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370节
廉颇头也不抬的唔了一声:“将人带进来。”
每五天就会有一名来自邯郸的信使出现在廉颇的面前,或传达赵丹的命令,或帮助廉颇向赵丹转达要求,廉颇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在听到使者的脚步声走进来的时候,廉颇甚至连头都没有抬起来,仍旧在专注的注视着面前的地图。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廉颇的耳边响起了:“繆贤见过大将军。”
廉颇身体一震,惊讶的抬起了头,随后立刻站了起来:“竟然是繆卿?却是吾有失远迎啊。”
在整个赵国之中,能够让廉颇摆出这番态度的人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国君赵丹,一个是廉颇的一生挚友蔺相如,最后一个就是赵国宦者令繆贤。
别看繆贤是个太监,但是这个太监可是先后服侍过赵武灵王、赵惠王和赵丹三代国君,更在惠王和赵丹时期长期出任宦者令至今,深得两代国君信任的超级大太监。
除此之外,包括蔺相如在内的赵国之中多位大臣高官均出自繆贤举荐,可以说是门客故旧遍布赵国朝野,影响力极大。
又是宠臣又有人脉,因此繆贤虽然并未名列赵国六大臣,但地位却极其超然,是赵国之中无人敢于得罪的存在。
一番短暂的寒暄之后,廉颇开门见山:“繆卿,大王令汝前来,莫不是有要事嘱托?”
廉颇觉得,能够让繆贤亲自前来的事情绝对是非同小可的。
繆贤微笑点头,脸上的皱纹笑得皱了起来,犹如一层层的湖水波涛:“大将军所言甚是,吾此番前来乃是要告知大将军一个绝密命令。”
廉颇立刻挺直了身躯,正色道:“繆卿请说。”
繆贤笑着将前几日赵丹在韩非的建议下做出的那个“一石二鸟”的决定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廉颇。
廉颇越听越是惊讶,到最后脸上的愤怒已经无法言喻,终于忍不住重重的一拳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韩非小儿,简直胡闹!”
繆贤眼中一道精芒悄然闪过,表面上却是慢吞吞的说道:“怎么,大将军对大王的决定有意见?”
廉颇重重的哼了一声,好一会才压制住了内心的怒气,沉声对着繆贤道:“繆卿和大王并非领兵打仗之人,故此有所不知。须知战机乃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吾领兵向来便是见机而战,若错过战机则千军万马亦不能得胜矣,如何能够似那韩非所言,出则必胜?”
在廉颇看来,这打仗又不是玩过家家,你韩非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说什么时候赢就能什么时候赢,这不是扯淡吗?干脆你行你上,你来指挥算了。
虽然对面安邑城之中的秦军确实是弱鸡,但人家也没有弱到一触即溃的地步啊。
假如现在的局面是要打一场野外大战,那廉颇倒还有这个信心,可现在是攻城战啊。
众所周知攻城战的难度远远大于野战,否则孙子兵法之中也不会说出“十则围之”这样的话了。
如果说要让廉颇在规定的短短几天内攻克安邑城,那廉颇真的只能说一句“微臣是真的做不到啊。”
这就是廉颇觉得这个计划扯淡的理由。
如果真的如同计划之中所说让廉颇等到秦楚全面开战再对安邑发动进攻,那么安邑还没打下来,估计秦国人都已经干翻楚国及时回援了。
虽然名义上廉颇的牢骚是针对的韩非,但是繆贤可是多年的人精了,哪里听不出来廉颇话里话外那隐隐约约的指责赵丹瞎指挥的意味?
