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829节
但即便如此,包括陈城在内的大片土地也依旧被韩国所占领,楚国这一次依旧是损失惨重,整个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带都已经完全失去了。
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坐在一辆马车之上,在街道上慢慢的行进着。
和之前相比,黄歇看上去更加的憔悴了,头发也几乎全白,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对于黄歇来说,最近的这几年都非常的难过。
楚国虽然有过短暂的复兴和胜利,但是更多时候里迎来的都是失败。
作为楚国的国君,楚王元无疑是不可能会受到苛责的,也没有人敢于苛责国君。
所以那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自然就只能够让作为令尹的黄歇来承受了。
如果说仅仅是当一个楚王元的替罪羊也就罢了,更让黄歇感到无奈的是,就连楚王元自己都已经对黄歇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
这两年以来,黄歇手中的权柄在不断的减少。
和其他国家的相邦不同,楚国令尹可是军队和政府的统帅,拥有着极大的权力。
然而随着不断的失败,黄歇手中的军权已经完全被剥夺了,如今的手中只剩下了统领官的权力。
但鉴于楚国之中贵族封地众多,中央官府直辖人口稀少,如今又遭逢战争和常年的围困,可以说楚国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危险程度。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之中,黄歇几乎没有闲着,一直在全力的恢复着楚国中央的威信和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还忙着统计过去一场战争之中对楚国的损失。
统计出来的结果一点都不让人乐观。
如今的楚国,境内人口不到三百万,除去大约三分之一的贵族们下辖的人口之外,能够组织起来应对敌人进攻的士兵和民夫数量加起来不超过三十万,其中上过战场的人不超过十万,能够称之为老兵的人不超过五万。
现在的楚国,绝对是自从春秋时代楚庄王称霸以来,史上最弱的一个楚国!
一想到这里,黄歇的心中就沉甸甸的。
作为楚国令尹,黄歇心中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责任是跑不了的,但他又必须要坚持下去。
以这个时代政治斗争那无比的残酷性,黄歇一旦倒台,一场大清洗就会立刻展开。
昭景屈三家的反扑将会让黄氏一族满门皆灭,那些投靠黄歇的大臣和亲信们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算是为了这些亲人和亲信们,黄歇也必须要坚持下去啊。
马车缓缓的停在了一扇戒备森严的府邸大门面前,这里就是楚王元的临时行宫了。
黄歇走下了马车,直接走入了这座府邸之中。
在行宫的“正殿”,也就是府邸的大堂之中,黄歇看到了自己的国君楚王元,以及和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几名楚国重臣。
“臣参见大王。”黄歇恭恭敬敬的对着楚王元行礼。
楚王元的精神看上去也不是很好,整个人有些无精打采的朝着黄歇点了点头,道:“春申君,坐吧。”
黄歇坐了下来,正好迎头看到了坐在楚王元另外一侧的老对手景阳,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一触即分,心中都有些不快。
等到黄歇落座之后,楚王元咳嗽一声,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召汝等前来,乃是为了商议迁都一事。寡人欲将都城迁回寡人大父之郢都,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从楚国人的角度来说,像什么陈城啊息城啊,那都是其他国家人的称呼,楚国人对于自家首都的称呼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郢都。
所以楚王元才会在说话的时候特地指明是他大父祖父的郢都,也就是那个云梦泽以西,曾经当了楚国好几百年都城,直到几十年前被白起攻破归入秦国的那个郢都。
事实上,自从长平之战中楚国人成功的收复了这座都城开始,对于这座都城的重建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由于近年来楚国接连吃到败仗导致人力物力和财政都十分吃紧,因此郢都的重建目前处于一个停滞状态。
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现在的郢都其实也就只不过是重新搭起了一个架子罢了,想要恢复到当年那种盛景,没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楚王元的迁都未免过于匆忙了一些。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陈城和寿春短时间内应该是拿不回来了,息城以一个国都的标准来说又太小了,而且息城的地理位置也不佳,同样位于韩国人的兵锋辐射之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位于更南边长江边上的老郢都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所有楚国君臣都想得非常的清楚。
所以在楚王元开口之后,黄歇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表示了赞同:“大王高见。”
一片赞同之声随即响起,即便是和黄歇向来看不过眼的景阳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表达任何的反对意见。
如今这经历了战火而变得十分残破的息城就好像是一道疤痕,当楚国君臣们每天看到眼前这破落的息城,就等于是在无声的提醒着他们如今的楚国也是如此的破败。
这显然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的。
早点搬走,就能够早点摆脱这种心理折磨。
楚王元看到众臣纷纷赞同,心中也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但马上他的脸色就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诸卿,如今这一战之后楚国应该何去何从,且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吧。”
在场的楚国众臣一听这话,也是下意识的就直起了自己的身体。
如今的楚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任何决定,那都是要非常慎重的。
