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爆兵 第297节
江南的人口主要是越州和云州需要,而且也不多,毕竟原始森林开发出来,要成为合格的居住地,其实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其他地方,人口则已经相对满足,继续增加十年后必然会成为负担。
反过来,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多余的经过收购后,可以用于招募百姓,以及确保这些百姓在中原,关中和河北之地的短期生活所需。
“今年重点放在凉州和西域两个地方!”士徽略作思考后,直接作出决定。
“陛下,这两个地方都是地广人稀,不适合耕种,安置不了多少百姓……”刘伯温上奏,他不清楚,士徽为什么把注意力放在这两个地方上。
“就是两个地方不适合耕种,才成问题!”士徽摇了摇头,“首先是两地的位置,凉州与新州、益州和雍州接壤,是重要的枢纽;而新州是进入北方丝路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一个安稳的物资中继点……”
说到这里,士徽招了招手,有秘书过来,把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此前有人提议过士徽启用宦官,毕竟皇宫里面有不少的杂务需要男丁,问题是后.宫这样的地方,也不方便让男人进来,宦官本来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出现的。不过对于这个建议,士徽拒绝了,只说皇宫不大,事情不多,不需要宦官。
“我调查了从前汉到现在这四百年的时间,关于西域和凉州的情况。发现在这四百年里,树林大幅度下降,植被也迅速下降。其结果就是随着植被越少,两个区域的沙漠越多,同时干旱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士徽命人把文件交给刘伯温,随即解释了一番。
顿了顿,继续说道:“关键是这些地方没什么河流流经,只要干旱百姓就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干旱久了,只能背井离乡,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填进去几千万人也没意义!”
“陛下的意思……”刘伯温简单看了看文件,上面列举了四百年内凉州和西域的变化,证明士徽所言非虚,“要针对两地广种树木?”
“不仅是广种树木!”士徽点头,又摇了摇头,“还要兴修水利,同时建造若干蓄水池,确保在有雨水的年间,各县都有足够的雨水可以储备起来。同时在各县建造一定数量的雨水储备池,专门储备雨水,让百姓在旱季也有足够的雨水使用。
最后是滴灌技术,这种技术讲究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水源,来满足作物的生长。这部分的技术,农学院已经研究出来。”
改善环境是永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西域那片区域,有着中国第一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区域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大,还有挽救的可能性。
关键是西域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冰山融水,雨水并不充沛,所以绿化难度可不低,尤其是这个时代要做到绿化的话。
利用蓄水池来储备雨水,然后在干旱的时候使用,可以说是缺水地区通用的手段,很多时候这些地方一年只下一场雨,百姓的生活全部依靠雨水来维持。当然这是后世的情况,这个时代其实还没有那么缺水。
士徽认为,自己若是不提出环保和绿化保障的概念,只怕他的子孙需要很久才能注意到,到时候整个凉州和西域的干旱情况,会让绿化的成本翻几倍。
“陛下在南方,也保留了若个‘自然保护区’是否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程昱出列。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士徽点头,“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若非以前的数据,我发现不了其中的端倪,若是长期放任下去,就算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安置百姓,也会让万兽绝迹,千鸟绝踪。总不能到了几百年后,让我们的后裔,为我们这些祖先的错误负责吧?”
“陛下既然已经派人调查,那数据应该没有问题!”房玄龄已经看过一次文献,没看过之前没什么感觉,看过之后只觉得的确有些没有发现的隐患。这个隐患经过四百年的时间,才稍微露出一些端倪,一般还真的会让人忽视。
没想到士徽居然能发现,这点房玄龄,除了佩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移民的基础上,在凉州和西域进行建设,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好在我们不缺人手,以工代赈总能解决不少问题。现在全力投入,以后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至于其他几州,放缓一两年也没什么,稍后倭州那边开始为中原提供粮食,那么自然可以陆续招募!”
