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876节
“赵括求见!”
李牧脸上的表情微微一动,抬高了声音,说道:“进来吧。。”
很快的,赵括就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
李牧看着面前自己的这名副将,发现赵括的脸上居然带着十分明显的笑容,于是便忍不住开口说道:“怎么了?难道有什么好消息不成?”
赵括嘿嘿一笑,对着李牧说道:“还真的是有好消息,快进来吧。”
赵括最后那四个字却是对着帐外说的。
大帐门口处的幕布被掀开了,一个衣着打扮看上去就好像是秦国普通农民、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朝着李牧行了一礼:“胡衣卫中人见过大将军!”
“胡衣卫?”李牧听到了这个名词之后,顿时就是精神一振。
和官们极其反感胡衣卫监察卫这两个部门不同,李牧对于胡衣卫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
之所以如此,当然要归功于在两年前用准确的情报里应外合帮助李牧攻破了咸阳城。
所以李牧在确定了来人的身份之后,立刻就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探子说道:“汝这一次前来,想必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本将军吧?”
李牧看着这名探子的目光之中带着十分期待的神色。
探子笑了一笑,对着李牧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这一次的确是有重要情报要禀告。”
李牧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喜悦,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说道:“快说说,究竟是什么情报?”
探子笑了一笑,走到了李牧的面前,在桌案上摆着的那副地图某个地方轻轻的点了一下。
“将军根据我们的情况,这个地方如今十分的空虚,正是最佳的攻击对象。”
李牧看着探子所指的这个地方,整个人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但是马上的李牧脸上又浮现出了几分犹豫的神色,说道:“不对吧,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这里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应该是有重兵把守才对。”
胡衣卫探子嘿嘿一笑,对着李牧低声说了一番话。
李牧越听眼睛就越亮,听完之后终于忍不住一拍大腿,对着一旁的赵括说道:“赵括将军,汝应该听清楚了吧?还在等什么,立刻集结部队出发吧!”
第七百一十五章 献计(第三更)
在洛水以东,黄河以西的这片地方,也就是秦人口中的河西地。
在战国初期,魏国曾经一度打败秦国占领了这里,并将这里设为西河郡,因此魏国人将这里叫做西河地。
无论是西河也好河西也罢,这里对于曾经的魏国和秦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当时的魏国占领了这里之后,秦国关中对于魏国来说就是一个张开了大腿的姑娘,完全任凭魏国予取予求。
在当年,河西地被魏国占领之后,秦国曾经一度濒临灭国的边缘。
好在随着一代霸主魏侯之死,继任的魏武候将争霸重心转向中原,这才让秦国人喘过一口气。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迎来了那位名垂青史的大救星商鞅。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势复强,凭借着雕阴之战的胜利和外交上的压迫,终于成功的收复了河西地和上郡。
正是从这里开始,秦国一步步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继续向东打下了河东郡,接着又打通了崤函通道,占领了魏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并为后来继续东进攻击韩国宜阳、野王乃至上党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河西地有那两座城市最为重要的话,那当然就是北边的少梁城和南边的阴晋城了。
少梁城乃是魏国开国君主魏侯所建,目的就是为了以这里作为起点一步步钳制并消灭秦国,它也是如今整个河西地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但如果以军事的角度来衡量的话,那阴晋城却又要胜过少梁城很多。
阴晋城位于秦岭以北渭水以南,同时又对应着崤函通道的西侧出口,卡在了这么一条狭窄的咽喉要道之中,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在函谷关失守的前提下,如果敌人从崤函通道出现,要么选择连续渡过渭水和洛水,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拿下阴晋城才可以继续朝着关中进军。
而一旦阴晋城被拿下,整个关中就再无任何阻碍,堪称一马平川了。
正是因为这座城池如此的重要,所以无论是秦国也好赵国也罢,都把这里当成了一座军城,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军事要塞。
一座和城池一般大小的军事要塞。
如今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洒落整座大地,将阴晋城那厚重的青黑色城墙染成一片金黄,让这座本就高大雄伟的城市变得越发的气势磅礴。
在数里之外的某片森林之中,李牧静静的看着这座城池,脸上的神情多少有些复杂。
说实话,在亲眼见识到了这座军事要塞究竟是如何的坚固之后,李牧的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这样的一座城市,即便是出动十万乃至二十万的步兵大军,想要彻底的攻克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单单凭借李牧手中的这三万根本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骑兵来正面攻击的话恐怕也只能在梦里想想怎么破城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李牧才开口说道:“这座城池真的可以攻破?”
李牧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说给身边的人听的。
在李牧的身边除了他的副手赵括以及几名亲卫之外,还有一名穿着秦军军服的三旬男子,这男人身材瘦削一双眼睛精光闪烁,看上去很是精明强干。
男子闻言笑了一笑,对着李牧说道:“将军想必也看到这座城池是如何的坚固了,若是依照常理的话,的确以将军的实力是不可能攻破的”
说到这里,男子故意的顿了一下,观察着李牧脸上的神色。
李牧十分平静的和男子对视。
男子尴尬的笑了一笑,继续说道:“可若是用计的话,那么情况便有所不同了。”
李牧脸上的表情微微一动,抬高了声音,说道:“进来吧。。”
很快的,赵括就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
李牧看着面前自己的这名副将,发现赵括的脸上居然带着十分明显的笑容,于是便忍不住开口说道:“怎么了?难道有什么好消息不成?”
