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1010节


已经足足追出去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了,但是一波波斥候探马依旧没有带来完全胜利的消息,每一次都是赵国人还在逃,朝鲜人还在追。

日头已经当空,虽然秋天的太阳远没有夏天那般毒辣,但是箕杏的额头上仍旧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罢了,看来赵国人逃得确实够快,那么不如先收兵好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的消息传来了。

“太子,前军遭伏,车兵全数覆没,赵国人出动重甲骑兵冲散了兵阵,我军已经全线败退了!”

“什么?”箕杏如遭雷击,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这一切。

明明赵军已经败退了,怎么一下子就咸鱼翻身了呢?

箕杏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谎言,所以他亲手砍下了这个谎报军情的斥候脑袋。

但是很快的,箕杏就知道这个斥候所说的其实是真的了。

一刻钟之后,无数的联军士兵就出现在了箕杏的视线之中。

漫山遍野的联军士兵无比惊恐的呼喊着,朝着箕杏和襄平城逃了回来,而在这些溃兵的背后,无数赵国的骑兵正追着他们不停的砍杀着。

这简直就是一场屠杀!

得意忘形的箕杏忘了一点,那就是车兵的行军距离是非常有限的,比具装甲骑兵还要有限。

虽然车兵有四匹马,但是也有三个全副武装的重甲战士站在战车之上,而战车更是重达几百斤的存在,如此一来车兵的马所背负的重量甚至远比赵国具装甲骑兵的战马背负的重量要更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车兵追击出去二三十里地之后,拉车的马就已经有了脱力的迹象,不得不放慢了速度。

除此之外,跟随着战车跑了几十里地的朝鲜步兵们也是气喘吁吁,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掉队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牧事先所安排的伏兵从旁边杀了出来,两千名具装甲骑兵在义渠胜的率领下,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瞬间将朝鲜人的车兵扫荡得七零八落。

与其同时,正面的李牧也率领赵国骑兵部队回身发动了反扑。

对于一天能够奔驰上百里的赵国骑兵来说,二三十里的距离完全就是洒洒水罢了,更何况无论是联军的车兵还是步兵,都根本不可能追上赵国的轻骑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严重缺乏体力的联军就完全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只不过短短的一刻钟,人和物的身份就发生了逆转。

刚刚还不要命的追着赵国骑兵的联军士兵们,如今转过身来开始朝着襄平城不要命的奔逃着,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箕杏呆呆的看着面前的这副大溃败的场面,脑海之中突然想起了四个字。

穷寇莫追。

穷寇莫追啊!

第八百二十三章 攻城攻心(第三更)

但不管此刻的箕杏怎么想也好,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说什么都晚了。

箕杏身边还是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属下,看着自家太子发呆而敌军又飞速迫近,当下强行生拉硬拽的把箕杏给带回了城内。

就在入城的时候,箕杏一回头,正好看到一名身着重甲骑兵的赵国将军挥舞着马刀,好像砍瓜切菜一样的将面前一个个朝鲜士兵的脑袋给砍下来。

这家伙当然就是义渠胜了。

这一刻,箕杏突然也有一种想要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的冲动当然了,仅仅是这一刻而已。

城墙之上的燕太后整个人也呆住了,一张俏脸上满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她并不熟悉战争,甚至这是她第一次亲临战争前线,只为了给自己的士兵们加油打气。

在燕太后看来,六万打两万,这似乎是一道送分题,自己这边怎么看都没有输的理由。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理由的事情太多了,打仗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靠兵员数量就能够轻易取胜的。

所以燕太后也并不可能知道,事实上李牧觉得用两万骑兵来对阵六万步兵,在平原对阵的话骑兵还是占优的

箕杏终于回过神来,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上了城头,看着紧紧的追逐着、不停的砍杀着自家士兵的赵国骑兵,箕杏双拳紧握,手指甲都要刺入掌心之中去了。

“关门,关闭城门!”箕杏突然疯狂的怒吼了起来。

这个命令让燕太后吓了一跳,几乎是下意识的开口道:“要是关闭了城门的话,这些将士们怎么办?”

的确,只要关上了城门,那么城外这些联军的将士们他们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没有时间了!”箕杏十分沉痛的摇了摇头,道:“赵国人是故意的,如果我们不关闭城门的话,他们就会紧紧的跟随着溃兵冲入城中!”

燕太后还想为自己的士兵们求情:“可是”

“没有可是!”箕杏十分粗暴的打断了燕太后的话:“如果不想让赵国人破城的话,我们就必须要立刻关闭城门!”

顿了一顿之后,似乎是感觉到自己说话的时候态度过于恶劣了,于是箕杏又放慢了语气:“现在我们的手里还有两万兵马,完全可以坚守下去,我们还有机会!”

燕太后沉默了。

坚守当然是可以坚守,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坚守下去的话,又有什么用呢?

以现在这样的局面,坚守下去也并不能够让人看到任何的希望啊!

在箕杏的怒吼声中,襄平城的城门被缓缓的关闭了。

那些正在奔逃的联军士兵们看到这一幕之后彻底的崩溃了,他们的心中非常的明白,自己已经被彻底的抛弃了。

于是许多联军士兵不再朝着襄平城的方向逃跑,而是好像一群被恶狼追逐的羊羔一般四散而逃。
首节 上一节 1010/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