“陛下深谋远虑,大楚岂能不兴!”群臣闻言,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纷纷奉承道。
第417章 基建狂魔的诞生
“果然如同陛下调查的一样,这里的水资源情况很糟糕……”担任新州刺史的荀表来到西域后,亲自查看了这里的水文情况。
不少河流都是季节河,流程短,水量小,偶尔也会直接干旱两三个月。依靠这样的河流灌溉,显然是不现实的。好在地下水还有,可以作为居民用水的补充。
如今他们身处库木塔格附近,这里距离后世的吐鲁番并不太远。
“大多都是高山雪融水,还有来自艾丁湖那边的水源,这里根本不适合修建水渠,不过蓄水池以及储水池或许可以考虑,不过这些都在陛下的安排范围内!”作为市长上任的孙匡,比荀表来早一些,已经勘察过附近的情况。
“就这点水资源,带来的百万百姓怎么安置?”荀表有些头痛,一路过来大多都是干旱为主,适合种植的区域有限,他不免有些担心。
“这边的确安置不了多少!”孙匡指了指西面,“以西那里有大片的绿洲,那边才是最好的安置点。这边估计能安排二十来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好,那我留给你二十万百姓,你负责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荀表闻言略作思考后,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其实早在这个时间,他以及在后方伊吾(哈密)安排了几万人口。
不过当时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把伊吾建设起来,作为重要的后勤中继点,毕竟从玉门关出来,北上六百里才找到那么一处绿洲。其实这是最值得庆幸的是事情,换了后世,没有三四百公里都看不到绿洲的,在这千年的时间里,绿化范围的确是进一步减少。
当然也并非完全人为,气候的变化还有河流的变化都有可能会让一个绿洲出现,也有可能会让一个绿洲消失。昔日的西域三十六国,便是围绕着绿洲建设起来,绿洲存在,国家存在,绿洲消失,国家也会跟着消失。
吐鲁番向西,自然就是新州后世最大的城池,也是这片区域的州治。至少士徽选定的州治,就是这里,荀表身为刺史自然是要过去上任的。
值得庆幸的是,那片区域,以及更西边的区域,植被面积越来越大,沙漠面积相对减少,整片区域都很适合生活。
第二天,荀表就带着八十多万的人口和物资,朝着西面前进,留下孙匡和二十万人口,以及配套的物资下来。这边作为一个前往州治的重要中继点,甚至伊吾都在这片区域的管辖范围内,这片区域为了方便管理,设置了三个县城,再加上伊吾那边,一共四个县城。
县令直接在百姓里面选,期间会先选出乡长和里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提拔。这片区域原本也有官府和百姓,不少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言,能熟练的书写华夏文字。朝廷认为可以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有本事,谁来担任县令,以及市政府的官员。
孙匡的身份只是大楚的一个举人,刚刚考中,不过来新州这种地方任职,如同他这样的举人就能直接担任市长。孙策、孙权和孙翊由于其履历,主要是如今没什么仗可以打,所以升迁速度慢,孙家需要一个扛鼎之人,孙匡只能当仁不让。
至于孙朗,根本不能指望,他在军中只要不惹出什么问题,都算不错的了。
孙匡在这里勘察了三天,确定哪里需要建设,哪里不能建设,哪里的生态需要保护,那里需要补种树木。这段时间更是组织了百姓学习滴灌的技术,设备也陆续运输到位。
“这片绿洲,不能全部用于耕种。耕种区必须要严密的进行规划,同时以豢养牲畜和家禽为主,种植果树作为辅助的食物来源……”第四天,孙匡就一张规划图,把这里现有的官员都召集起来。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要做到可不容易!”听着孙匡的分析,再看规划图,很快就有官员出面,“况且我们的任期是三年,最多不超过六年,把工程做出来,最后岂非便宜了别人而已?”
“大家都是华夏子民!”孙匡拍了拍桌子,“我们的所作所为,为的是让这里的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岂能因为政绩的关系,就无视了这一切?”
顿了顿,轻咳一声,继续说道:“不过政绩事关升迁,你们在意也不奇怪。针对这个情况,陛下早就有安排!类似这样的大型工程,从建设开始,已经开始在我这里报备,稍后会上报给州府,由州府备案登记。当三年换届的时候,上面会派人下来核实建设情况,然后根据比例,计算政绩。有本事直接昨晚把政绩全部拿走,没本事只做了一点,那拿少一些,陛下说了,谁起头谁奠基,都有政绩可拿!”
“那不如多开几个工程?”很快就有人想到了歪主意。
“开了不建设,你以为锦衣卫的人是吃素的?”孙匡摇了摇头,“报备了工程上面会定期派人调查的,若是开了工程不建设,那不仅没有政绩,还要被警告或者要求检讨,这些都会影响到年度考评,你们想死可别带上我!”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提出的官员连忙赔罪,他没想到上面居然考虑得如此充分。
“废话我也不多说了!”孙匡指了指规划图,“二十万人,总要吃饭,总要喝水,房屋可以简单一些,凑合着有个棚屋讲究一下,主要是先把火炕给建造起来。然后是水利和农田,绿化在最后进行,入冬前至少要保障这些百姓的用水问题!”
