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战国赵为王

战国赵为王 第619节


几乎是短短一瞬间,大殿之中原本有些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轻松活跃了起来。

赵丹接过了毛遂手中的战报,随后笑容便在脸上蔓延开来。

还有什么比胜利的消息要更加能让人开心的吗?

两日前,廉颇率领二十万军队和二十五万魏齐联军在高唐城外展开大战,将近一日的决战之后齐军率先溃退并波及魏军,赵军乘势掩杀,将齐魏联军杀得大败。

魏无忌和匡梁不得已率领着齐魏联军的残部撤入了高唐城之中。

然而廉颇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毫不放松,带领着赵军一鼓作气,继续猛攻高唐城。

在经过了短短一个时辰的激烈攻城战之后,高唐城东门失守,赵军入城,齐魏联军再度溃败。

除了魏无忌和匡梁带着不到五万人的残兵败将最终出城逃回东阿之外,其他人统统都做了赵军的俘虏。

此战赵军杀敌六万,俘虏十四万敌军,取得了一场无比辉煌的大胜。

看完了战报之后,赵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虽然说在开战之前赵丹就认为廉颇取胜是大概率事件,但是直到这个消息完全确认了之后,赵丹才终于安下了心来。

赢了。

“毛遂,汝速命人去传召诸卿前来龙台议事!”

半个时辰之后,六位赵国大臣齐聚龙台之中。

胜利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种胜利的笑容在过去的几年之中其实一点都不少见,赵国军队的胜利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

事实上,当消息传出去的时候,邯郸城之中的赵国居民们看上去就显得要比之前镇定许多了。

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赵国本来就应该是和胜利这两个字站在同一边的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国子民的自信就是这样用一次次的胜利慢慢培养出来的。

龙台大殿之中,赵丹环视着面前的诸多赵国大臣,缓声道:“诸卿,如今高唐战局得胜,那么接下来应当如何?”

在场的虞信在听了赵丹的这句话之后,心中突然一动。

作为赵丹的心腹,虞信对于赵丹的说话风格自然是很熟悉的。

如果赵丹想要继续打下去的话,那么说话的方式就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虞信心中暗想:“难道说,大王已经准备议和了?”

虞信左右看看,发现几名同僚都在思考着什么,并没有开口的意图。

虞信心知表现的机会难得,立刻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当是时候和齐、魏议和矣。”

虞信的这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其他几名赵国大臣就是一愣。

赵丹的目光落在了虞信的身上,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哦?虞卿倒是说说,为何要在此时议和?”

赵丹脸上的笑容落在了虞信的眼中,立刻让这名赵国内史的心中增添了不少信心,当即开口道:“大王,臣觉得既然齐魏联军已经被击溃,而且高唐所属之地除东阿外已尽在我赵国之手,那么再打下去亦是平白消耗士兵性命,不如趁此和齐魏两国言和。”

相邦赵胜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的开口道:“虞卿,虽然高唐的确是被占据,但是齐国还有大片土地等着去占领,难道虞卿便满足于此了?”

虞信摇了摇头,道:“平阳君有所不知,如今这秦、楚尚且未有动作,若是廉颇大将军继续进攻,那么秦楚两国或许便会有所反应了。”

赵胜哼了一声,道:“难道这秦楚还会联合进攻我赵国不成?”

虞信面带笑容的点了点头,道:“正是如此。”

赵胜摇头道:“且不说这秦楚近年来连续数次大战,双方之间的仇怨极深,单单说如今魏齐两国精锐在高唐城外损失殆尽,又如何能够继续阻挡我军之进攻?虞卿此言,未免多虑也。”

“多虑?”虞信摇头道:“平原君此言,未免过于自信。昔年齐湣王亦是东征西讨,接连打败诸多强国,但也正是因为齐湣王此人穷兵黩武而引来诸国忌惮,才有了五国伐齐之事。如今我赵国为天下所瞩目,不应学那齐湣王之时,而是应当见好就收,以免被诸国群起而攻之。”

赵丹咳嗽一声,打断了想要继续和虞信争论下去的赵胜。

“虞卿此言,深得寡人之心也。”

赵丹这么一开口,赵胜立刻就闭上了嘴巴。

到了现在,即便是身为相邦的赵胜也已经完全不敢在任何一件军国大事上和赵丹抬杠了,就好像曾经的秦国之中没有任何一名大臣敢质疑秦王稷所作出的的决定一样。

赵丹的确有些担心虞信所说的这些事情。

从赵丹穿越到现在,不过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赵国的国土就已经翻了一番,并且从一个准霸主级国家攀升到了如今的天下第一强国。

赵国势头实在是太盛了。

木秀与林,风必摧之。

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应该小心翼翼。

当然了,统一天下的目标放在这里,那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

但是如果想要一口吃成胖子,这想法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零敲碎打,一块一块的从其他的诸侯国身上割肉,同时不停的分化他们,削弱和打击他们的力量,这才是赵丹最愿意看到的情况。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包括高唐城在内的齐国河间地千里国土都落入了赵国手中,这块肉割得已经是不小了。

同时廉颇也歼灭和俘虏了大量齐魏联军的将士,削弱齐魏两国有生力量的目标也都达到了。

既然两个目标都已经达到,那么这一战的继续进行下去就意义不大了。
首节 上一节 619/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国重坦

下一篇:三国之大秦复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