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23节

  “啊?”燕回舔了舔唇,道:“你且候着!”转过身想要去叫王辰,却见颜如玉已经过来了。
  “何事这般?却不知陛下正在休息吗?”颜如玉冷喝一声,母仪天下的她随着王辰久了自然也多了几分杀气。
  二人急忙拜下,道:“皇后恕罪,紧急军情,十万火急!”
  “呈上来!”
  颜如玉没好气的,将这帛书取过来,但却并未拆封,只是走到王辰的边上,轻轻拍了拍他:“陛下。”
  “嗯?”王辰睁开赤红的眼睛,显然已经是困得不行了,虽被打搅面上多有几分火气,但看到颜如玉的时候这火气也消散一空,换做了一副轻松的笑颜:“怎么了?”
  “紧急军情,南归见你休息不敢打扰。”颜如玉将未开封的帛书递给王辰。
  “哦!”王辰坐起身来,接过这帛书,拆开一阅之后,却又将这帛书叠好放入怀中,这才站起身来。
  “燕回!”
  “末将在!”燕回急忙上前一步向着王辰拜下,道。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午时末了。”
  “传令枢密院院事及同知,五司校尉主事,参议各军师,宣政司,宣明司,户部,礼部,承运司,行商监各部官员,于戌时初入曜景殿议事。”
  “诺!”曜景殿乃是皇宫东面的一处赏景宫殿,因有高台,可观日出之盛景,故而名曜景。与之对应的乃是西面的揽月台,皆是观景的绝好去处。
  只是这戌时已入夜了,未知王辰为何还要去曜景殿,而不是去揽月台。
  说罢王辰便转过身与颜如玉并肩去了听雨阁中,一路上还打着哈欠,显然是还未睡得舒服。
  是夜,曜景殿。
  百官齐聚,从王辰召集的对象来看似乎又有什么战事了,众人一个个都很沉重。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百官拜伏山呼。
  王辰从侧面上了龙坐:“都免礼吧,首先宣明司的二位出来一下。”
  史阿凌断二人急忙快步出来,二人的额上都渗着冷汗,拜伏在这地上,看来他们似乎已经知道出了什么事儿。
  “你们什么时候知晓的事情?”
  “也是适才不久,宣明司的消息传来之后便呈给了宣政司!”史阿悄悄抹了一把汗额上的冷汗,二人只觉口干舌燥,出了这么大的变故竟然自己连风声都没有瞧见。“前段时间朕就与你们说了,让你们尽快将冀州的各部安排好,现在好了?奉先死了,五万弟兄不知所踪,你们到现在才给朕报来一个结果!”王辰断喝一声,大手拍在这
  扶手上,吓的众人一惊。
  “陛下息怒!”二人浑身一颤,旁边众人更是低着头不敢说话。
  “告诉朕,冀州分部究竟如何了?”
  “陛下,遇上对手了,冀州分部一时间不好处理。不过已经在尽可能的去铺设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应该就可以重建。”史阿拜道。“行了,事儿已经出了朕也不想追究太多,但是朕的性子你们是知道的。现在宣明司最重要的两个任务,其一查清楚敌军在边境的兵马布防,粮草供给。其二,查清楚杀吕
  布的计策是谁谋划的,将他的脑袋给朕取来!朕只给你们一个冬天的时间,来年春天还未处理好这事儿,也别呆着了,退位让贤吧。”
  “陛下放心,不出两月必然处理好此事儿!”二人拜伏,不敢不应。
  “记住,不管死多少人,一定要将这事儿好好坐定。”
  “诺!”
  王辰摆手示意二人退下,又向户部司掌杜袭问道:“子绪,如今各仓储如何?”
  杜袭急忙上前,拜道:“启禀圣上,如今国库存银尚有千万,金有七百万,更有……”
  “民仓!直接与朕说民仓!”
  “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民仓存粮在前年便已经消耗殆尽,从去岁开始,共计有一千万石,帛……”
  “行了,你直接与朕说粮草便是了。只是如今算下来,已经去了两年,为何粮草却只有一千万石?”“陛下,如今我国人口共计四百万人左右,若不算异族的话人口当在三百五十万人模样。两年下来,按如今税收来说,人取两石,各有删减的情况下,一千万石差不多,另
  还有帛等其他税。”“一千万石粮草,够做些什么?存着吧!以后再说。”王辰长长叹了口气,如今大晋看似强盛,这人口也不过才四百万人,这里面还包括老人小孩及女人,真正能够调动的
  精壮男子又能有多少呢?
  四百万人,不过还好吧!至少这一切还在慢慢的上涨不是?如今既要投入更多的实力去一统天下,又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去治理天下。
  国库时少,也尚可理解。不过好在自己也推行了其他制度,保证粮草充足是可以的。
  