赵括嘿嘿一笑,对着李牧说道:“还真的是有好消息,快进来吧。”
赵括最后那四个字却是对着帐外说的。
大帐门口处的幕布被掀开了,一个衣着打扮看上去就好像是秦国普通农民、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出现在了李牧的面前,朝着李牧行了一礼:“胡衣卫中人见过大将军!”
“胡衣卫?”李牧听到了这个名词之后,顿时就是精神一振。
和官们极其反感胡衣卫监察卫这两个部门不同,李牧对于胡衣卫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
之所以如此,当然要归功于在两年前用准确的情报里应外合帮助李牧攻破了咸阳城。
所以李牧在确定了来人的身份之后,立刻就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探子说道:“汝这一次前来,想必应该是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本将军吧?”
李牧看着这名探子的目光之中带着十分期待的神色。
探子笑了一笑,对着李牧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大将军,这一次的确是有重要情报要禀告。”
李牧强行压制住了心中的喜悦,对着面前的这名胡衣卫说道:“快说说,究竟是什么情报?”
探子笑了一笑,走到了李牧的面前,在桌案上摆着的那副地图某个地方轻轻的点了一下。
“将军根据我们的情况,这个地方如今十分的空虚,正是最佳的攻击对象。”
李牧看着探子所指的这个地方,整个人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
但是马上的李牧脸上又浮现出了几分犹豫的神色,说道:“不对吧,如果吾没有记错的话,这里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应该是有重兵把守才对。”
胡衣卫探子嘿嘿一笑,对着李牧低声说了一番话。
李牧越听眼睛就越亮,听完之后终于忍不住一拍大腿,对着一旁的赵括说道:“赵括将军,汝应该听清楚了吧?还在等什么,立刻集结部队出发吧!”
第七百一十五章 献计(第三更)
在洛水以东,黄河以西的这片地方,也就是秦人口中的河西地。
在战国初期,魏国曾经一度打败秦国占领了这里,并将这里设为西河郡,因此魏国人将这里叫做西河地。
无论是西河也好河西也罢,这里对于曾经的魏国和秦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当时的魏国占领了这里之后,秦国关中对于魏国来说就是一个张开了大腿的姑娘,完全任凭魏国予取予求。
在当年,河西地被魏国占领之后,秦国曾经一度濒临灭国的边缘。
好在随着一代霸主魏侯之死,继任的魏武候将争霸重心转向中原,这才让秦国人喘过一口气。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迎来了那位名垂青史的大救星商鞅。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势复强,凭借着雕阴之战的胜利和外交上的压迫,终于成功的收复了河西地和上郡。
正是从这里开始,秦国一步步吹响了反攻的号角,继续向东打下了河东郡,接着又打通了崤函通道,占领了魏国西部的所有土地,并为后来继续东进攻击韩国宜阳、野王乃至上党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河西地有那两座城市最为重要的话,那当然就是北边的少梁城和南边的阴晋城了。
少梁城乃是魏国开国君主魏侯所建,目的就是为了以这里作为起点一步步钳制并消灭秦国,它也是如今整个河西地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
但如果以军事的角度来衡量的话,那阴晋城却又要胜过少梁城很多。
阴晋城位于秦岭以北渭水以南,同时又对应着崤函通道的西侧出口,卡在了这么一条狭窄的咽喉要道之中,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在函谷关失守的前提下,如果敌人从崤函通道出现,要么选择连续渡过渭水和洛水,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拿下阴晋城才可以继续朝着关中进军。
而一旦阴晋城被拿下,整个关中就再无任何阻碍,堪称一马平川了。
正是因为这座城池如此的重要,所以无论是秦国也好赵国也罢,都把这里当成了一座军城,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军事要塞。
一座和城池一般大小的军事要塞。
如今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的光辉洒落整座大地,将阴晋城那厚重的青黑色城墙染成一片金黄,让这座本就高大雄伟的城市变得越发的气势磅礴。
在数里之外的某片森林之中,李牧静静的看着这座城池,脸上的神情多少有些复杂。
说实话,在亲眼见识到了这座军事要塞究竟是如何的坚固之后,李牧的心中一点底都没有。
这样的一座城市,即便是出动十万乃至二十万的步兵大军,想要彻底的攻克也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单单凭借李牧手中的这三万根本没有任何攻城器械的骑兵来正面攻击的话恐怕也只能在梦里想想怎么破城了。
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李牧才开口说道:“这座城池真的可以攻破?”
李牧并不是自言自语,而是说给身边的人听的。
在李牧的身边除了他的副手赵括以及几名亲卫之外,还有一名穿着秦军军服的三旬男子,这男人身材瘦削一双眼睛精光闪烁,看上去很是精明强干。
男子闻言笑了一笑,对着李牧说道:“将军想必也看到这座城池是如何的坚固了,若是依照常理的话,的确以将军的实力是不可能攻破的”
说到这里,男子故意的顿了一下,观察着李牧脸上的神色。
李牧十分平静的和男子对视。
男子尴尬的笑了一笑,继续说道:“可若是用计的话,那么情况便有所不同了。”