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850节
按照江淮行省的铁路修筑计划,下一段铁路仍然不会是到芜湖县的铁路。
但如果是民间自己出钱修筑那就不一样了,相当于官府和民间同时在修建铁路,铁路网的形成速度将会更快,江淮行省亦会更加繁荣。
“不知道铁路之投资几何?官府为我们的技术和人才又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南京城到芜湖县的铁路修筑?修筑完成之后又如何运营?在下代表的是芜湖的父老乡亲们,不希望让乡亲们花许多冤枉钱。”汪常远表达了自己的困难。
“不要说你们寻常商人百姓,就是我们官府要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建从南京城到芜湖的铁路,我们都捉襟见肘。”喻思恂说道。
江淮行省才堪堪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长达400余里,对于铁路的昂贵刻苦铭心,见到汪常远等芜湖商人自发想要承包建造铁路,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底已经乐开了花。
若是工部禁止民间进入铁路行业的话,他自然是会给汪常远他们吃一个闭门羹,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京城鼓励民间资本大量涌入马路、铁路等基础交通领域的投资建造,恨不得把民间的闲钱全都收集上来修路。
别看基础建设前期投入惊人,这是被视为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可以保证帝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
与土地兼并相比,将钱投资到道路上更加物有所值。
“不知可有物价的账簿,方便让在下作为参考,估算修建、运营铁路之成本以及收益?”汪常远小心翼翼地问道。
“关于铁轨之物价,实不相瞒,因为轨梁厂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也上下浮动,不过我们可以此次修建宁苏铁路的大致价格清单给你,但你不得外传。”喻思恂说道。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杭州城也想修铁路
“你们的意思是修一条从杭州到苏州的铁路,途径嘉兴府,将苏州、杭州两座城市连接在一起?”
无独有偶,比芜湖商人更加强势的杭州商人向浙江行省衙门提出了修建苏杭铁路的请求,让位于杭州的行省衙门都为此震惊。
杭州商人在宁苏铁路通车之后都坐不住。杭州城一直与苏州城相互较劲,一个是浙江行省最繁荣的城市,另一个是江淮行省最繁荣的城市。于是他们向浙江行省衙门申请修建苏杭铁路,从苏州经嘉兴府到杭州城。
“咳咳,本官也早有在江浙地区修筑铁路之意,几年前与张延登几乎是同时向工部争夺长江以南第一条铁路的修筑权。不过正如你们所见,工部批准的是张延登的申请。”浙江行省的民政官王业浩也是四朝老官员,帮助九州军在江浙地区镇场子。
他作为浙江行省的父母官,对于工部率先批准江淮行省修建铁路的事情耿耿于怀。
“人人尽说江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杭州偏偏排在了苏州之后,就连第一条铁路也是被苏州城抢了魁首,难道我们杭州城有什么地方不及苏州城不成?”杭州商人抱怨道。
这种怨气也在于苏州城和杭州城都是此时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两座城市太过相似,在彼此的经济辐射范围之内。而苏州城隐隐压了杭州城半头,让杭州城的商人颇有微词。
“江淮行省的前身是南直隶,工部批准在江淮行省修建南方第一条铁路也在情理之中,你们需要考虑到还有南京城在江淮行省。”王业浩说道。
杭州城的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为无可奈何。江淮行省袭南直隶的管辖范围,天下间最为富裕的地方。而浙江行省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繁荣程度要次于南直隶。
既然是最繁荣的地方,那么江淮行省每年上交给京城的地方税收就最多,京城对于此地有所偏爱很正常,而且也只有江淮行省可以财大气粗修建一条200多公里的铁路而不会遇到地方财政上的困难。
“大人,铁路这种东西可以昼夜不停运转,加快运输,与京杭大运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浙江行省一靠京杭大运河,二靠东部大海,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若是错过了修筑铁路的机会,指不定以后我们的影响力就会被江淮行省所覆盖。”杭州商人继续游说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作为周转货物的商人,他们知道交通有多么重要。苏杭地方水网纵横,又有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靠近东海、长江,所以到了海洋的时代就很容易发展起来。
现在铁路这种陆地交通兴起,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新一轮运输革命的征兆,必须要抢在前面。
王业浩的食指不自觉地轻敲着木桌,他心里也想要在浙江行省修筑铁路啊。
对于他这个民政官而言,能够在任期间完成铁路建造,那就是一项大的政绩。就算没法调到六部,也可以在浙江行省的地方志上名垂青史。
“虽然工部还没有批准我们行省修筑铁路,但若是由民间商人组成铁路公司自发建造铁路,也许工部会同意。”王业浩主动向商人们提出建造新铁路的想法。
既然你们不是很想要在杭州城修建铁路么?那你们就自己找人筹资自己建。
“啊?!”