不过繆贤也不着恼,而是笑着张开了已经有些漏风的嘴巴,对着廉颇笑眯眯的说道。
“这便是大王为何令吾来此协助大将军之原因也。”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
蒲阪。
这个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蒲阪津,所以蒲阪关又常常被人们称为蒲津关,蒲阪渡也会被称为蒲津渡。
赵括骑着一匹骏马,率领着麾下的一千骑兵正在蒲津道上奔驰着。
蒲津道是赵国在内的三晋对这条道路的称呼,秦国的称呼则叫做栎阳道。
说起这条蒲津道的来源,那还真就有些源远流长的意思,甚至能够追溯好几千年。
这条道路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周朝始祖周王与莘国有莘氏之女结亲的时候迎娶之路就是这条蒲津道,后来周王攻伐耆国的时候其大军往返调动同样也是经过这条蒲津道。
到了春秋时期,这条蒲津道则成为了秦晋两国的主要交通路线,无论是晋国伐秦又或者秦国伐晋,双方之间的征战都离不开这条道路。
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这条蒲津道秦称栎阳道的路线沿渭水北侧东行,渡黄河后入晋国河东。
在这之后,又可以沿着涑水接汾水河谷而上,经晋阳盆地而至漠北,甚至可以通过北太行到达燕国。
自从控制了河东之后,秦国历次对赵国用兵运粮大都是从蒲津道行动,包括著名的长平之战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汉朝和匈奴白登山之战中,刘邦率领的汉朝主力同样也是从这里北上,去平城迎战冒顿单于所率领的匈奴大军。
正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这条道路之中的蒲阪关和蒲阪渡就成为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地方。
根据赵括获得的资料来看,最多再过个十天八天,黄河就要开始迎来解冻期了。
所以只要夺下蒲津关并控制蒲津渡口,那么纵使秦国关中有千军万马,也无法跨越滔滔黄河顺利登陆河东。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长久以来困扰着赵括和赵军的大雪在这一天完全停止,但呼呼的寒风仍然犹如刀锋一般打在赵括的脸上,让赵括有一种睁不开眼睛的刺痛感。
宽阔的蒲津道上虽然也有着一些积雪,但是并不影响骑兵的前进,无数马蹄纷至沓来踩在积雪之上,蹄声如雷,激起无数雪花。
在风雪之中,一座关隘渐渐的出现在了赵括的面前。
蒲津关到了。
“吁!”赵括用力的一拉马缰,让胯下的战马渐渐的放慢了速度。
片刻之后,赵括和他麾下的一千名骑兵,全部都停止了下来。
看着面前的蒲津关,赵括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这座关隘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关墙之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秦军和耸动的人头。
每五天就会有一名来自邯郸的信使出现在廉颇的面前,或传达赵丹的命令,或帮助廉颇向赵丹转达要求,廉颇对此早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在听到使者的脚步声走进来的时候,廉颇甚至连头都没有抬起来,仍旧在专注的注视着面前的地图。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廉颇的耳边响起了:“繆贤见过大将军。”
廉颇身体一震,惊讶的抬起了头,随后立刻站了起来:“竟然是繆卿?却是吾有失远迎啊。”
在整个赵国之中,能够让廉颇摆出这番态度的人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国君赵丹,一个是廉颇的一生挚友蔺相如,最后一个就是赵国宦者令繆贤。
别看繆贤是个太监,但是这个太监可是先后服侍过赵武灵王、赵惠王和赵丹三代国君,更在惠王和赵丹时期长期出任宦者令至今,深得两代国君信任的超级大太监。
除此之外,包括蔺相如在内的赵国之中多位大臣高官均出自繆贤举荐,可以说是门客故旧遍布赵国朝野,影响力极大。
又是宠臣又有人脉,因此繆贤虽然并未名列赵国六大臣,但地位却极其超然,是赵国之中无人敢于得罪的存在。
一番短暂的寒暄之后,廉颇开门见山:“繆卿,大王令汝前来,莫不是有要事嘱托?”
廉颇觉得,能够让繆贤亲自前来的事情绝对是非同小可的。
繆贤微笑点头,脸上的皱纹笑得皱了起来,犹如一层层的湖水波涛:“大将军所言甚是,吾此番前来乃是要告知大将军一个绝密命令。”
廉颇立刻挺直了身躯,正色道:“繆卿请说。”
繆贤笑着将前几日赵丹在韩非的建议下做出的那个“一石二鸟”的决定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廉颇。
廉颇越听越是惊讶,到最后脸上的愤怒已经无法言喻,终于忍不住重重的一拳砸在了面前的桌案上:“韩非小儿,简直胡闹!”
繆贤眼中一道精芒悄然闪过,表面上却是慢吞吞的说道:“怎么,大将军对大王的决定有意见?”
