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254节
燕王在心中也是一声叹息,随后缓缓开口说道:“寡人今日前来,乃是希望燕后修书一封于那赵王丹,令燕赵两国得享和平。”
“和平?”燕后秀眉一皱,脸上露出了一丝奇异的神情:“燕王不是已向赵国求和?”
燕王有些无奈的摇头,道:“前日一支赵军进入武垣城地界,或是赵国欲要再开战之兆。”
“武垣城?”燕后的言语之中带着几丝惊讶的意味:“大王竟未将武垣城归还赵国?”
由于久居深宫,燕后虽然听说了燕赵言和,但是对于其中的详情并不了解。
或许是被燕后的质疑给弄得有些恼怒,燕王的语气也开始带上了几分火气:“王后,武垣城乃是寡人好不容易方才拿下来的,怎可轻易归还!”
燕后的表情看上去似乎显得有些无语,过了半晌之后才道:“若大王不归还武垣城,则赵国伐燕乃迟早之事,大王怎可为一城之地致使燕国遭此兵灾之祸?”
燕王闭嘴不言,大殿之中陷入了一阵沉默。
燕后定定的看着燕王,凤目之中神色难言。
对于这位夫君,燕后虽然很少接触,但是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这是一位有野心更有强烈自尊心的男人,而这样的一个男人却已经在赵国的手下吃了两次大亏,可以说是丢尽了脸。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明燕王已经打算向赵国服软,但是他却顾忌自己的脸面而不肯向赵国派去使者,只想要通过王后来求和,以保留几分颜面。
燕后又一次的叹了一口气。
明明不过二十来岁,正是人生之中最美丽的年华,但是这位燕后每天叹气的次数,却比那些韶华逝去、孤苦伶仃的老婆婆都要更多。
片刻之后,燕后开口打破了沉默:“大王之意,小童明矣。小童这便动笔去信于赵王。”
燕王身体一震,十分惊喜的抬起了头,道:“如此便多谢王后矣。”
燕后顿了一顿,道:“不过小童有一事相求。”
燕王闻言一愣,随后笑道:“王后请说。”
燕后道:“小童欲以公子轲为子,还请大王允之。”
公子轲,也就是燕王最小的儿子姬轲,今年刚刚两岁。其母名为朝鲜姬,是箕子朝鲜的公主,并不如何受宠。
很显然,这就是燕后提出来的条件交换了。
燕王闻言心中就有些犹豫。
燕后是没有孩子的,突然想要过继一个孩子,这是要干嘛?
但燕王转念一想,一个两岁的孩子,又能做得出什么事情?
于是燕王不再犹豫,十分肯定的点头:“此事,寡人准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虽然赵丹很想打秦国,然而(第二更)
对于其他国家君主们的小心思,赵丹完全就是一无所知,而且就算赵丹知道了,他也不会去理会这些东西。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赵国自身够硬,管他什么敌人那通通都是纸老虎。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整整半年,秋天来了。
又是一次会议在赵国邯郸龙台殿之中召开了。
赵丹精神奕奕的坐在最上首的王位之上,看着一旁的廉颇说道:“大将军,最近燕国方面可有何异动?”
廉颇摇了摇头,声如洪钟的说道:“燕国人这段时间可是老实的很。”
廉颇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表情看上去多少带着几分失望的神色。
看上去因为燕国人真的没有来挑衅,所以廉颇觉得很不高兴。
对于廉颇这样的将军来说,没仗打是一件非常难以忍受的事情。
在这几个月之中,燕赵边境其实爆发不少次小冲突,但是由于燕国方面的克制,所以说目前还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摩擦。
赵丹又问道:“南北两军的训练如何了?”
南北两军的指挥权并不在廉颇的手里,但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军方的最高领导人,因此对于新军的训练还是有权过问和知情的。
廉颇答道:“回大王新军已初步成型,可堪一战!”
“可堪一战?”赵丹闻言就是一愣,但马上就反应了过来。
对于能不能作战,廉颇的标准和赵丹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对于廉颇这样的老将军来说,上战场才是最好的训练方式,死亡就是最好的淘汰方式。
等到十名士兵里面死到只剩一个人,那么剩下的这个人自然就是一名成熟的精锐老兵了。
虽然廉颇素来有爱兵如子的名声,但是在这一点上廉颇还是和其他战国时代的将军一样。
这也算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对于这种方式赵丹当然是不能认同的。
要知道赵国的人口在战国七雄之中虽然并不是最少的,但也就是中游水平,距离人口最多的秦国还是差了一截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丹当然希望赵国的士兵们死亡的数量是越少越好。
所以赵丹开口道:“寡人之见,训练不可放松,务必要精益求精!”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