杭州商人们听到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怂恿他们修筑铁路,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眼红南京城和苏州城之间的铁路通车,于是想要让杭州城所在的浙江行省也开始铁路建造计划,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需要自己出钱建啊!
“大人您是与我们玩笑罢?我们对这种铁皮怪物一窍不通啊……”杭州商人们面如苦瓜。
不料王业浩一脸严肃“本官当然是认真地和你们交谈。我们杭州城虽然与苏州城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但是两座城市也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圈子。工部不准许我们行省擅自修筑铁路,不过对于铁路路线的勘探却在进行,所缺的就是资金和人才罢了。现如今南京至苏州的四百里铁路通车,修筑铁路的人才就会空闲出来。那么就只剩下资金到位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的民间能够有人主动向工部提出承揽苏州至杭州城的三百里铁路,想必工部一定会同意此事。”
“工部已经向各个行省发出通令,若是有民间商人愿意投资于马路、铁路之建设,里程在二十里之上者,则可以向工部汇报,由工部亲自审批答复,重要的路段工部还会专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你们说苏杭铁路算不算重要的路段?”
“……”
不少前来抱怨的杭州商人此时听得王业浩一阵忽悠,心里都在盘算着投资苏杭铁路的可行性。
听上去有点像是天方夜谭啊。
可是宁苏铁路的通车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有了实物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动心。
“如果仅仅是将嘉兴府、杭州府接入宁苏铁路,那么我们就太过吃亏了。宁苏铁路覆盖的范围有应天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四府之地,而我们只有两府之地。不如将铁路从苏州府延长到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四府之地,我们才可和对方保持相近的影响力。”王业浩则站在大局上看待浙江行省的铁路建设。
如果说南京城到苏州城的铁路是沿着长江,那么浙江行省的铁路则是围着杭州湾。
“苏州城到宁波有五百余里,怕是比南京城到苏州城的距离还要远。江浙行省的铁路是官府出资建造的,估计耗资巨大,我们寻常商人怕是很难……”杭州的商人对于投资五百里铁路的建设信心不足。
京津铁路不过两百余里,南京到苏州城的四百余里铁路让最富裕的江淮行省也要好好掂量才敢开工,鬼知道五百里的铁路要花多少钱。
“不如……我等官商合办,看工部是否会同意?”王业浩试探地问道。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三十年运营权
“此月江淮行省民政官张延登告老归乡,副官喻思恂接任。湖广行省法庭进行人事调整,变动事项如下……”
在六部的每月例会上,吏部左侍郎汇报此月的人事调整,有些是正常的变动,还有些是官员出事被罢免。
本来吏部汇报过后应该是户部报告,不过楚云注意到了工部尚书、工部侍郎等一批高级官员似乎有些按捺不住。
“工部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就由工部先汇报。”楚云也想要知道工部有何事。
“是!”工部尚书亲自站起来到汇报台。
“上个月江南地区兴修第一条铁路,由南京城建经镇江、常州到苏州。此事上月已经汇报过了。不过我们工部接连收到了江南的三封电报,甚有意思。一封来自江淮行省,芜湖的商人和一些有钱的家族想要将铁路从南京城往西边延长三百里,到达芜湖。”工部尚书说道。
“芜湖是在南京的上游方向,如果芜湖与南京城之间通了铁路,相当于沿江铁路达到了800里的里程。”不少官员来自于江淮地区,他们知道芜湖的位置,同样在长江南岸。
但如果是民间自己出钱修筑那就不一样了,相当于官府和民间同时在修建铁路,铁路网的形成速度将会更快,江淮行省亦会更加繁荣。
“不知道铁路之投资几何?官府为我们的技术和人才又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南京城到芜湖县的铁路修筑?修筑完成之后又如何运营?在下代表的是芜湖的父老乡亲们,不希望让乡亲们花许多冤枉钱。”汪常远表达了自己的困难。