廉颇重重的哼了一声,好一会才压制住了内心的怒气,沉声对着繆贤道:“繆卿和大王并非领兵打仗之人,故此有所不知。须知战机乃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吾领兵向来便是见机而战,若错过战机则千军万马亦不能得胜矣,如何能够似那韩非所言,出则必胜?”
在廉颇看来,这打仗又不是玩过家家,你韩非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说什么时候赢就能什么时候赢,这不是扯淡吗?干脆你行你上,你来指挥算了。
虽然对面安邑城之中的秦军确实是弱鸡,但人家也没有弱到一触即溃的地步啊。
假如现在的局面是要打一场野外大战,那廉颇倒还有这个信心,可现在是攻城战啊。
众所周知攻城战的难度远远大于野战,否则孙子兵法之中也不会说出“十则围之”这样的话了。
如果说要让廉颇在规定的短短几天内攻克安邑城,那廉颇真的只能说一句“微臣是真的做不到啊。”
这就是廉颇觉得这个计划扯淡的理由。
如果真的如同计划之中所说让廉颇等到秦楚全面开战再对安邑发动进攻,那么安邑还没打下来,估计秦国人都已经干翻楚国及时回援了。
虽然名义上廉颇的牢骚是针对的韩非,但是繆贤可是多年的人精了,哪里听不出来廉颇话里话外那隐隐约约的指责赵丹瞎指挥的意味?
不过繆贤也不着恼,而是笑着张开了已经有些漏风的嘴巴,对着廉颇笑眯眯的说道。
“这便是大王为何令吾来此协助大将军之原因也。”
第三百一十三章 故人重逢
蒲阪。
这个地方其实还有一个别名,叫做蒲阪津,所以蒲阪关又常常被人们称为蒲津关,蒲阪渡也会被称为蒲津渡。
赵括骑着一匹骏马,率领着麾下的一千骑兵正在蒲津道上奔驰着。
蒲津道是赵国在内的三晋对这条道路的称呼,秦国的称呼则叫做栎阳道。
说起这条蒲津道的来源,那还真就有些源远流长的意思,甚至能够追溯好几千年。
这条道路早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出现,周朝始祖周王与莘国有莘氏之女结亲的时候迎娶之路就是这条蒲津道,后来周王攻伐耆国的时候其大军往返调动同样也是经过这条蒲津道。
到了春秋时期,这条蒲津道则成为了秦晋两国的主要交通路线,无论是晋国伐秦又或者秦国伐晋,双方之间的征战都离不开这条道路。
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这条蒲津道秦称栎阳道的路线沿渭水北侧东行,渡黄河后入晋国河东。
在这之后,又可以沿着涑水接汾水河谷而上,经晋阳盆地而至漠北,甚至可以通过北太行到达燕国。
自从控制了河东之后,秦国历次对赵国用兵运粮大都是从蒲津道行动,包括著名的长平之战亦是如此。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汉朝和匈奴白登山之战中,刘邦率领的汉朝主力同样也是从这里北上,去平城迎战冒顿单于所率领的匈奴大军。
正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如此的重要,因此在这条道路之中的蒲阪关和蒲阪渡就成为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地方。
根据赵括获得的资料来看,最多再过个十天八天,黄河就要开始迎来解冻期了。
所以只要夺下蒲津关并控制蒲津渡口,那么纵使秦国关中有千军万马,也无法跨越滔滔黄河顺利登陆河东。
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长久以来困扰着赵括和赵军的大雪在这一天完全停止,但呼呼的寒风仍然犹如刀锋一般打在赵括的脸上,让赵括有一种睁不开眼睛的刺痛感。
宽阔的蒲津道上虽然也有着一些积雪,但是并不影响骑兵的前进,无数马蹄纷至沓来踩在积雪之上,蹄声如雷,激起无数雪花。
在风雪之中,一座关隘渐渐的出现在了赵括的面前。
蒲津关到了。
“吁!”赵括用力的一拉马缰,让胯下的战马渐渐的放慢了速度。
片刻之后,赵括和他麾下的一千名骑兵,全部都停止了下来。
看着面前的蒲津关,赵括有些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这座关隘依山傍水,地势险要,关墙之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秦军和耸动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