兄一个人情!”
  李太仆拿不准这陈诩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不过他拿不准,自然有人能够拿得准。
  陈诩将竹简奉上,道:“此便是在下之策论!”
  李太仆命人取来,拆开看后这面色更变了几分,再看向陈诩的时候那目光也多有不同。
  “既如此,今日你便回客舍歇着。我自会为你秉承上去,若是得了许可,也自然有人来客舍接你入宫。若是没有结果,我自会派人知会与你。”“谢过太仆大人。”
  
第四百六十章 纵横八
  
  丞相府,后院凉亭。
  “若只是从这策论上来看的话,果真是一个大才之人。对于当下的论述鞭辟入里,时局也有独到看法。这等人才若能为陛下所用,乃是我国之大幸,陛下之大幸啊。”
  骆俊赞不绝口,将这竹简放到一边,看向李太仆:“这人可还在国都?”
  “禀丞相,此人尚还在客舍休息。”
  李太仆恭恭敬敬向着骆俊拜道。
  “嗯!”骆俊这才心下大定,道:“我明日便秉承陛下,让其后日早朝入宫”
  不过话还未说完,骆俊面上却露出了迟疑,但见他在这亭中来回踱步:“不行,今日我便秉承陛下,让其明日入宫才是。你适才与我说的那些话,可都是他说的?”
  “正是!”李太仆也不敢藏私,只得老实交代。“现在这个时局很不稳呐,齐国上将军虽然在中牟挡住了晋军,但也不知能够挡住几时。如今曹孟德不断向陛下递交陈情,希望我国能够进攻新郑,陛下一直悬而未决,好
  在这老天送来一个陈玄扬,既如此我这便入宫。倒是此人,你一定要派人保护好他的周全,莫要走了半点风声。”
  “丞相放心,下官明白!”李太仆道。
  却说那客舍之中,陈诩正躺在这床上无所事事,把玩着手上的小金饼,也不知道那李太仆给自己办没办。
  如果策论真的交上去了,这事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只是这还没有想多久,便闻房门轻轻被推开了,侯明蹑手蹑脚的进来。
  “怎么了?”
  侯明急忙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压低声音道:“主人,那客舍之外来了好多士兵,正向那舍长打听您呢!寻思着趁他们没上来,咱们赶紧从后面溜了吧。”
  陈诩轻笑着摇头,面上更是轻松了许多:“侯明啊侯明,我看你就是多虑了。若是没有士兵进来,我那事儿只怕还悬着。若是真有士兵进来,我那事儿还就真成了。”
  “啊?”侯明一脸懵逼的模样,面上更是急了些:“主人莫不是痴傻了不成?那些士兵来了,只怕咱们都得去牢中呆着,还成啥事儿啊?要我看,咱们还是趁早跑路了吧。”
  “你小子懂什么?一边呆着去,等会定然让你瞠目结舌。”陈诩说完,站起身来理了理衣襟,示意他坐到旁边,道。
  这时候那楼道之中响起一阵脚步声,由远至近,正向着这房门过来。
  侯明此刻大急,便要上前拉着陈诩,却闻门被轻轻敲响:“请问陈玄扬大人是住此间吗?”
  “还不去开门!”陈诩瞪了一眼侯明,示意他过去开门。
  但是侯明一直以为这士兵是来拿陈诩的,也是万分纠结,最终还是在陈诩的逼视之下极不情愿的走到了门前。
  “啥事儿啊?”
  他将这大门打开,却因为嗓门过大,直把那领兵的队率吓的一惊。
  “你不是陈诩大人?”队率缓过神来,看向侯明,道。
  “进来吧!”
  这时候房中传来陈诩的声音,这队率方才推开侯明,走入房中向着陈诩抱拳,道:“大人,我等奉命在此守卫大人,听候差遣。”
  “嗯,大人有没有我什么时候可以进宫朝见陛下?”
  “或明日便可。”
  “退下吧!”
  “诺!”
  翌日一早,陈诩早早的便被人叫了起来,换上了自己最好的素衣,这才刚出客舍便被马车接走,望着皇宫而去。
  入宫自然少不得盘查,先是沐浴更衣,让那些宦官们足一清查,便是头发也没有逃脱被查的命运。
  很快,换上了衣物,在宦官的簇拥下向着大殿赶去。
  “宣,陈玄扬觐见!”
  随着那呼喝的声音此起彼伏,陈诩在这殿门前换下了衣物,快步入了殿中。
  这里百官久坐,殿上皇者凝视,威武不凡。
  “草民陈诩,叩见陛下!”陈诩山呼而拜,不敢再上前一步。
  “那策论可是你一人之作?”
  堂上的皇者缓缓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正是臣一人之作!”
首节 上一节 28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