“不要说你们寻常商人百姓,就是我们官府要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建从南京城到芜湖的铁路,我们都捉襟见肘。”喻思恂说道。
江淮行省才堪堪修建了第一条铁路,长达400余里,对于铁路的昂贵刻苦铭心,见到汪常远等芜湖商人自发想要承包建造铁路,表面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底已经乐开了花。
若是工部禁止民间进入铁路行业的话,他自然是会给汪常远他们吃一个闭门羹,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京城鼓励民间资本大量涌入马路、铁路等基础交通领域的投资建造,恨不得把民间的闲钱全都收集上来修路。
别看基础建设前期投入惊人,这是被视为整个社会的“固定资产”,可以保证帝国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
与土地兼并相比,将钱投资到道路上更加物有所值。
“不知可有物价的账簿,方便让在下作为参考,估算修建、运营铁路之成本以及收益?”汪常远小心翼翼地问道。
“关于铁轨之物价,实不相瞒,因为轨梁厂技术的变化而变化,也上下浮动,不过我们可以此次修建宁苏铁路的大致价格清单给你,但你不得外传。”喻思恂说道。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杭州城也想修铁路
“你们的意思是修一条从杭州到苏州的铁路,途径嘉兴府,将苏州、杭州两座城市连接在一起?”
无独有偶,比芜湖商人更加强势的杭州商人向浙江行省衙门提出了修建苏杭铁路的请求,让位于杭州的行省衙门都为此震惊。
杭州商人在宁苏铁路通车之后都坐不住。杭州城一直与苏州城相互较劲,一个是浙江行省最繁荣的城市,另一个是江淮行省最繁荣的城市。于是他们向浙江行省衙门申请修建苏杭铁路,从苏州经嘉兴府到杭州城。
“咳咳,本官也早有在江浙地区修筑铁路之意,几年前与张延登几乎是同时向工部争夺长江以南第一条铁路的修筑权。不过正如你们所见,工部批准的是张延登的申请。”浙江行省的民政官王业浩也是四朝老官员,帮助九州军在江浙地区镇场子。
他作为浙江行省的父母官,对于工部率先批准江淮行省修建铁路的事情耿耿于怀。
“人人尽说江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杭州偏偏排在了苏州之后,就连第一条铁路也是被苏州城抢了魁首,难道我们杭州城有什么地方不及苏州城不成?”杭州商人抱怨道。
这种怨气也在于苏州城和杭州城都是此时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两座城市太过相似,在彼此的经济辐射范围之内。而苏州城隐隐压了杭州城半头,让杭州城的商人颇有微词。
“江淮行省的前身是南直隶,工部批准在江淮行省修建南方第一条铁路也在情理之中,你们需要考虑到还有南京城在江淮行省。”王业浩说道。
杭州城的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颇为无可奈何。江淮行省袭南直隶的管辖范围,天下间最为富裕的地方。而浙江行省袭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繁荣程度要次于南直隶。
既然是最繁荣的地方,那么江淮行省每年上交给京城的地方税收就最多,京城对于此地有所偏爱很正常,而且也只有江淮行省可以财大气粗修建一条200多公里的铁路而不会遇到地方财政上的困难。
“大人,铁路这种东西可以昼夜不停运转,加快运输,与京杭大运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浙江行省一靠京杭大运河,二靠东部大海,才有了今天的繁荣。若是错过了修筑铁路的机会,指不定以后我们的影响力就会被江淮行省所覆盖。”杭州商人继续游说行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作为周转货物的商人,他们知道交通有多么重要。苏杭地方水网纵横,又有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靠近东海、长江,所以到了海洋的时代就很容易发展起来。
现在铁路这种陆地交通兴起,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新一轮运输革命的征兆,必须要抢在前面。
王业浩的食指不自觉地轻敲着木桌,他心里也想要在浙江行省修筑铁路啊。
对于他这个民政官而言,能够在任期间完成铁路建造,那就是一项大的政绩。就算没法调到六部,也可以在浙江行省的地方志上名垂青史。
“虽然工部还没有批准我们行省修筑铁路,但若是由民间商人组成铁路公司自发建造铁路,也许工部会同意。”王业浩主动向商人们提出建造新铁路的想法。
既然你们不是很想要在杭州城修建铁路么?那你们就自己找人筹资自己建。
“啊?!”