“可是不能砍伐树木,那柴火怎么办?入冬之后,这里可是很冷的!”有官员提问。
“这次我带了不少的煤过来,稍后会安排人手制作蜂窝煤和团煤球,这玩意耐烧,而且比柴火便宜许多。缺点是黑烟大,火炕的设计需要有专门的排烟口才行。”孙匡对此也有说辞,或者说上面早有准备。
反过来,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多余的经过收购后,可以用于招募百姓,以及确保这些百姓在中原,关中和河北之地的短期生活所需。
“今年重点放在凉州和西域两个地方!”士徽略作思考后,直接作出决定。
“陛下,这两个地方都是地广人稀,不适合耕种,安置不了多少百姓……”刘伯温上奏,他不清楚,士徽为什么把注意力放在这两个地方上。
“就是两个地方不适合耕种,才成问题!”士徽摇了摇头,“首先是两地的位置,凉州与新州、益州和雍州接壤,是重要的枢纽;而新州是进入北方丝路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一个安稳的物资中继点……”
说到这里,士徽招了招手,有秘书过来,把一份文件递了过来。
此前有人提议过士徽启用宦官,毕竟皇宫里面有不少的杂务需要男丁,问题是后.宫这样的地方,也不方便让男人进来,宦官本来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出现的。不过对于这个建议,士徽拒绝了,只说皇宫不大,事情不多,不需要宦官。
“我调查了从前汉到现在这四百年的时间,关于西域和凉州的情况。发现在这四百年里,树林大幅度下降,植被也迅速下降。其结果就是随着植被越少,两个区域的沙漠越多,同时干旱发生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士徽命人把文件交给刘伯温,随即解释了一番。
顿了顿,继续说道:“关键是这些地方没什么河流流经,只要干旱百姓就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干旱久了,只能背井离乡,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填进去几千万人也没意义!”
“陛下的意思……”刘伯温简单看了看文件,上面列举了四百年内凉州和西域的变化,证明士徽所言非虚,“要针对两地广种树木?”
“不仅是广种树木!”士徽点头,又摇了摇头,“还要兴修水利,同时建造若干蓄水池,确保在有雨水的年间,各县都有足够的雨水可以储备起来。同时在各县建造一定数量的雨水储备池,专门储备雨水,让百姓在旱季也有足够的雨水使用。
最后是滴灌技术,这种技术讲究的是最大限度的利用水源,来满足作物的生长。这部分的技术,农学院已经研究出来。”
改善环境是永久不衰的话题,尤其是西域那片区域,有着中国第一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片区域在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大,还有挽救的可能性。
关键是西域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冰山融水,雨水并不充沛,所以绿化难度可不低,尤其是这个时代要做到绿化的话。
利用蓄水池来储备雨水,然后在干旱的时候使用,可以说是缺水地区通用的手段,很多时候这些地方一年只下一场雨,百姓的生活全部依靠雨水来维持。当然这是后世的情况,这个时代其实还没有那么缺水。
士徽认为,自己若是不提出环保和绿化保障的概念,只怕他的子孙需要很久才能注意到,到时候整个凉州和西域的干旱情况,会让绿化的成本翻几倍。
“陛下在南方,也保留了若个‘自然保护区’是否也是出于这个考虑?”程昱出列。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士徽点头,“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若非以前的数据,我发现不了其中的端倪,若是长期放任下去,就算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安置百姓,也会让万兽绝迹,千鸟绝踪。总不能到了几百年后,让我们的后裔,为我们这些祖先的错误负责吧?”
“陛下既然已经派人调查,那数据应该没有问题!”房玄龄已经看过一次文献,没看过之前没什么感觉,看过之后只觉得的确有些没有发现的隐患。这个隐患经过四百年的时间,才稍微露出一些端倪,一般还真的会让人忽视。
没想到士徽居然能发现,这点房玄龄,除了佩服,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所以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在移民的基础上,在凉州和西域进行建设,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好在我们不缺人手,以工代赈总能解决不少问题。现在全力投入,以后可以省去不少麻烦,至于其他几州,放缓一两年也没什么,稍后倭州那边开始为中原提供粮食,那么自然可以陆续招募!”