第七百零三章 曜景议事下
  
  “承运司司掌何在?”
  “臣下在!”国渊快步上前,向着王辰恭敬拜下,道。
  “军仓粮食储备如何?”“启禀圣上,军屯如今尚有十万,开土共计六百二十万余亩,数年开屯,存粮共计五千万石,另有各族岁贡及内附异族赋税,有牲口数十万头,可供大军食用。”国渊拜道
  。“这么久拿到这么多,也不错了!”王辰点头,道:“如今粮草却还未达到上亿石,供给大军问题也比较繁多。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便是想要议定一番,如今赵国过河拆桥,
  杀朕大将,灭朕援军,朕究竟是攻还是等?”
  奇怪的是王辰的面上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愤怒,反而是平淡如水,似乎如今发生的事情在他眼中不过只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事情罢了。不过殿下的人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镇定,他这话一出,众人立时便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王辰的手指不断在这扶手上敲击,双目平淡如水,正平视前方,似在考虑什么
  。“陛下!”依旧是公孙彦第一个站出来,但见他向着殿上一拜,道:“昔日我国顺其所邀,派兵助战,与赵国有浩荡天恩。如今赵国内乱已定,却乘机杀我大将,灭我援军,
  此乃背信弃义之辈,与我国更是血海深仇!如今陛下执天兵以讨不义,师出有名,顺应天道!”
  “嗯!”王辰点头应了一声,但却并未下达接下来的命令,其似乎一直还在皱眉思考。“陛下!”国渊上前一步,道:“数年休养,我国虽已有元气恢复,但却并没有达到想象之中的强盛。臣以为此时也是陛下入主中原的绝佳时机,但这个时机却极为不对。若
  是用兵,要考虑的敌人自然不是赵国一家,要动用的兵力也绝非是少数。如今我国好不容易得到了如此太平,臣以为更应当稳住心性,再休养两年之后,再做征伐才是。”“两年!?”但见沈清快步出来,向着殿上抱拳,道:“臣不敢苟同子尼之意,如今陛下正推行军功,我大晋百姓也踊跃参军,渴望建功立业。以战死为荣,以后撤为耻。但如今,连番大战失利,却又遭受如此大辱,若是朝廷不做些什么,只怕百姓们好不容易调动起来的战心也会损耗一空。臣以为,应当发雄兵以讨不义,诛伐奸人!以扬我
  大晋国威,以振我大晋雄风!”“陛下!”荀攸也站出来,道:“此刻赵国背信弃义,天下百姓更是恨不得早日攻入赵国境内,血屠万里,以慰天下英灵。臣以为,于赵而言陛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应当发
  雄兵以讨贼,纵然兵败收场,也可叫天下人见着我大晋的态度,犯我强晋者,虽远必诛!”
  “臣附议!”
  “臣附议!”
  “……”
  殿下众人说的话,王辰听的一清二楚,但是如今好不容易得来的太平,晋国已经隐隐有了盛世景象,此时动兵对国力的损耗是可想而知的。静下来或许能够得到盛世,或许国力能够更进一步的得到提升,在准备完全充分之后,再发兵讨伐或可一战而下中原。毕竟这一刻,自己正在积蓄实力,有了实力就有了
  作战的底气。
  可现在动兵的话,虽然可以照顾到大家的情绪,可以弘扬大晋国威,但是得到的总比失去的更多。
  先前讨伐中原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之下贸然发兵,结果也就是写的一清二楚了的。
  如今虽然与陈国达成了结盟,但是陈国却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陈国。况且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利益纠纷,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关东诸国视自己为洪水猛兽,一旦伐赵无异于可能会再掀起一场合纵,前番自己好不容易才躲开那合纵的威风,如今却还未准备完全便要动手,岂不是取败之道?
  “陛下!”
  但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快步出来,向着殿上拜道:“臣以为此事宜缓不宜急!”
  “孝直你说!”王辰点头,道。“陛下!于内而言,虽然如今我大晋存粮颇丰,百姓习武之风渐行,更有雄兵数十万以待再战。可如今的中原又岂有极弱之国?大河以北赵、燕、辽三国最弱,可若其联合召集雄兵数十万也不成问题。大河以南,势力更迭,如今大宋强绝,东有强齐,南有陈楚,皆是虎狼之国。若是陛下贸然动兵,胜了,天下诸国惊,南面又是一场合纵之
  战。败了,威信尽失,关东诸雄必不再惧我强晋!”“臣以为,赵国背信弃义之事或可煽起百姓们的复仇情绪,这事儿利用好了可使得我国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为复仇坐下准备。缓三年,三年之后再发,定叫天下人惊惧。彼
  时纵然是合纵联盟起,又能如何?天下还有谁能够阻挡陛下之虎狼?”
  “嗯!”王辰也点头,道:“天下皆言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若真能如此,使得上下一心,不论复仇还是攻伐,都将多上几分胜率。”
  王辰还是没有完全下定主意,说到这里他便住了口不再说话,若是换做自己以前此刻只怕便不是在这曜景殿了,而是已经在北大营的校场之中了。
  法正说的话正如自己的心所想,虽然如今发兵或也有胜负,但是比起休养三年之后再发兵,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陛下!”荀攸再谏道:“此刻不发兵,只怕会使得天下人嘲讽,我大晋威严尽失!臣斗胆,恳请陛下发兵攻赵!”
  “臣附议!”公孙彦也拜下,道:“臣斗胆恳请陛下发兵攻赵,还我儿郎一片清白,为我儿郎沉冤昭雪。”
  “臣附议!”面对接连跪下去的官员们,王辰并没有动容,他站起身来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决断,向着众人道:“如今且交代你们几件事儿去做,休伯安排使者在冬后出使赵国,要求赵国
  归还战死将士的尸骸。另外,再派出五路使者,分别前往燕国、齐国、宋国、陈国、楚国,结交盟好。”
  “诺!”
  “另外,操练强度应当继续。武备营需要扩张就尽快,充实国库兵器甲胄,随时最好大决战的准备。”
  “诺!”“礼部在将士们的尸骨回来之后,为将士们举行国葬,另在西山开设忠烈祠,安葬英雄,雕攥每一个士兵的牌位,供人敬仰。另外奉先的追封拟定出来,后世也要开始着手
  安排。”
  “诺!”
  “宣明司及宣政司这段时间要做的工作,主要就是将这事儿渐渐宣扬到百姓口中,探一探百姓们的想法,鼓动百姓们的复仇情绪,等候时机。”
  “诺!”
  “枢密院做好扩军的准备,一旦礼部的将葬礼进行结束之后,将常备兵马扩展到十二万人,其中除去山地训练的军团。当然,往日里要尽可能的进行山地科目。”
  “诺!”
  “好了,都散了吧,今日的事儿朕有自己的考量,诸位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便是了,有了结果朕自然通知诸位。”“诺!”
  