杭州商人们听到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怂恿他们修筑铁路,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眼红南京城和苏州城之间的铁路通车,于是想要让杭州城所在的浙江行省也开始铁路建造计划,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需要自己出钱建啊!
“大人您是与我们玩笑罢?我们对这种铁皮怪物一窍不通啊……”杭州商人们面如苦瓜。
不料王业浩一脸严肃“本官当然是认真地和你们交谈。我们杭州城虽然与苏州城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但是两座城市也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圈子。工部不准许我们行省擅自修筑铁路,不过对于铁路路线的勘探却在进行,所缺的就是资金和人才罢了。现如今南京至苏州的四百里铁路通车,修筑铁路的人才就会空闲出来。那么就只剩下资金到位的问题了。如果我们的民间能够有人主动向工部提出承揽苏州至杭州城的三百里铁路,想必工部一定会同意此事。”
“工部已经向各个行省发出通令,若是有民间商人愿意投资于马路、铁路之建设,里程在二十里之上者,则可以向工部汇报,由工部亲自审批答复,重要的路段工部还会专派技术人员前来指导。你们说苏杭铁路算不算重要的路段?”
“……”
不少前来抱怨的杭州商人此时听得王业浩一阵忽悠,心里都在盘算着投资苏杭铁路的可行性。
听上去有点像是天方夜谭啊。
可是宁苏铁路的通车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有了实物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动心。
“如果仅仅是将嘉兴府、杭州府接入宁苏铁路,那么我们就太过吃亏了。宁苏铁路覆盖的范围有应天府、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四府之地,而我们只有两府之地。不如将铁路从苏州府延长到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四府之地,我们才可和对方保持相近的影响力。”王业浩则站在大局上看待浙江行省的铁路建设。
如果说南京城到苏州城的铁路是沿着长江,那么浙江行省的铁路则是围着杭州湾。
“苏州城到宁波有五百余里,怕是比南京城到苏州城的距离还要远。江浙行省的铁路是官府出资建造的,估计耗资巨大,我们寻常商人怕是很难……”杭州的商人对于投资五百里铁路的建设信心不足。
京津铁路不过两百余里,南京到苏州城的四百余里铁路让最富裕的江淮行省也要好好掂量才敢开工,鬼知道五百里的铁路要花多少钱。
“不如……我等官商合办,看工部是否会同意?”王业浩试探地问道。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三十年运营权
“此月江淮行省民政官张延登告老归乡,副官喻思恂接任。湖广行省法庭进行人事调整,变动事项如下……”
在六部的每月例会上,吏部左侍郎汇报此月的人事调整,有些是正常的变动,还有些是官员出事被罢免。
本来吏部汇报过后应该是户部报告,不过楚云注意到了工部尚书、工部侍郎等一批高级官员似乎有些按捺不住。
“工部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就由工部先汇报。”楚云也想要知道工部有何事。
“是!”工部尚书亲自站起来到汇报台。
“上个月江南地区兴修第一条铁路,由南京城建经镇江、常州到苏州。此事上月已经汇报过了。不过我们工部接连收到了江南的三封电报,甚有意思。一封来自江淮行省,芜湖的商人和一些有钱的家族想要将铁路从南京城往西边延长三百里,到达芜湖。”工部尚书说道。
“芜湖是在南京的上游方向,如果芜湖与南京城之间通了铁路,相当于沿江铁路达到了800里的里程。”不少官员来自于江淮地区,他们知道芜湖的位置,同样在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