“陛下深谋远虑,大楚岂能不兴!”群臣闻言,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纷纷奉承道。
第417章 基建狂魔的诞生
“果然如同陛下调查的一样,这里的水资源情况很糟糕……”担任新州刺史的荀表来到西域后,亲自查看了这里的水文情况。
不少河流都是季节河,流程短,水量小,偶尔也会直接干旱两三个月。依靠这样的河流灌溉,显然是不现实的。好在地下水还有,可以作为居民用水的补充。
如今他们身处库木塔格附近,这里距离后世的吐鲁番并不太远。
“大多都是高山雪融水,还有来自艾丁湖那边的水源,这里根本不适合修建水渠,不过蓄水池以及储水池或许可以考虑,不过这些都在陛下的安排范围内!”作为市长上任的孙匡,比荀表来早一些,已经勘察过附近的情况。
“就这点水资源,带来的百万百姓怎么安置?”荀表有些头痛,一路过来大多都是干旱为主,适合种植的区域有限,他不免有些担心。
“这边的确安置不了多少!”孙匡指了指西面,“以西那里有大片的绿洲,那边才是最好的安置点。这边估计能安排二十来万,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好,那我留给你二十万百姓,你负责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荀表闻言略作思考后,直接点头答应下来。其实早在这个时间,他以及在后方伊吾(哈密)安排了几万人口。
不过当时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把伊吾建设起来,作为重要的后勤中继点,毕竟从玉门关出来,北上六百里才找到那么一处绿洲。其实这是最值得庆幸的是事情,换了后世,没有三四百公里都看不到绿洲的,在这千年的时间里,绿化范围的确是进一步减少。
当然也并非完全人为,气候的变化还有河流的变化都有可能会让一个绿洲出现,也有可能会让一个绿洲消失。昔日的西域三十六国,便是围绕着绿洲建设起来,绿洲存在,国家存在,绿洲消失,国家也会跟着消失。
吐鲁番向西,自然就是新州后世最大的城池,也是这片区域的州治。至少士徽选定的州治,就是这里,荀表身为刺史自然是要过去上任的。
值得庆幸的是,那片区域,以及更西边的区域,植被面积越来越大,沙漠面积相对减少,整片区域都很适合生活。
第二天,荀表就带着八十多万的人口和物资,朝着西面前进,留下孙匡和二十万人口,以及配套的物资下来。这边作为一个前往州治的重要中继点,甚至伊吾都在这片区域的管辖范围内,这片区域为了方便管理,设置了三个县城,再加上伊吾那边,一共四个县城。
县令直接在百姓里面选,期间会先选出乡长和里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提拔。这片区域原本也有官府和百姓,不少还会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言,能熟练的书写华夏文字。朝廷认为可以给大家一个机会,谁有本事,谁来担任县令,以及市政府的官员。
孙匡的身份只是大楚的一个举人,刚刚考中,不过来新州这种地方任职,如同他这样的举人就能直接担任市长。孙策、孙权和孙翊由于其履历,主要是如今没什么仗可以打,所以升迁速度慢,孙家需要一个扛鼎之人,孙匡只能当仁不让。
至于孙朗,根本不能指望,他在军中只要不惹出什么问题,都算不错的了。
孙匡在这里勘察了三天,确定哪里需要建设,哪里不能建设,哪里的生态需要保护,那里需要补种树木。这段时间更是组织了百姓学习滴灌的技术,设备也陆续运输到位。
“这片绿洲,不能全部用于耕种。耕种区必须要严密的进行规划,同时以豢养牲畜和家禽为主,种植果树作为辅助的食物来源……”第四天,孙匡就一张规划图,把这里现有的官员都召集起来。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要做到可不容易!”听着孙匡的分析,再看规划图,很快就有官员出面,“况且我们的任期是三年,最多不超过六年,把工程做出来,最后岂非便宜了别人而已?”
“大家都是华夏子民!”孙匡拍了拍桌子,“我们的所作所为,为的是让这里的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岂能因为政绩的关系,就无视了这一切?”
顿了顿,轻咳一声,继续说道:“不过政绩事关升迁,你们在意也不奇怪。针对这个情况,陛下早就有安排!类似这样的大型工程,从建设开始,已经开始在我这里报备,稍后会上报给州府,由州府备案登记。当三年换届的时候,上面会派人下来核实建设情况,然后根据比例,计算政绩。有本事直接昨晚把政绩全部拿走,没本事只做了一点,那拿少一些,陛下说了,谁起头谁奠基,都有政绩可拿!”
“那不如多开几个工程?”很快就有人想到了歪主意。
“开了不建设,你以为锦衣卫的人是吃素的?”孙匡摇了摇头,“报备了工程上面会定期派人调查的,若是开了工程不建设,那不仅没有政绩,还要被警告或者要求检讨,这些都会影响到年度考评,你们想死可别带上我!”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提出的官员连忙赔罪,他没想到上面居然考虑得如此充分。
“废话我也不多说了!”孙匡指了指规划图,“二十万人,总要吃饭,总要喝水,房屋可以简单一些,凑合着有个棚屋讲究一下,主要是先把火炕给建造起来。然后是水利和农田,绿化在最后进行,入冬前至少要保障这些百姓的用水问题!”
“可是不能砍伐树木,那柴火怎么办?入冬之后,这里可是很冷的!”有官员提问。
“这次我带了不少的煤过来,稍后会安排人手制作蜂窝煤和团煤球,这玩意耐烧,而且比柴火便宜许多。缺点是黑烟大,火炕的设计需要有专门的排烟口才行。”孙匡对此也有说辞,或者说上面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