第七百零四章 未亡人来
  
  长安,听雨阁。
  “陛下,吕将军未亡人,吕任氏求见。”燕回步入亭中,向着王辰恭敬拜下。
  王辰将手上的南华经收起,只是沉思片刻,便道:“如今来时怕也是谏朕出兵,不见也罢!”
  “诺!”燕回正要转身离去,却被温酒的颜如玉叫住了。但见颜如玉向着王辰道:“如今红昌新丧其夫,虽尚未索来尸骨,也尚未入土,其心纵有诛灭赵国之心也可理解。但奉先本为你帐下之将,如今惨遭不幸,你却连其妻子也
  不能相见劝慰,若是叫其他人知晓了又当如何?大家又会如何看待你呢?”
  “行行行!”王辰站起身来,将这竹简丢在躺椅上,道:“朕见她便是了,你随朕同去吧!”
  “诺!”颜如玉欠身,道。
  “燕回,请任红昌揽月台相见?命人设宴!”
  “诺!”
  揽月台,殿设于高台之上,与东面的曜景殿对应,一阴一阳。
  要说这揽月殿的修建风格倒也不同,其乃是中空建筑。大殿布局就像是一个回字一般,中间是完全敞亮的,而其下对应的便是狭长的殿内泉池。
首节 上一节 423/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