要是在行差踏错的话,说不定真的就要灭国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出了错误主意的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臭名昭著记载在史书上被无数人痛骂的结局了。
是以楚王元在开口之后,大厅之中立刻就陷入了安静之中,一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
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坐在一辆马车之上,在街道上慢慢的行进着。
和之前相比,黄歇看上去更加的憔悴了,头发也几乎全白,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了。
对于黄歇来说,最近的这几年都非常的难过。
楚国虽然有过短暂的复兴和胜利,但是更多时候里迎来的都是失败。
作为楚国的国君,楚王元无疑是不可能会受到苛责的,也没有人敢于苛责国君。
所以那铺天盖地的质疑之声,自然就只能够让作为令尹的黄歇来承受了。
如果说仅仅是当一个楚王元的替罪羊也就罢了,更让黄歇感到无奈的是,就连楚王元自己都已经对黄歇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
这两年以来,黄歇手中的权柄在不断的减少。
和其他国家的相邦不同,楚国令尹可是军队和政府的统帅,拥有着极大的权力。
然而随着不断的失败,黄歇手中的军权已经完全被剥夺了,如今的手中只剩下了统领官的权力。
但鉴于楚国之中贵族封地众多,中央官府直辖人口稀少,如今又遭逢战争和常年的围困,可以说楚国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危险程度。
在过去的一个冬天之中,黄歇几乎没有闲着,一直在全力的恢复着楚国中央的威信和对地方的控制力,同时还忙着统计过去一场战争之中对楚国的损失。
统计出来的结果一点都不让人乐观。
如今的楚国,境内人口不到三百万,除去大约三分之一的贵族们下辖的人口之外,能够组织起来应对敌人进攻的士兵和民夫数量加起来不超过三十万,其中上过战场的人不超过十万,能够称之为老兵的人不超过五万。
现在的楚国,绝对是自从春秋时代楚庄王称霸以来,史上最弱的一个楚国!
一想到这里,黄歇的心中就沉甸甸的。
作为楚国令尹,黄歇心中非常的清楚自己的责任是跑不了的,但他又必须要坚持下去。
以这个时代政治斗争那无比的残酷性,黄歇一旦倒台,一场大清洗就会立刻展开。
昭景屈三家的反扑将会让黄氏一族满门皆灭,那些投靠黄歇的大臣和亲信们也同样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就算是为了这些亲人和亲信们,黄歇也必须要坚持下去啊。
马车缓缓的停在了一扇戒备森严的府邸大门面前,这里就是楚王元的临时行宫了。
黄歇走下了马车,直接走入了这座府邸之中。
在行宫的“正殿”,也就是府邸的大堂之中,黄歇看到了自己的国君楚王元,以及和分别坐在左右两侧的几名楚国重臣。
“臣参见大王。”黄歇恭恭敬敬的对着楚王元行礼。
楚王元的精神看上去也不是很好,整个人有些无精打采的朝着黄歇点了点头,道:“春申君,坐吧。”
黄歇坐了下来,正好迎头看到了坐在楚王元另外一侧的老对手景阳,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一触即分,心中都有些不快。
等到黄歇落座之后,楚王元咳嗽一声,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今日召汝等前来,乃是为了商议迁都一事。寡人欲将都城迁回寡人大父之郢都,不知诸卿觉得如何?”
从楚国人的角度来说,像什么陈城啊息城啊,那都是其他国家人的称呼,楚国人对于自家首都的称呼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郢都。
所以楚王元才会在说话的时候特地指明是他大父祖父的郢都,也就是那个云梦泽以西,曾经当了楚国好几百年都城,直到几十年前被白起攻破归入秦国的那个郢都。
事实上,自从长平之战中楚国人成功的收复了这座都城开始,对于这座都城的重建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由于近年来楚国接连吃到败仗导致人力物力和财政都十分吃紧,因此郢都的重建目前处于一个停滞状态。
从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现在的郢都其实也就只不过是重新搭起了一个架子罢了,想要恢复到当年那种盛景,没有个二三十年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楚王元的迁都未免过于匆忙了一些。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陈城和寿春短时间内应该是拿不回来了,息城以一个国都的标准来说又太小了,而且息城的地理位置也不佳,同样位于韩国人的兵锋辐射之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位于更南边长江边上的老郢都也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所有楚国君臣都想得非常的清楚。
所以在楚王元开口之后,黄歇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表示了赞同:“大王高见。”
一片赞同之声随即响起,即便是和黄歇向来看不过眼的景阳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表达任何的反对意见。
如今这经历了战火而变得十分残破的息城就好像是一道疤痕,当楚国君臣们每天看到眼前这破落的息城,就等于是在无声的提醒着他们如今的楚国也是如此的破败。
这显然是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人都很难接受的。
早点搬走,就能够早点摆脱这种心理折磨。
楚王元看到众臣纷纷赞同,心中也是稍微的松了一口气,但马上他的脸色就又变得严肃了起来。
“诸卿,如今这一战之后楚国应该何去何从,且都来发表一下意见吧。”
在场的楚国众臣一听这话,也是下意识的就直起了自己的身体。
如今的楚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危急存亡之秋”,这样的时候所做出来的任何决定,那都是要非常慎重的。
要是在行差踏错的话,说不定真的就要灭国了。
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出了错误主意的人,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一个臭名昭著记载在史书上被无数人痛骂的结局了。
是以楚王元在开口之后,大厅之中立刻就陷入了安静之中,一时间没有人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